藏书
爸爸爱喜禾 豆瓣
8.0 (23 个评分) 作者: 蔡春猪 新星出版社 2011 - 7
当蔡春猪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封信被浏览数十万次,被感动转发及评论数万条。而小蔡以“爸爸爱喜禾”为名的微博粉丝也在短期内狂增十倍以上。在儿子喜禾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小蔡在微博中以自强不残、爱开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戏剧性的细节场景,小心翼翼地绕开了悲剧的漩涡,展现出来的是笑中带泪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正文分为两部分,“英雄句短•父亲篇”收录了小蔡在得知儿子患自闭症后的感受,特别是他从无法接受现实到勇敢承担的内心转变过程;“一个父亲的猜想•喜禾篇”以关键词的形式模拟儿子喜禾的语言看亲人、看家庭、看世界,角度独特,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折射出特殊家庭的特殊关系。
本书由刘仪伟作序、蔡明题跋,崔永元特别给喜禾写了一封信,周国平感动推荐。
家国天下 豆瓣
作者: 杨恒均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如果在政人员看了,可能有帮助,对人民有好处……
著名独立学者、网络评论家、作家杨恒均博士汇集多年博文精华,首度出版简体字本!
才学兼备,媲美龙应台、林达的力作!
杨恒均潇洒、睿智、俏皮、机锋的笔锋,尤其是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出人意外的结论,都让读者有极大的惊喜。
本书情文并茂、庄谐并重,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以小见大,丝丝扣紧安邦治国之道。细读这些文字,可以感染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情怀,可以感触与世界共振的中国新时代脉搏,可以感受求道、闻道、行道的刚毅与睿智。
●封面创意:
本书封面创意来自唐德刚先生“历史三峡论”。唐教授把人类历史发展比作水过三峡,在历史的潮流中,必然有其转型期,此转型期就是瓶颈,是为“三峡”。“三峡”从不是顺流直下的,但“三峡”过后,百川归海,大势却是任谁也无法扭转的。
●推荐语:
我是杨恒均的粉丝。他见多识广,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揭示怎样的制度先进,怎样的制度腐朽;读着,读着,就让你点头信服了。现在初露锋芒,了得!要得!
——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知名近代史专家 袁伟时
杨恒均先生的文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立下了一个标杆。常识、优美、智慧和担当是这些文字给我的最为基本的感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 于建嵘
杨恒均穿行体制内外的经历,游走世界各国的阅历,是大多数写作者不可能具
备的,但成就他最根本的,除了天赋的悟性,我以为是两点:一是坚守真诚善良正直的良知。二是勤勉。
——知名公共知识分子,著名杂文家、时评家 鄢烈山
黑眼睛看世界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杨恒均 南方出版社 2011 - 7
本书作者用最生活的眼光,最普通的事例,阐释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通过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分析评论,指出支撑民主制度得以建立,维持和运行的各种因素,以及使其得以生长的社会民情.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2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上学记 豆瓣 Goodreads
9.2 (98 个评分) 作者: 何兆武 / 文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8
何兆武教授的这部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叙述的尽管只是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他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这大概是这本书能够激起读者广泛共鸣的原因。这本书同时又是很个性化的,何先生不惮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忌讳议论先贤的道德文章,既树立了理性的尊严,又使自己的性情展露无遗。在目前这个功利滔滔的的世界上,何先生对知识与真理的热诚仿佛一股清泉,可以冲洗那些被免得熏染的心灵,使其复现润泽。这也是老一代知识分子风范的存照。任何津津乐道于名人八卦消息的解读,都大大偏离了何先生的志趣。久已厌倦标签化历史著作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鲜活的历史体验,特别是今天“上学者”和“治学者”,或可藉此思考一下,学应该如何上、如何治。
——中华读书报
The Running of the Bulls 豆瓣
作者: Ridgway Nicole Gotham Books 2006 - 9
Wharton, the business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as a glamorous reputation that is fueled in part by illustrious alumni, like Donald Trump and Ronald Perelman, and Forbes reporter Ridgway makes a big deal of its prominence. The institution's distinction, however, does not rub off onto Ridgway's undistinguished account of the 2003-2004 academic year. She follows six seniors as they make their way through the corporate recruitment process while completing their degrees. Though she tries to make everything sound special (it happened at Wharton!), what she lays out is a series of generic experiences-from internships to interviews to job offers-that could have taken place at any business school.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present a limited range of high-achieving personalities, and since there's never any doubt that they'll be able to find jobs, Ridgway is unable to infuse their stories with any real dramatic tension. What might have made an interesting magazine article proves too thin when stretched to book length. Wharton officials are bound to love it, though-there's barely any acknowledgment that other business schools exist, or any substantial challenge to the school's prestige.
2012年6月4日 已读
号称世界最好商学院的沃顿,其中那些天之骄子如何度过四年充满挑战压力的时光,最终进入众人艳羡的华尔街投行,此书据说可以提供一点点内幕观察。
2012 英文 藏书
白鹿原 豆瓣
8.6 (230 个评分) 作者: 陈忠实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成人游戏 豆瓣
作者: 程青 2007 - 1
本书作者在新闻部门从业多年,对大报社那种类似于机关式的生活具有细致入微的体察、洞悉、理解和感悟。她以冷静的笔触对报社内部的人际关系、行事方式、话语形式、竞争模式以及彼此示好和施恶的手法进行了真实准确的刻划和解剖。而报社复杂特定的生活与中国广大的各事业单位办公室政治一样是有别于正统官场的亚官场、准官场,有其自身特有的潜规则和气氛。《成人游戏》写的是报社里的勾心斗角,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写的是“办公室政治”。也许有人会问:办公室也有政治吗?这个当然啦,家里也有“家庭政治”,《红楼梦》里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西”,只不过平常我们不怎么这样说罢了。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也不管我们主动参与还是不参与。经常是你不惹是非,是非来找到你;你越是躲是非,是非还越是不放过你,我想大概绝大部分人都不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在这本书里作者主要写了大报的机关式生活,除了“政治”当然还少不了男女情感。
细节营销 豆瓣
作者: 柏唯良 / Willem Burgers 译者: 朱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 5
市场营销是爱客户呢,还是打败竞争对手?是爱情还是战争?
实际上,你对你的客户、竞争对手既有爱情又有战争。
本书第1版的面世给市场营销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其经验和思想令业界惊艳不已。几年过去了,新公司问世、老公司谢世或者合并,股市飙升又狂跌,新产品上市,新思想普及……在这个全新的营销环境下,作者对第1版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修改,超过40%的新思想和新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实践市场营销。新书重新配画,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席翻译朱宇女士也尽得作者三昧,为读者再次奉上原汁原味的营销精华。
柏唯良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市场营销学教授。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讲授市场营销课程已经15年,一直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教授之一……如果不信,请买一本读读看,如果不读,那一定会成为你的一大遗憾;如果读迟了,总有一天会拍腿叫悔:“要是早读了这本书,我那个项目(或者机会)就不会损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 刘吉
柏先生是一个善于启发大家思维的人,他用了很多真实经历、企业案例等,告诉我们:“爱你的产品、爱你的客户、爱你的市场营销。” —— 内蒙古伊利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刚
柏教授的书可以当小说读,但绝不是一笑了之,笑完让人深思,笑完让你开窍。我喜欢柏教授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良药未必要苦口,包上糖衣并不影响药效。我觉得,正儿八经的道理,可以用非正经的方式讲述,亦庄亦谐,便于理解和记忆。—— 红星美凯龙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 车建新
大道希夷,何以传承? 柏唯良教授这本书化繁从简,复元还真,读来既有品茗之惬意,又有顿悟之快感。释手之间让人不禁感叹: 道亦可道。——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方红卫
柏教授通过书中多个生动、有趣的案例把营销最根本的大原理通俗易懂地传授出来,书中的营销方法对公司经营的帮助直接有效,拿来可用!——真功夫餐饮集团总裁 蔡达标
小人物日记 豆瓣
7.5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格罗史密斯 / 威登·格罗史密斯 译者: 孙仲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查尔斯·普特尔是个公司小职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也过得心满意足:在郊区安了新家;老板对他很照顾;妻子也与他情投意合;还有两个关系“老不赖”的街坊朋友。踌躇满志之下老普开始写日记,当然都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太阳底下无新事。偶尔有机会参加一个上等人的聚会,虽弄得鸡飞狗跳、洋相出尽,可老普也并不以为意,他生活的目标是成为个体面的绅士,当然他最终达到了,努力没有白费。
自从日记出版后,老普成了英国的名人,他的名字pooter进入了日常英语,还派生了pooterish一词,用来指某一类在郊区生活的古板守旧的中产人士;该日记也被认为是部维多利亚全盛期郊区生活的“编年史”。当然,老普是被虚构出来的一个“典型”,他的刻板老套、乏味虚荣、容易满足、没有幽默感等,既让人发笑,也令人同情。英国讽刺艺术的精妙于此中毕现。钱钟书将此书“叹为奇作”,“惊其设想之巧”,认为“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
2011年10月7日 已读
看完了,小人物的劣根性和可笑,在我身上能发现许多
2011 小说 英国 藏书
激荡三十年(下) 豆瓣
9.0 (56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组织市场管理 豆瓣
作者: 安德森 2006 - 1
本书在理解、创造和传递价值的框架下,详细讨论了组织市场的每一个重要过程,比如制定营销战略、管理营销组合以及保持顾客关系等。本书的四大指导原则是:以价值为基石,集中于组织市场过程,强调跨国境的交易,强调工作关系和商业网络。本书的目的是为组织营销和组织市场提供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无论是经验有限的学生还是老练的经理人,都会发现本书是有价值的资源,包含着能够激发和提升他们思维的概念、框架和最佳实践。
2011年9月29日 在读
晨读材料,作者貌似书读了不少,写起来微言大义,信息量大,文字很书面化,读着相当费劲。作者鼓吹的那个价格-价值模型,公式两边所有变量都是很模糊的,很难量化。理论看上去很牛,可操作性值得怀疑。书里面还是散落着不少有意思的观点和案例,值得一看。感觉原书肯定是针对研究生级别的教材
管理 营销 藏书
八百万种死法 豆瓣
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
7.9 (83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潘源 / 王默 等 新星出版社 2006 - 9
《八百万种死法》里的八百万其实是指纽约市里八百万市民。作者在书中经常写出各种离奇古怪的死法———只是在家里看电视却会无辜被炸死、跟相邻几十年的邻居会因一只新宠物而争执动武死亡。“八百万种死法”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有他们死的方法———没有人可以逃避,尤其是在纽约这个光怪陆离的罪恶城市。
一个优雅的皮条客,昌斯,手下有六个姑娘,她们风采各异,有的能写诗,有的熟知报告文学。美丽而天真的金?达科嫩不过是其中之一。她想脱离应召女郎的生涯,找到马修寻求保护,让他跟昌斯说。马修收了金攒的私房钱但没有保住金的命。金被人捣得面目全非,死在公寓中。连金的一些朋友也一个接一个死掉。其中一个姑娘在遗书中写道:“无人愿意为我一掷千金。无人愿意与我共结连理。无人愿意救我一命。我已倦于微笑。我已疲于奔命。美好时光已成过去。”
尽管肯·德金警官说:“妓女自杀,见怪不怪。”马修还是决定为这些逃回公道。尽管受到警告,但他一心一意要追查到底。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豆瓣
China After Mao
8.9 (29 个评分) 作者: 刘香成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2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照片200余帧,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意识形态不再铁板一块;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
刘香成的镜 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面中。这些合在一起,展现了摄影师通过8年的拍摄所显示的中国从“文革”中逐渐复兴的令人震惊的证据。这些照片拍摄的时间距今已将近30年,当时画面中的人们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而今改革已不可逆转地将中国推向现代国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书最早于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1987年由香港Asia2000出版社再版,同年由米兰Jaca Book出版意大利文版,第四版于1997年由M. Photo图片社修订再版。本书是在之前几个外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数量未发表的照片,编辑制作首个中文版——《中国:1976—1983》。因部分读者反映《中国:1976—1983》定价较高,我们又重新制作了小开本的普及版《毛以后的 中国1976-1983》,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订,添加了几幅照片。
“刘香成也拍政治人物,没有颂扬,也没有贬低,没有隔膜,他把人当作是人,认识的准确,会有一种辛辣钻到人心里,但又被幽默和寻常化解了,看他拍开会照片,中国人会有一种菀尔一笑的亲切。”
——柴静
“我多么珍视他对人民和土地的脉脉深情。他的作品朴素得像面包,明澈如水,有益如盐,新鲜如山风,勇敢如鹰,自在如无限远云。”
——黄永玉,画家、作家、诗人
“刘香成的北京之行似乎一举终结了此前西方的中国影像:他追踪这个巨大国家在毛泽东逝世之后的庞然骚动,这骚动,不但大幅度改变了中国,目下正以未知的方式与能量,改变世界。”
——陈丹青,自由艺术家
“对刘来说,中国不只是一个值得发现的真相,更是一种尚待阐明的爱。”
——帝奇亚诺·坦尚尼(Tiziano Terzani),前《明镜》(Der Spiegel)周刊北京分社社长
“刘香成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忠诚,给予我们的不是明信片式的中国,而是真正艺术家的敏锐、感人和真实的刻画。”
——包德甫(Fox Butterfield),前《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北京分社社长
“刘抓住了多重矛盾的幽默与讽刺,这些矛盾使得中国的现代化有趣而难以捉摸。这个集子使得刘足以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马克·吕布比肩。”
——夏伟(Orville Schell),美国亚洲协会中国部负责人
“刘通过镜头把标准的‘西方的思索’带到了中国,却又不失中国气息,还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关心政治,这样的纪实摄影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一无二。”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当代艺术评论家
“这样一个摄影师,和用他的相机所解读的那个时代,对于中国来说,有多么的稀缺和重要……因为他的普遍性和独特性,我以为,他成为了迄今为止对中国一个时代的最完整、最深刻和最彻底的记录者,以前没有,以后也很难有。”
——连清川,FT中文网
2011年8月27日 已读
文革刚刚结束的那段时间,似乎是很多人回忆中的黄金岁月。旧的意识形态主导刚刚结束,新的权贵阶层还没有完全成型,整个社会都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片土地拖着旧的影子,急遽变化中。
2011 中国 历史 摄影集 藏书
资本的秘密 豆瓣
作者: [秘鲁] 赫尔南多·德·索托 译者: 于海生 华夏出版 2007 - 2
《资本的秘密》讲述很多经济学家甚至社会学家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西方(比如美国,西欧甚至日本)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它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却停滞不前,发展中国家面对资本市场,就像隔着一层透明玻璃,怎么都进不去,这是为什么?德·索托一语道破真相,因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起把资产转换成为资本的机制,所以他们缺乏资本。
2011年8月27日 在读
没有对产权清晰登记管理,依法严格保护的制度,就不会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当下中国的诸多怪现象,看完这本书之后,忽然觉得有点明白了。
产权 社会 经济 经济学 藏书
市场演进的故事 豆瓣
Reinventing the Bazaar: A Natural History of Markets
作者: [美] 约翰·麦克米兰 译者: 余江 中信出版社 2006 - 1
从eBay到股票市场,再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约翰·麦克米兰引领我们进行一次市场之旅,领略以往我们并未留意的风光。从印度的骆驼贸易到每天2 000万美元荷兰鲜花市场,再到抗艾滋病药物的全球贸易等等,麦克米伦用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小的和大的,简单的和复杂的,成功的和失败的,使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是什么让市场发挥作用?它们有多么重要?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增进它们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其他领域?”。他进一步把这些市场放到一起,来说明这些市场是如何整合起来形成全球经济的。
市场总是引发相互冲突的观点。批评家指责它们是剥削和贫困的根源。极端支持者则赞美它们是自由和繁荣的源泉。麦克米兰超越了意识形态,清楚地阐明了为什么市场既不是魔幻的也不是邪恶的,而是虽不完美但很重要的工具。它们可能会时常经历失败,但是它们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能够提升我们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2011年8月27日 已读
真正深入浅出的一本书,娓娓道来,十分有趣,又不乏洞见。在上海图书馆借阅后意犹未尽,遍寻网上书店不可得,最后是孔夫子网上找到的。这么好的书,居然没有重印,真是可惜了。
2011 市场经济 经济 藏书
如彗星划过夜空 豆瓣 Goodreads
9.0 (69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3
“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如彗星划过夜空》,依旧是以书信形式来表达内容。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记述发生在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出美国早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等做了分析。
2011年8月27日 已读
着力介绍了美国制宪和开国之初宪政形态形成、发展最终固化的过程,Founding fathers对人性的洞察,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平衡的把握实在让人钦佩。
2011 历史 宪政 林达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