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词语的肉身 豆瓣
La chair des mots: Politiques de L'Ecriture
作者:
[法] 雅克·朗西埃
译者:
朱康
/
朱羽
…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5
- 1
词语不是通过描写获得它们的力量的:而是通过命名,通过召唤,通过命令,通过谋划,通过引诱,它们才切入实存之物的自然性,才将人类安置在他们的道路上,把他们分离为诸多的共同体,又把他们统一在共同体之中。
这就是将在这里讨论的剧场,是文本赋予自身以躯体的方式,而它之所以化成躯体,是为了躲避被掷入世界的文字的命运,是为了摹仿它自身的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一端是思想的位置,是精神的位置,是生命的位置,是它由之而来的地方,另一端是它想要到达的地方:一个人类的剧场,在这一剧场中,言语变成了行动,拥有了诸多的灵魂,引导着诸多的躯体,并为它们的行走配上了节奏。
——朗西埃
朗西埃的思想在今天比在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切于现实:在我们这个左翼迷失了方向的时代,对于我们将如何继续反抗的问题,他的写作提供了一种罕有的、一以贯之的概念化思考。
——齐泽克
这就是将在这里讨论的剧场,是文本赋予自身以躯体的方式,而它之所以化成躯体,是为了躲避被掷入世界的文字的命运,是为了摹仿它自身的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一端是思想的位置,是精神的位置,是生命的位置,是它由之而来的地方,另一端是它想要到达的地方:一个人类的剧场,在这一剧场中,言语变成了行动,拥有了诸多的灵魂,引导着诸多的躯体,并为它们的行走配上了节奏。
——朗西埃
朗西埃的思想在今天比在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切于现实:在我们这个左翼迷失了方向的时代,对于我们将如何继续反抗的问题,他的写作提供了一种罕有的、一以贯之的概念化思考。
——齐泽克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豆瓣 Goodreads
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
9.0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尤尔根·哈贝马斯
译者:
曹卫东
/
王晓珏
…
学林出版社
1999
- 1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目的是分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burgerlicheOffentlichkeit)。研究对象特别难以把握,这就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比较复杂,用单一某个学科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共领域范畴放到传统“政治学”曾经关注的那样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里加以探讨;①研究对象就其自身而言打破了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界限。社会学和经济学、宪法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思想史等各学科一体化所带来的难题是很清楚的:从目前社会科学学科分化和专业化水平来看,没有谁能“掌握”多门学科,更不用说“掌握”所有学科了。
悉达多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Siddhartha
9.2 (88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杨玉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10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直到1951年在亨利·米勒的再三说服下,才有出版商出版了该书的英译本,此后逐渐在60年代的美国形成黑塞热潮,据说那时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本。 这部作品不仅是亨利·米勒的最爱,更是影响了各类毫不相关的音乐人,从60年代到00年代,从尼克·德雷克到电台司令,从深沉悲伤到摇滚妄想,《悉达多》是他们灵感的来源。 《悉达多》是黑塞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此次特别增补保罗·科埃略的最新导言,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直到1951年在亨利·米勒的再三说服下,才有出版商出版了该书的英译本,此后逐渐在60年代的美国形成黑塞热潮,据说那时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本。 这部作品不仅是亨利·米勒的最爱,更是影响了各类毫不相关的音乐人,从60年代到00年代,从尼克·德雷克到电台司令,从深沉悲伤到摇滚妄想,《悉达多》是他们灵感的来源。 《悉达多》是黑塞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此次特别增补保罗·科埃略的最新导言,
美的历程 豆瓣
8.8 (33 个评分)
作者:
李泽厚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 3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作了调整,增加了四十余幅重要插图,用以佐证真论述、丰富其内容。
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作了调整,增加了四十余幅重要插图,用以佐证真论述、丰富其内容。
爱欲与文明 豆瓣
作者: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译者:
黄勇
/
薛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誉为“新左派哲学家”。本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声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