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近代的初曙 豆瓣
作者: 高翔 故宫出版社 2013 - 6
《明清史学术文库·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套装上下册)》堪称关于18世纪中国乃至整个清代观念文化史方面的第一部研究专著,是一部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创见迭出的开拓创新之作。该书从18世纪中国知识界选取近百个人物,按照伦理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与学术、政治观念分门别类地进行考察,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展示了18世纪中国的观念变迁和社会发展画卷。这种开阔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大大突破了以往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狭小圈子,拓宽了清代文化史研究领域,也使该书有关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和社会发展及其时代精神的结论更加可靠,对所谓18世纪中国社会“停滞说”的否定更加有力。
世纪的诞生 豆瓣
作者: 汪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6
作者延续《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中最后一卷的问题意识,将“有关中国革命及其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作为全书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将中国20世纪的思想和历史建构为思想的对象。全书共三部,主题分别为:第一部“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第二部“世纪的多重时间:帝国、革命与跨体系的运动”;第三部“世纪的绵延:重新政治化与齐物平等的哲学”,展现了他长期以来对“短20世纪”的中国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社会、从政治到信仰之巨变的宏大研究。
本书为第一部。开篇即开宗明义,对于“世纪”这一新时势概念的“诞生”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宏阔又纵贯的阐释与分析,其余篇章主要聚焦于从“世纪诞生”时期的系统性断裂与置换、民族国家危机、“一战”与“亚洲觉醒”、五四启蒙运动、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结点中寻找“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探讨民族国家如何在传统帝制中艰难地脱胎而出,其间国家与政治、文化与政治、大众与政治,尤其是革命与政治之间上演了怎样的分合缠斗,又如何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面貌,诚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不断变革与革命的世纪;是激烈反对旧世界也激烈反对着自身的不断自我否定的世纪;也是将他者的历史纳入自身内部,同时将自身的历史置于全球范围内的世纪。‘短世纪’和‘漫长的革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最显著的特质。”
中国近代妓女史 豆瓣
作者: 邵雍 2005 - 11
妓女是中国近代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同时又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社会问题和历史现象。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认为:妓女是“将与己性交的权利出售给男人们以便为这种行动本身获取金钱报偿的妇女。”
妓女是提供包括性交在内的性服务以换取现金的妇女。她们是以出卖自己的身体为谋生手段,为顾客提供性服务,使对方的性欲得到满足的女性。只要对方付钱,她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肉体交给对方玩弄。事实上她们出卖的不仅仅是有形的肉体,还有无形的人格、尊严。
《中国近代妓女史》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妓女状况的专题史著作。书中综述了中国近代妓女的来源、种类和结局,妓院的等级、行规,老鸨对妓女的控制、剥削和虐待,妓女的性观念及其与嫖客的关系等等。全书按时间顺序划分自晚清至全国解放初的各个时期,记叙全国各地区各主要城市妓女的分布、活动和生活状况,以及形形色色的嫖客、当局对妓女的态度和政策、社会同情及救助妓女的舆论和措施、有关妓女的案件与轶闻等,同时还介绍了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有效地解决妓女问题的方式与举措,分析了近年妓女沉喳泛起的原因。资料丰富翔实,文笔生动流畅。
2020年8月11日 已读
简单翻了一下,目录有点混乱,但还是有一些珍贵资料的,可以码。王韬嫖妓还怕老婆骂,笑死……
女性 近代史
近代中国娼妓史料 豆瓣
作者: 《文史精华》编辑部编 1997 - 5
近代中国娼妓史料,ISBN:9787202020524,作者:《文史精华》编辑部编
2020年8月11日 已读
太惨了……各地情况大同小异
史料 近代史
《昕夕闲谈》 豆瓣
作者: [英]利顿 译者: 蠡勺居士(译) / 邬国义(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由《昕夕闲谈》本文整理、研究资料汇编、附录论文数篇组成。《昕夕闲谈》是我国第一部译自西方,具体说是译自英语的翻译小说。原作名为《夜与晨》,作者是英国作家利顿;译者署名“蠡勺居士”,其译作自1873年起连载于《申报》的文艺副刊《瀛寰琐纪》,历时两年。
中国知识分子论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余英时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
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兼论"俳优"与"修身"
儒家"君子"的理想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
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
论文化超越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
实证与诠释
"吾尊不出如苍生何"的梁漱溟先生
陈寅恪的学术精神
试论林语堂的海外著述
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
2020年5月10日 已读
看了部分,余英时先生的文章总有一种魔力,读起来很顺,能给人真正的大启发,复杂的问题在他这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近代的乱象看得清楚,是有大智慧的人。
知识分子研究 近代史
汉语外来语词典 豆瓣
作者: 岑麒祥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汉语外来语词典》共收录汉语外来词语【4370条】,内容包括希腊罗马神话和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较重要的外国人名、地名、药品、化学元素、各国货币及物品名称等。作者对原词的初始涵义,凡能追溯的都作了深入探讨,尽量找出例子和材料加以注释,引证繁富,解释切当,是一部有实用价值的供案头查考的工具书。
【注】出版时间较早,估计最新的外来语新语本词典不会收录。
近代文化交涉与比较文学 豆瓣
作者: 姚达兑 2018
这是作者2007—2017年间的部分论文结集,共分为四辑,涉及近代文化交涉和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相关议题。
第一辑是以梁启超与晚清文学新变为讨论主题。
第二辑则集中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涉与翻译研究。
第三辑涉及傅兰雅于1895年推动的“时新小说”征文事件。
第四辑算是附录,收有2篇书评、2篇考证小文和1篇翻译的论文。
这部论文集包含了一系列有趣的个案,以跨学科的视角来讨论近代中外文化交涉,以文学、历史和翻译的互动等个案来研究比较文学。这些个案的探讨,较为注重所涉文本的思想性与历史性,也注意到所涉事件中各方面的冲突和交涉。本书是为近代文学/近代史、翻译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交涉学和比较文学等研究领域的有益参考。
大象的退却 豆瓣 Goodreads
The Retreat of the Elephant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China
7.2 (8 个评分) 作者: [英]伊懋可 译者: 梅雪芹 / 毛利霞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伊懋可编著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分为模式、特例、观念三大部分,包括地理标识和时间标记、人类与大象间的三千年搏斗、森林滥伐概览、森林滥伐的地区与树种、战争与短期效益的关联、水与水利系统维持的代价、从物阜到民丰的嘉兴的故事、汉人在贵州苗族家园的拓殖、遵化人长寿之谜、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等12章。
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8) 豆瓣
作者: 刘民钢 / 蔡迎春 2019 - 10
本书是继《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6)》《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7)》后的又一部有关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著。延续之前的写作风格,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年度报告,对民国文献、档案、报刊、教材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下编为专题报告,对民国文献修复及民国时期佛教报刊、物理学文献、儿童教育文献、女性教育文献等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本书对于了解民国文献目前出版整理状况、揭示研究热点、指导民国文献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现代世界的诞生 豆瓣
The Invention of the Modern World
8.2 (9 个评分) 作者: [英] 艾伦·麦克法兰 主讲 /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主编 译者: 管可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人类学会院士麦克法兰
★四十年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比较研究
★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之创获,敬献中国读者
本书是我毕生思考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
我是有的放矢,专为中国读者而写作的。——艾伦•麦克法兰
——麦克法兰如何挑战马克思、韦伯 、涂尔干和彭慕兰的经典理论,将旧制度与现代世界的“大分流”,追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
——他又如何定义现代世界的本质和特征?这一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英格兰的奇迹诞生于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中。这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带来怎样的借鉴和反思?
——————————————————————————————————
本书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的诞生》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麦克法兰以数十年来潜心欧美亚澳等文明间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将自己毕生索解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敬献给中国读者。
延续早年《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观点,麦克法兰以翔实的史料,颠覆了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和彭慕兰等思想家和学者关于旧制度与现代世界“大分流”的经典理论,将现代世界的源头上溯至12—18世纪工业化的英国与勤业化的欧亚大陆之间的分道扬镳;并对现代性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那就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或曰宗教)等领域的彻底分立与组合。
麦克法兰以最古老的现代国家英格兰作例,通过描述英格兰社会方方面面的独特性,丝丝入扣地剖解开启现代性大门的每一把钥匙及其之间的关系。他希望这幅关于“英格兰奇迹”的比较性画面,可以帮助中国读者理解西方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思考如何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解决最棘手的“社会凝聚”问题。
丛书简介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的“讲学社丛书”第一辑,内容脱胎于麦克法兰教授2011年受国学院之邀在清华园所作“王国维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是清华国学院创办的“三大纪念讲座”之一,还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思想与宗教”、“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
————————————————————————————————
没有人想要理解工业化世界的重大现代变革,却可以不去研究麦克法兰的卓越学术成果。——James Q. Wilson,《华尔街日报》
麦克法兰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具洞察力的作者之一。——Paul Barker,《标准晚报》
麦克法兰的著作探讨的是有关现代化、全球化的大课题,其研究路径也体现了某些新的学术潮流。此外,从考察日常事物切入,将重大的学术话题写得很有趣味,非有举重若轻的能力不可。
这部著作充满了精辟的创见,发人深省。尤其是,他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现代化过程中的英国形象,几乎处处都可以用来对照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刘北成
福泽谕吉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豆瓣
作者: [英] 艾伦·麦克法兰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9 - 11
《福泽谕吉与现代世界的诞生》系麦克法兰现代思想家丛书中的一部。麦克法兰现代思想家丛书称得上是他毕生思考现代世界起源问题的集成。2004年麦克法兰教授在清华大学有一个系列演讲,这些演讲稿后被编辑成《现代世界的诞生》,曾获得“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的荣誉。此丛书为现代世界经典思想家的学术评传,《福泽谕吉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为其中的册。《福泽谕吉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主要分析了福泽谕吉众多作品中的启蒙思想,并且对其深远的影响给予了客观的评价。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日本西化的推动,几乎涉及社会每一领域。他的理念被吸收为日本的施政策略,从农耕社会走出的奇迹,在一个多方面与文明发源地不同的地方重现了。日本比亚洲其他国家更早打下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与其伟大的现代化推动者和分析家福泽谕吉不无关系。
《福泽谕吉与现代世界的诞生》讲述了福泽谕吉的一生如何致力于启蒙,倡导平等、自由和个人主义,以此促进国家富强。福泽谕吉的人生经历充满着巨大矛盾,他跨越了两个几乎接近不同的时代,这使他能更深入和广泛地作出对比。经由在英国、荷兰和美国的考察,福泽谕吉了解到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像孟德斯鸠、托克维尔和梅特兰所认为的一样,即“第二种力量”的存在。与欧洲的启蒙者相比,他缺乏在不错方法论上的建树,但他致力于解开世界现代化的谜题,并推动现代化在日本的实现,被认为是现代日本的首席建筑师。
阅读此书,读者能够了解到福泽谕吉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博学地引用了古今众多有名人士的著作和文章片段,帮助读者还原出了被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福泽谕吉的思想原貌。书里包含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多处援引了福泽谕吉同时代人对其人其思想的回忆和评述,既立体地还原了福泽谕吉的思想,也具有传记式的生动描写。所以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集描述,论述,摘引为一体的著作,兼备文学性和学术性。
本书稿内容丰富,笔法细腻,通过对十九世纪日本伟大思想家福泽谕吉的杰出成就、影响力和思想的重新阐述,尤其是基于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生动的文体;作者的行文方式不仅分析,论述,同时引述其他相关的文本。既涉及经济学知识,又有学术史价值。
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豆瓣
作者: 潘光哲 凤凰出版社 2019 - 5
《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最初于2014年由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是汉语世界的第一部阅读史专著,曾获2015年度“中山学术著作奖”。作者以具体的个案,述说晚清世变日亟之际的中国士人,如何泛览各种书本报刊,借以了解寰宇情势,广闻增知,进而引发多重效应的故事。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士人开展追求“世界知识”的事业,追索与“西学”相关的书报,犹如进入一方积蕴丰富的“知识仓库”;士人的阅读实践,从此焕然一新。本次再版,不仅由繁体字本改版为简体字本,并修正误失,还增补了不少原版阙失的考证内容,期可使其以更臻理想的面貌呈现于史林,为我们认识理解晚清中国的历史,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此书系统引入了欧美书籍史和阅读史的许多关键概念,也独创了一些新的概念,标志着阅读史研究在中文学界的正式兴起,并为这一新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关于“西学”的知识考古学,对梳理中国人近代知识的起源和流变,展现传统知识和外来知识以及各种外来知识之间的冲突、融合、新陈代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从方法上讲,此书体现了“新知”与“旧学”的融合,既受西方新文化史的理论和视角的启发,又发扬了傅斯年以来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传统。
古典心灵的现实转向 豆瓣
作者: 卞冬磊 2015
本书认为阅读报刊将读书人从立足朝廷、关心实际事务与耳闻目染的现实中,转到以国家为主体、忽略实际功用、超越个人闻见的政治现实。这种所谓“无用的政治现实主义”,恰是现代意识发生的摇篮。所以,本书运用“阅读史”的方法,以数十位晚清读书人的日记为史料,根据“社会世界”理论安排行文框架,试图从“人”的自身出发,向历史探询:报纸这一“现代文化形式”,是如何参与到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中的。
文以载车 豆瓣
作者: 陈建华 商务印书馆 2017 - 5
百余年前火车进入中国备尝艰难与屈辱,而在今日为世界瞩目的中国高铁的回望中,则带来历史启示。火车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无论物质与精神,而其“速度”却难以描述。这本小书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中的火车表现为叙事主角,追踪纵横交错的铁道地图的历史形成,勾画城乡分野、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的进化,同时分析由火车给人们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此书意在为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开启一扇饶有兴味的想象之窗,根据第一手资料与历史时序展开叙述,包括五四新文学、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等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对于经典性文本作细读演绎,揭示多元的思想与艺术特征。此书约七万字,并配上数十幅从大量报刊杂志挑选的历史性图像,以原创性、可读性和学术性诉诸专业与非专业者的阅读兴趣。
梦醒子 豆瓣 Goodreads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8.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沈艾娣 译者: 赵妍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8
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
吴宓日记 第1册:1910~1915 豆瓣
作者: 吴宓 三联书店 1998 - 5
本书是著名学者
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
生涯、个人际遇和在
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
况的记录,也是二十
世纪中国学术史、教
育史的珍贵记录。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本书探讨了从道光到1930年代约一百年间的思想学术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对这一段历史中比较为人所忽略的层面做了一些研究。
全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 “旧典范的危机”,作者考察了方东树、邵懿辰、汪士铎、太谷学派等各层知识分子的种种变化,以描绘出晚清内部的思潮变动,作者对这一时期的细察说明“从道光以来,中国思想界便进入不安定期,每一种学问都因内外的挑战,而产生了分子结构的变化。它们催化了后来一些范畴性的转变。”以此为张本,作者在第二部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思想中的传统和反传统的复杂关系,在第三部分 “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中,讨论了后科举时代从“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这些知识分子建立新“学术社会”的努力以及这个新“学术社会”的命运……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李泽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6
本书收作者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首篇即从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国为何“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指出农民革命战争诸多规律性现象、慨乎言之,深意存焉。其后数篇乃对戊戌变法维新思想和人物的详尽分疏,于康有为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策略,评价甚高。此外,对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特殊地位,章太炎的民粹主义的突出思想特征,上世纪初知识者由爱国而革命的心路历程以及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独特意义,都或详或略予以点明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