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漫游随录图记 豆瓣
作者: 王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 6
本书作者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清道光年间生于书香门第。毕读群经,博学多才,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成就,著书四十馀种,如《弢园文录外编》。《漫游随录》、《法国志略》、《普法战纪》、《蘅华馆诗录》等。《漫游随录》是王韬的一部游记集。以时间为序,追忆一生游踪,既有在乡里时的雅集游观,又有赴昆山县试时的登山,赴金陵乡试时的冶游,篇幅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是他的欧洲之行。他从香港南下,经新加坡、槟榔屿、锡兰,入红海亚丁湾,至苏伊士运河,然后乘火车至埃及、意大利、法国,在英国居住了两年。每至一地,他总要“览其山川之诡异,察其民俗之醇漓,识其国势之盛衰,稔其兵力之强弱”。他当时就将自己的见闻观感笔录下来,十几年后再整理成《漫游随录》。本书详细记载了他的欧洲之行,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且行文生动,描摹细致。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今重印《漫游随录图记》。影印点石斋本原图五十幅;以点石斋本为底本,参校钞稿本和《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标点排印全书文字,并据钞稿本补入《屡开盛宴》一篇。以窥全貌。
风骚与艳情 豆瓣
作者: 康正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8
本书上自先秦,下迄清季,全面讨论了古典诗词中与女性相关的作品和批判理论,风骚精神和艳情趣味两大源流对立、融和的趋势则是贯串其间的主线。书中特别分析了政治与爱情、文人与女性、诗歌与音乐的复杂关系,同时对现代批评所关注的读者反应和女权主义理论在古典诗词研究中的运用也做了适当的尝试。该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既可对普通读者欣赏古典诗词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妇女文学的研究开辟了另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摘自本书
斯文关天意 豆瓣
作者: 罗志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9
本书为罗志田教授的学术论文集。书名化用陈寅恪诗“吾侪所学关天意”,收录的十篇论文,均以近代新旧之间的士人和学人为主题,包括张謇、梁济、陈独秀、林纾、胡适、陈寅恪等。本书或可视作“借人以明史”的尝试,即以人物为中心来贯串周围的关系事实,以窥探时代风貌与世变潮流。所论之人,在其所处的时代及后人眼里,各自有或新或旧的标签,实则他们身上都有新旧混杂的近代特性,也多少展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风貌,并揭示出过渡时代士人向学人的转化。
子贡所说的“君子”在近代逐步淡出,与斯文扫地的进程是相辅相成而共进的,的确有些“文化神州丧一身”的意味。书中的一些人不仅注意到这样的思想和社会进程,为此而忧虑,且致力于挽狂澜于既倒,却又无力回天。他们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努力,很像曾国藩所说的“苦撑”。回访他们历程,想想我们的社会心态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样子,或也可以为如何成就一个更好的明天提供一些参考。
恨海 豆瓣
作者: 吴趼人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
《恨海》共十回,书叙工部主事陈戟临之子,长名祥,字伯和,与同乡张鹤亭之女棣华订婚;次子瑞,字仲霭,与中表王乐天之女娟娟订婚。三家同住京师,两对小儿女自幼同窗,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本可三生石上、永结同心的。不料庚子乱起,时棣华之父在上海经营,戟临遂遣伯和偕鹤亭之妻白氏及棣华避乱出京。途中因乱被人群冲散,白氏惊慌成疾,遂客死于旅邸。当鹤亭访至欲接其妻女时,所见惟棺一具、弱女一人而已。伯和与棣华母女失散后,遍寻不得,后于中途得意外横财,辗转而至上海。不想伯和少年心性,把持不住,竟习于游荡。先因嫖被妓女卷走全部财物,又因吸食鸦片成瘾而流落街头。迨鹤亭招访之时,他已是积习难改,终因贫病交迫、中毒过深而死于医院。棣华因而万念俱灰,斩断青丝,遁入空门。时戟临夫妇已在乱中被杀,仲霭只身避乱,幸遇父友,为其荐至陕西某观察幕中,得蓄资产,并被保举功名。遂乞假扶丧归乡,并藉以寻访娟娟。不料娟娟竟沦落风尘,变为倚门卖笑的娼妓,仲霭愤恨之极,了却情缘,披发入山,不知所终。《恨海》改变了以往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叙述了两对青年男女兵荒马乱中鸳梦难圆的悲剧故事,抒写了“精卫不填恨海,女娲未补情天”的人生遗恨。虽然小说在爱情观念上显得相对保守,作者自己就说:“其中之言论思想,大都陈腐常谈,殊无新趣,良用自歉。所幸全书虽是写情,犹未脱道德范围,或不致为大君子所唾弃耳。”(《说小说》)但是作者将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置于庚子事变的大背景之中,在描写他们劳燕分飞的离乱经历的同时,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生灵涂炭的历史画面,从而使他们的个人悲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2020年8月2日 已读
几年前读的,最近看晚清小说又简单回顾了一下,滥情倾向明显,吴想表达的是“情”,今天却看来是“愚”。旧伦理在科学主义框架下,只能如此。 袁进的批评一针见血:对吴来说,男女之情痴魔,忠孝大节才算情。 小说让人讨厌的地方在于,所有人的爱情和亲情似乎都出于伦理的要求而已,个人主体性在此极度萎缩,家国大义所塑造的悲情幻境笼罩于个人情感之上,由此造成的“恨”与“哭”实在缺乏意义。
中国文学 吴趼人 晚清 晚清小说 爱情
论天人之际 豆瓣
8.3 (13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中华书局 2014 - 7
《论天人之际》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是余英时先生自称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
辜鸿铭文集(上下) 豆瓣
作者: 辜鸿铭 译者: 黄兴涛 等 2000 - 11
辜鸿铭文集,ISBN:9787806174111,作者:辜鸿铭著;黄兴涛…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