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 豆瓣
作者: 李振声 2020 - 9
本书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将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源头重新追溯至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梳理阐述了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如何为后来新文学基本精神品格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旨在将中国新文学,尤其是其精神建构,重新纳入晚清以来最能代表中国思想学术水准的空间和视野,视其为晚清以来中国精神整体构架中的组成部分,打通其与晚清以来思想、学术之间彼此息息相关的关联。
有声的左翼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康凌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一个社团——中国诗歌会
一种诗歌实践方式——诗朗诵
一次文学运动——新诗歌谣化
一个知识谱系——节奏学
一批诗歌文本
通过对以上要素的考察梳理,本书完成了对1930年代左翼诗歌的某种理论“理想型”的建构和分析:从当时留下的诗论文章和作品书写中,作者试图抽绎出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动力及其在实践中的展开。左翼诗歌对诗歌语言的音响形式的经营,内含着一种身体感官的动员技术,并由此关联着革命主体的肉身经验和情感兴动。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为左翼文学打开了更多的话题空间。
从诗的本质上说来,诗并不是为了眼睛,而是为了耳朵而创作的。
经由对诗歌音响节奏的打造,左翼诗歌文本不仅在主题和内容上反映劳苦大众的日常经验,更为根本的是,其诗歌节奏本身就是集体的、劳动的身体节奏,因而召唤着集体的、政治的身体共鸣及其感官形式。
“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第2辑)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当代文学批评丛书。丛书着眼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遴选当代文学批评界的“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希冀通过他们的专著,梳理中国当代文学及批评在新世纪的生长脉络,并藉此途径,呈现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图景。丛书名“微光”取自鲁迅给白莽诗集《孩儿塔》作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步。
郁达夫传 豆瓣
作者: 方忠 2012 - 1
《郁达夫传》内容简介:郁达夫在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当这部小说集降临在中国新文学的文坛上时,用“一鸣惊人”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说它“石破天惊”地引起了文坛上最“惊世骇俗”的地震与海啸。封建卫道之士被激怒了,觉得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而青年们却感到他的小说集有着强劲的磁场,有的青年甚至从无锡、苏州专程坐火车到上海去买这部小说集;又如他曾有一篇小说中的一位主人公穿的是一种香港布的洋服,很多青年也跟着做了这种衣服,那是时尚而并非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