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乌泥湖年谱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方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9
《乌泥湖年谱》简介: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长江水利规划设计院的乌泥湖宿舍,这里的十幢小红楼里居住着一群或从海外学成归来、或出自国内名牌学府的水利专家,他们都是在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感召下,为着举世罕见的三峡工程而来。他们一个个才高八斗、神采飞扬、温文尔雅、自命不凡,期待着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然而,在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以后的十年中,他们的性格一点点地消损,他们的豪情一点点地泯灭,他们的良知被逼到灵魂的死角,他们的傲气被扫荡殆尽。不仅他们向往为之献身的三峡工程遥遥无期,他们自己也早已风华不再、心绪黯然。到了“文化大革命”的1966年,他们更是如同惊弓之乌,心惊胆战、无所依傍,只有听凭极左政治的狂风暴雨任意摧残。
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对于许多读者并不陌生,例如,苏非聪因为偶然的原因被划为“右派”,他清高而又脆弱的个性使他无法忍受这不白之冤、飞来横祸,他断然辞职,举家返口农村,娇柔的太太、弱小的女儿和他一起变成了地道的农民。林嘉禾善良正直、教子有方,但他的“右派”问题使他的儿子林问天不被信任,大学毕业后只能在锅炉房劳动,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更令他雪上加霜、百日莫辩。这个诚实单纯的优秀青年最终被逼得铤而走险,身陷囹圄。党员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皇甫白沙,也未能逃脱“右派”的命运。他的儿子皇甫浩同样因父亲的“问题”不被大学录取,只得到偏僻山区插队。他在劳动中被牛踢伤,因救治不当而死。皇甫白沙曾经对自己的前途做了最坏的预料,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承担任何不幸。当儿子的死讯传来,他痛不欲生,悲愤地想,我是杀死儿子的凶手,当年我为什么要为了自己的良心而主持正义呢?我没有失去良心,却断送了自己的儿子!小说的主要人物丁子恒,一向小心翼翼、谨慎少言,又蒙命运垂青,侥幸通过了一场场劫难,保全了家小,保全了自己。然而在小说结尾的1966年,当他看着绝望的吴松杰从烟囱上跳下,他感觉自己也己经死去。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活着与死去有什么两样?
平面国 豆瓣
Flatland: 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
8.9 (171 个评分) 作者: [英] 埃德温·A·艾勃特 译者: 鲁冬旭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8
很难简单概括《平面国》这本书。
它可以是:首次解释"维度"概念的科普读物、脑洞大开的科幻小说、煞有介事的数学童话、剑走偏锋的精神启蒙、辛辣讽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寓言。
这本一百年前横空出世的小书,通篇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散发着浓浓英式幽默,有趣、迷人,令人捧腹 。
它启发过无数大师,深刻影响了现当代科学。“平面国”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文化符号。
*********************************
作者在平面宇宙设定基础上,展开细节详实的“平面国”生活画卷。平面国的各形状居民操心自己的国家社会,就像我们操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住在平面房子里,通过雾气和光线识别他人,靠彼此触摸识别“角度”区分地位。平面国史上还发生通过染色消除阶级而引发的大事件,比起空间世界的人类历史也不遑多让。
故事的主角,一位体面的正方形先生突然遇到了从三维国前来平面国传福音的“球”。他决定跟随这位导师向平面国传播立体空间的真理,却无法用平面国居民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高度和上(而不是北)。被人当做疯子后,他写出了这部传世的《平面国》。
作为读者的我们,将在这个故事中获得上帝视角,得以审视自身,以科学的态度,理解“科学的谦卑”
*************
*** 题 献 ***
写给所有空间中的居民
特别献给H·C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谦卑的平面国居民
他一开始只知道两二维的世界
后来才有幸被引入三维的空间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天空之国的臣民们
希望本书能激励你们不断立下更高的志向
去探索四维、五维、甚至六维的秘密
立体人,你们是比作者更高级的物种
愿探索能拓宽你们的想象
并孕育出最少见、最卓越的美德——谦虚
—— 本书作者正方形
成為真正的人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甘耀明 寶瓶文化 2021 - 4
博客來.誠品 五月選書
甘耀明2021年灼人小說。
台灣文壇首部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
繾綣又磅礡的動人小說。
這世上沒有英雄,只有找回尊嚴的人。
「他緊緊抱他,越抱越緊,那個老是開玩笑叫他砂糖天婦羅的哥哥、那個只接得到他棒球的捕手、那個睡在同張榻榻米上猛打呼的豬隊友……那個在都市被罵番人而挺身擋刀的室友、那個右臂提供他作畫的傻子,記憶跟得緊,蹭著心坎,哈魯牧特知道再不抱下去就沒了,於是他深呼口氣,緊緊再抱下去,他不曾這樣親密擁抱,直到失去海努南與對方的呼吸。」
──節錄自第三章〈轟炸機、月鏡湖、鹿王,以及豹眸中的哈魯牧特〉
甘耀明以一九四五年真實發生的「三叉山事件」(台灣少見的空難+山難)為基底,柔情繾綣又波瀾壯闊地述說:
一個被緘封化灰燼、無人知曉的灼人愛戀,那是一部懺情、表白、告解之書;
一段驚心動魄的高山救援,那是一個與天、與地、與時間拚博的艱困任務。
海拔3000多公尺的惡地高山,颱風肆虐、尖銳冰雹轟炸、失溫使人瘋魔,救援隊命懸一線,人人逼近獸。
哈魯牧特是救援隊的唯一倖存者,經歷欲望漩渦與內在糾葛絞纏,當他從人間地獄返回,身上背負多名幽靈的他,攜回的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本書特色
◎ 睽違五年,甘耀明最新炙熱又動人的長篇小說。
◎「多年來,這故事蟄伏在我心田,發芽生長,我不斷蒐集資料餵養它,也拿出我幻想的情節灌溉它。磕磕絆絆的日子,無風無雨,故事總是按照它的規律成長;或遇到大雷大雨,故事像颱風中的樹幹會失去部分。守候陽光,守候著樹影斜長,以及那些微苦的付出,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非得耗時數十年努力才得以達到,終於在今日付梓出版。」──摘自【跋】不存在的美好
◎本書獲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豆瓣 Goodreads
7.9 (120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 张燕燕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8
● NETFLIX 即将推出依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 费兰特以解剖刀般的笔触 还原青春的羞耻、绝望、愤怒和欲望
● 只有直面丑陋和不堪的真实 年轻人才能获得面对自己的力量
● 作家作品迄今被翻译成45国语言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2019)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继“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的最新一部作品,聚焦于出身那不勒斯中产家庭的女孩乔瓦娜的青春和成长。
在她父亲离家两年前,十二岁的乔瓦娜偶然听到父亲对母亲说自己很丑,越来越像他一直嫌恶的妹妹维多利亚,这句话驱使乔瓦娜第一次走向那不勒斯下城,面对父亲抛在身后的卑贱过往。
乔瓦娜见证了姑姑维多利亚和恩佐昔日荒诞而悲剧的爱情,也和恩佐的遗孤托尼诺、库拉多和朱莉安娜缔结了古怪的友谊。那片粗鄙和鲁莽的低等社区,逐渐成了乔瓦娜反叛上城的中产阶级伪善生活的工具。她以一种自虐般的激情观察并模仿成人世界的谎言:父母虚伪的婚姻、维多利亚烂俗的情感故事、父亲和姑姑争夺的那只手镯的真相…
某一次跟随姑姑去教堂时,乔瓦娜邂逅了虔敬而博学的罗伯特,并暗暗介入到朱莉安娜与罗伯特的恋情中间。在对罗伯特的暧昧想象破灭后,乔瓦娜以一种利落而残酷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处子之身。在去威尼斯的火车上,十六岁的乔瓦娜和好友互相许诺,要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进入成年。
不对称 豆瓣
Asymmetry
6.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莉萨·哈利迪 译者: 陈晓菲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11
1988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站在祖母家的屋顶上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底格里斯河,对身旁第一次回老家的十二岁弟弟讲起了自己的十二岁,讲起七十年代里那些酷热的夏夜,父母把床垫搬上屋顶,一家三口在河面吹来的凉风中好眠。
他就躺在月光下,说等着瞧吧弟弟,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国家就会再次强盛起来。道路平坦宽阔,吊桥闪闪发光,遍地都是五星级酒店;情侣们一窝蜂地飞到巴士拉去度蜜月,小学生在乌尔的神庙前面摆拍,背包客把阿斯卡里的明信片寄回家,夕阳红旅客会把一罐罐的尤苏菲耶蜂蜜塞进行李箱;巴格达将会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美索不达米亚雄狮队将会赢得世界杯;战争会彻底结束,巴比伦哈特拉尼尼微的遗迹都将免费开放,连安保都不需要。人们将从四面八方涌来,亲眼见证伊拉克的古老与美丽。
十几年后,哥哥失去了音讯,急着去找他的弟弟困在机场,被入境检查员反复盘问:你哥哥是什么人?你要去伊拉克做什么?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哥哥时的样子,他像个巨人一样靠坐在塑料花园椅上,把肱二头肌上看不见的尘屑掸掉,然后抬起脸,目光扫过向西飞驰的云彩,像是在看一出穿越库尔德天空的出埃及记。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向世界施加力量的生灵,而不是相反。原来,这样的一个人也会消失。
在所有的大地上,人们正在四面八方地涌来和死去。
✈️
其他人也会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多吃蔬菜、跑步和阅读,而从不担心下个月会破产、宵禁或断电吗?
其他人也会在电视上无声地看棒球赛吗,看到运动员长时间悬停在空中时也会想到尼金斯基吗?
其他人也会向别人隐瞒爱人吗,因为这要比向自己隐瞒自己容易得多?
其他人也会想上帝有没有在下周为自 己安排一场巴士车祸吗,在面对无可名状的命运时?
其他人也曾见过一个名叫热纳维耶芙的女孩吗,一条白金色的马尾沿着她的脊背垂到腰际?
其他人也会暗自写作吗,在被世界抹除之前把自己的存在用白纸黑字记下来?
其他人也以为自己是真实的人吗,经受着真实的生活,以及音乐会中真实的一声枪响?
一个正陷于和著名作家的忘年恋并逐渐成长为有抱负小说家的年轻白人女性助理编辑有可能理解一位想转机去库尔德寻找失联哥哥却被英国移民官扣留在机场的中年伊拉克裔男性经济学家吗?
✈️
《不对称》由三个看似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探讨了激发并持续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不对称:性别、年龄、权力、才华、财富、声明、地域、种族、宗教……与正义。
第一部分名为“愚蠢”,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位二十出头的美国助理编辑爱丽丝与比她年长四十五岁的著名作家埃兹拉·布雷泽的“爱情”故事。
第二部分名为“疯狂”,以第一人称回忆了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的生平。他此行飞往伦敦,是为了转机去库尔德斯坦,寻找失联的哥哥,却意外地被移民官员扣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一间拘留室里度过了2008年的最后一个周末。
第三部分是布莱泽的访谈,我们将从中领会整本书最核心的秘密,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将袒露出前所未有的含义——“一场坠入兔子洞的未知之旅。翻过全书的最后一页,读者会忍不住回到开头,反复体会哈利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整个故事的。”(《华盛顿邮报》)
“哈利迪几乎同时写下了一部匿名的纪实小说,一部思想小说和一部关于政治参与的元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同时,《不对称》也是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
“在她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力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一个人愿意为理解素不相识的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和做不到这一点。”(《纽约客》)
2018年,《不对称》英文版的出版被媒体形容为一场“文学事件”,风靡一时,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它的知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metoo运动的热潮,以及知名老作家和女文青之间的八卦。然而,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便能意识到:书中人与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权力关系可以概括,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传性也并非噱头,而是以整个现实世界与这部小说互文,从而拓宽了叙事的景深;而且,莉萨·哈利迪也志不在此——
“你在写这个吗,我们的事?”
“没有。”
“那你在写什么?”
“其他的人。”
……
无论如何,《不对称》都迫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一个更积极的观察者。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Goodreads 豆瓣
9.1 (17 个评分) 作者: 许子东 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9
开讲啦!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许子东小说课的“镇箱之作”,
绘制了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 内容简介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
百年来,1902—1916,总被忽略的“晚清时期”;1917—1941,总被说起的“五四时期”;1942—1976,总被留白的“革命时期”;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80年代至今”……
许子东的“20世纪小说课”,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士农工商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神预言”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100年。
特别收入“生态篇”,高度还原“作家的一天”——1926年郁达夫的“恋爱”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误诊”疑云,1952年巴金“同志”在朝鲜战场,1984年“寻根”韩少功在杭州会议,1994年“拜访”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
百年来,中国怎么会走到今天?会走向怎样的明天?《老残游记》有句话:“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你走两步回头看看,一定不会错了。”
◎ 作品看点
理想国 × 许子东 ——
开讲啦!百年中国小说,百年中国故事,金句连连,脑洞连连,许子东小说课的“镇箱之作”!
★ 理解中国,以小说为方法,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晚清贪腐是一种官场的“刚需”?清官比贪官更可怕?乡土是蒙昧的,还是美好的?谁为涓生、子君的爱情悲剧负责?萧红小说无技巧?从《狂人日记》到《山上的小屋》,是谁生病了?“一女多男”写中国?
原来一部小说还可以这样读,从ABC到XYZ,这是一本不用文学史名义的新编文学史。
甚至有些文学史上的事件,还是作者许子东直接参加的,如1984年的杭州会议。本书因此披露8张作者收藏多年的“文学老照片”,手写照片图注,原样呈现。(友情提示,有些小说篇目,你可在“看理想”App扫码完整收听)
★ 100年来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我们怎么会走到今天?会走向怎样的明天?——
如果说《活着》写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大概接近于文学版的共和国“前三十年”史,那么《白鹿原》写10年代到50年代初,时间上完全覆盖了“前五十年”中的民国史,这是20世纪“中国故事”的前半生。
百年小说里,官员、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商人,女性,这些久经考验、由每位作家书写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无论《阿Q正传》抑或《平凡的世界》,均是“中国故事”。
百年来文学史上的代表作,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人,当我们看到他们的血泪和梦想,也是看到今天的自己。
★ 附赠1份可手持的长卷《20世纪中国小说作家系年》——
100部小说有100种写法,它们都是对的!
除了特赠1份手持长卷《20世纪中国小说作家系年》,本书还收入2份经典书单(《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名单 + 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小说选目)。
并介绍各时期同行的精彩研究,读者可与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陈平原、洪子诚、陈思和等,以及海外的夏志清、王德威等名家,展开一席国民级小说经典的“百年对话”。
◎ 名家评价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学界,有学问的人不少,能说会道的人也很多。但有学问,而且文采飞扬,能说得清楚的,可就难得了。跟许子东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会长见识,而且也是一种享受。
★ 陈丹青(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 我相信这百年来的文学,在许子东先生心里是一本账,他已经能够出入自由,讲述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几十位作家,以及背后的文学和时代演变。我非常期待他带领大家进入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大观园。
★ 阎连科(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终于有人以其天赋的才华和力量,去推开长河的浪浊,劈剥出一条新的、更清晰的河道,让百年作品、百年史文,从那河道上部部流来,重新为读者建立起一个无尽帆船的风光。我们坐在岸上的人,眼和心都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空。
★ 史航(编剧、策划人)—— 一百年国情国运,着落在一百部小说沧桑。我们素来陌生的,他都熟悉;我们习以为常的,他偏有探究的兴趣。在一个罕有福尔摩斯的时代,我们好好追寻子东,做一个认真的华生。
★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看理想”总策划)——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光听许老师第一集讲梁启超的政治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我就真是拍案叫绝。就算你对文学不内行,也能图个乐。当然这个乐,有时候也是会心一笑。了解许子东的朋友一定明白我在讲什么。
◎ 网友点评
★ Cooooool(豆瓣)——“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20世纪中国小说,我是许子东。”陪伴了我好久的节目,反复听,终于出书了。
★ 小木鱼(看理想)——整个孕期都在听许老师讲故事,谢谢陪伴,就在今天即将临盆,辗转我的人生也刚刚开始。
★ GiMu(豆瓣)——严格来说是听过,并已经在按这个路径读现代中国小说。回归之路。
★ 花满蹊(看理想)——许老师您好!听到您的声音总是很安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个春节不是节日是战场……为了所有美好的这一切,我们都要咬紧牙关继续战斗下去!感谢您的陪伴,今天立春,代表我身边的医务朋友们祝许老师春安!谢谢您!
★ 番茄盖饭(豆瓣)——许子东先生的这次重读,对他自己来说,是对过往经验的一次总结与发凡。成稿成书,对读者来说,则是把文学打下人间,绘制了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 Akomi(看理想)—— 一边配合着《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书籍在看;感兴趣的小说就买Kindle版读几篇;……许子东的叙述太可爱,感觉是个对多样世界怀有好奇和包容的可爱之人。“人可以消失,但感情的故事,会留下来。”唏嘘不已。
★ 啷个哩个啷当锵(豆瓣)——许老师蕞新力作。由看理想上的“20世纪中国小说”节目脱胎而来,语言和结构都做了很大幅度的完善、调整,行文流畅舒缓、点评精到有力。此书打通近、现、当代中国小说史,一以贯之,实践了乃师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批评理念。书中涉及大量学科热点话题,但又不拘泥于理论探究,仍以作品细节、脉络为中心,读起来毫不生涩,应该算是许老师到目前蕞雄心勃勃的作品。
◎ 本书的“老照片”图录(by 许子东手写图注)
1984年,杭州会议合影。
80年代上海作协开会。前排右五,上海作协副主席吴强;蕞后一排左四,作协会员许子东。
1988年,和钱谷融先生在香港大学。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1988年王安忆、许子东在香港。
王蒙、黄子平、许子东,1996年于许香港寓所。
90年代,和张贤亮摄于台湾(张是作家代表团团长)。
2000年,夏志清教授来香港岭南大学开会。
2018年,铁凝和许子东。
度外 豆瓣
8.4 (55 个评分) 作者: 黄国峻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1
时间如此真实,真实如此短暂。
与袁哲生并称,被期待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作家
黄国峻惊艳华文文坛代表作
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
◎编辑推荐
★ 黄国峻在台湾新锐作家中可谓备受期待,张大春说要靠他“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杨牧则表示“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度外》于2000年在台湾首次出版。其中《留白》一篇,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得到张大春、施叔青、钟阿城三位文坛前辈肯定。这次《度外》《水门的洞口》的出版,是在他辞世十五年后,作品首次引进大陆。
★ 黄锦树曾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从那些样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关于写作自身的危机形态,脆弱的、濒临分裂的‘自我’成为写作的真正主体,世界和语言都是问题。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此“内向世代”代表人物之一。
★ 骆以军为简体版撰写专序,对黄国峻的文学做了一次角度独特、内容丰富的评论。
◎内容简介
《度外》是作家黄国峻的短篇小说集。在这本小说集中,黄国峻运用实验性的文字,探寻小说艺术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纤细灵魂,将时间打碎、拼接,将丰富的意义寄寓在“度外”的语言之中,带给读者完全不同于往昔的阅读体验。在中文写作的无数尝试当中,黄国峻的小说“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张大春语),即使到现在,仍然鲜有与之相仿的作品。
◎名人推荐
●我内心大喊:“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
但随即想起,国峻已不在这世界上。
——作家 骆以军
●(黄国峻的小说)自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
——作家 张大春
●我读他的小说和别的东西,觉得他是那一代作者当中最使我感到亲近,同意,或者疼惜的人,许多地方都让我想说: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此不但针对他文字处理的题材,更直接对他的文字所构成的风格,已经出现的“文体”而言。
——作家 杨牧
●我心中的国峻是一个文学的苦行僧,勇猛精进令人汗颜。
——作家 袁哲生
●黄国峻的作品确实让我看到一个特别的、年轻的、易感的,可是非常有创造力跟幻想、想象力的一个心灵。
——作家 郭强生
●这篇小说(《泛音》)着重人物内心的流动,节奏沉缓,呈现屋檐下三人微妙的互动,仿佛在同一条弦上,振出三种不同波长的泛音(Overtones),奏出一首歌曲。
——作家 甘耀明
●作者的想象力与实验性,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使它有别于其他作品。
——作家 施叔青
◎获奖记录
☆《留白》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
重返暗夜 豆瓣
El Retorno
8.2 (80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文景 2021 - 3
★《2666》作者波拉尼奥颠覆想象的短篇小说杰作,比《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更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文学迷宫。
☆混沌暗夜的冒险,困于梦魇的记忆,无从躲避的孤独。十三个幽暗跌宕的故事,或浓烈如侵蚀一切的酸,或狂乱如鬼魅之影。
————————————————
全书由十三个故事组成 ,创作时间大致在1995—2000年之间。形形色色的主人公或主动或被动地闯入其中。从热爱文学的黑帮头目、垂垂老去的色情电影明星、掌握某种魔法的足球运动员,到被误认为艺术家的士兵、目睹自己死后遭遇的鬼魂,还有诗人、流亡者、困于梦魇的年轻人等等波拉尼奥小说中的常客,他们共同道出了挥散不去的黑暗和令人惊叹的光芒。
————————————————
这些出自拉美文学巨匠的杰出短篇小说完美地讲述了一个事实:波拉尼奥的写作是如此优雅、充满激情和个人风格,非常值得一读。……每个故事似乎都把读者变成了一个偷窥者,抓住了混乱的生活和鬼魂的侧影。——《卫报》
波拉尼奥凭着自己大胆的设想,详尽讲述了这些不可能的故事。我们对此剧透得越少越好,但请放心,你一定从未读过像这样的作品。——《纽约客》
黑暗、隐秘、悄悄地触及。在这本小说集中可以找到金子。——《纽约书评》
整军待战的感觉让他的写作充满生气,他对深挖伤口的执迷使《重返暗夜》成为了其作品序列中令人瞩目的代表。——《洛杉矶时报》
这本十三个故事的短篇集是波拉尼奥写作风格的典型样本,他所关切的主题、偏爱的人物尽在其中。——Booklist
清洁女工手册 豆瓣
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Selected Stories
8.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露西亚·伯林 译者: 王爱燕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9
【令人相见恨晚的迷人文学声音】
白天做急诊护士、清洁女工、在监狱里教写作,
晚上写下这些让人心跳加速的故事。
天哪,露西亚·伯林是怎么做到的?
------
★震撼世界文坛 身后成名的文学大师 露西亚·伯林
★被誉为“美国文学隐藏最深的秘密”
★令文学界、出版界和媒体“愧疚不已”的迟到赞誉
★《纽约时报》《卫报》《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
★西班牙《国家报》“21世纪前20年世界最佳图书”
★著名导演阿莫多瓦 改编同名电影
★《我的天才女友》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挚爱好书
------
【书名极具迷惑性的短篇小说集】
清洁女工手册 阅读说明
100%奇迹面料 | 成分 40%幽默 30%忧郁 30%优雅
体温机洗 / 温柔烘干 / 平铺晾读 / 贴心熨烫 / 情绪染色 / 手不释卷
★洗衣机造型 立体感极简创意护封
★雾霾蓝绵玥纸 小熨斗元素烫金经典内封
★洗衣机旋钮+显示屏目录
★仿布面质感洗涤标签式书签
------
欢迎光临。你打开这本书,来到一家以露西亚·伯林命名的洗衣店。
然而这里不提供清洁服务。瞧,所有洗衣机里都旋转着故事,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旋涡。
你不由自主被吸引,盯着观察窗看。
悲伤的、糟心的生活泛起泡沫,可偏偏有快乐源源涌出,照亮了世界。
你就这么盯着,迷醉着,心跳加速,呵呵傻笑,潸然泪下,爱上故事里和你一样矛盾、困惑、渺小的普通人,爱上这平凡琐碎却优雅的生活。
感谢光临,本店不提供清洁服务。
你读完这些故事,推开门走出洗衣店,感到自己焕然一新。
------
露西亚·伯林可能是你没听说过的最好的作家。——《出版人周刊》
她在不同的生活之间、不同的世界之间移动。阅读所有书,见过所有人。她的故事会让你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用幽默分散你的注意力,然后用刀锋扫过你的皮肤,将你抛至一个意想不到的目的地。——《巴黎评论》
一位重要的美国作家在其时代近乎被埋没,而在《清洁女工手册》中,我们目睹了她的现身。——《纽约时报》
伯林所讲述的所有故事都包含一种真实的味道,很明显,她将自己真实的经历融入了其中。露西亚•伯林就是自由与张力本身,是这二者动人的合体。我从来没有读过哪个女作家能有露西亚•伯林这么睿智、敏感、温柔、勇敢。
她的美好、她作品周围一直环绕着的黑暗和她苦难的经历,滋养了她的魅力和传奇的一生。《清洁女工手册》受到了评论界热情的欢迎(当然也是因为愧疚)。——西班牙《国家报》
露西亚·伯林的故事是带电的,它们如同火线相触,嗡嗡震颤,噼啪作响。作为回应,读者的头脑也活跃起来,陶醉、狂喜,所有神经突触统统激活。这是我们阅读时喜欢的感觉——运用大脑,感受心跳。——作家 莉迪亚·戴维斯
天赋异禀的伯林知道自己有多好,而且并没有那么费劲心机去得到什么,这种组合即使在后世也让她更加诱人。无论怎样,在她过山车般的生活里,写作总能找到出路。——编辑 贝尔
2024年2月20日 不读了
小说
卡夫卡的妄想 豆瓣
The Fifty Minute Hour: A Collection of True Psychoanalytic Tales
作者: 罗伯特•林达 译者: 吴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 6
欧文•亚隆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治疗方式总是与读小说、写小说紧密相关。亚隆开启了一个“心理治疗小说”的时代,他一边为人提供心理治疗,一边写小说,读小说。而本书的作者,则是深深影响过亚隆的一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
这本小书,虽然不是小说,但却胜似小说。每则故事都扣人心弦。这是一本可以为心理治疗师提供真实案例剖析的案例集,也是一本为大众揭示人性的故事书。
本书一共包括四个详实的心理治疗案例。在这四个案例中,作者有一次差点被病人杀死,另一次遭到猛烈攻击。尽管如此,作者还是能活着讲述这些故事。
书中每一则案例的记录非常详实,包括大段的治疗对话、治疗笔记,还有心理治疗师的内心感受和深度自我反思。
作者以侦探小说的方式,描写了他的心理治疗过程,他认为,很多时候心理治疗师和病人的界限并不是很严格。不过是各种事件的幸运组合,最终决定了谁会躺在躺椅上,而谁又会坐在躺椅后面。其实,
冬泳 豆瓣 Goodreads
7.7 (305 个评分) 作者: 班宇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9
班宇(@坦克手贝吉塔)短篇力作首度成集 阿乙•蒋方舟•李诞•谈波 齐声推荐
《冬泳》收录了班宇的七篇小说。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 地存在。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这些个体的光热终将划破冰面,点亮黑暗,为今日之北方刻写一份有温度的备忘。
【编辑推荐】
颇具潜力的青年作家、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班宇的处女作——他曾开设《东北疯食录》专栏,浪游工业之城,展示出恣意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曾连载 “工人村”故事集,从细微之处出发,描绘出一幕蓬勃鲜明的悲喜剧。他已在文坛初露锋芒,《收获》《当代》《上海文学》《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皆可觅得他的身影。
从无名之中捕捞个体,在消逝中追寻永恒——《冬泳》是班宇创造的“昨日世界”,遍布萧索的工厂、失落的赌徒。惯于沉默的北方人在这里显得生机、蓬勃。《冬泳》是写给北方的情书,写给你我的(关于旧时代的)备忘录。
细密诗意的语言;轰鸣里深潜宁静,幽默中怀藏温柔——在声音日渐稀少的世界,班宇仿佛浪漫时代的行吟诗人,以准确、克制、优美之笔,书写强力广阔的歌谣。班宇迷恋写作里的“浮生感”,笔下人物在现实的挤压里普遍带有一种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在他们身上,除了表演出来的“幽默”,还有深藏不露的玄妙和真实。
【推荐语】
文坛新来的高手,有一股雨水冲扫过的、带有野兽气味的生猛劲儿。
——阿乙
班宇有毋庸置疑的小说家天赋。可是,他抵抗住了天赋的诱惑——没有随心所欲地把作品当做情绪的宣泄,或是横冲直撞地滥用富有才情的语言;他又抵抗住了时代的诱惑——没有把光怪陆离的社会新闻当做题材的富矿,也没有因平庸的文学时代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以最严格的标准自我训练,使每一个短篇都纯熟得惊人。天才和有天赋的人的区别,是前者能够独立发展自己,班宇无疑是前者。
——蒋方舟
班宇是聪明的,刻薄的,但不是轻浮的。他显然知道这世界哪儿出了问题,并且没什么希望好转,但他没有选择放弃或轻巧的态度,文字上,他还在苦熬。
——李诞
班宇用他干净、硬朗的笔触,冷静、耐心地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端庄肃穆、具有经典品相的短篇佳作。那字里行间的东北寒风,凌厉又温柔。
——谈波
西西弗神话 豆瓣 Goodreads
Le Mythe de Sisyphe
9.1 (112 个评分)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独一无二的你 豆瓣
RUMPLE BUTTERCUP
作者: 马修·格雷·古柏勒 东方出版社 2021 - 8
兰普·巴特卡普是个怪咖。他长着5颗歪歪扭扭的牙齿和3根头发,他的皮肤是绿色的,左脚比右脚略大一点,住在排水沟里。
他唯一的好朋友是自己用垃圾、废料做出来的玉米糖人。他躲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边积极“参与”外面的世界,假装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一边和玉米糖人喋喋不休地聊着天。
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即将到来,兰普精心装扮着自己,计划着如何在节日当天加入派对,但是,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兰普能如愿以偿地参加派对吗?
人生来孤独,却不意味着要独自一人,勇敢尝试,哪怕迈出一小步,也会有被看见的希望。
The Sympathizer 豆瓣 Goodreads
8.6 (7 个评分) 作者: Viet Thanh Nguyen Grove Press 2015 - 4
A profound, startling, and beautifully crafted debut novel, The Sympathizer is the story of a man of two minds, someone whose political beliefs clash with his individual loyalties.
It is April 1975, and Saigon is in chaos. At his villa, a general of the South Vietnamese army is drinking whiskey and, with the help of his trusted captain, drawing up a list of those who will be given passage aboard the last flights out of the country. The general and his compatriots start a new life in Los Angeles, unaware that one among their number, the captain, is secretly observing and reporting on the group to a higher-up in the Viet Cong. The Sympathizer is the story of this captain: a man brought up by an absent French father and a poor Vietnamese mother, a man who went to university in America, but returned to Vietnam to fight for the Communist cause. A gripping spy novel, an astute exploration of extreme politics, and a moving love story, The Sympathizer explores a life between two worlds and examines the legacy of the Vietnam War in literature, film, and the wars we fight today.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豆瓣 Goodreads
Last Evenings on Earth
8.2 (225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恃宠而骄 豆瓣
The Spoils
8.0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西·艾森伯格 译者: 王凯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6
☆ 演员×剧作家×小说家 《吃鲷鱼让我打嗝》作者 杰西·艾森伯格 戏剧代表作
☆ 布兰奇与欧文·劳瑞基金会戏剧奖获奖作品
☆ 昆瑙·内亚(《生活大爆炸》)、安娜布尔纳·斯里拉姆(《至欢歌乃终曲》)、杰西·艾森伯格 (《社交网络》) 、迈克尔·泽根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艾琳·达克(《依然爱丽丝》) 主演同名舞台剧
☆ 内含11幅精美舞台剧照
-----------------------------------------------
没人喜欢本,他的幽默毒舌总会伤害身边人,来自尼泊尔的室友卡扬便每每受他欺负。本学了导演专业,没作品、没收入,“啃老”度日,却始终看不惯世界,看不上所有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初恋莎拉要嫁给银行家同学泰德,甚至不顾职业道德,制造机会跟莎拉独处……《恃宠而骄》(2015)是杰西·艾森伯格的戏剧代表作,滑稽可笑却不失深刻地探索了当代青年纽约客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既愤怒、无奈,又敏感、渴望关爱。本剧荣获布兰奇与欧文·劳瑞基金会戏剧奖;由该作品改编的同名舞台剧先后在纽约、伦敦上演,获《纽约时报》剧评团推荐。
昨日之岛 豆瓣
L’Isola Del Giorno Prima
9.4 (5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刘月樵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9
一六四三年的炙热夏天,一艘负有寻找一百八十度经度线位置之秘密任务的商船“阿马利丽斯号”在南太平洋某处遇难。船上唯一的幸存者罗伯托是个患有疑心病、妄想症、惧光症,而且不会游泳的年轻人。在遭遇海难之后,他又被浪潮冲上另一艘弃船“达佛涅号”,罗伯托依靠船上残存的粮食、果菜和家禽维生,坐以待毙之余,只能靠书写情书——以及回忆,最后演变成小说——打发时光。透过这些书写,作者埃科为读者交代了罗伯托的前半生——牵动全欧的卡萨莱城争夺战(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西班牙、教会悉数登场),各国以寻求经度的秘密为目的的间谍战,在那个世纪信仰与科学的激烈交锋……
我从哪里来 豆瓣 Goodreads
7.8 (8 个评分) 作者: [德] 萨沙·斯坦尼西奇 译者: 韩瑞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6
☆ 德国图书奖大奖、艾兴多夫文学奖获奖作品!《明镜周刊》畅销榜首,蝉联畅销榜75周!25国语言火热抢读。
☆ 作者生于波斯尼亚,14岁时与父母逃亡到德国海德堡,从波黑战争难民成长为德国文坛新星。机智、疯狂、奇妙、幽默的文风,被媒体誉为“德国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 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飞向太空的山羊、龙守护神、初恋、祖辈墓地中的井水……自由穿行于回忆与现实,在心酸与温暖交织的故事中找回故乡。
☆ 小说叙事的高度革新!最后一章《龙——守护神》是大胆的文学实验,让读者参与到结尾的叙述中,根据不同的线索和阅读顺序,展现小说结局的多种可能性。
——————————
在呈递给德国移民局的履历表上,我写道:1978年3月7日,我出生在德里纳河畔的维舍格勒。出生前的几天,德里纳河躁动不安,波涛汹涌。在我人生最初几年里,奶奶一直照看我,奶奶是黑社会的人,我给移民局这样写道,干黑社会这一行,有的是时间照看孩子。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波黑战争爆发,我和母亲逃亡到德国。我的家族分散地生活在整个世界,和南斯拉夫一样四分五裂,无法融合到一起。
2009年,我回到维舍格勒探望奶奶,第一次和她一起来到奥斯克鲁沙村:一个只剩下13个居民的村庄。爷爷就生在这里,也葬在这里。
在做梦的南斯拉夫岁月,父母仍在樱桃树下翩翩起舞;而沧桑归来,我站在古老的群山中,寻找祖先的起源。
——————————
【评价】
萨沙以丰盈的想象将小说从编年史、现实主义和精确纪事的传统中解放出来,以极大的幽默感重新呈现了历史的样貌。——德国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我从哪里来》书写了超越民族的、南斯拉夫理想式的、属于全欧洲的故事。萨沙已成为德国最好的作家之一。 ——《明镜》周刊
如果说德国当代文学中出现了具有移民背景的黄金一代,萨沙·斯坦尼西奇则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德国《世界报》
在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撼动欧洲之际,我们能做什么呢?也许是读萨沙·斯坦尼西奇的作品。——《南德意志报》
斯坦尼西奇笔下的每件事都在回答“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在这个美妙的故事中,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以机趣而优雅的方式展开他的想象和经验,并探索了生存的本质问题。——《南德意志报》
萨沙·斯坦尼西奇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现代民谣歌手——《我从哪里来》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滚石》杂志
机智,扣人心弦,疯狂。这本书已经登峰造极,打开看看,绝对值得!——北德广播公司
斯坦尼西奇以浓墨重彩绘出了祖先的肖像画和自己的生平——没有半点陈词滥调,而是以艺术家的绚烂手笔。——北德广播公司
《我从哪里来》塑造了全新的叙述形式:交织漫游的故事、游戏攻略式写法,令人感动、惊叹、目不暇接。——《法兰克福汇报》
他們這種人 豆瓣
作者: 亦舒 天地圖書 2020 - 5
你們早已戰勝出身,在是與非,對與錯有一定認識,擁有自尊,知道什麼應該做與不應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