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学
禅者的初心 豆瓣
8.7 (17 个评分) 作者: 铃木俊隆 译者: 梁永安 海南出版社 2010 - 6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西方佛子人手一册的禅宗入门书。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初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保持这颗初心,随时准备好去接受、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这种禅心的修行全书遍处可见。书中每个章节,都是铃木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的,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如何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此外,本书还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
箭术与禅心 豆瓣 Eggplant.place
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
8.7 (24 个评分) 作者: [德] 奥根·赫立格尔 译者: 鲁宓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6 - 10
一本奇妙的小书,用文字记述开悟的体验。在禅宗公案和传奇故事中,禅师们在面临无可解的矛盾时,似乎总有一种超越对错二元性的态度,能从中迸出一种全新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悟”。但禅宗不立文字,我们通常只看到“顿悟”的刹那,而看不到在开悟之前或之后的种种过程。
这本《箭术与禅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位具有西方理性思想精髓的学者,以客观的态度,亲自深入探究东方的直观智慧,以平实的文字加以分析报道,没有夸大渲染。这种来自异国文化观点的第一手心得报告,没有经过时间或口耳相传的扭曲,也不用背负任何传统的包袱,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追求生命的真义,德国哲学家赫立格尔远赴日本学禅。他追随弓圣阿波研造,修行箭术,但习箭的每一个阶段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困境,仿佛一则则无解的公案。在师父的引导下,他逐渐放下自我的投射,体验了“当下的真心”,得以一睹那遥远的天际,禅所活生生存在并呼吸着的空间。
狂喜之后 豆瓣
After the Ecstasy, the Laundry: How the Heart Grows Wise on the Spiritual Path
作者: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译者: 周和君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 3
★ 曾师从阿姜查等著名南传佛教大师,美国最受欢迎的内观禅修师杰克•康菲尔德非常有影响的一本著作。
★ 胡因梦极力推荐,认为是近三十年来描述内心实修转化最具说服力、最真实无欺的经典之作。
★ 相对于开悟后的体验,本书作者更关心的是:“灵修生活所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在深山隐僻处,或意识进入超凡状态:就在当下。”
修行在许多当代人的意识中似乎是很久远的事,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具有佛教传统的东方,还是在具有基督教传统的西方,有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走上了修行之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踏上这条心灵之旅,在这一过程中会有什么身心体悟和殊胜体验,以及在此之后人们又将如何继续生活在俗世中,就是本书要告诉你的答案。本书援引了大量进入修行这一过程人们的实例,指出修行之路并非一条光明大道,开悟也并非持续稳定的状态,并且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修道院或寺庙中的僧人,需要面对许多令人不悦的琐事,才是我们凡夫俗子生活的真实状态。因此,在恐惧、愤怒、爱欲等这些苦痛中修行,才是你灵修的最佳处所;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才是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精神的複調 豆瓣
作者: 張邦彥 聯經 2020 - 4
催眠術是清末民初時期最眾聲喧嘩的大眾科學,
展現菁英與常民、科學與迷信、心理學與靈學
在界線上的浮動和滲透,
並帶來深遠的社會和文化效應。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從科學史的角度,結合社會文化史與思想史的關懷,主張必須對近代中國的「科學」採取複調式的理解,超越五四科學主義話語及學院菁英的基調,呈現異質歷史行動者相互競逐、應和的多元聲音。
張邦彥醫師從大眾的日常生活出發,考察催眠術的傳播方式,並解釋人們對催眠術懷抱正反兩極情感的因由。接著聚焦於催眠學會的科學實作,分析學會從事劃界工作及拓展科學網絡的策略,兼論及催眠術對現代自我的形塑。最後透過爬梳催眠術與靈學的糾纏,追索近代中國心理知識的分化軌跡,指出學院心理學、催眠學會、靈學會看待科學的殊異立場。藉由這些彼此關聯的面向,重構動力精神科學在近代華人世界興起跌宕的多重圖像。
自由的迷思 豆瓣
作者: 创巴仁波切 西藏民族出版社 2005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外适切。
目 录
--------------------------------------------------------------------------------
登 极
一、自由的迷思
二、禁锢的形式
三、禅坐
四、情绪的对治
五、动中的禅修
六、敞开之道
七、虔敬
八、密续
大手印口授
電子版 :http://www.douban.com/doulist/79142/
内在工程 豆瓣
作者: 【印】萨古鲁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9 - 1
《内在工程》通过萨古鲁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为读者呈现认知自我的基本概念,打开尚未知晓的“自我地图”。并从“身体”“头脑”“能量”“喜悦”这几个方面入手,帮助读者去剖析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发现自我,进而找到自我。
《内在工程》的内容能够使每位读者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听到自己的声音,触摸到自己的内心。在萨古鲁的感召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内,找到真正的自我。
Why Buddhism is True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Robert Wright Simon & Schuster 2017 - 8
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is a 2017 book by journalist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 Robert Wright. As of August 2017, the book had peaked at The New York Times No. 4 bestseller in hardcover nonfiction.
In Why Buddhism is True, Wright advocates a secular, Westernized form of Buddhism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stripped of supernatural beliefs such as reincarnation. He further argues that more widespread practice of meditation could lead to a more reflective and empathetic population and reduce political tribalism. In line with his background, Wright draws heavily on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o defend the correctness of Buddhism's diagnosis of the causes of human suffering. He argues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 idea of the modularity of mind resonates with the Buddhist teaching of no-self (anatman).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豆瓣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
作者: 邱陽.創巴仁波切 / Chogyam Trungpa 译者: 繆樹廉 橡樹林 2011 - 6
直指修道上易犯的錯誤和迷思!
曲解修道的真義,以自我為中心來解釋修道,並以修道
來加強我慢,這是修道上的唯物。
我們對修道的觀念是正確的嗎,亦或我們是用修道在加
強我慢?
我們有誠實面對修道上的問題嗎,亦或我們總是穿著自
欺的糖衣在修行?
我們對修行的誤解有深,前方的阻礙就有多大。
我們有很多期望,尤其是當我們求道而陷入修道上的唯
物時,我們預期靈修會給我們帶來安樂、智慧和救助。這種
對靈修的膚淺、自私的看法,必須徹底改正。最後,我們一
放棄所有成覺的希望,在那一刻,道即開始敞開。這就好像
等人一樣,在你正要放棄希望,已經有了他來等於是做夢的
想法,而認為他根本不會來的時候,他卻出現了。修道也是
如此。修道是耗盡一切期望,耐心是必須的。你不必過分強
迫自己入道;等一等,停一下,不可太急於想要瞭解「實相
」。我們首先必須看清求道的動機。如果我們以敞開的、不
落「善」「惡」二邊的心態來修道的話,那就無須野心。─
长青哲学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尔道斯·赫胥黎 译者: 王子宁 /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8 - 1
《长青哲学》是一部神秘主义经典选集,融合了各家各派的观点,书中摘录有埃克哈特大师、鲁米、老子以及《薄伽梵歌》、《西藏度亡经》、《金刚经》、《奥义书》等选段,作者奥尔多斯•赫胥黎按照若干主题将这些经典选段串在一起。作者认为,“长青哲学”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传统知识中,其成熟的形式则出现在每一种较为高级的宗教中。在这本《长青哲学》中,赫胥黎旨在揭示为一切信仰所共有的“神圣实在”,他以惊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考察了大量信仰形式,包括禅宗、印度教、道教、基督教神秘主义和伊斯兰教,研究了各种宗教传统中的精神信仰,并解释了这些信仰是如何统一在人类渴望体验神性这一共同的愿望之下的。 "
人间佛教书系 豆瓣
作者: 星云大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
我们生活在人间,人间有男女老少,人间有五欲六尘,人间有生老病死,人间有悲欢离合。在缺憾的世间里,我们如何获得欢喜自在?如何发挥生命的价值?如何拥有安乐的生活?这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佛教与生活是人间佛教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阐述了佛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指出生活需要佛教指导这一观点。
该书的内容涉及佛教与信仰、生活与信仰、生活与道德、生活与修持、生活与般若、善恶是非、行为向善、人生难题、如何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语言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是一本为想了解佛教的初学者编印的佛学著作。
如果你想正确地了解、认识佛教,星云大师的这本著作,是一个适合的入门。撇开佛教而言,若你想得到一些正确人生态度的指引,本书也是值得推介的。本书中收录的十三篇文章具体阐述了佛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指出生活需要佛教指导这一观点。
周氏冥通记校释 豆瓣
作者: [梁]陶弘景 撰 / 王家葵 校释 中华书局 2020 - 5
《周氏冥通记》,是南朝时期重要的神仙传记,共四卷,记载了陶弘景的弟子周子良以冥通的方式(冥冥之中与神仙相通,即在非自然、非常态的情况下与神仙相通)奇遇神仙的故事。传记首先叙述周子良的生平、性格,表现其天生有仙缘,为下文的遇仙埋下伏笔;接下来通过陶弘景的回忆,交代周子良拜师陶弘景的奇特经历,尤其是他的长时间的神秘莫测、不可理喻的怪异行为,直至他在二十岁时突然死亡;最后,人们通过周子良留下的信件纪录,揭开了他长达四百余天冥通神仙的事迹。此次校释,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秘册汇函》本为校本,并参考了《津逮秘书》本、《唐宋丛书》本和《说郛》一卷本。
万物有灵 豆瓣
作者: [德]安塞姆·弗兰克 / OCT当代艺术中心 译者: 申舶良 / 王滢 金城出版社 2013 - 9
在自然和文化、人类和物质、有灵物和无灵物的图像界线中,审美过程有什么作用?围绕审美过程、动画效果和僵化的结构,《万物有灵》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种艺术和理论观,即反思主体与客体的界线,人与物之间的相伴关系的现代焦虑感。探讨生命体与无生命体,或者纯主体和纯客体的界线在艺术主体化和客体化的变化中如何反映,并试图将这些美学过程置于殖民现代性的具体社会政治语境之中。
Contemporary Korean Shamanism 豆瓣
作者: Liora Sarfati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21 - 8
Once viewed as an embarrassing superstition, the theatrical religious performances of Korean shamans—who communicate with the dead, divine the future, and become possessed—are going mainstream. Attitudes toward Korean shamanism are changing as shamanic traditions appear in staged rituals, museums,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as well as on the internet.
Contemporary Korean Shamanism explores this vernacular religion and practice, which includes sensory rituals using laden altars, ecstatic dance, and animal sacrifice, within South Korea's hypertechnologized society, where over 200,000 shamans are listed in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Liora Sarfati reveals how representations of shamanism in national, commercialized, and screen-mediated settings have transformed opinions of these religious practitioners and their rituals.
Applying ethnography and folklore research, Contemporary Korean Shamanism maps this shift in perception about shamanism—from a sign of a backward, undeveloped Korea to a valuable, indigenous cultural asset.
萨满教 Eggplant.place 豆瓣
Shamanism:Archaic Techniques of Ecstasy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 (Mircea Eliade) 译者: 段满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9
《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此次被“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选中,即将首次翻译成汉文。与本书题材类似的《金枝》很久以前就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的必读书目,本书的翻译也必将填补业内的空白,可以将此书丰富多彩的萨满世界推给更多中国读者。本书稿由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段满福教授翻译,段教授在教学的同时,译著颇多,曾翻译出版《地球上的庄园:土著人如何塑造澳大利亚》《小王子》《后一课》等图书。该书共分14章。总体上看,该书结构有些类似西方音乐中的奏鸣曲式,可分为三大部分:呈示部, 即开头八章,为全书的基础;展开部, 第9章至第12章, 充分发挥开头八章所呈示的各主题中所具有的特征;再现部,即第13、14章,这后的两章基本上复现呈示部,再次回到对全局性特征的论述。
大气功师 豆瓣
作者: 柯云路 1989
1988年下半年,柯云路开始将大部分精力转向对东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
1989年,长篇小说《大气功师》先是在大型文学刊物《当代》分三期连载,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刊载这部作品的三期《当代》全部脱销,书出版后在一年内加印五次。
对东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一方面使作者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受到了相当一批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激烈争论。一些人士认为,柯云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写作是对“现实的逃避”。
Making the Gods Speak 豆瓣
作者: Vincent Goossaer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 6
For two millennia, Chinese society has been producing divine revelations on an unparalleled scale, in multifarious genres and formats. This book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ttempt at accounting for the processes of such production. It builds a typology of the various ritual techniques used to make gods present and allow them to speak or write, and it follo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se types and the revealed teachings they made possible.
Within the large array of visionary, mediumistic, and mystical techniques, Vincent Goossaert devotes the bulk of his analysis to spirit-writing, a family of rites that appeared around the eleventh century and gradually came to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numbers of books and tracts ascribed to the gods. In doing so, he shows that the practice of spirit-writing must be plac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echniques used by ritual specialists to control human communications with gods and spirits for healing, divining, and self-divinization, among other purposes. Making the Gods Speak thus offers a ritual-centered framework to study revelation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and comparatively with the revelatory practices of other religious traditions.
陈撄宁仙学精要(上下) 豆瓣
作者: 胡海牙 主编 / 武国忠 主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 5
《陈撄宁仙学精要(上下)》是二十世纪初,陈撄宁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研修心得,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特别是中华道教里,提炼出来这门关于人类健康长寿的专科学问,谓之“仙学”。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豆瓣
Mesmerism and the End of the Enlightenment in France
作者: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周小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4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1780年代,知识分子发现催眠术可以作为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方式,并能够治病,于是发展为一项社会运动。本书是达恩顿教授第一部法国史论著,以历来为史家所忽略的催眠术这一科学时尚为切入点,通过大量书信、手稿、手册、报刊等史料,追寻催眠术运动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变迁轨迹,探讨催眠术与激进思想、政治运动、民众心态、启蒙运动的终结之间的关联,为揭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起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