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学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豆瓣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
8.4 (8 个评分) 作者: 张邦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11
缓解病痛、戒断烟瘾、感化罪犯、特务侦查……百年前,催眠术曾席卷中国上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科技、实业、教育、政治等各领域,不仅是供人娱乐的奇观,还被赋予更多时代任务。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席卷全国的催眠术实验,究竟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还是来自西洋的“精神科学”?
★展现一代人对精神世界与科学新知的另类探索。启蒙理性之外,国人也通过“无意识”的心理体验来形塑现代自我。
★打破精英与大众的边界,改变传统科学史的精英视角,“普通人”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与塑造者。
★打破科学与玄学的边界,揭示“科学”概念变动不居的意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流通途径。
评论推荐:
本书让我们看到在五四的“觉醒”话语之外,“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同样开启人们对自我和身体的全新理解,提供了现代性的另一个维度。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李欧梵
这本书从一个全球史的观点考察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以及催眠术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将近代中国催眠术放在中西、古今交织的历史脉络之中来观察其多元之意涵……邦彦展示了与主旋律并存的多彩缤纷的催眠世界。我认为这一本书揭露了一部分催眠术的面纱,又引导我们再进一步思索沉吟,去探讨更为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我相信许多读者会和我一样在捧读之下立刻觉得爱不释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黄克武
该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玄学并不见得是截然对立的两极,大众科学也不只是科学的普及和通俗化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大众也是科学的参与者、实践者以及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赋予者。不仅如此,该书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史叙事中罕见的“普通人”,及在近代中国语境中“大众”和“科学”概念的变动不居和独特意味。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余新忠
早期中国的鬼 豆瓣
6.1 (9 个评分) 作者: 蒲慕州 译者: 黄咨玄 新星出版社 2023 - 5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
★编辑推荐
◎鬼作为人性的另一面,补充了生者的世界;对鬼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历史特性和洞察人性幽微提供一个特殊的窗口。
◎作者蒲慕州,是少数于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社会与宗教、比较古代史研究三方面均有建树的学者;本书亦采用跨文化比较研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蒲慕州将之前自己关于鬼的诸多研究成果融入一书,内容上化繁为简,叙述上简约流畅,更适合大众阅读。
------------------------------------------------
★媒体评价
蒲慕州在处理史料方面的卓越能力使得这本书不仅非常有启发性,而且读起来也轻松愉悦。
——《宗教研究评论》
夢道華山 豆瓣
作者: 宗樹人 / 史來家 译者: 龍飛俊 / 祝逸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23 - 8
在過往幾十年來,道教已經成為西方「非主流」靈性生活的一個面向。直至現在,洋化的道教開始從美國和歐洲反過來影響中國的道教。
在《夢道華山》,宗樹人與史來家利用超過十年的民族志田野調查,訪問了不同的道士和西方來華者去追查洋化道教在當代中國的流傳。他們研究華山頂峰上修行群體的日常生活,並論及他們和社會主義中國的關係。他們追蹤國際道教「能量之旅」的路線,隨著這路線到訪中國不同的名勝。作者們藉此探討西方學者成為道教修行者和宣傳者後所帶來的論爭。本書研究了三個群體,包括中國隱士和道士、西方靈性追求者和修行學者,並生動地描寫他們的相遇。他們的互動既充滿誤解又幽默,但有時卻富啟發性和轉化力。《夢道華山》解構了中國和美國修煉者為追尋全球化世界中的本真性以平衡「天人感應」和「靈性個人主義」所帶來的焦慮、混亂和模糊性。
西方神秘学指津 豆瓣
8.6 (40 个评分) 作者: 乌特•哈内赫拉夫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8 - 1
《西方神秘学指津》是一部导论性的著作,本书将西方神秘学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着重考察了神秘学领域中的定义和划界问题,梳理了该领域主要的历史潮流、关于神秘学的重要争论、神秘学的世界观、神秘学关于知识的观点、神秘学实践,神秘学对现代化的影响以及这一领域的跨学科性。
赫耳墨斯秘籍 豆瓣
作者: 托名赫尔墨斯 译者: 肖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7
赫耳墨斯教残篇是西方文明史上非常复杂的文史现象,最早的赫耳墨斯教文献可以确定的成文时间在公元前3世纪,《赫耳墨斯秘籍》中的18个对话残篇的成文时间则大致在公元1至3世纪之间。
古代炼金术并非是单纯技术性自然科学,而是灵魂内修的神秘学说。《赫耳墨斯秘籍》并不包含炼金术的内 容,的确堪称“秘籍”。读过我国古书《抱朴子内篇》的读者,都不难理解外炼与内修的关系。《赫耳墨斯秘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文明传统的历史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