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野火集 豆瓣 Goodreads
野火集
8.7 (154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文汇出版社 2005 - 8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浮生六记 Goodreads 豆瓣
浮生六記 [Fú Shēng Liù Jì]
8.6 (179 个评分) 作者: (清)沈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彷徨 豆瓣
9.5 (25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同。
书的扉页,有作者的题记: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 “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彷徨》目录: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唐诗三百首 豆瓣
9.2 (62 个评分) 作者: 蘅塘退士 / 陈婉俊 中华书局 1998 - 1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本简明精当,流行最广。她的注解除简介作者生平外,比较注重语词名物的诠释,博引旁征,字梳句栉,对今天的读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边城 豆瓣
8.6 (451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 黄永玉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田”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朝花夕拾 豆瓣
9.2 (382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 4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鹿鼎记(全五册) 豆瓣 Goodreads
8.8 (125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广州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2008 - 3
《鹿鼎记》是金庸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
韦小宝笑称自己“不学无术却处处有术”,他靠着这不学之术在太监、钦命大臣、帮会堂主、和尚、甚至七个美女的共同老公这些角色上游刃有余。这个人物挑战了真实的人性,说明武功和权力不是这世上唯一的可取之道。
西游记(全二册) 豆瓣 Goodreads
9.1 (230 个评分) 作者: 吴承恩 / 校注 黄肃秋 译者: 黄肃秋 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8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人间词话 豆瓣
8.7 (170 个评分) 作者: 王国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本书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黄霖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我们仨 豆瓣
8.6 (612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7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乡土中国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From the Soil: 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9.2 (280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黄金时代 Goodreads 豆瓣
黄金时代
9.1 (420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9 - 4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城南旧事 豆瓣
8.9 (350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 绘者 关维兴 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7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呐喊 豆瓣
9.5 (44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49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明朝那些事儿(1-9) 豆瓣
8.7 (256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 4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作品也是一部明朝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围城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1 (793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雨吁 豆瓣
9.2 (90 个评分) 窦唯 /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8日 出版发行: 上海音像公司
即将出炉的《雨吁》共收录了12首曲目,分别是《静安》、《引》、《禧晤》、《乱战国》、《语虚何以言知》、《雨吁》、《天水》、《山秀谷》、《郑公》、《喜调》、《安》、《尾声再》,光看这些曲名就能猜出整张专辑的古意。在这张灌录于2000年的专辑中窦唯还是以人声来演绎,此后就走向了纯音乐的道路,所以这也是至今窦唯最后一张有歌词的专辑,由于当年他与滚石魔岩产生分歧,这张唱片在录制完成后并没能最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