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荀子集解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王先谦 中华书局 1988 - 9
《新编诸子集成:荀子集解》讲述荀子,名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他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历史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剖析和价值评判。
庄子注疏 豆瓣
作者: (唐)成玄英 / 曹础基,黄兰发 校 (晋)郭象 注 中华书局 2011 - 1
《庄子注疏》一书,晋时极受重视,注家众多,其中以郭象注最受欢迎。郭注重义理,对庄子思想颇有发挥。唐人成玄英在郭注基础上,对书中的史实典故、人物地名、字词音义等重加考释,内容翔实,亦有章句串讲,是研读《庄子》之必读书。《庄子注疏》为简体横排本,收入“中华国学文库”丛书。
老子注译及评介 豆瓣 Goodreads
9.3 (23 个评分) 作者: Lao Tzu / 陈鼓应 中华书局 2009 - 2
著名学者陈鼓应的这部《老子注译及评介》自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大陆版本以来,一直不断印行。本书不但是文献整理的杰作,也是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吸取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尤其是帛书《老子》出土以来的诸家成果,参以己见,从而成为新时期诸子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古文观止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吴楚材 / 吴调候 中华书局 1959 - 9
《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候两人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辑文章二百二十篇,分为十二卷。这个选本所选入的文章,在过去有一定的代表性,编者的选材比较广阔,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和多方面的艺术。其中有一部分文章,表现出了极端维护封建统治,即使在它们当时也是落后的思想,但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可读的。这个选本,对于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散文的大致面貌欣赏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仍然有所帮助。本书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辽宁人民出版社1978年3月重印)
说文解字 豆瓣 Goodreads
9.2 (18 个评分) 作者: [汉] 许慎 撰 / [宋] 徐铉杨 校定 中华书局 1963 - 1 其它标题: Paraphrasing Texts and Words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历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以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实用”的校订原则,在每个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货币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够反映该单位汉字演进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并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今音,便于使用者比较研究。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
通典(全五册) 豆瓣
作者: (唐)杜佑 / 王文锦 等点校 中华书局 1988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典》的作者是杜佑。《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文心雕龙义证(上中下) 豆瓣
作者: (南朝梁)刘勰 / 詹锳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 8
《文心雕龙义证(全3册)》编写的总原则是“无徵不信”。笔者希望能比较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心雕龙》原书的本来面目,发现其中有哪些理论是古今中外很少触及的东西;例如刘勰的风格学,就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文艺理论,对于促进文学创作的百花齐放,克服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会起一定的作用。 这样来研究《文心雕龙》,可以帮助建立民族化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体系,以指导今日的写作和文学创作,并作为当代文学评论的借鉴。
唐人轶事汇编(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周勋初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 4
本书所收入人物,上起自隋入唐而主要事迹在唐代者,下至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前者。全书收入近二千七百人。
本书人物编排次序,首列唐代诸帝及后妃、宗室、五子、公主,次列唐代各朝人物,再列五代诸帝及家人、五代人物、十国人物,均以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
本书以人为目,每一条目均加以人编号,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
本书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
本书不录正史,搜采范围以唐宋人撰杂史、传记、故事、小说为主。与正史记载类同之资料,其成书在正史之前者则录入,以见正史来源;其成书在正史之后而显系采自正史者则不收。明清以来资料,除真实可信、未见更早记载者外,一般不再收入。类书从严。
太平广记 豆瓣
作者: (宋)李昉 等编 中华书局 2013 - 3
《太平广记》是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因为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名为《太平广记》。这部书是李防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的。从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三月开始,至次年八月结束,成害五百卷,目录十卷,六年(九八一)正月雕印(据《宋会要》及灸进书表》)。后来因为有人说这部书并非后学者所急需,就把板子收了起来,所以流传不广。
唐宋文举要(全三册) 豆瓣
作者: 高步瀛 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 5
唐宋时代,出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文章家,写出了许多被人传颂的优秀作品,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本书共选唐宋四十家散文一百七十八篇,各篇注释详博谨严,颇见功力,比之高氏以前诸家旧选本,自有其独特之处。本书对于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说文解字注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东汉)许慎 撰 / (清) 段玉裁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 2
《说文解字注》是解放以来,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附有《笔画检字表》的大徐本和段注本的《说文解字》,为读者提供了两个很好的读本。但基本的检字以笔画为序编制,同画字按《说文解字》部首五百四十部顺序排列,读者使用仍感不便。为此,我们编制了这份《说文解字四角号码通检》(简称《通检》)以检索两书。
庄子集释(全三册)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清] 郭庆藩 撰 / 王孝鱼 点校 中华书局 2006 - 1
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庄子集释》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四書章句集注 豆瓣
9.6 (15 个评分) 作者: (宋)朱熹 中华书局 1983 - 10
本書集儒家經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一書,注重義理的解釋與發揮,對文字訓詁也很注意,字斟句酌。此次整理以清嘉慶年間吳縣吳氏父子校刻本為底本,用清康熙內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
世说新语校释 豆瓣
作者: [南朝宋] 刘义庆 撰 / [梁] 刘孝标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采撷魏晋清谈余韵,描述雅士容仪,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精确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习尚仪制,文化精神。本书校释者集前贤精华。补苴罅漏,特别是能从政治、文学、美学、宗教、风俗、语言等多角度对文本作出阐释,引书之多,突破闪人,实在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豆瓣
9.9 (14 个评分) 作者: 余嘉锡 箋疏 译者: 周祖谟(整理) / 余淑宜 (整理) 中华书局 2008
该书重在考案史实,对于《世说》原作及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博采晋宋以下史传杂著和近代的笔记论著,考核其异同,兼补刘注之不备,评论事乖情理处,对《晋书》亦多有驳正。书中同时采录了近世学者李慈铭、文廷式、程炎震、李审言、刘盼遂等人的成果,并加按语,考证得失。本书有原文、笺疏、校文,后附《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引书索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颇便使用。此次重排,改正了不少文字和标点上的错误。
阮籍集校注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阮籍 译者: 陳伯君 校注 中华书局 1987 - 1
本书是陈伯君先生的遗著。是第一次对阮籍的诗文进行校勘和注释,引用大量第一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乐论》、《通易论》、《达庄论》、《通老论》等文的注释,作者从当时社会政局、哲学思潮出发,结合阮氏一生的出处、交游等情况,加以多方面的研究,寻奥探幽,堪称阮文的解人。
曹植集校注 豆瓣
作者: 赵幼文 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7
曹植在我国中古建安时代是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他继承先秦《诗》《骚》的优秀传统,又从两汉词赋民歌中吸取营养,兼收并蓄,从而丰富了诗赋的内容与形式,这就为六朝隋唐文学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影响所及,无疑是较为深远的。《曹植集》旧本的编次,是据文体异同彙为十卷的。《曹植集校注》,依据作品创作时期的先后分为建安、黄初、太和三卷。这样则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历程,从而对作品取得较深的认识。<br>《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