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中古文学与佛教 豆瓣
作者: 陈引驰 商务印书馆 2017 - 6
本书以中古文学为范围,循六朝隋唐时代之序,择取与佛教文化相关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诸如晋唐士僧之交往、印度佛教文学之文本与口头传入、中古文学观念与声律的佛教因缘、唐代诗人在佛道两教之间的抉择、身处禅学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诗人、古文运动与儒佛关系、民间宗教诗歌传统、变文讲唱的佛教缘起、志怪传奇中的佛教影响等,都将予以论涉;由此展开中古文学在形式、内容、观念和精神等诸层面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图景,既丰富对作为宗教文化的佛教的认识,也深化有关中古文学特质和走向的理解。
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 豆瓣
作者: 葛兆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尽管今天禅宗历史和思想的研究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领域,在这领域中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有从内在体验出发的探讨禅思想,有立足于后现在理论阐发禅思想,有从文献考据学研究禅宗,有对禅宗历史进行艺术演绎和意义发挥,但是作者与这些都不一样,而且也没有像通常那样把禅宗依照时间、宗派详细解释,而是首先依据各种文献梳理禅学发展脉络,把禅宗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这样让人对于禅宗理解不再是几个宗派的简单认识,而是不同时期的禅宗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它具有何等的特征与形态。
中国禅宗史 豆瓣
作者: 释印顺 中华书局 2010 - 6
《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对印度禅到中国禅的发展、禅学的中国化、牛头宗在中国禅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坛经》的成立与演变、曹溪禅的发展和分化过程以及最终又“众流归于曹溪”的历史做了系统的考察,勾勒出从印度禅向中国禅转化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陷,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此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印顺法师文学博士学位。
中国禅宗思想史略 豆瓣
作者: 麻天祥 2007 - 3
一般说来,宋代以降,中国佛教基本是走向衰落了,但是它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诸领域却依然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千余年间积累了十分丰厚的、有价值的文化和精神资源,其中重要部分便是彻底“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以往的禅宗史,笔墨多集中在隋唐五代时期,这也是禅宗发展的鼎盛期。但禅宗发展的鼎盛期过去以后,余波激荡不已,影响也十分巨大而深远、不可忽视。麻天祥教授的这部著作翔实清晰地梳理禅宗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发展脉络,用95%以上的篇幅,论述宋以后的佛教,尤其是禅宗,不是衰落,而是居高临下的全面渗透;它重铸了中华民族的人生哲学,丰富了知识阶层的理性思维,陶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审美观念。这部书的许多内容正可补一般禅宗史研究的审美观念。本书贯通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内容丰赡详明,文笔清通雅洁,读来兴味盎然。
汉文佛教文献研究 豆瓣
作者: [美] 那体慧 (Jan Nattier) 译者: 纪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8
本书是那体慧所撰汉文佛教文献方面论文的结集,收录了包括《〈心经〉:一部中国的伪经?》《谁作了〈大明度经〉(T225)——证据上的一次重新考察》等那氏著述,很好地代表了那体慧的学术成就,可供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那氏的学术思想。本书译者在序言里介绍了那体慧学术研究的经历,读者 可从中了解那氏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
中国佛教信仰与生活史 豆瓣
作者: 圣凯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 8
本书从制度史、社会史、文化史的视角,以忏法、素食、慈善、讲经、放生、菩萨信仰、名山信仰等为中心,探讨中国佛教徒的信仰表达方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佛教信仰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影响,彰显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过程,梳理与呈现佛教信仰中国化的历程。
佛教征服中国 豆瓣
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 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7.7 (7 个评分) 作者: [荷] 许理和 译者: 李四龙 / 裴勇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 3
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孕育出独特的中国佛教,这至少经历了三四百年。东晋庐山慧远以前的中国早期佛教,就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回应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外僧人如何同化两种不同文化的历史。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重现了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画卷,叙述了公元4世纪、5世纪初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佛教的特点,剖析了佛教在当时中国传播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夷夏关系、政教关系和佛道关系,并以丰富的资料反映了当年中外僧人的弘法生涯。读者借此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佛教不断本土化的壮阔历程。
2018年6月13日 已读
其实就是一部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简史,翻译有的地方有一些生涩,而且居然402页的《高僧传》居然被写成了《高僧转》?!略失望
中古史 佛教 佛教史 佛道 历史
展望21世紀 豆瓣
二十一世紀への対話
作者: 阿諾爾德. J. 湯因比(Arnold J. Toynbee), / 池田大作 译者: 正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正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 - 2
本书分为《人生与社会》、《政治与世界》、《哲学与宗教》,共三篇十二章,论及的问题极为广泛。两位作者纵贯古今,横跨全球,追溯过去,着眼当代,展望未来,从宇宙天体、生命起源、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社会福利、政治制度、领导选择、军备竞赛、和平战争,
慈悲清净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刘淑芬 商务印书馆 2017 - 3
本书以生动活动的笔触,描绘中国中古时期(三至十世纪)在佛教强烈影响之下,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然佛教对日常生活有相当的制约,但佛教寺院和节日,也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节庆和娱乐。佛教的福田思想,更使朝廷将官方救济贫病的社会工作委托寺院与僧人经营。本书在讲述中古时期中国佛教信仰组织、佛教团体所参与的社会事业和社会救济的同时,还对唐代实施”年三月十”(佛教的三长斋月和每个月的十斋日)、天下普断屠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宦官的佛教信仰及其对佛教发展的影响。
2018年6月11日 已读
作者几篇论文的“白话版”,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总结概论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其实这种书最好也出个脚注?
2017 中古 佛教 刘淑芬 宗教
中国的宗教系统及其古代形式、变迁、历史及现状 豆瓣
The Religious System of China: Its Ancient Forms, Evolution, History and Present Aspect
作者: [荷兰] 高延 译者: 芮传明等 花城出版社 2018 - 3
本书共6卷,作者以田野调查与经典文本(以中国古代典籍为主)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和中国学结合的观念和方法展开叙述,从西方角度对中国本土宗教进行了相当全面的介绍,包括丧葬礼仪、古代死亡与灵魂的观念、坟墓制度(帝王陵寝、义冢及各地民间坟茔)、丧葬方式、居丧习俗、风水、灵魂与祖先崇拜、投胎转世观念、鬼神观念、驱鬼辟邪习俗及仪式、神职人员等等各个方面。内容极为翔实、系统,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书中所附插图为作者在100多年前所摄,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和浓厚的历史场景感。
盗马贼 (1986) 豆瓣 TMDB
盗马贼
6.8 (77 个评分) 导演: 田壮壮 演员: 才项仁增 / 旦枝姬
其它标题: The Horse Thief / 말도둑
1923年,藏民罗尔布(才项增仁 饰)游弋在高原上,以盗马维生。为了自己的孩子扎西,罗尔布放神羊为其祈福。头人的父亲死去,老阿妈对头人一家的善良感佩,同时又担心罗尔布因盗窃不能魂归于天。罗尔布与同伙抢劫了政府送给寺院的礼物,并打算用赃物为扎西向寺院还愿。抢劫事发,愤怒的头人将罗尔布一家驱逐,从此,罗尔布和妻子卓玛(旦枝姬 饰)、扎西只得在草原上流浪。扎西的病情不见好转并逐渐恶化,罗尔布用圣水为扎西沐浴、虔诚的求佛爷保佑却终于不能挽留自己的孩子。不久卓玛再次怀孕了,罗尔布和卓玛磕头为扎西还愿,但苦难并没有离他们而去……
2018年4月13日 看过
为一次对异域生活世界和精神信仰图景的描绘强行配上汉语,导致每一次台词的出场都将观者彻底剥离出西藏语境。因此这部电影对宗教仪式与藏民生活的呈现才是精华所在。第一次资料馆4k修复版的放映在视觉上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
1980s 1986 中国 中国电影 大陆
天使在美国 (2003) 豆瓣 TMDB
Angels in America Season 1 所属 : 天使在美国
8.7 (63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尼科尔斯 演员: 阿尔·帕西诺 / 梅丽尔·斯特里普
故事发生於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纽约,《千禧年降临》的第一幕介绍了中心人物路易·爱恩森(Louis Ironson)。他是一名犹太人,与同性恋爱人普莱尔·沃尔特(Prior Walter)住在一起。但普莱尔後来发现自己患有艾滋病,社会在当时对此病仍然知之甚少,路易无法承受住巨大的压力便抛弃了对方搬了出去。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另一方,也有一位名为乔·皮特(Joe Pitt)的共和党律师。他是一位摩门教徒,同时也在尽力压制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剧中,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者罗依·康(Roy Cohn)为他提供了一份十分有前途的工作,而乔并没有立刻接受,因为他担心自己服用安定上瘾的妻子哈珀(Harper)。
随着剧情发展,普莱尔发现经常有鬼魂和天使来拜访他,还被这些人称为先知;乔在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性取向的矛盾中痛苦挣扎;路易十分後悔抛弃了爱人,时刻受到良心的折磨;乔的妈妈汉娜(Hannah)得知儿子是同性恋後搬到纽约,要照顾儿媳;而罗依·康本人也是一位同志,因为艾滋病住进了医院,负责护理他的护士是一位名为伯利兹(Belize)的黑人同志,他是普莱尔的好友,原来从事过女装表演;最后,原来冷战时期因为罗依·康的幕後操纵而被美国司法处以极刑的共产党人艾瑟尔·罗森堡(Ethel Rosenberg)也化为鬼魂来報復他。
全剧充满了黑色幽默与悲剧色彩,对白极为出色,在一些需要特殊效果衬托的地方展现出很浓的戏剧风格。大多数演员都一人分饰几角,比如扮演普莱尔的护士的演员,也同时扮演美国天使。剧中对圣经和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环境现象有非常多的引用,也有发生在南极和天堂的戏份,也涉及了旧金山的大地震与纽约中央公园中的毕士大(Bethesda)天使像。
很多观众与评论家都认为此剧是美国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戏剧之一。
第七封印 (1957) 豆瓣 TMDB IMDb
Det sjunde inseglet
8.7 (384 个评分) 导演: Ingmar Bergman 演员: Max von Sydow / Bengt Ekerot
其它标题: 제7의 봉인 / 第七の封印
海滩边,巨浪滔天,英武的骑士布洛克(Max von Sydow 饰)与黑衣死神(Bengt Ekerot 饰)摆下了一盘生死棋局。在下棋的过程中,骑士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所见所闻暗合圣经的图景。十四世纪十字军东征后期,欧洲大陆瘟疫蔓延,民不聊生。布洛克曾遇到过马戏团的一对夫妻,丈夫笃信神明,无比虔诚,妻子则更加现实,唯命是从。他们的相濡以沫让幸福唾手可得。骑士在树林中邂逅了铁匠夫妇。铁匠非常粗鲁,他的妻子很是风骚,他们在树林里对着路人演出双簧,仿佛一对可笑的傀儡。最后,在经历过集体膜拜的祭奠仪式后,武士和他的朋友们再次遇到了死神,曾经的无助与恐惧,愤怒与怀疑,都化作了人生的诘问……本片获第10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18年4月9日 看过
面对众多的象征和符号,脱离西方话语的东方思维方式不禁有些解读无力,不过也难以掩盖电影本身的突出。从头到尾都展现出一种炉火纯青之感,与死神下棋的镜头无疑是点睛之笔。北影节以一段伯格曼的采访切入放映可谓别出心裁。
1957 IngmarBergman 伯格曼 宗教 欧洲
圣乐 第一季 (2008) 豆瓣
Sacred Music Season 1
导演: Andy Robbins 演员: 西蒙·拉塞尔·比尔
著名演员和唱诗班指挥Simon Russel带领观众们走进繁荣的西方圣乐。(文:life_is_good@YDY)
Renowned actor and former chorister Simon Russell Beale explored the flowering of Western sacred music in this four part documentary series for BBC FOUR.
金泽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李天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本书是一部文化人类学专著。选取上海青浦金泽镇作为最主要的研究个案,作者李天纲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府、州、县、乡、镇等地方志,探究了江南地区官方儒学经典、祭典和民间地方祭祀系统之间的密切关联。〈金泽》主要观察关注和研究江南地区以祠祀为特征“民间宗教”的历史、发展和演化,作者经过细致的历时性考察,从中提炼出江南地区祭祀及民间信仰的共性,由此提出“从儒教祠祀系统演变出来的民间宗教,才是中国现代宗教的信仰之源”。书中还着重考察了中国民间祭祀和信仰系统的当代转型和改造进程,并探讨了这转型和改造与现代化、现代性的关系等问题。另外,在全书结尾处,作者简要探讨了研究民间祭祀、神衹和信仰的新方法与新路径等问题。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述评 豆瓣
作者: 路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2
“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它涉及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五个学科。该书吸纳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如:1、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2、民间信仰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民间社会的群体构成,士民社会与民间社会群体的关系;3、民间信仰在数千年的传统中的表现形态;4、中国民间信仰目为迷信始于何时等等。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豆瓣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
8.2 (9 个评分) 作者: 杨庆堃(C. K. Yang) 译者: 范丽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 - 11
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杨庆堃是)对中国宗教进行功能分析之第一人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精装)
(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名人推荐: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提供了中国自身文化的重要信息,阐述的是对中国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宗教、祭祀仪式和信仰。对此,杨庆堃从众多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发掘了详细而客观的证据。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表明了宗教的仪式和信仰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包括家庭、阶级、民间团体、行业、经济活动和朝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所有的这些阶层、宗教和社会都是相互影响,又互为支撑的。宗教的传统同时又是个人以及社会道德的基础。他所有的这些贡献,都对我本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欧大年(Daniel L. Overmyer)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杨庆堃的这部著作是研究中国的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之作,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杨氏从众多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发掘了详细而客观的证据,证明了宗教的仪式和信仰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宗教和社会各方面相互影响、互为支撑,同时证明了宗教传统构成了个人以及社会道德的基础。
——金耀基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这部著作是中国宗教研究中最新的尝试:试图把中国宗教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并将其思考和实践融合进社会。迄今,……因为杨氏的书,社会学传统在此到达了一个顶峰,他使中国宗教成为一个实体。
——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
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
2018年2月11日 已读
提出了“制度性宗教”和“弥漫性宗教”这一组对立的概念,对中国的宗教状况进行了较为有效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构成了近年宗教研究的基础。令人惊讶的是,里面很多观点和我自己的思考不谋而合,看来我还是有点棒棒~
历史 宗教 宗教社会学 杨庆堃 民間宗教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豆瓣
Les formes éle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9.4 (19 个评分) 作者: 【法】爱弥尔·涂尔干 译者: 渠东 / 汲喆 商务印书馆 2011 - 4
爱弥尔·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涂尔干晚年之作,意图为从原始初民社会的基本互动方式,建构出社会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加以认识。正如导言中所说,“本书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