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美学 豆瓣
Aesthetics and Marxism: Chinese Aesthetic Marxists and Their Western Contemporaries
作者:
[美] 刘康
译者:
李辉
/
杨建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和他们的西方同行》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切入点和基本框架,分析了20世纪中国的若干文化和美学问题。既突出了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又注重考察中国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接受者所体现出的深层变异,对我们今天重新思考中国的发展模式、文化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诗学(增订版) 豆瓣
作者:
叶维廉
黄山书社
2015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非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又非常“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卓有建树。……他的创作冲动、对文字的敏感、作为一个诗人所特有的内在的灵视,决定了他无可取代的学术研究特色。他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
他(叶维廉)是学者、游子、现代主义的旗手、记者、散文家;而纵使他具有多重身份,仍一直与其时代、地域、运动血脉相连。……他是美国(庞德系列的)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汇通者。
——美国当代重要诗人罗登堡(Jerome Rothenberg)
——————
比较诗学界泰斗叶维廉诗学代表作!
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
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唐诗、宋词独特的美感、韵味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审美解读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的诗意不会丧失?该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读后才知道,我们一直以来对唐诗宋词的误读已经使古典诗的美感大打折扣!
本书是中国古典诗学、比较文学领域的泰斗叶维廉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十几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已成为普及性的经典读本。此书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教辅读物,以及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考研参考书。
叶维廉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评论,也是分析入微,发人思深,极富创意。作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叶维廉先生也是“用诗一样浓烈的情感投入中国特有的诗学、美学的寻索。” 该书分为古典部分、传意与释意、现代部分三个板块,采用的不是教科书的写法,而是用通透、空灵、诗意之笔,超越中西的视界,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包括台湾诗歌)、道家美学的奥妙与机枢。该书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
他(叶维廉)是学者、游子、现代主义的旗手、记者、散文家;而纵使他具有多重身份,仍一直与其时代、地域、运动血脉相连。……他是美国(庞德系列的)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汇通者。
——美国当代重要诗人罗登堡(Jerome Rothenberg)
——————
比较诗学界泰斗叶维廉诗学代表作!
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
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唐诗、宋词独特的美感、韵味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审美解读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的诗意不会丧失?该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读后才知道,我们一直以来对唐诗宋词的误读已经使古典诗的美感大打折扣!
本书是中国古典诗学、比较文学领域的泰斗叶维廉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十几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已成为普及性的经典读本。此书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教辅读物,以及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考研参考书。
叶维廉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评论,也是分析入微,发人思深,极富创意。作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叶维廉先生也是“用诗一样浓烈的情感投入中国特有的诗学、美学的寻索。” 该书分为古典部分、传意与释意、现代部分三个板块,采用的不是教科书的写法,而是用通透、空灵、诗意之笔,超越中西的视界,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包括台湾诗歌)、道家美学的奥妙与机枢。该书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豆瓣
The Nearest Thing to Life
8.6 (3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詹姆斯·伍德
译者:
蒋怡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9
文学跟艺术一样,能抵制住傲慢的时间——让我们成为习惯长廊里的失眠症患者,并主动从死亡那里挽救事物的生命。
—— 詹姆斯·伍德
在这部融合了回忆录与评论集的优秀著作中,詹姆斯·伍德就小说与生活的关联书写了一堂大师课。他论证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 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在这里,阅读的行为被理解为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书里对几部个别的作品有精彩的讨论——包括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泽巴尔德的《异乡人》和菲兹杰拉德的《蓝花》。伍德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在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中长大,童年时代的阅读带给他隐秘的喜悦,他在阅读与亵渎宗教、文学与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放逐与无家可归的语境下讨论小说。《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不是简单的一本由我们公认的最优秀的在世批评家所著的简短、论证严密的书——它还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个人叙述,反思并体现了读者与作者(还有批评家)之间富有成效的共谋,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对我们阅读与创作小说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切事物。
2015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 詹姆斯·伍德
在这部融合了回忆录与评论集的优秀著作中,詹姆斯·伍德就小说与生活的关联书写了一堂大师课。他论证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 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在这里,阅读的行为被理解为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书里对几部个别的作品有精彩的讨论——包括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泽巴尔德的《异乡人》和菲兹杰拉德的《蓝花》。伍德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在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中长大,童年时代的阅读带给他隐秘的喜悦,他在阅读与亵渎宗教、文学与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放逐与无家可归的语境下讨论小说。《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不是简单的一本由我们公认的最优秀的在世批评家所著的简短、论证严密的书——它还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个人叙述,反思并体现了读者与作者(还有批评家)之间富有成效的共谋,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对我们阅读与创作小说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切事物。
2015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什么是哲学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吉尔·德勒兹
/
菲力克斯·迦塔利
译者:
张祖建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 7
德勒兹一生中与迦塔利合写过多部作品,《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和《什么是哲学》是其中的两部。
在《卡夫卡》中,作者强调卡夫卡喜欢用一种称为“弱势”的文学术语,从语言、政治和群体上定义自己,同时又指出,弱势文学是大文学中彻底革命的元素。
在《什么是哲学?》中,作者指出:哲学作为创造概念的活动,应该告诉我们什么是概念的创造性本质,什么是随之相生的纯粹的内在性、内在平面和概念性的人物。正是通过这一点,哲学区别于科学和逻辑。
目 录
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
第一章 内容和表达
低垂的头和抬起的头——照片和音响
第二章 夸大的俄狄浦斯情结
双重超越:社会三角,动物之变
第三章 什么是弱势文学
语言行为——政治因素——群体因素
第四章 表达的构成成分
情书和邪恶盟约——短篇小说和动物之变——小说和机能性布局
第五章 内在性和欲望
反法律、负罪感和其他——过程、比邻,延续和无限度
第六章 层出不穷的系列
权力问题——欲望、片断和路线
第七章 联接手段
女人和艺术家——艺术的反美学倾向
第八章 单元,系列,强度
卡夫卡所说的两种营养造状态——单元的各种形式与小说的构造——矫揉造作
第九章 什么是配置?
话语和欲望,表达和内容
法汉译名对照表
什么是哲学
导论 问题因而就是
Ⅰ哲学
1.什么是概念?
2.内在性平面
3.概念性人物
4.地理哲学
Ⅱ哲学、科学逻辑和艺术
5.函项与概念
6.前景与概念
7.感知物、情态和概念
结论 从混沌到大脑
法汉译名对照表
译者谨识
在《卡夫卡》中,作者强调卡夫卡喜欢用一种称为“弱势”的文学术语,从语言、政治和群体上定义自己,同时又指出,弱势文学是大文学中彻底革命的元素。
在《什么是哲学?》中,作者指出:哲学作为创造概念的活动,应该告诉我们什么是概念的创造性本质,什么是随之相生的纯粹的内在性、内在平面和概念性的人物。正是通过这一点,哲学区别于科学和逻辑。
目 录
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
第一章 内容和表达
低垂的头和抬起的头——照片和音响
第二章 夸大的俄狄浦斯情结
双重超越:社会三角,动物之变
第三章 什么是弱势文学
语言行为——政治因素——群体因素
第四章 表达的构成成分
情书和邪恶盟约——短篇小说和动物之变——小说和机能性布局
第五章 内在性和欲望
反法律、负罪感和其他——过程、比邻,延续和无限度
第六章 层出不穷的系列
权力问题——欲望、片断和路线
第七章 联接手段
女人和艺术家——艺术的反美学倾向
第八章 单元,系列,强度
卡夫卡所说的两种营养造状态——单元的各种形式与小说的构造——矫揉造作
第九章 什么是配置?
话语和欲望,表达和内容
法汉译名对照表
什么是哲学
导论 问题因而就是
Ⅰ哲学
1.什么是概念?
2.内在性平面
3.概念性人物
4.地理哲学
Ⅱ哲学、科学逻辑和艺术
5.函项与概念
6.前景与概念
7.感知物、情态和概念
结论 从混沌到大脑
法汉译名对照表
译者谨识
诗学 豆瓣
9.2 (43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陈中梅
商务印书馆
1996
- 7
《诗学》立论精辟,内容深刻,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度不小,无疑是一篇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家之作。《诗学》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人的天性与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悲剧的功用,情节的组合,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诗学》提出的某些观点――如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的观点和诗评不应套用评论政治的标准的观点――在当时具有可贵的创新意义。这篇不朽的著作集中地反映了一种新的、比较成熟的诗学思想的精华。
《诗学》强调了诗的“自我完善”,却没有提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的宗教背景,也忽略了悲剧的存在、兴盛和趋于衰落的社会原因。悲剧人物固然应对自己的抉择(或决定)和行动负责,但在某些作品里,命运(moira)的制约或神的催动是导致悲剧性结局的重要原因。《诗学》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诗学》肯定了艺术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但认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认出了某某人”――作者放弃了一个极好的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艺术摹仿有益于深化人对自我以及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机会。
《诗学》强调了诗的“自我完善”,却没有提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的宗教背景,也忽略了悲剧的存在、兴盛和趋于衰落的社会原因。悲剧人物固然应对自己的抉择(或决定)和行动负责,但在某些作品里,命运(moira)的制约或神的催动是导致悲剧性结局的重要原因。《诗学》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诗学》肯定了艺术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但认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认出了某某人”――作者放弃了一个极好的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艺术摹仿有益于深化人对自我以及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机会。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豆瓣
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A PROFESSOR
8.6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福斯特
译者:
王爱燕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2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最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
美国常春藤大学指定读物 位居美国亚马逊畅销榜超过8年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姊妹篇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读出一本文学书的深刻不容易,读出趣味更难
“故事一直在我们周围飞翔,我们只要伸手摘下一片就是。”
==========================================================
小时候我常跟爸爸去采蘑菇。我总是看不到蘑菇,可他会说 “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那边有几朵黑色的尖顶菇”。
文学教授做的事与此相似:在遍地都是蘑菇而你看不到的时候,提醒你一下。
全美最受欢迎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之后,针对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告诉我们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
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最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
美国常春藤大学指定读物 位居美国亚马逊畅销榜超过8年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姊妹篇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读出一本文学书的深刻不容易,读出趣味更难
“故事一直在我们周围飞翔,我们只要伸手摘下一片就是。”
==========================================================
小时候我常跟爸爸去采蘑菇。我总是看不到蘑菇,可他会说 “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那边有几朵黑色的尖顶菇”。
文学教授做的事与此相似:在遍地都是蘑菇而你看不到的时候,提醒你一下。
全美最受欢迎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之后,针对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告诉我们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
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文心雕龙义证(上中下) 豆瓣
作者:
(南朝梁)刘勰
/
詹锳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 8
《文心雕龙义证(全3册)》编写的总原则是“无徵不信”。笔者希望能比较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心雕龙》原书的本来面目,发现其中有哪些理论是古今中外很少触及的东西;例如刘勰的风格学,就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文艺理论,对于促进文学创作的百花齐放,克服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会起一定的作用。 这样来研究《文心雕龙》,可以帮助建立民族化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体系,以指导今日的写作和文学创作,并作为当代文学评论的借鉴。
文学理论 豆瓣
Theroy of literature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勒内·韦勒克
/
[美] 奥斯汀·沃伦
译者:
刘象愚 [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8
《文学理论(修订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全国中文专业大学生必读的100本著作之一,被全国许多高校指定为中文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读参考书。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著作,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构筑其理论体系,超越了多年以来文学理论架构的传统模式。《文学理论(修订版)》是在文学研究方面最富条理、范围最广、最有针对性的尝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理论(修订版)》出版以来,即作为最经典的文学理论教材受到全球范围内专家、教授以及广大学生的欢迎。
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美】艾布拉姆斯
译者:
吴松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6
《文学术语词典》一书于1957年出版,它用简短明快的文字概述了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方面的关键术语。现在的第7版包含了更多的新词条,其中一些是有关最新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所有早期的词条都进行了重新修订,有的进行了彻底重写;各个独立的词条中提到的相关作品也重新扩充了,把新近的作品包含了进来;在原有的“术语索引”的基础上新增了"人名索引"。这本文学词典历经广大师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的考验,已经成了他们不可替代的必备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