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空间的诗学 豆瓣
La Poétique de l'Espace 所属 作品: 空间的诗学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加斯东·巴什拉 译者: 张逸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7
本书初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围中,此书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白痴 豆瓣
ИДИОТ 所属 作品: 白痴
9.4 (111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1
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
2018年8月13日 已读
终于读完了这部将近七百页的巨著,上一次阅读如此巨幅的作品应当是《红楼梦》了吧...长达90页的一次单一场景的对话和长达三十页的自白书简直让人难以呼吸...
俄国 俄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外国文学 小说
二十四诗品讲记 豆瓣
作者: 朱良志 2017 - 11
《二十四诗品》(原名《二十四品》),是元代著名学者、诗人虞集所撰写的《诗家一指》的一部分,也是这部流传并不广泛的诗学著作的核心部分。本书称得上是一篇中国诗学史上的奇文。其词美,其音和,其义深。这是一篇浓缩唐宋以来中国人(尤其是文人艺术)审美特性的妙文字。 这本《红炉点雪——二十四诗品讲记》,主要疏解二十四品的内容,联系《诗家一指》其他部分、联系虞集存世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来讲。讲它的文本来源、篇章校核,讲它原本的意思,以及在虞集整体思想背景下的应证;放在文艺美学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这部中国诗学史、艺术观念史、美学史上奇文的理论贡献;讲这部论诗篇章中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美学思考中的价值,等等。在每品的分解之后,有一个“延伸讨论”环节,一般提出一到两个关涉中国美学和诗学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品的内容。
2018年8月9日 已读
没想到是以此书来完美终结我暑假在中华书局的短暂实习(大概是因为它随处可见的大量引用可以作为测试引文查询系统的最佳文本?)仿佛回到了复读时的晚自习,当时《中国美学十五讲》无疑是陪伴无聊枯燥又漫长的复习过程中的最佳精神食粮(之一)了。不过学者可怕的自我重复实在让人惊讶,中国美学就只剩这么几个词翻来覆去地说了吗?
2017 中国古典文学 古代文学 文学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中国“诗史”传统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诗史”传统
作者: 张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3
本书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初王夫之、钱谦益“诗史”观念的讨论中均提出饶有新意的结论。
如何听爵士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Listen to Jazz 所属 作品: 如何听爵士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焦亚 译者: 孙新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5
爵士乐的精髓何在?我们该如何品鉴大师级的演奏?即兴演奏就是随意发挥吗?为什么听、如何听、听什么、听谁的,有关爵士乐的种种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美国杰出音乐史学家、资深爵士乐评论家特德·焦亚在本书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赏乐之道,他从爵士乐的核心谈起,扩展至爵士乐的结构、历史、流派、名家赏析,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听爵士”,只要用心聆听,定能深入爵士乐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揭示其魅力所在。
5个爵士乐关键元素+12种爵士乐风格+9位爵士乐大师+150位当代爵士名家 ★ 爵士乐终身成就奖得主全新力作 本书作者特德·焦亚被誉为“美国杰出的音乐史学家之一”,著有爵士乐相关书籍10种,作品屡获殊荣。他于2017年5月获得“爵士乐新闻记者协会”授予的“爵士乐终身成就奖”。
★ 获评经济学人年度好书,广受赞誉 入选《经济学人》2016年年度好书,《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纽约客》《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盛赞推荐。繁体中文版亦得到焦元溥等多位专业人士推荐,上市后销量迅速突破两万册。
特德·焦亚做得太好了,许多人会因此爱上爵士乐!——《经济学人》
★ 匠心独运、清晰轻巧的赏乐指南 作者身兼音乐史学家与爵士乐手,他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将多年积累的私家赏乐建议凝结于这本轻巧的指南中,透过纷繁复杂的音乐世界解开了爵士之谜。
★ 国内爵士乐坛重量级大咖推荐 知名DJ、中国爵士乐坛先锋人物张有待作序;张北音乐节及天漠音乐节的创办人、《爵士圣经》作者李宏杰撰写推荐语。
2018年8月6日 已读
非常全面的爵士乐入门(进阶)“教材”,可以倒着往前看,先听了再去搞懂理论,应该有豁然开朗之感。如果照着顺序读,那很有可能根本读不下去😂
文学 爵士 爵士乐 社会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9.7 (6 个评分) 作者: [意]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 著 / 胥戈 编 译者: 费慧茹 / 艾敏 等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6 - 5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的《豹》是一曲时代的伟大哀歌,它讲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在1860年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西西里岛的巴勒摩城,萨利纳家族已处处显露出种种哀败的迹象,在社会变革的大潮面前,萨利纳亲王试图通过与那些庸俗、贪婪的新兴资产阶级进行政治联姻,来挽回家族的没落。但那个高贵的历史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书中的叙事悠长而大气,完美地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另外,该书还附加几个短篇,构成了兰佩杜萨作品全集。
往事与随想 豆瓣
БЫЛОЕ И ДУМЫ 所属 作品: 往事与随想
9.5 (19 个评分) 作者: [俄] 赫尔岑 译者: 项星耀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9
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 编辑推荐
◆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 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 、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 项星耀的译本,首次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 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 19 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
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 1848 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
◎ 名人推荐
◆ 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
—— 以赛亚·伯林
◆ 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最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
—— 巴金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
—— 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
◆ 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最好自己去发现。
—— V.S.普利切特(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赫尔岑的这本回忆录是十九世纪一部纪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献,更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 菲利普·汤因比
我们一无所有 豆瓣 Goodreads
The Tsar of Love and Techno 所属 作品: The Tsar of Love and Techno
8.8 (40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东尼·马拉 译者: 施清真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2
一部堪比米兰·昆德拉《笑忘书》的伟大作品。
──《纽约时报》
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悲歌
横扫欧美各大书评人榜单的畅销书作家安东尼·马拉作品
用厚重而文艺的笔触控诉我们这个时代的罪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盛赞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科克斯书评年度最佳小说、美国国家书评人年度最佳、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文学奖、美国国家杂志年度小说奖
这是一部回忆之书,由多个故事串联而成。全书在列宁格勒的地底隧道揭开序幕,在太阳系的边境谱下终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不成材的肖像画家受到苏联当局指派,删除官方照片和艺术作品之中的异议份子,而头一个对象就是他的弟弟。于是,他做出了“将自己弟弟的脸孔画入每一幅经他审查的图片中”的决定,其后的数十年,因为这一决定引出了无数串联的故事。
一幅名为“午后空旷的牧野”的油画和一位肖像画家,一位传奇芭蕾女伶和她的曾孙女,一位失明的文物修护师,一位金盆洗手的帮派份子,一位在因地雷爆炸痛失妻儿的鳏夫,还有一位在战争中葬身在画中同一片牧野上的士兵……
有多少人的生命,会因为一幅画而改变?在破碎而悲怆的生命最后一刻,要怎么说,我们曾经拥有过一切。
马克思主义与美学 豆瓣
Aesthetics and Marxism: Chinese Aesthetic Marxists and Their Western Contemporaries
作者: [美] 刘康 译者: 李辉 / 杨建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和他们的西方同行》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切入点和基本框架,分析了20世纪中国的若干文化和美学问题。既突出了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又注重考察中国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接受者所体现出的深层变异,对我们今天重新思考中国的发展模式、文化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风景与权力 豆瓣
Landscape and Power 所属 作品: 风景与权力
作者: [美] W.J.T. 米切尔 编 译者: 杨丽 / 万信琼 译林出版社 2014
《风景与权力》的目的就是要把“风景”从名词变为动词,它的出版曾改变了风景研究的方向。本书收录了米切尔、萨义德、陶希格等多位学者的文章,包含艺术、人类学、心理学、文学、历史与现实等许多层面,代表了跨地域、跨学科学术交流的精华成果。文章重点考察风景流通的方式:风景如何成为交换媒介、视觉占有的地点、身份形成的焦点。每篇文章视角独到又相互关联,并彼此深化,反映出人类风景体验的复杂内涵。
2018年5月29日 已读
米切尔整理的论文集,与同系列的书往往具有的晦涩而硬核的内容不太匹配,不过选择其中几篇读后仍获益匪浅。
文化 文化研究 文学 景观 美国
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 豆瓣
作者: [美]田浩 / [美]苏费翔 译者: 肖永明 中华书局 2018 - 6
本书旨在以一种更具联系性与整体性的(而非追溯性的)视角,通过研究宋金元时期南北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的演变与发展,来考察11至13世纪乃至13世纪以后文化权力(cultural authority)与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之间的某种复杂关系。第一部分侧重于研究与朱熹观念不同的思想家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第二部分则集中探讨元代郝经对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文化权力的观点,其中亦包括郝经的《中庸》与道统观念。两部分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上对特定谱系上人物的过度关注,阐明了朱熹逝世之后至13世纪,朱熹的思想遗产在南北方的存续与发展。
最后的仙女 豆瓣
Fairy Tales for the Disillusioned: Enchanted Stories from the French Decadent Tradition
6.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格蕾琴·舒尔茨 / [美] 路易斯·赛弗特 译者: 程静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5
颓废派文学开出的一朵“恶之花”
波德莱尔等十九位法国大家改写经典童话
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结局将如何被反转?
------------------
※编辑推荐※
◎ 《最后的仙女:颓废故事集》是颓废主义文学开出的一朵“恶之花”,怪异而致命。本书除收录法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唯一一篇童话外,还有十八位法国名作家如都德、法朗士和阿波利奈尔妙笔改写的童话。《颓废故事集》的出版填补了现代童话类型中的一大空白。
◎本书是一部暗黑反转故事合集,颓废派作家通过对经典童话的扭曲化叙写,回应他们生活的扭曲时代。当你以为王子和公主能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群暗黑大叔会告诉你故事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睡美人没有醒来,而是选择永远活在梦中;小红帽计划失败,大灰狼吃掉了狼外婆;灰姑娘学习了中国式缠足法,终于穿上舞鞋,但她嫁给王子不过是为了享受被仆人虐待的快感…
◎ 当人们已不再相信天真童话,颓废故事便成为焦虑与痛苦情绪表达的最佳出口。十九世纪的法国政体频繁更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中再也没有仙女的容身之地,仙女们只能卑躬屈膝地讨生活。”身处动荡年代,法国作家试图借助魔法和虚幻世界逃离现实,谱写一曲关于童真消逝的华美哀歌。
------------------
※内容简介※
《最后的仙女:颓废故事集》收录了包括波德莱尔、都德等在内的19位法国作家翻转改写的36篇经典童话。它们诞生在1870年到1914年期间,其时正值法国动荡的历史年代。通过重新改写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这样的经典童话,颓废派作家们表达了对童真失却的现代化世界的不满。“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仙女的容身之所了。”善良天真的仙女不再是童话故事的主角,蛇蝎美人才是;睡美人不再接受王子的亲吻,而宁愿长睡不醒;灰姑娘嫁给王子不过是为了享受被仆人施虐的快感…《最后的仙女:颓废故事集》是颓废主义文学开出的一朵“恶之花”,它诡异而奇特,以天真的笔调书写堕落故事,以反转情节控诉时代,既是一部机智幽默的故事集,又是一本透视十九世纪法国历史的素材薄。
------------------
※媒体推荐※
时而讽刺,时而冷酷,常常带有黑色幽默,并充满了现代感。
——《悉尼先驱晨报》
在这些特意改编过的故事中……奇迹通过瑰丽的想象得以展现。
——《华盛顿邮报》
《最后的仙女:颓废故事集》能引起如此火爆的关注,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文化氛围非常适合这样的一系列颓废故事。正如它们刚出现时的时代所暗示的那样,这些故事是奇特的现代童话。
——Once Upon a Blog
------------------
※名人推荐※
有趣又引人入胜……理解法国某段历史的极佳渠道,那时政治世界纷争不已,使得人们难以接受流行童话的快乐结局。
——海迪·安妮·海纳
一本美妙的书,突出之处在于视野宽广,收录了法国颓废派童话……的确是关于这一主题的最佳作品。
——理查德·马歇尔
北欧现代诗选 豆瓣
所属 作品: 北欧现代诗选
作者: 北欧五国近60位诗人 译者: 北岛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5 - 8
█编辑推荐
诗人北岛以独特的冷抒情及传神的译笔:
揭开北欧五国近60位诗人神秘的精神世界。
北岛翻译的北欧诗歌,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始终散发着玫瑰般迷人的色泽和芬芳,正是通过北岛的译介,中国读者感受到了拉格克维斯特的紧张和隐晦,哈里·马丁松的大气和警醒,特朗斯特罗默的纯粹和优雅,以及索德格朗的绮丽多变,北欧诗歌向中国读者展示了一个意象纷繁,格律优美的世界。
█内容简介
本诗集精选了两百余首诗作,涉及五十九位诗人,他们来自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冰岛五国;其中既有已经作古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尔·拉格克维斯特、哈里·马丁松,也有活跃在当下北欧诗坛,并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朗斯特罗默。诗集还收录了对北欧诗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却一直在人们关注之外的诗人及其作品,如芬兰的索德格朗、冰岛的斯泰因·斯泰纳尔等。本诗集不仅介绍了北欧现代诗歌的起步和发展,也展示了它的成就和将来。译者北岛1980年代初将北欧现代诗歌较为完整地译介到中国,对其诗歌神髓深有把握,他以传神的译笔展示了诗歌语言作为一种艺术的神奇和张力。
█相关评论
诗人(特朗斯特罗默)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人,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诗歌。
——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年10月8日
有一些诗人,属于大众;有一些诗人,只属于诗人。特朗斯特罗默,就是属于诗人的诗人。
——翻译家李笠
在伊迪特·索德格朗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名字,一切都活着,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北岛
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特朗斯特罗默2011年诺奖获奖辞
他的作品能透过一滴露水反映整个世界。
——哈里·马丁松1974年诺奖获奖辞
能够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找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的独立的见解。
——拉格克维斯特1951年诺奖获奖辞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豆瓣
Sanatorium Under the Sign of the Hourglass 所属 作品: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 陆源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 5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是布鲁诺·舒尔茨两本传世的小说集之一,共收录13篇小说,相对独立又自成一体,构成一个浩瀚宏大的叙事框架,充分展现了舒尔茨绚烂、奇特的写作风格。
斯巴达克斯 豆瓣
所属 作品: 斯巴达克斯
9.2 (5 个评分) 作者: 乔万尼奥里 译者: 张宇靖 译林出版社 2003 - 6
这是意大利十九世纪著名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讲述发生在古罗马时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角斗士起义。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角斗士们为争取自由和尊严,奋起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他们英勇顽强地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胜,重创罗马军队。角斗士军队最终被强大的敌军包围并消灭,斯巴达克斯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两千年前那场被压迫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塑造了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的不朽形象。
不可能性 豆瓣 Goodreads
The Impossible 所属 作品: 不可能性
7.8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巴塔耶 译者: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 “暴力状态”,以此来获得意义,唤醒主体意识。
————————
—————————
————————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我给它起了个晦涩的名字:《诗之仇恨》。当时我觉得,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诗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获得强烈的意义。然而诗只有在召唤不可能性时才具有这种暴力。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第一个书名的意义,这是我最后选择谈论不可能性的原因。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巴塔耶
游隼 豆瓣 Goodreads
The Peregrine 所属 作品: The Peregrine
9.3 (38 个评分) 作者: [英] J.A.贝克 译者: 李斯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 - 8
达夫·库珀奖获奖作品
纽约书评图书“经典重现”书系选书
赫尔佐格“无赖电影学校”必读书目
影响持续半个世纪的经典首次引进中国
“猎人必须成为他所追捕的猎物。”
内容简介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 平坦的湿地上,J. A. 贝克追逐着一对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他描述这些活动,语言精确,且带有非同寻常的诗意。
他保持这项神秘的个人追求,同时他作为人类自身的意识逐渐消融,转而被一种异己的、无法排遣的鹰的意识所取代。这种不同寻常的蜕变,不可思议又隐隐令人生畏,使得这迷人的篇章成为经典。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名家推荐
厌倦人类世界的人,跟游隼一起飞吧。
——小说家,朱岳
20世纪自然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诗人,特德·休斯
(在书里)你不时能看出他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只游隼。而这也正是我在拍电影时所做的,步出自身,神游其外——也就是说走出自己的身体,去到外界的某一点。
——电影导演,赫尔佐格
我拿起它(《游隼》)随手翻开一页。那一页绝妙描绘了一只鸮无声寻猎的画面。我被它的细节击中,震惊于他的文字唤起的听觉上的感受。似乎我正在当时当地,通过作者的耳朵体验那一刻。我翻到下一页,一章没读完我知道我已经被俘获了。
——作曲家,劳伦斯·英格里斯
现在,我不再认为《游隼》是一本关于“成为鸟”的书。更准确的说,这本书是在写“想成为一只鸟而不得”。
——自然文学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
散步去 豆瓣
歩く人 所属 作品: 散步去
8.7 (93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口治郎 译者: 伍楚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3
中年男士和家人搬到小镇上,开始了散步的日子。行走过如同睡去的街区,攀爬过微缩的富士山景,观察富有生趣的动物,欣赏不期而至的风景。散步中,不同的人们交会了,不同的人生也在交错着。轻松、安静、徐缓,时有偶遇、时有惊喜。看似平凡的散步,为日常注入了新的元素。
《散步去》汇集了 谷口治郎18 篇散步的故事,同时收录了短篇漫画《梦》《东京幻觉》《月夜》。《散步去》是享誉欧美的日本漫画大师、《孤独的美食家》作画者谷口治郎的代表作,以堪比小津安二郎镜头的画笔描绘了日常的散步之乐和生活之美,充满诗意、沁人心脾,让如今在快节奏生活中身不由己的读者,会心一笑又深深思考。
2018年1月12日 已读
散步对于现代人是一种奢侈,生活的真实往往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记得高三备考的时候会早上提前十几分钟去学校,把书包放到教室之后,先在校园里散散步,闻闻树林间的新鲜空气,听听鸟鸣,沉浸在桃李湖晨间的雾气氤氲之中。大学到了北方,方方正正的城市很难带来美感,这样的小趣味也就被渐渐遗忘了。
散步 散步去 文学 日本 日本漫画
中国诗学(增订版)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诗学
作者: 叶维廉 黄山书社 2015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非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又非常“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卓有建树。……他的创作冲动、对文字的敏感、作为一个诗人所特有的内在的灵视,决定了他无可取代的学术研究特色。他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
他(叶维廉)是学者、游子、现代主义的旗手、记者、散文家;而纵使他具有多重身份,仍一直与其时代、地域、运动血脉相连。……他是美国(庞德系列的)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汇通者。
——美国当代重要诗人罗登堡(Jerome Rothenberg)
——————
比较诗学界泰斗叶维廉诗学代表作!
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
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唐诗、宋词独特的美感、韵味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审美解读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的诗意不会丧失?该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读后才知道,我们一直以来对唐诗宋词的误读已经使古典诗的美感大打折扣!
本书是中国古典诗学、比较文学领域的泰斗叶维廉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十几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已成为普及性的经典读本。此书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即成为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的必读入门书、教辅读物,以及一些大学中文系的考研参考书。
叶维廉对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的贡献至今无人企及;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评论,也是分析入微,发人思深,极富创意。作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叶维廉先生也是“用诗一样浓烈的情感投入中国特有的诗学、美学的寻索。” 该书分为古典部分、传意与释意、现代部分三个板块,采用的不是教科书的写法,而是用通透、空灵、诗意之笔,超越中西的视界,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包括台湾诗歌)、道家美学的奥妙与机枢。该书将学者的严谨和缜密和作家、诗人的优雅、灵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符号学原理 豆瓣
所属 作品: 符号学原理
9.1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李幼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符号学原理》一书的作者为法国首屈一指的文学和文化符号学家,本书为作者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代表作,20世纪60年代发表以来,风行世界各国,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一。本书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广阔人文领域,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了一份简明教材,适合于关心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的广大读者研读。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是一部符号学导论,也可作为有关文艺理论和符号学的长期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