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幸福的拉扎罗 (2018)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Lazzaro felice
8.7 (697 个评分) 导演: 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演员: 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 / 阿涅塞·格拉齐亚尼
其它标题: Lazzaro felice / 睡王子的快乐传说(港)
拉扎罗(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 饰)是一位内心单纯的年轻农民,坦克雷迪(卢卡·奇科瓦尼 饰)则是一位骄横的年轻贵族。他在Inviolata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内生活,这个城镇则由侯爵夫人阿诺西纳·德·卢娜(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饰)所统治。年轻的农民和年轻的贵族相遇并成为好友。某天,坦克雷迪自导自演了一场绑架戏码,希望骗到母亲的赎金,不料最终引来了警察……
艾玛 (2018) 豆瓣 TMDB
Ama
8.4 (76 个评分) 导演: 朱莉·戈蒂埃 演员: 朱莉·戈蒂埃
其它标题: Ama / 海女
这部名为《艾玛》(Ama)的水下无声短片,由法国导演 Julie Gautier 自编自导,同时她也是影片中的舞者。她借影片讲述了自己人生最难以承受的痛苦,同时她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解读它。有些人也许会看到一部艺术作品,或者肢体的表演,而有些人可能不为所动或者会哭泣……在这里,没有强加的感受,有的只是建议。”
Julie 想把这部短片献给全世界的女性。
Ama(あま)来自日语,汉字做“海女”。海女是日本及许多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职业,她们以自由潜水的方式进行珍珠等海产的捕捞。海女是一群坚强且团结的女性。“对我来说,海女很好地诠释了女性之间应该建立的连接,以及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连接。” Julie 说。
Julie 与丈夫 Guillaume Nery 同样热爱自由潜水运动与海洋,Guillaume 还曾为天后 Beyoncé 的歌曲 Runnin' 拍摄 MV,场景同样是水下。
整部短片用优雅为情绪导航,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优雅是它表达、交流和存在的方式。我想,如果在生活中、行动上、语言里,以及与他人和这个星球的关系中,我们都可以做到优雅,我们将会对世间的一切都变得友善。
情人 (199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amant
7.9 (647 个评分) 导演: 让-雅克·阿诺 演员: 珍·玛奇 / 梁家辉
其它标题: 연인 / 愛人/ラマン
1929年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简是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每逢假期简便回家,母亲办了一所很小的学校,收入甚少。简有两个哥哥,大哥比尔吸毒成瘾且横行霸道,二哥保罗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负。一天简一如往常一样告别母亲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一个坐黑色大轿车的阔少爷东尼。东尼是华侨富翁的独生子,东尼喜欢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讪,两人便搭上了。简在寄宿学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卖淫,她也想找个有钱人试试,因此很主动与东尼交谈。上岸后两人逛了西贡,还一起上馆子吃中国饭菜,东尼并用汽车送她回学校。第二天刚放学,黑色汽车就等在校门口了。 简和东尼很快就坠入爱河。东尼把简带到他的公馆,这是中国富人们常用来金屋藏娇的地方。他俩在这里幽会、洗澡、玩耍。有时晚上也不回学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亲,然而……
恋人絮语 豆瓣
8.8 (72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汪耀进 / 武佩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恋人絮语》是罗兰·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开设了一门讨论课。这门课以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为分析对象,和青年学子们探讨恋爱百态。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这本书里被罗兰·巴特拆解成各种情境:嫉妒、疯狂、困惑、焦灼、无解、绝望、相思难耐、旧病复发、轻生之念…
这门谈情说爱的讨论课,聚焦点不是文学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恋人的倾诉方式和喃喃自语。两年后,巴特将自己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融入到这种分析里,发展成一种新的文体,1977年付梓成书随即风靡西方,被译成近三十种语言,并搬上舞台演出,成为一代思想家罗兰·巴特流传最广、最为人所知的著作。
本书作者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融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显示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他撷取了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构成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出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多思绪,剪不断,理还乱。而以往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反思”却显得迂腐、浅陋,这正是结构主义要证实的。
图像的命运 豆瓣
Le Destin Des Images
8.0 (9 个评分) 作者: [法] 雅克·朗西埃 译者: 张新木 / 陆洵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
“现代人不屑于想象”,马拉美如是说。诗人、画家、戏剧家或工程师们都想用形式与行为的统一去取代现实与图像的古老二元性。生活本该因此而得到革新。
我们当代人不再相信革命,即使在过去,也没有重新赞美图像的崇拜:画布上的卓越闪光,摄影或平面图像的刺点。图像成为他者的感性在场:变成血肉之躯的语言或不可再现的上帝的印记。
针对上述观点,雅克•朗西埃将复合而又异质的自然与我们称之为图像的东西对立起来。图像既非纯粹的复制,又非原生的在场,而是一些独特的操作,它会重新分配可见物、可说物和可想物之间的关系。借助戈达尔的图像句子,对它进行研究,分析它叠加灰暗的电影镜头、灭绝犹太人的图像和哲学家的话语的情况,本书剖析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纽带,它们连接着诗学象征和工业设计,也连接着19世纪的虚构想象以及关于集中营的见证或是当代艺术的装置。
同一个计划推动着这种交叉的过程:将图像从神学的阴影中解放出来,把它归还给诗学的创新和政治的赌注。
艾略特·厄威特的纽约 豆瓣
Elliott Erwitt’s New York
8.6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略特·厄威特 译者: 王雨辰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
继布列松之后的马格南图片社核心人物、纪实摄影大师献给纽约的黑白赞歌。旧日影像重叠成平常生活的“非决定性瞬间” 。
.....................
※编辑推荐※
☆ 马格南图片社前任主席、纽约学派核心人物、国际摄影中心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艾略特·厄威特献给纽约的一曲黑白赞歌,创 作时间贯穿厄威特职业生涯,收录了许多以往鲜见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
☆ 厄威特眼中的纽约,有时是粗糙的,有时是优雅的,但总是忠于生活的。他就像他最爱的拍摄对象——狗一样,带着好奇心徘徊于这个城市,抓住一个个“非决定性瞬间”,不猎奇,也不加批判,时常流露出幽默温情的一面。
☆ 采用与原版相同的特别印刷手法,由国内顶级印刷厂印制,最大限度保留高光和暗部细节,局部过油加深层次,达到接近原作的高印刷品质。
.....................
※内容简介※
本书从著名纪实摄影师艾略特·厄威特职业生涯中精选122张拍摄于纽约的作品,以跨页、单页、留白的形式交错编辑而成,交织出纽约的方方面面:名人和普通人、白天和黑夜、建筑和风景、平静与喧闹、整齐与混沌……尽显这个伟大城市的复杂多样性。从厄威特幽默的镜头语言中可以感受到现代性、工业化、城市生活对人的影响。
云上的日子 (1995)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Al di là delle nuvole
7.4 (262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维姆·文德斯 演员: 苏菲·玛索 / 约翰·马尔科维奇
其它标题: 구름 저편에 / 愛のめぐりあい
① 费拿拉小镇,工程师斯瓦诺(Kim Rossi Stuart 饰)邂逅了女教师卡门(Inés Sastre 饰),他们一见钟情,卡门却拒绝了斯瓦诺的吻。当他们三年后再次相遇时,斯瓦诺则在肉欲面前止步。
② 海滨小城,某导演(John Malkovich 饰)信步游荡时遇到了美丽的女子(Sophie Marceau 苏菲•玛索 饰)。她向导演坦白曾亲手杀害自己的父亲。他们并未因此疏远,反而缱绻缠绵。
③ 巴黎,妻子离开不忠的丈夫,寻找租房时遇到了失去妻子的卡罗(Jean Reno 饰),他们似乎找到了共通的心绪。
④ 英俊的男孩爱上了一个姑娘(Irène Jacob 饰),他尾随、表白,却得知她将要把自己献给上帝。
本片荣获1996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最佳编曲、1995年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
马尔多罗之歌 豆瓣
Les Chants de Maldoror
8.8 (34 个评分) 作者: [法] 洛特雷阿蒙 译者: 车槿山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 10
天才、有罪的少年,
美与邪恶的混合体,
几代大师膜拜的偶像,
留给世人的唯一一部
奇书中的奇书
◎ 编辑推荐
☆《马尔多罗之歌》是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的天才之作,问世近五十年不为人知,经安德烈·布勒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者推重后,对现代艺术与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 本书影响了不可胜数的艺术家、作家、导演:画家奥迪隆·雷东、达利、勒内·玛格丽特先后为本书配图。除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超现实主义者之外,纪德、加缪、帕斯、亨利·米勒、约翰·阿什伯利等大作家、大诗人都盛赞此书。还启发了戈达尔、寺山修司等电影导演的创作,影响仍在继续。
☆ 洛特雷阿蒙常在深夜写作,通过大声朗读、弹奏钢琴和弦,锻造语句。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此次再版收录了他的全部创作,除杰作《马尔多罗之歌》外,还包括《诗一》《诗二》及存世的七封信。
◎ 内容简介
《马尔多罗之歌》是一部长篇散文诗,由六支歌组成,每支歌长短不等,或抒情或叙事。围绕主人公马尔多罗,六支歌飞速展开,各种事件接踵而来,创造出一个畸形、奇异而梦幻的世界,一切都处在兴奋中,处在变形中,处在施暴、攻击、摧毁的激流中,行动的快乐浸透了全书。此外还收录了《诗一》《诗二》两个散文片段以及七封信。
◎ 名人推荐
我一定要明确指出,依我看,对某些人的崇拜是值得怀疑的,尽管这些人表面上显得那么伟大。惟一的例外是洛特雷阿蒙,那些在经过时留下了某种模糊痕迹的人,在我看来就不是这样。
—— 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始人
我认为,布勒东、阿拉贡和苏波等人构成的小组最美的荣誉在于发现并宣布了令人赞叹的洛特雷阿蒙的文学与超文学的重要性……他在19世纪全然没有影响,但他和兰波一起,也许还超过兰波,却成为明日文学的大师。
—— 安德烈·纪德,1947年诺贝尔奖得主
为了揭示人的梦境,关键在于不去贬斥知觉。要求于诗人的不是放弃而是极度的自律。我们需要一种关于诚挚的高明形式:真实性。在过去的世纪中有一类诗人,他们代表了浪漫主义——诺瓦利斯、奈瓦尔、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的隐秘分支,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这位诗人(洛特雷阿蒙)发现了表现心理剧变的形式。
—— 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奖得主
对洛特雷阿蒙,我们只有猜测,绝无肯定,绝无逻辑(我们的逻辑)。所以《马尔多罗之歌》才是最有效的诗歌,因为他持续地让我们感到不安,尽管我们有确切的理论。他仍然是危险的……他在无意间以夸张、玩笑的方式在文学的谎言中重新发现了真理。他比任何诗人都更好地重新发明了语言和艺术的意义,这是生活的咒语。他否定了统一的文体,但这是为了显露真正的文体,真正的逻辑,即自然的力量而不是习俗。他从人类思想史的一极跳到了另一极。
—— 勒克莱齐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前辈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的首席执行者是萨德侯爵……洛特雷阿蒙是一位黑信使,预示死亡幻觉和虚弱的噩梦即将来临。
—— 亨利·米勒,美国小说家
洛特雷阿蒙的《马尔多罗之歌》是黑色圣经……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基本的梦想文本。
—— 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太阳帝国》作者)
至少从洛特雷阿蒙开始,文学赢得了发疯的权利。
—— 罗兰·巴特
《马尔多罗之歌》是关于可怖力量的一个谜团。
—— 雅克·德里达
洛特雷阿蒙的作品对我们而言就像是一种真正的好斗现象学。它是纯粹的好斗,甚至在人们曾经谈论的纯诗这种文体本身中也是如此。
—— 加斯东·巴什拉
洛特雷阿蒙是——但愿大家能宽恕我——我所知道的惟一的法国悲剧诗人。
—— 皮埃尔·勒韦尔迪
给你们的私人书房装上一个能随意沉浮的装置吧……打开洛特雷阿蒙,整个文学便像一把雨伞般翻转过来,合上他,一切又立即恢复正常。为了在家中享受一种完美的智力舒适,给你们的书房装上《马尔多罗之歌》这一装置吧。
—— 弗朗西斯·蓬热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散文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论文,试图追求那种一般而言是为诗歌保留的形式,如果这些作品像诗歌一样成功地强加给我们这样的观念:文学是一种实验,阅读与写作不仅属于一种揭示意义的行为,而且还构成一种发现的运动,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一切归功于洛特雷阿蒙的探索和疯狂。
—— 莫里斯·布朗肖
它(《马尔多罗之歌》)像一本破旧、翻皱了的关于打破文学规则的规则手册。……每当我滑向那些俗滥的文学陈套,就会感觉到后脖颈上马尔多罗沉重的呼吸。……洛特雷阿蒙是颠覆高手。年轻孩童和母鲨们,当心。
—— 理查德·米尔沃德,英国小说家
消费社会 豆瓣
8.1 (4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鲍德里亚 译者: 刘成富 / 全志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 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是相反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让·鲍德里亚 如果说,《物体系》一书的重点为揭露当今世界存在的功能性有序结构,那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命题;而《消费社会》则试图走进形下的经济生活中发现一种新的支配和奴役关系:消费者与物的关系竟然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已经转变为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了。这是一个无限的消费意义链环和强制性系列。以我的理解,这正是今天市场经济的消费结构中生成的欺骗性的伪欲望场境。消费场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铭记凸状锁链捆住并强迫消费的。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强制性并不是外在的可感的东西,而是消费中的诱奸!因为,这种强制性的实施恰恰是通过一种被幻象引诱中的自愿。
伊西斯的面纱 豆瓣
Le voile d'Isis: Essai sur l'histoire de l'idée de Nature
8.8 (15 个评分) 作者: [法]皮埃尔·阿多 译者: 张卜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出那句著名的箴言“自然爱隐藏”到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以“存在”和“解蔽”的方式对这句话进行解释,《伊西斯的面纱》对自然的秘密这一概念的讨论涵盖了近2500年的历史,从揭开面纱这一隐喻的角度追溯了人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阿多以头戴面纱的女神伊西斯这一寓意形象为线索,追溯了思想家们对赫拉克利特箴言“自然爱隐藏”的诸种解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两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一种是普罗米修斯态度或实验探索的态度,主张用技术揭开自然的面纱,揭示她的秘密;另一种是俄耳甫斯态度或沉思的、诗意的态度,认为像这样去掉地球的遮掩是一种严重的侵犯和罪过。而从18世纪末开始,伊西斯的面纱渐渐不再指自然的秘密,而是指存在的神秘,这一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豆瓣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8.3 (2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才勇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 1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电影史 豆瓣
HISTOIRE(S) DU CINEMA
6.2 (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吕克·戈达尔 译者: 陈旻乐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
1988年到1998年法国著名电影导演、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戈达尔拍摄一部系列影片《电影史》,1998年,同名著作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与电影版一样,全书分为四章,每章分a、b两部分,各章节分别为:1a.所有的故事/1b.单独的历史,本章;2.a .唯有电影/2b .致命美丽;3a 绝对的货币/3b 全新的浪潮;4a 全世界的控制/4b 我们中的符号。全书由电影中的画面和文字构成,完整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电影观。
但对这部图文书的性质,实际上我们很难有个明确的定义。哲论?散文?诗歌?摄影?绘画?戈达尔在这部近1000页的著作中有诸多引用,从电影,到哲学、文论、小说、散文,再到诗歌、歌曲,涉及语种除了法语,还有德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除了思想的广博与深邃、文字的诗意与抒情,本书在编排上也极具匠心。诗行的划分、文图的布局、黑白或彩色的运用,无一不经过精心安排,在形式上富于美感,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阅读此书仿佛置身于“戈达尔的引用”的丛林之中,进行着一次色彩斑斓的人文艺术的发现与思考之旅。
《电影史》(Histoire(s) du cinema) 可能是一部超越电影史的电影史作品。给电影史立下了另一个可能是无法超越的坐标。而同名的图书,并不是普通的介绍电影历史的书籍,它融会贯通了大量的电影、文学、音乐作品以及哲学思想、绘画艺术、现代历史,并通过特殊的电影手法进行处理,力求展现真正的电影艺术的魅力,是他人所不能展示的戈达尔独特的电影史论述。除了大量的引用和归纳之外,此书还再次向我们表现了戈达尔电影一贯的在结合叙述和抒情之间的独到手法和深厚功力。
贝拉·塔尔:之后的时间 豆瓣
Béla Tarr, le temps d'après
8.6 (7 个评分) 作者: [法] 雅克·朗西埃 译者: 尉光吉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4
从《秋天年鉴》(1984)到《都灵之马》(2011),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影片记录了社会希望的破灭。通过回顾匈牙利著名导演贝拉•塔尔迄今拍摄的所有重要影片,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探讨了这位欧洲电影大师作品中的时间概念。“之后的时间”不是那些不再相信任何东西的人的忧郁而 均质的时间。“之后的时间”意味着人们对历史及其成败的关注比不上他们对塑造这一切的可感材质的兴趣。“之后的时间”是纯粹的物质事件的时间,凭此,信念会得到和维持它的生命一样长久的度量。
--------------
在30岁的一个清晨,我跟一位导演为电影节选片,我们看了很多专为电影节而拍摄的电影,也看了不少无名之作。这时他说我们来看一下《都灵之马》吧,不是选片,而是看一下。我并不知道贝拉•塔尔是谁,而且我也很累,不想再看了,但是既然导演要看我就勉强再坐一会儿,开头这个电影紧紧跟着一匹马,我坐在那儿看着,心里想,不管这导演是谁,这是最好的视觉,那种不假思索像一只拳头打在墙壁上的视觉,已经发生了。
——导演 李霄峰
草莓味冰淇淋 (2017) 豆瓣
Parfum Fraise
导演: Alix Arrault / Martin Hurmane
其它标题: Parfum Fraise
2017届法国gobelins学院毕业动画《PARFUM FRAISE》
主创团队:Samuel KLUGHERTZAlix ARRAULTJules RIGOLLEMartin HURMANE
父亲的黑帮身份和儿子喜欢英雄的设定很巧妙,里面饱含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镜头和故事的设计特别棒,大家可以注意儿子说机器人那段台词和父亲手握操作感的镜头,此片是一部很好展示视听语言和故事性的教材
马奈的绘画 豆瓣
La Peinture De Manet:Suivi De Michel Foucault,Un Regard Michel Foucault
7.7 (7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谢强 / 马月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8
1971年,米歇尔·福柯在突尼斯做了一场关于马奈的重要讲座,对其十三幅绘画作品加以评论。此次讲座虽不为大众所熟知,却十分重要。2001年,马里沃尼·塞宗汇集了一批福柯研究专家和艺术史专家,借助自1971年以来有关马奈的研究,回顾并重新思考福柯的这篇文章。本卷同时包含了福柯的讲座文章和2001年部分与会者的文章。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1972)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
8.4 (380 个评分)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演员: 费尔南多·雷伊 / 保罗·弗朗克尔
其它标题: 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 / 中产阶级拘谨的魅力(港/台)
朋友们来到大使拉法尔(费尔南多•雷依 Fernando Rey 饰)家中做客,但是他们记错了晚餐的时间。毫无准备的拉法尔夫人(德菲因•塞里格 Delphine Seyrig 饰)对此深表遗憾,但是大家谈兴正浓,于是在外面聚餐。然而在酒店里,大家却见证了店员为店主守灵的一幕,遂悻悻离去。6个人走在乡间小径上,阴云密布的天空中,阵风吹起了麦浪,他们开始分享失约的奇遇……
塞内夏尔(让-皮埃尔•卡塞尔 Jean-Pierre Cassel 饰)去大使馆拜访拉法尔,但是却目睹了他射击驱赶女恐怖分子的一幕;拉法尔在家中又遇到了这个意欲行刺的女人,还好他巧妙地化解了危情;其他人到弗洛伦斯(布鲁•欧吉尔 Bulle Ogier 饰)家做客,但是男女主人却躲在后花园偷情。只剩下女仆伊勒斯招待各位宾朋,众人觉得无聊作鸟兽散;女眷们在席间闲谈,突然闯来一个装甲部队上尉,对她们讲述悲惨的回忆……
国王与小鸟 (195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Le roi et l'oiseau
8.6 (98 个评分) 导演: 保罗·格里莫尔 演员: 让·马丹 / 帕斯卡尔·马佐蒂
其它标题: Le Roi et l'Oiseau / 王と鳥
  塔基卡迪国建立在一片荒漠中。现在正值第三加第五等于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代夏尔国王掌权。夏尔国王不喜欢人民,人民也不喜欢他。国王住在200多层城堡的最高处,而人民则被强迫住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做着苦活。城堡里四处都是国王的雕像,画像和眼线。掌握集权和他人生死的国王也有自己的烦心事,他爱上了迷人的牧羊姑娘。但姑娘却追随着扫烟囱的少年,想要逃离这座城堡。二人的出走得到了小鸟的支持。虽然小鸟极尽帮助,但牧羊姑娘还是被国王逮住,而扫烟囱的少年和小鸟则被关进了狮群。暗无天日的环境让狮子们丧失了斗志,但在小鸟一番煽动下,终于恢复了往日的雄风。于是狮群和小鸟们向着国王的婚礼进发。最终扫烟囱的少年能否救回牧羊姑娘,夏尔国王的集权世界又能否被打破。国王与小鸟,压迫与自由的故事就此上演。
精疲力尽 (196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À bout de souffle
8.4 (570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珍·茜宝 / 让-保罗·贝尔蒙多
其它标题: À bout de souffle / 断了气(港/台)
本片和特吕弗的《四百击》同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身无分文的街头混混米歇尔(让-保罗•贝尔蒙多)从马赛偷了一辆小汽车,驶往巴黎的路上,他因超速行驶被警察逮住,为了脱身,他开枪打死一名警察,来到巴黎后,他躲进当记者的女友帕特丽夏(Jean Seberg)处(躲避警方的通缉之外,他还想方设法讨回一笔卖车赚来的钱)。帕特丽夏去报社时,遇到警长,对方要她一有米歇尔的消息就打电话相告。对米歇尔,帕特丽夏心态复杂,一面深深为他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劲儿着迷,一面却嫌弃他太吊儿郎当。
2018年10月17日 看过
这男主神似《大明王朝》里的杨金水……分分钟出戏……(就没入戏过)
1960 CC 人生 剧情 处女作
月亮的另一面 豆瓣
L’Autre Face de la lune: Ecrits sur le Japon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于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3
《月亮的另一面:一位人类学家对日本的评论》收录了作者于1979年至2001年发表的关于日本的人类学、神话学研究的演讲稿及文章,谈及日本的文化、艺术、历史、文学、生活,以及作者对日本细微的观察,并为我们讲述了很多日本的神话故事;在与西方文化方方面面相比较的同时,揭示月亮另一面的日本,其文化的独特的一面。
历史学十二讲 豆瓣
Douze lecons sur l'histoire
作者: [法] 安托万•普罗斯特 译者: 王春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5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入门读物。历史学在法国极为发达,尤其是20世纪以来年鉴学派引领了世界史学的潮流。作者多年在索邦大学给历史系的本科生讲授“历史学研究入门”,本书即其讲义的结晶。作者从在法国如何做历史谈起,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历史学的关键问题。这是一本有法国特色的历史学教科书,是法国史家的治史经验谈,凝聚了法国史学的丰厚积累,对于中文世界的读者而言,是极难得的便携手册,有助于我们澄清自己的历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