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不可能性 豆瓣 Goodreads
The Impossible
7.8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巴塔耶 译者: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 “暴力状态”,以此来获得意义,唤醒主体意识。
————————
—————————
————————
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我给它起了个晦涩的名字:《诗之仇恨》。当时我觉得,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诗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获得强烈的意义。然而诗只有在召唤不可能性时才具有这种暴力。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第一个书名的意义,这是我最后选择谈论不可能性的原因。
诗是一种简单的迂回:我通过诗逃离话语的世界,这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世界。我与诗一起进入某种坟墓,其中可能性的无限性诞生自逻辑世界的死亡。
——巴塔耶
保持站立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Rester vertical
5.6 (30 个评分) 导演: 阿兰·吉罗迪 演员: 达米安·勃纳尔 / 克里斯蒂安·布耶特
其它标题: Rester vertical / 天天向上(港)
电影工作者雷欧在法国南部追寻狼群。在一次狩猎远足中,他被自由不羁且充满活力的牧羊女玛丽诱惑。九个月后,他们的孩子出生了。备受产后忧郁的折磨,又对来去无常的雷欧缺乏信任,玛丽遗弃了他们,留下孤身一人的雷欧来照顾他们的孩子。尽管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但从内心深处,雷欧又热爱这一切。经历了一连串出乎意料且不寻常的遭遇,雷欧艰难地发现了他下部电影的灵感,并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站立,坚持到底。
各自逃生 (1980) 豆瓣
Sauve qui peut (la vie)
7.9 (24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雅克·迪特隆
其它标题: Sauve qui peut (la vie) / 人人为己
这部影片围绕三个分别处在各自生命转折点的人物。群星荟萃的演员阵容,包括伊莎贝拉·于佩尔扮演的农村姑娘来到城市沦落为妓女;纳塔莉·贝依扮演一个决心放弃掉城市工作去乡下享受田园生活的职业妇女;而雅克·迪特隆则扮演一位电视节目的导演,刚和老婆离婚,处于事业低潮。
影片惊人地运用了慢镜头摄影,看上去相当优美,也正是本片使得离开商业电影拍摄有好几年的戈达尔重回影圈,受到相当热烈的反映,再次巩固了导演在拍摄创新电影的最前线地位。
鼠疫 Goodreads 豆瓣
La Peste
9.1 (434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一九零零 (1976)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Novecento
8.5 (71 个评分)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演员: 罗伯特·德尼罗 / 热拉尔·德帕迪约
其它标题: Novecento / 1900:新世纪
1901年1月27日,著名作曲家歌剧大师威尔弟去世,这也正是意大利北部两户家庭产子的同一天。阿弗雷德(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饰),富有的农场主的孙子;奥尔茂(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饰),贫穷的农户的孙子。两人从小就结下了友谊,然而因为地位阶级与出身经历的不同,注定了两人天壤之别的迥然人生。
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史诗巨作《一九零零》,以20世纪初期意大利社会动荡时期为故事背景,时间跨越40年,讲述了阶级矛盾和家族纷争下仇恨和抗争的故事。本片被西方国家视为阶级斗争电影读本,加上电影情节的大胆尺度,影片被长期禁映。本片演员阵容豪华,巨星云集,包括罗伯特·德尼罗、杰拉德·德帕迪约、唐纳德·萨瑟兰、多米尼克·桑达、伯特·兰开斯特、斯特林·海登、斯坦芬尼·桑德莱里、劳拉·贝蒂等众多大牌明星。
嫁我吧,哥们 (2017)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Épouse Moi Mon Pote
5.8 (29 个评分) 导演: 塔雷克·布达里 演员: 塔雷克·布达里 / 菲利普·拉肖
其它标题: Épouse Moi Mon Pote / 兄弟,嫁给我好吗(台)
摩洛哥留学生Yassine拿着学生签在巴黎学习建筑师专业。偶然发生的不幸事件,让他挂了科,丢了护照,成了在法国的外国三无人士。为了能继续留在法国,他选择和他最好的朋友结婚。当他觉得这事儿终于搞定了的时候,一位婚姻调查员悄悄来到他们身边……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法]埃里克·斯马加 译者: 肖梅 商务印书馆 2016 - 4
本书是一部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医学和社会人类学等多种手法来探讨“笑”这一人类现象的本质的著作。笑似为人类独有。但在观察了灵长类后,人们产生了怀疑。笑似令人联想到欢乐这一轻松形式。但不是也有“神经质的笑”一说吗?它如反射一般突然发生。然而,即便如是,一切皆难定…… 人们一面鼓吹笑的益处—如其治疗作用—一面执拗于对这个基本行为的偏见。笑为何物?因何发笑?笑什么?通过精神分析、生理学、动物生态学、文学、哲学、人种学、本书剖析了笑的各个层面。让我们笑而知其所以笑!
2018年1月3日 已读
笑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社交游戏表情的系统的遗传产物。人类之笑衍生出多态性、多功能性和多义性,因此通过变通社会规则具有可变性。对抗死亡和死亡历程,笑所体现的面部-声音寓意或许正是生命的大捷。因此,开怀大笑或许象征着生命瞬间的光辉。
2016 哲学 商务印书馆 幽默 文化研究
Lady & Bird 豆瓣
8.7 (243 个评分) Lady & Bird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Hello…你能听见我们吗?我们迷失了。」
Lady&Bird--->Keren Ann和Bradi Johannsson,一个是拥有多国血统的混血女创作人,一个是冰岛Trip-hop乐队Bang Gang的主唱。化身为Lady&Bird共同合作的一张同名专辑,优秀的女声出色的编曲。吉他加上一些柔软的和声,入耳是滑腻的,然而又不是一种甜腻,借用一句形容mum音乐的话就是:"于冰冷之处呵出温暖之花"女生合唱的吟或是拟声层次丰富而韵律感十足层层叠叠不犹让人想起莲花之类的东西一层层铺展开来,花瓣柔和呈现的同时清香出来了,浸入人心.很迷恋Lady Bird的和声,简洁明了,力度适宜,音乐不俗,转折或是高潮往往给人京戏不在该到的时候到来,我们终是喜欢在刺激或是未知中得到欢乐的. Lady Bird,是一支有阳光破碎声音的美丽乐队. Lady Bird. 或是Lady and Bird....
La Ballads of Lady & Bird
Bird : Lady?
Lady : Yes Bird?
Bird : It's cold
Lady : I know
Lady : Bird... I cannot see a thing
Bird : It's all in your mind
Lady : I'm worried
Bird : No one will come to see us
Lady : Maybe they come but we just don't see them
What do you see?
Bird : I see what's outside
Lady : And what exactly is outside?
Bird : It's grown-ups
Lady : Well maybe if we scream they can hear us
Bird : Yeah, maybe we should try to scream
Lady : Ok, Bird
Lady & Bird : Heeeelp, Heeeelp
Can you hear us now ?
Hello !
Help !
Hello it's me
Hey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me
I'm here
Nana come and take us
Hello
Are you there
Hello
Lady : I don't think they can hear us
Bird : I can hear you lady
Bird : Do you want to come with me lady
Lady : Will you be nice to me Bird
Lady : You're always be nice to me because you're my friend
Bird : I try but sometimes I make mistakes
Lady : Nana says we all make mistakes
Bird : Maybe we should scream more
Lady : Yes, Bird let's scream more
Lady & Bird : Help ! Help us ! Come on ! Help
Hello !
Help
Hello !
We're lost
Lady : I think they cannot see us
Bird : Nobody likes us
Lady : But they all seem so big
Bird : Maybe we should just jump
Lady : What if we fall from the bridge and then nobody can catch us
Bird : I don't know let's just see what happens
Lady : Okay
Bird : Come with me
Lady : Shall we do it together
Bird : Yeah
Lady & Bird : 1 2 3....Aaaaaaah
Bird : Lady?
Lady : Yes Bird
Bird : It's cold
Lady : I know
Lady : Bird...I cannot see a thing
Bird : It's all in your mind
两个童音,如同鸟笼中稚鸟的对话,冷落,寂寞,伴随,冰凉这些词语没有出现
以上长段的歌词对白却在清脆滴水般透净的音乐中钝重地说明了一切.
Lady只有Bird,Bird只有Lady.
阳光还是破碎的,来时的路已无法回去,破碎的割伤无法修
因为我们的经脉血管早已种下忧伤和苦痛.
即使有阳光,即使有"女士鸟"优雅地歌唱.
温温暖暖,悠悠闲闲,懒懒洋洋.
唱一束破碎婉转的午后阳光;转一轮无法回旋的岁月时长.
埃菲尔铁塔 豆瓣
7.6 (11 个评分) 作者: 罗兰·巴尔特 译者: 李幼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这本小册子是罗兰· 巴尔特最为脍炙人口的分析性抒情散文之一,文字优美,内容深刻,对埃菲尔铁塔的现代化空间和巴黎的历史性时间,穿插描绘,互为衬托。作者还从结构观点阐释了埃菲尔铁塔的技术美学,读后不免令人对此世界纪念碑产生无限遐思。本书出版以来,读者赞赏不绝,后由著名摄影师配以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说明,遂使其成为一部有关埃菲尔铁塔的历史美学文献。
2017年12月28日 已读
作为目光、物体和象征,铁塔成为人类赋予它的全部想象,而此想象全体,又始终在无限延伸之中。它是一个纯记号,向一切时代、一切形象、一切意义开放,它是一个不受限制的隐喻。任何历史,不论多么令人悲叹,都永远不可能消除想象的自由。
哲学 埃菲尔铁塔 外国文学 建筑 法国
弗兰兹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Frantz
8.3 (259 个评分) 导演: 弗朗索瓦·欧容 演员: 皮埃尔·尼内 / 葆拉·贝尔
其它标题: Frantz / 爱的替身(港)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在沉寂两年后,终于带着皮埃尔·尼内、葆拉·贝尔主演的《弗兰兹》杀回影坛。影片将以一战后的法国为背景,聚焦贝尔饰演的德国女人正因未婚夫的惨死而悲痛欲绝,尼内饰演的神秘法国男子却悄然出现,默默为其未婚夫墓碑致哀、献花,两人也就此揭开一段匪夷所思的往事。
符号学原理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李幼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符号学原理》一书的作者为法国首屈一指的文学和文化符号学家,本书为作者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代表作,20世纪60年代发表以来,风行世界各国,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一。本书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广阔人文领域,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了一份简明教材,适合于关心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的广大读者研读。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是一部符号学导论,也可作为有关文艺理论和符号学的长期参考读物。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201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Call Me by Your Name
8.3 (1926 个评分) 导演: 卢卡·瓜达尼诺 演员: 艾米·汉莫 / 蒂莫西·柴勒梅德
其它标题: Call Me by Your Name /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港/台)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意大利里维埃拉,每年夏天,十七岁的少年艾力奥(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都会跟家人一起来此地度假。今年,和他们共享假日时光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奥利弗(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高大英俊热情开朗的奥利弗很快就获得了艾力奥一家人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力奥和奥利弗之间渐渐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但性别和年龄的桎梏让他们迟迟无法跨出那关键的一步,与此同时,单纯善良的少女马奇娅(艾斯特·加莱尔 Esther Garrel 饰)也向艾力奥奉献着自己的感情和身体。最终,汹涌的激情冲破了艾力奥和奥利弗之间的防线,两人开始了一段注定不会有结果的恋情。
2017年12月24日 看过
换个角度看,这个故事抽离出二人的正常生活环境,只能是一场梦。也只能被永远封存在记忆中罢。
2017 LGBT 同志 同性 小说改编
音乐会 (2009) 豆瓣
Le concert
8.3 (112 个评分) 导演: 拉杜·米哈伊列亚努 演员: 梅拉尼·罗兰 / 阿列克塞·古斯科夫
其它标题: Le concert / 非常爱乐乐团(港)
安德烈(阿列克塞·古斯科夫 Aleksei Guskov 饰)被盛赞为音乐天才,曾经当过俄国最伟大的交响乐团“波修瓦”的著名的乐队指挥。但因拒绝驱逐乐团里的犹太乐手,包括他最好的朋友——沙查(迪米特里·纳扎罗夫 Dmitri Nazarov 饰)而被解雇,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波修瓦”现在的经理为了愚弄和羞辱安德烈,让他留在乐团当清洁工。安德烈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份传真,法国巴黎最大的普莱耶音乐厅邀请“波修瓦”去演出,要求在两周之内给予回复。安德烈突然想到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他要把以前的那些音乐伙伴重新聚拢起来。被乐团流放之后,他们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群混杂在莫斯科街头的最普通的人,从出租车司机、搬运工、跳蚤市场的地摊摊主到色情电影的配音演员,做的都是勉强维持生活的底层工作。他们决定顶替真正的“波修瓦”去巴黎,要向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展开复仇……
2017年12月16日 看过
抛开感情谈,剧情为了有波动刻意制造了一些搞笑的点,反而影响电影的连贯性。但是最后十五分钟的柴可夫斯基真的让人热泪盈眶。。
2009 MélanieLaurent 俄罗斯 剧情 喜剧
福柯考 豆瓣
Michel Foucault
作者: [法] 弗雷德里克•格霍 (Frédéric Gros) 译者: 何乏笔 / 杨凯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5
为什么福柯要撰写一部关于疯狂的历史?
为什么福柯会提出“人之死”?
为什么在福柯眼中,现代社会弥漫着毛细血管般的权力?
为什么福柯在临终前,又重新阅读起柏拉图对话录?
为什么福柯时至今日仍然令人着迷?
弗雷德里克•格霍的《福柯考》,无疑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上佳引导。在本书中 ,身为福柯法兰西学院讲座整理人之一的格霍,不仅系统地考察了《古典时代的疯狂史》《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性经验史》等作品,还精准地指出在这些看似散乱的作品背后,究竟是何种动机、何种问题在主导着福柯思考的推进。最终,作者笔下所呈现出的福柯形象,是一位勇于行动、勇于思考的“说真话之人”。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豆瓣
Qu’est-ce que la critique? Suivi de La culture de soi
9.3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潘培庆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 - 4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本体论,指出他对启蒙的看法和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有关。随后,福柯在伯克利分校还参加了三次讨论会,回顾了他哲学进程中的若干方面。
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编者把《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放在一起的用意。
于洛先生的假期 (195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Min reol TMDB
Les vacances de Monsieur Hulot
7.9 (136 个评分) 导演: 雅克·塔蒂 演员: 雅克·塔蒂 / Nathalie Pascaud
其它标题: 윌로 씨의 휴가 / ぼくの伯父さんの休暇
性格怪癖的老实人于洛来到不列塔尼半岛的海滨小城度假,但他把那儿弄得一团糟,因为不管他要干什么,事情迟早会走样……
灯塔 豆瓣
Tout Seul
9.1 (192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 译者: 吕俊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2
若未知的世界让人心生恐惧,
我们是自我封闭,还是勇敢走出去?
欧洲著名漫画诗人夏布特
最敏感忧伤的“慢镜头图像小说”
讲述人类心底无法承受的孤独和渴望拥有的自由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探索现代人内在情感的图像小说,引导读者直面人生中的种种精神困境。故事讲述了一个被父母之爱所“禁闭”、只能靠想象力生活的畸形怪人,渐渐在词典的语言碎片和无名水手的帮助下,找到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作品以独特的“慢镜头”叙事方法勾勒出人性中的美丑、孤独、胆怯、恐惧……具有极深的哲学意义和艺术价值。
希望《灯塔》能为深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寻得一盏明净的灯光,照亮那被遗忘的自信、善心和勇气。也许,这里会成为你下一个独自出航的港口,夜色庇护,此处独明。
★ 《灯塔》是2009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入选作品,目前已有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多国语言版本。它在2015年4月还被法国话剧导演搬上戏剧舞台。
★ 《灯塔》呈现了图像小说中独有的慢镜头叙事手法,用丰富的景别转换和对剪影、轮廓的细致描绘推进故事情节。同时,作品还巧妙捕捉了事物在各个角度呈现的情感意象,充满了神秘的哲学气质。
★ 《灯塔》作者克里斯多夫·夏布特是曾两次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作家,画风干净有力又不失细腻。他曾改编过阿蒂尔·兰波、赫尔曼·梅尔维尔和杰克·伦敦等文学家的经典作品,被业界誉为“漫画家中的诗人”。其中,他根据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火》改编的同名漫画,也即将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敬请关注。
...................
※内容简介※
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里,住着一位畸形怪人。因为相貌丑陋,他自出生起就被藏在塔中,与世隔绝地生活了五十年。父母留下的旧词典,是他认识外界的唯一窗口,在每个孤独的夜晚,点亮他想象中的世界。当他闭上眼睛、用手随意指向一个单词时,那些荒诞离奇的画面便接踵而来……
直到有一天,渔船上新来了一位沉默寡言的水手,他用自己别样的方式,轻轻敲开了怪人心底紧锁的大门……
...............
※推荐语※
《灯塔》堪称一部发人深省的哲学漫画,作者创造了一个异化、空虚的独特空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作品的结尾正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它在结束的同时又开启了比孤独更为深远的课题——无私与宽容。
——漫画家Joël Heirman
376页至纯至深的情感,温情和幽默,忧伤和欢喜,互相交错,如梦如幻,它让我思考,又让我心碎。感谢夏布特,带给我一段如此凄美的孤独旅程。
——日本读者
夏布特从来都不惧挑战,这一回他选择了大海作为故事背景,仅仅开头几页就显示出他过人的才气。
——2008年法国《读书》杂志9月刊
一部极简主义的黑白作品,却绽放出如此强烈的人性光辉。
——法国漫画书评网
美国 豆瓣
Amérique
8.6 (2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鲍德里亚 译者: 张生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美国》作者让·波德里亚被广泛誉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具有煽动性的作家。他被认为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西方后马克思主义左翼孤独的神枪突击手,他也被称为是关于诱惑或关于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哲学家。《美国》是继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之后,让·波德里亚再一次对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做出的深刻分析与解读。全书虽然分六章,但并非整体式的写作,而是采用作者在学术思想后期所深爱的片断式写作法。主要内容包括:没影点;纽约;星形的美国;实现了的乌托邦;权力的终结;永远的沙漠等。
温柔之歌 豆瓣
Chanson douce
7.7 (2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蕾拉·斯利玛尼 译者: 袁筱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8
张悦然、笛安、阿乙 倾情推荐!
80后天才女作家——蕾拉·斯利玛尼
法国最高文学奖项——2016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个仙女般的保姆,为什么杀死她照看的两个孩子?凶杀案背后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女性生存困境?
蕾拉•斯利玛尼违背了侦探小说的一般规律,她从结局起笔:“ 婴儿已经死了”,在无法忍受的案发现场,母亲发出的“母狼般的喊叫”。
米莉亚姆生育两个孩子之后,再也无法忍受平庸而琐碎的家庭主妇生活,她和丈夫保罗决定雇佣一个保姆,路易丝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路易丝无所不能、近乎完美,米莉亚姆夫妇总是骄傲地向别人介绍:“我家的保姆是个仙女。”随着相互依赖的加深,隔阂与悲剧也在缓缓发酵。
路易丝宛如一头绝望挣扎的困兽,她的贫困、敏感、自尊,她对完美的偏执追求和对爱的占有,都在原本固有的阶级 差异面前面临溃败…… 《温柔之歌》包含了对当代生活的细腻分析。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观念、支配关系与金钱关系,被一一揭示。作者冷峻犀利的笔触中渗透着隐秘的诗意,揭示着优雅生活表象和秩序之下,那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独行杀手 (1967) TMDB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Le samouraï
8.3 (242 个评分) 导演: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演员: 阿兰·德龙 / 弗朗索瓦·佩里埃
其它标题: Le samouraï / 武士
杰夫(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是一名沉默寡言的杀手,他住在一间旅馆里,仅与一只鸟为伴。独来独往的他接到委托暗杀俱乐部的老板,尽管行动天衣无缝,但警察还是扣押了他。钢琴女马蕾莉(凯茜·罗齐尔 Cathy Rosier 饰)认出了杰夫就是当天的可疑男子,但她却选择了包庇杰夫,这使杰夫心生疑虑。杰夫找到中间人结算工钱,没想到中间人开枪打伤了他。逃过一劫的杰夫暗中查明了雇主的身份,找到并且杀死了他,但同时,他发现,当初袒护他的马蕾莉,居然是雇主的情人。心情复杂的杰夫举着手枪来到俱乐部质问马蕾莉,却被早已埋伏在此的警察乱枪打死,事后,警察们发现,杰夫的手枪中并没有子弹,他这一行为的意义也成为了一个永远的秘密。
2017年11月3日 看过
近期为数不多的仔细观看的电影(意思就是过程中没有玩手机)。梅尔维尔借助杀手来探讨生命、死亡、永恒的孤独。鸟和鸟笼是对主角境况的隐喻,冷峻的镜头渗透着东方美学的气息。而片头警察的全城大搜捕有一种福柯式的讽刺在里面。
1967 AlainDelon Alain_Delon Jean-Pierre_Melville 梅尔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