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设计自由 豆瓣
Designing Freedom
作者: [英]斯塔福德·比尔(Stafford Beer) 译者: 李文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来自“管理控制论之父”的另类社会剖析
◆拆解系统性陷阱的当代自由宣言
···
【内容简介】
栖身文明秩序的现代人并未获得“进步”所允诺的安宁。取代蛮荒险境的,是密不透风、限制重重的行动网络和愈加超越个人掌控的大型危机。在本书中,斯塔福德·比尔将我们的社会组织置于系统科学的聚光灯下进行考察,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解释了最关键的控制论原则,进而揭示诸多社会机制崩坏的原因——这个由层层叠叠机构和制度所构成的、外表精密无比的运行系统,因其官僚化的错误组织方式而成为制造威胁、压迫人性、毁坏自由的庞大机器,并将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衡与崩溃。尤为致命的是,几近失效的状况下,自我维护的倾向却使其失去了内部修复的可能。作者呼吁,整个体制必须被再次设计,并归于人民。
尽管技术背景已迥然有别,这些文字和观点仍然尖锐地指向我们在今天乃至可预见的将来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至为珍贵地为我们展示了反思之迫切与行动的可能。
···
在管理研究领域,斯塔福德·比尔无疑位列世界最具挑战性、最具创造力、最深刻的思想者行列……他的文字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罗素·L.艾考夫,美国交互管理研究所
如果说有谁能让运筹研究变得既通俗易懂,又十分有趣,那就是斯塔福德·比尔了。
——《经济学人》
···
【编辑推荐】
◆ “现代人小丛书”的作者是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或问题出发,向公众提供面对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批判性思考。
◆ 以“控制论”为背景,本书所要探讨的却绝非一个流行于局部的科学概念,也并非在技术与人文交汇的模糊领地中搬弄观念的道具。作者在书中揭示的,是一系列现代社会中至为真切的关键性问题:在表面所宣称的社会目标之下,官僚制度如何昼夜不停地致力于它的根本目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复制;新生的秩序为何一再陷入旧秩序的夹缝;技术不知不觉沦为权力的臣仆,修缮世界的工具被用来编织出更精巧的枷锁。正是当我们沿循系统科学的逻辑对社会组织进行拆解,这一切向我们展露出它们的真实面目。
◆ 尽管来自一个计算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书中的讨论却有着惊人的应时性。应该说,那些作者以一位系统理论研究者的敏锐目光在信息社会的初生之年便捕捉到的危机,在今日愈加“智能”的时代已然尤为深刻地嵌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技术与政治彼此缠绕的演化进程本身也是一台飞速运转中的机器,因而,每一个“现在”,就是我们开启审思的最佳时刻。
◆从参与式决策到开放社区,比尔带着珍贵的热忱探索了理想社会的诸种可能。我们能看见其中的一些所得到的实践响应,自组织理论等思想资源的潜力则更是远未枯竭。
◆ 延续梅西讲座的一贯风格,作者以生动晓畅的语言,令控制理论变得简明可解。
◆ 斯塔福德·比尔是控制论、运筹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被誉为“管理控制论之父”;曾任二十余国政府顾问,所参与的智利“协同控制工程”项目,在控制论的发展历史乃至现今的“大数据”早期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事实上,本次演讲的时间恰在智利政变令“协同控制工程”戛然终止的同年。因此,对于这一颇具野心的、带着浓重时代印记的计划而言,比尔的讲述也是一份最鲜活的记忆。
巨星义助非洲慈善演唱会 (1985) 豆瓣 TMDB
Live Aid
9.7 (29 个评分) 导演: Vincent Scarza 演员: Bob Dylan / David Bowie
其它标题: Live Aid
Live Aid was a dual-venue concert that was held on 13 July 1985. The event was organized by Bob Geldof and Midge Ure to raise funds for relief of the ongoing Ethiopian famine. Billed as the "global jukebox", the event was held simultaneously in Wembley Stadium in London, England, United Kingdom (attended by 72,000 people) and John F. Kennedy Stadium in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 (attended by about 100,000 people). On the same day, concerts inspired by the initiative happened in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and Germany. It was one of the largest-scale satellite link-ups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s of all time: an estimated global audience of 1.9 billion, across 150 nations, watched the live broadcast.[2
美利坚女士 (202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aylor Swift: Miss Americana
7.8 (240 个评分) 导演: 拉娜·威尔森 演员: 泰勒·斯威夫特 / 乔·阿尔文
其它标题: Taylor Swift: Miss Americana / 美国小姐(台)
本片以不加修饰和感性的方式,记录了当代最标志性的艺人之一泰勒·斯威夫特在人生转折期的点滴。该片讲述泰勒如何在他人的期许之下找到自我。导演拉娜·威尔逊通过这部明亮而多角度的电影,展现了一名国际巨星如何接纳自己的多重身份:她不仅是词曲作者和表演者,还是一名能够用声音带来影响力的女性。
Rough And Rowdy Ways 豆瓣
9.0 (51 个评分) Bob Dyla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20年6月19日 出版发行: Columbia Records
美国著名民谣歌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ob Dylan(鲍勃·迪伦)宣布将于6月19日发布时隔八年的个人最新原创专辑《Rough And Rowdy Ways》。 目前官网已开放预购,专辑将以双180g黑胶和双CD两种介质发行。
Modern Times 豆瓣
9.2 (36 个评分) Bob Dylan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巴布狄伦曾经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个先知或救星。」也许他不是个先知,但依然获得了举世的推崇,七座葛莱美奖、终身成就奖、还有「摇滚名人殿堂」,只不过是他毕生荣耀的冰山一角。他是当代美国民歌的宗师,堪称活生生的传奇。六十五岁的狄伦,依然活跃如昔,除了密集巡回,还出版自传,大导演马丁史柯西斯并且拍摄了他的传记影片。2006年八月底,他发表五年来首张全新创作的《摩登时代》,立即登上排行冠军宝座。
成名四十五年来,狄伦曾在60年代先後两度改变作品的风格,而这张专辑则带来第三度的改变。「摩登时代」有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充满粗犷的魅力,节奏与拍子也不断的变化,洋溢着几乎有如现场、很直接的感觉,歌曲有的幽默、有的神秘,有的纤柔、有的狂野。他以「杰克佛洛斯特Jack Frost」的化名,亲自担任制作,从开场第一首歌曲<Thunder on the Mountain>,他就毫不避讳的唱出自己对新生代创作女歌手艾莉西亚凯斯"Alicic Keys"的喜爱,在这首火热、刺耳、狂放不羁的蓝调旋律中,老先生显得烦躁不安、却又充满了激动的狂喜。在一群顶尖乐手的陪衬下,他采用流行音乐的传统,对摩登的世界提出大胆的挑衅。除了蓝调之外,透过<Spirit on the Water>,他也唱出爱情的神圣。在<When the Deal Goes Down>里面,他则刻意的模仿已故歌手平克劳斯贝那种唱腔,加上「柯波帝:冷血告白」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Bennett Miller使用八厘米形式拍摄由当红好莱坞女星史嘉蕾乔韩森"Scarlett Johansson"主演该曲短篇影片,造成轰动。
而<Rollin‘ and Tumblin‘>和<Someday Baby>又让人联想起穆帝华特斯。但可别以为他是在抄袭,他只是生动的采用了蓝调、摇滚、福音、以及R&B等各种不同的音乐型态,让歌曲得到最好的表现。
《摩登时代》阐述着各种情感,<When the Deal Goes Down>和<Beyond the Horizon>说的是爱情,<The Levee‘s Gonna Break>和<Ain‘t Talkin’>探讨的是死亡,而<Workingman‘s Blues #2>则唱出这个世界令人沮丧的现况,甚至沿着传统一路走来,在黑暗的同时,也隐约透露着一线希望的曙光,就好像卓别林那部不朽的经典,也就难怪他会用「摩登时代」来当作专辑的标题了。老而弥坚的巴布狄伦,总是不断的带给世人各种惊奇,这张专辑再度证明了这一点。
图像的领域 豆瓣
作者: 詹姆斯·埃尔金斯 译者: 蒋奇谷 2018 - 4
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理论家,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詹姆斯?埃尔金斯在《图像的领域》中对图像范围和研究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推动,他把视野放远到“非艺术”的图像,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商业、医学、音乐、考古等领域。埃尔金斯断言,这些图像与任何规范的传统图像如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品一样,具有异常丰富视觉资源和值得研究的潜力,而且与人们对这些图像习惯上的认识相反,它们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埃尔金斯以众多学科的图像作为例子,提出了分析和思考视觉图像的一种全新方式,即依赖与视觉对象内部自身关系的方式。艾尔金斯首先展示通常艺术史学家选择研究图像的现行标准,然后敦促大家应该从相反的,在更为广泛的图像领域以新的视角进行研究。艾尔金斯还分析了这一跨学科领域的哲学基础,简述了图像的整个范围,从书写、书法到数学、几何图形再到抽象绘画。
美国人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弗兰克 史泰德出版社 2008
Robert Frank’s The Americans was first published on May 15, 1958 by Robert Delpire in Paris. It featured 83 of Frank’s photographs taken in America in 1955 and 1956, accompanied by writings in French about American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 selected by Alain Bosquet. Delpire’s Les Américains formed part of the Encyclopédie essentielle series, which presented foreign countries to a French audience. Each of Frank’s photographs in this edition is placed on a right-hand page, with the texts on the left-hand pages.
The first English edition of The Americans was published in 1959 by Grove Press in New York. It presented the same photographs as the Delpire edition, however a text by Jack Kerouac replaced the French writings. The book begins with Kerouac’s introduction, followed by Frank’s photographs in the same sequence as the Delpire edition. On the left-hand pages are short captions from Frank, which describe the location.
Since 1959 The Americans has been reprinted by different publishers, in multiple languages and formats. Frank has had varying influence on these editions; some were printed without his input, approval or knowledge. In July 2007 the Steidl edition of The Americans was printed. Frank was involved in every step of its design and production. The 83 photographs were scanned in tritone at Steidl’s digital darkroom from vintage prints in Frank’s collection, which revealed that many images in past editions were actually crops of the originals. For the Steidl book Frank studied and revised these crops and in many cases included the full photographs; in only a few cases the Delpire and Grove Press compositions remain.
The Steidl edition also reproduces two photographs printed from negatives different to those used for all previous editions. These photographs depict the same two subjects as in other editions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Building–New York City and Assembly Line–Detroit), but from a slightly different perspective.
Kerouac’s text and Frank’s captions remain unaltered from the Grove Press edition, the typography however was redesigned. As well as revising the book’s design, Frank also chose the paper, endpaper and book linen. He opted for a thread-stitched book, and conceived a new dust jacket made from the same paper as in the book (Xantur 170 g from Scheufelen, Germany), sealing it with a simple varnish. Frank personally oversaw printing on July 18, 2007, inspecting and approving each sheet at Steidl’s press in Göttingen.
In January 2009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will celebrate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Americans" with an exhibition that will examine bo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ook and the photographs themselves. All 83 photographs published in "The American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order established in the book, providing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book's roots in Frank's early work and the impact on his later art.
"Looking In: Robert Frank's The Americans" will be touring the following US museum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January 18–April 26, 2009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May 17–August 23, 2009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September 20–December 27, 2009
"Looking In: Robert Frank's The Americans"
Edited by Sarah Greenough
ISBN 978-3-86521-748-6
Co-published by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and Steidl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xhibition
自制美学 豆瓣
Homemade Esthetics: Observations on Art and Taste
作者: [美]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译者: 陈毅平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 - 5
什么是美?一个古老而烦难的问题,从古至今都从不缺少思想的巨人为之争辩不已。20世纪艺术批评巨匠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一个艺术与生活含混不清的时代里重新回到康德,以晓畅而通俗的语言参与美学大师的论争。
本书收录了格林伯格未曾结集的文章和1971年本宁顿学院系列研讨会演讲稿 ,反映了他对艺术趣味与品质的最广泛见解。他坚持认为,尽管现代艺术家通过生产一些如此跳脱常理以至于无法被评价的艺术品来奋力逃避趣味的审判,但趣味仍然是不可抗拒的。他坚守艺术品质的标准,并认为去探寻一种媒介最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是艺术家的责任,对此进行鉴别则是批评家的责任,而这两者都是伟大艺术的必备条件。他讨论审美体验中期待和惊奇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讨论伟大艺术所带来的激动心情。《自制美学》使得我们可以审视批评家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也会给他充满争议但又影响深远的理论提供辩护(时不时还会给予反思)。查尔斯·哈里森的序言介绍了《自制美学》的写作背景——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及20世纪批评的演变。
不正义的多重面孔 豆瓣 Goodreads
The Faces of Injustice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朱迪丝·N.施克莱 译者: 钱一栋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4
本书是作者耶鲁大学法学院斯托尔斯法理学讲座的成果,施克莱在这本小册子中,对时常为学术界尤其是哲学研究忽略的重要概念“不正义”进行了阐释。在此书中,作者以她所处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相关问题作了思考,她区分了积极和消极的不正义,认为不正义不仅包括有意为之的残忍或不公行为,对此类行为不闻不问也是不正义的表现,并指出,相比于追究责任,更重要的也许是积极行动,努力减轻受害者的苦难。
现代艺术史 豆瓣
History of Modern Art, Six Edition
10.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H. H. 阿纳森 / [美] 伊丽莎白·C. 曼斯菲尔德 译者: 钱志坚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8
艺术史领域重量级经典,现代艺术百科全书式著作
欧美高校50年来标准教科书,了解现代艺术入门必读
40多年5次重新修订与时俱进,国内首度正版足本引进
🧾编辑推荐
📓现代艺术史领域重量级经典,50年来一直是欧美高校课程标准教科书,了解现代艺术入门必读
本书初版完成于1968年,是著名艺术史家H. H. 阿纳森的代表作,一经推出即深受欢迎,畅销欧美五十余年。本书也是“现代艺术”史学领域著书立传开创性尝试,其开拓性书写为无数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出版50余年,本书一直是欧美高校现代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科书、资料书、工具书,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半个世纪以来,一代代学子对于现代艺术的起因、发展的认识,对现代艺术精神的理解,无不得益于这部著作。艺术领域里的各路人士,从艺术家、艺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高校教授,到博物馆、画廊和非营利文化机构工作人员、收藏家和艺术投资人等,都从中受益匪浅。
📓现代艺术百科全书式著作,清晰完备梳理艺术史发展和变化脉络
本书以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线,时间为串联线索,聚焦自19世纪中叶以来至今的西方视觉艺术,详尽地讨论了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潮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兼顾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和思想的变迁对于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书里将阐述落实到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上,与此同时细致的形式分析往往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历史语境密切关联,兼及对图像、符号、心理分析的恰当融汇,帮助读者一步步认识和理解作品。
📓40多年历经5次重新修订,与时俱进紧跟艺术史研究全新方向
成书半世纪以来,本书历经多次修订,恰当及时地反映着现代艺术史研究在方法和涵盖范围上的变化。第六版由经验丰富的艺术史家伊丽莎白·C.曼斯菲尔德教授主持,逐章、全面修订,在研究方法上兼容并包,在内容上延续到了21世纪初全球当代艺术创作的状况。
在经典研究之外,社会艺术史、后殖民主义研究、批判理论到女权主义、视觉文化研究、全球艺术史等当代议题,都在本书中有所涉及和讨论。
📓国内首度正版、足本引进,80万字译稿精心打磨近10年
这部著作早先的中文译本《西方现代艺术史》曾于1986年出版(以原书第二版为底本),当时正是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蓬勃兴盛的时期,渴望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们,几乎人手一册。几代人对现代艺术的持续热情,对现代和当代艺术在中国数十年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无法忽视和估量的影响。
时隔三十余年,此次恢复原名《现代艺术史》,首度正版、足本引进,回应一代读者的期盼!我们以2010年的原书第六版为底本,邀请曾在1980年代参与翻译的钱志坚教授再度悉心迻译,精心打磨译稿近十年,将焕然一新的《现代艺术史》带到中文世界。
📓精装图文并茂,超过1200幅高清图片专业调色,尽力还原作品本真
全新极简风格封面,在装帧上贴合极少主义和光效-视幻觉的现代主义风格,硬精装膜银卡印刷。与上一版相比,第六次插图修订版新增图片200余幅,全书收录精美图片超过1200幅。内文排版参照原版随文附图,讲到哪里作品高清图就到哪里,符合读图时代读者习惯。每幅图经过专业调色、替换,高质量印刷,尽力还原作品本色。
🧾内容简介
《现代艺术史》是一部经典的艺术断代史著作,聚焦于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艺术史的历史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回响。本书以时间为串联线索,以艺术运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为内容支柱,以绘画、雕塑、建筑和摄影为核心类型,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视觉艺术史的发展和变化脉络。本书英文原版自1968年初次出版以来,历经多位专家数次修订,一直是美国高校有关现代艺术史课程的首推教材。
《现代艺术史》第六版由经验丰富的艺术史家、作家伊丽莎白·C. 曼斯菲尔德主持了全面修订,不仅逐章更新了史料信息、拓展了大量图片,在内容分析上更是注重兼容并蓄,与时并进地容纳了艺术史研究的诸多新方向。
🧾名人推荐
在过去四十多年中,H. H. 阿纳森的《现代艺术史》一直是论及“现代艺术”这一宏大而复杂主题时不可或缺的指南。经过伊丽莎白·C.曼斯菲尔德的修订和扩写,《现代艺术史》第六版对现代艺术进行了全面概述,并提供了关于21世纪的后现代主义、全球化、艺术机构等话题的令人着迷的新材料。
——艾伦·沃勒克(Alan Wallach),威廉与玛丽学院
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修订的《现代艺术史》与现代主义本身一样广泛。始于19世纪法国的现代主义,止于当代全球化,她的研究涵盖了众多媒介在内的美学发展,其范围之广令人印象深刻。我尤其佩服她如何在一个贯穿全书27章的清晰阐释框架下组织现代主义的巨大多样性。她的书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将是无价的工具。
——安德烈斯·马里奥·泽尔维农(Andrés Mario Zervigón),罗格斯大学艺术史系
阿纳森《现代艺术史》的几次修订拓宽了现代主义的整体历史语境,更加全面地探讨了现代主义在艺术中的含义及其与现代西方世界历史的关系。这个修订版包括了更多欧洲和北美艺术家,在处理艺术史的史学研究上也更加成熟。
——戴蒙·威利克(Damon Willick),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豆瓣
Averno, A Village Life, The First Four Books
7.9 (53 个评分) 作者: [美] 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 柳向阳 / 范静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5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作品。诺奖授奖词: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冷峻之美,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 露易丝·格丽克是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众多文学大奖得主,享誉诗坛已久,作品首度引进。
• 本书特别收录格丽克部分早期诗作,可一窥作者诗风变化。
————————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
————————
她的坚定性提醒我们,我们从生命的流动中也获得一种沉淀物,一种残余物——那是我们用心诵读的,永恒的,简朴的,有轮廓的,已知的。——海伦·温德勒,《纽约书评》
格丽克是仍在写作的最纯粹也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罗伯特·哈斯,美国桂冠诗人
格丽克的语言非常朴素,她全部的生命、情感和激情都凝聚在对大自然的书写当中。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格丽克,是诗歌的胜利,文学的胜利。——王家新
格丽克的诗代表了一种内省的心智。——臧棣
Microphones in 2020 豆瓣
9.7 (15 个评分) The Microphon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7日 出版发行: P.W. Elverum & Sun
one long song
recorded nowhere
between May 2019 and May 2020
released Aug. 7th, 2020
as a 2xLP by
P.W. Elverum & Sun
box 1561
Anacortes, Wash.
U.S.A. 98221
get one:
instrumentals 豆瓣
9.0 (8 个评分) Adrianne Lenker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3日 出版发行: 4AD
Spread across two albums that function as one stunning piece of music, the Big Thief singer approaches familiar themes of loss, solitude, memory, and regret in some of the most vivid songwriting of her career.
Pick Me Up Off The Floor 豆瓣
7.8 (12 个评分) Norah Jones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20年6月12日 出版发行: Blue Note
Norah Jones didn't mean to make another album. After she finished touring 2016's Day Breaks — her beloved return to piano-based jazz — she walked away from the well-worn album cycle grind and into an unfamiliar territory without boundaries: a series of short sessions with an ever-changing array of collaborators resulting in a diverse stream of singles (with Mavis Staples, Rodrigo Amarante, Thomas Bartlett, Tarriona Tank Ball, and more). But then an odd thing happened. Slowly but surely, the session songs Jones hadn't released congealed into that very thing she'd meant to avoid — an album, lucky for us. Because Pick Me Up Off The Floor is not some disjointed collage. It holds together beautifully, connected by the sly groove of her piano trios, lyrics that confront loss and portend hope, and a heavy mood that leans into darkness before ultimately finding the light.
Suite For Max Brown 豆瓣
8.3 (16 个评分) Jeff Parker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20年1月24日 出版发行: International Anthem
The veteran guitarist has created an effortlessly detailed album, full of tradi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that spans generations. It lives at the vanguard of new jazz music.
Run the Jewels 4 豆瓣
9.0 (33 个评分) Run the Jewels 类型: 说唱
发布日期 2020年6月3日 出版发行: RBC
Run the Jewels have finally announced the details of their new album Run the Jewels 4. It’s out June 5 via Jewel Runners/BMG. The new album features the previously shared songs “ooh la la” and “yankee and the brave (ep. 4).” Plus, there are guest appearances from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s Zack de La Rocha, Pharrell, 2 Chainz, Queens of the Stone Age’s Josh Homme, and Mavis Staples.
Fetch the Bolt Cutters 豆瓣
8.8 (107 个评分) Fiona Apple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17日 出版发行: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Fetch the Bolt Cutters is the fifth studio album by American singer Fiona Apple. It was released on April 17, 2020, and is Apple's first release in nearly eight years, since The Idler Wheel... in 2012.
诗歌手册 豆瓣
A Poetry Handbook:A Pros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Poetry
7.9 (27 个评分) 作者: [美]玛丽·奥利弗(Mary Oliver) 译者: 倪志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9
玛丽·奥利弗以一名教师的热情、一位诗人六十年写作践行而来的智慧和极好的常识,从声音、意象、诗行、节奏等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她讲过去的诗,讲抑扬格,讲十四行诗,也讲现代诗——弗罗斯特、伊丽莎白·毕晓普等杰出诗人的诗歌。她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为什么读诗、写诗,并用微距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作为一个诗人如何锤炼技艺,如何建立写作的纪律。本书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同时又深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集萃了英语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作,逐一细读。对当下汉语诗歌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教益。
阅读浪漫小说 豆瓣 Goodreads
Reading the Romance:Women,Patriarchy and Popular Literature
8.5 (12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 译者: 胡淑陈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编辑推荐】
如今,通俗浪漫小说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围广阔、成果颇多的学术领域,不仅拥有相关的国际联盟组织可以每年召开世界级的研讨大会,还持续稳定地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期刊。而为所有这一切可喜发展打下关键性基础的,正是珍妮斯•A. 拉德威这本于三十多年前写就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作为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之一的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与文本的接触,多角度深入探讨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挑战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家对阅读浪漫小说的贬低,认为应该鼓励浪漫主义读者在现实中发声,而不是在想象的孤独中表现出来。
【名人评价及推荐】
《阅读浪漫小说》是独一无二的。它为文化研究设定了一个标准,几乎没有后来者可以达到其高度,即通过密切接触那些可能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人群,来检验关于大众文化效应的理论。
——《美国历史杂志》
本书针对浪漫主义小说及其热诚的消费者,做出了非常精彩且透彻的分析。
——《纽约时报书评》
珍妮斯•拉德威对当代女性阅读小说的现象,以及享受这类小说的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巧妙而动人的描绘。
——《传播学期刊》
本书不仅探讨了浪漫小说的成规惯例,还对小说及其读者如何对抗某些特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考察,这类印象通常是由那些不读此类书的人塑造出来的。拉德威的研究是社会性文学批评的一个既有趣又有争议的方面。
——《大都会》
【内容介绍】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The Sound of Silence 豆瓣
9.7 (37 个评分) Simon & Garfunkel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64年3月10日 出版发行: Columbia
"The Sound of Silence" is the song that propelled the 1960s folk music duo Simon & Garfunkel to popularity. It was written in February 1964 by Paul Simon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1963 assassination of John F. Kennedy. An initial version preferred by the band was remixed and sweetened, and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quintessential folk rock release". In the U.S., it was the duo's second most popular hit after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The song features Simon on acoustic guitar and both singing. It was originally recorded as an acoustic piece for their first album Wednesday Morning, 3 A.M. in 1964 but on the initiative of the record company's producer, Tom Wilson, it was later overdubbed with drums (Bobby Gregg), electric bass (Bob Bushnell) and electric guitar (Al Gorgoni), all without the knowledge or participation of Simon & Garfunkel and rereleased as a single in September 1965.[3][4] The single reached number one on New Year's Day 1966 and was included in the 1966 album Sounds of Silence.
"The Sound of Silence" was originally called "The Sounds of Silence" and is titled that way on the early albums in which it appeared and on the first single release; only on later compilations was it retitled "The Sound of Silence". Both the singular and the plural appear in the lyrics. In his book Lyrics 1964–2008 Simon has the title in the sing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