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昨日重现 豆瓣
9.6 (85 个评分) Carpenter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17日 出版发行: A&M
卡伦·卡朋特逝世于1983年2月4日,她是因为减肥而患神经性厌食症而死的,这一点既是传奇,又是那些批评“卡朋特”的人乐于提起的事。卡伦其实并不胖,她更多是不愿意承认年华老去,当眼角出现皱纹时,她竟然用减肥去消除它,这也不知是属于爱美女性,还是属于超级明星的虚荣心在作祟。

在她已离开我们的这20年里,卡伦的歌声曾陪伴多少失意于爱的人度过了多少阴雨连绵的日子,谁也没算过。这样与其说是悲哀,不如说安静地唱着:

“就像在一艘无处可去的船上航行着,爱情接收了我的心,就像海洋上吹过的一阵微风。
当海鸥高飞时,我知道我正在迷失,
爱情随着漂流的潮汐一起被冲走了。
你从爱情中得到的一切就是一首爱情歌曲,
因为最好的爱情歌曲是用一颗破碎的心写成的。”

他的父亲Bertram carpenter出生于中国(1908年11月8日~ 1988年10月15日),他的妈妈Agnes reuwer Tatum生于巴尔地摩(1915年3月5日~1976年),在经过四年的爱情长跑后,他们于1935年4月9日结婚,Richard出生于1946年190月15日,妹妹Karen则是出生于1950年3月2日。

一个天生的音乐家

他花了许多时间听他爸爸收集的唱片,他爸爸很喜欢听调子美妙的音乐、乐团以及古典音乐。Richard不停的一直听收音机。这些音乐对于Richard的音乐素养。四岁时Richard就开始跟着老师在家里学习手风琴,但他对音乐产生狂热的爱好却是自八岁时开始对钢琴产生兴趣才有的,他演奏的功力日益增加。到了十五岁就已经是一位天才钢琴家,由于他那优异的天份,什么曲子到了他手上,他都能轻松的演奏出来。当全家搬到洛杉矶后,Richard便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音乐。Richard和她妹妺Karen和负责贝斯和低音大喇叭的Wes Jacobs,三人组成了"The Richard Carpenter Trio"。Karen可以同时打鼓和唱歌,所以他们常在婚礼或舞会上演奏。在他们赢得在1966 Hollywood Bowl的The Battle of the Bands"比赛的名声后,他们就录了一些DEMO带并开始走访唱片公司,他们在A&M公司签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合约,以及第一张唱片:Offering,这张唱片之后被更名为"Ticket To Ride",并登上Top100。

Richard因为The Carpenters一炮而红而闻名世界。当Karen可以同时一边打鼓一边唱歌时,Richard便退居幕后,他对于整个乐团的成功功不可没。他是幕后合音,也是位钢琴家,他更写出了不少动听的歌曲,例如Yesterday Once More和Top Of The World。他对于整个乐团的成功功不可没。
成名之后,Richard又整理了一些没有被A&M公司所发行的歌曲来组成了一张专辑,他所选的歌曲全进了TOP40。例如We've only just begun、For all we know、Rainy days and Mondays等等。
Richard的直觉为The Carpenters带来了令人吃惊的20首TOP40曲子(其中更有12首进入TOP10),像是Super Star、Rainy days and Mondays、We've only just begun、Sing、Top of the world、Only yesterday和Yesterday Once More。除了这些黑马外,Richard 的天份还不只这些,他知道要如何巧妙的将乐器和歌声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样的功力,使他四度被提名为葛莱美奖"最佳制作人。The Carpenters的作品曾被大学拿来作为教材,其中包括了史丹福大学,1997年Richard曾受邀到史丹福大学演讲。
从1976年开始,长达四年的时间,Richard因为失眠而服用安眠药,他每晚服用一颗或二颗。但他发现他对这种药产生了依赖性,所以他的用药量越来越多。到了1978年,他一晚要吃25颗安眠药才能入睡。他的手已颤抖到无法演奏,为了治疗这个恼人的 疾病,他决定取消一星期后就要举行的拉斯维加斯演奏会。然后他便前往堪萨斯州就医。六星期后,他已能安然入眠,也展开了心生中的新时期。
之后,Richard又回到了录音室,将The Carpenters的一些歌曲重新混音。1991年出版了精选集"From The Top",他也出面担任电视连续剧"The Karen Carpenters Story"(CBS电视台,1989年)。该片忠实的描述Karen与厌食症抟斗的过程。
1987年,Richard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Time",里面的歌皆由他独唱和合音,在这张专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Richard为已过世的妹妹Karen所写的"When Time Was All We Had"。
1994年,Ray Coleman出了一本The Carpenters的传记,书名是"The Untold Story" Richard他第二张专辑"Pianist-Arranger-Composer-Conductor" 中文名称是理查卡本特兄妹合唱团金曲钢琴演奏专辑,现在可以在台湾各大唱片行买到,Richard把以往较受欢迎的歌曲以钢琴重新诠释,此专辑显示出了不可轻手的钢琴才能,使得许多乐评家为之动容。
接着The Carpenters被列入"The Harmony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Rock"名单中,难然以前在摇滚乐盛行的时候,The Carpenters的曲风曾被批评为过于轻柔,不过现却成为大家互相称赞的音乐团体,这点在1994年所发行的群星大合唱专辑中可得到证明,这是由许多歌手合唱The Carpenters名曲的专辑。
70年代,该演唱组推出了多首风靡世界的单曲和唱片其中包括《与爱情告别》(Goodbye to Love,1972)和《世界之巅》(Top of the World,1973),这两首歌都是理查德和他的歌曲创作伙伴约翰.贝蒂斯(John Bettis)共同创作的。演唱组的热门歌曲还有列农和麦卡特尼的作品《车票》(Ticket to Ride, 1970)、邦尼.布拉姆莱特(Bonnie Bramlett)和利昂.拉塞尔(LEON RUSSELL)的作品《超级明星》(Superstar, 1971)、布赖恩.霍兰(Brian Holland)的作品《求求你,邮差先生》(Please Mr Postman, 1974)以及汉克.威廉斯(HANK WILLIAMS)的作品《什锦菜》(Jambalaya, 1974)。《昔日重来》(Yesterday Once More)是概念唱片《现在与过去》(Now and Then,1973)中的一首经典曲目。1980年他们出版了《跳舞时抚摸我》(Touch Me when We’re Dancing)。

Karen Carpenter(卡伦·卡朋特)与她的哥哥Richard Carpenter(理查德·卡朋特)一起以独树一帜的Soft Rock风格享誉美国歌坛。她的歌声具有一种以柔克刚的穿透力,情深意厚;她的台风朴素,决无当今的大小歌星们哗众取宠的装束和画蛇添足的舞步,完全靠嗓音征服听众。卡伦·卡朋特嗓音优美,演唱亲切自然,略带伤感,由于运用了多轨录音技术,因此他们的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技术上都非常成功,是当代流行音乐的精品。这两张一套的《 Yesterday Once More 》是他们的精选唱片,一张永远的经典。收录有“超级明星”、“世界之巅”、“昔日重来”等经典金曲。
霍洛维茨在莫斯科 豆瓣
9.9 (41 个评分) Vladimir Horowitz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6年8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1986年4月20日的下午,4点,天下着雨。几百名莫斯科人打着伞在雨中,旁边,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礼堂里,正举行着一场音乐会。雨中的人们一个音符也听不见,他们站在这里只是为了以后能对别人说:“那天,我在那里。”
演出的时间已到,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个瘦小的老人出现在台 上。他身穿着蓝状,打着蝴蝶形领结,掌声夹杂着欢呼声,老人不太灵便的走到舞台中央,对着狂热的观众耸耸肩,挥挥手,笑了笑。然后,他轻轻抚了一下钢琴,似把乐器和自己都安置稳当,等待观众沉静下来。
手放在了键盘上,按下了斯卡拉蒂奏鸣曲的第一个音。历史,欢悦、激动的音乐从他手上流淌出来,仿佛宣示着:弗拉吉米尔 霍洛维茨,这位82岁的老人,在阔别祖国六十年之后回来了。
60年前的那天,当22岁的霍洛维兹在边境准备出关时,一位闻知这位年轻钢琴家大名的士兵,将手放在了他的肩上:“你走了,别忘了你的祖国。”霍洛维兹紧张的心放了下来,他知道,这位士兵不会再检查他了,而他的鞋里藏着几千美元,这是他出国后的全部费用。他的签证只有6个月,而他一去便是60年。1942年,他放弃了苏联国籍。他常说,他不想回苏联。
然而,时至暮年,他却开始生出了一个愿望:在死之前,再看一看莫斯科。1985年,随着美国与苏联间文化交流的恢复,他的回国之行安排好了。这年,他82岁。
听到他要回国的消息,他的侄女艾莱娜马上激动的来信确证。他出国时,她才9岁。在莫斯科机场的休息处,叔侄俩不顾记者的闪光灯和提问就坐在椅子上叙开了旧。
在莫斯科,霍洛维兹拜访了斯克里亚宾的故居。霍洛维兹9岁时,斯柯里亚宾就听过他的演奏。在作曲家生前用过的钢琴上,霍洛维兹为作曲家的女儿叶莱娜弹奏他父亲的练习曲。。。。。。
莫斯科音乐学院贴出了告示,霍洛维兹将举行演奏会,惊喜传遍了莫斯科。。。。。。
正式音乐会即将开始时,200多名没有票的音乐学院学生,避开警察的防线,钻进礼堂挤满了边道。。。。。。
现在,欢悦、激动的斯卡拉蒂奏鸣曲结束了。可是这首四五分钟的小区还不足以宣誓老人登上舞台为乡亲演奏的欣喜之情,第二手接着是莫扎特的《c大调奏鸣曲》,清新、欢畅、纯净的莫扎特音乐,让劳热更透彻的艺术情怀。斯卡拉蒂、莫扎特的的这两首曲子,是霍洛维兹深为喜爱的,他谈了多少次,可他今天弹得甚至比年轻人还有活力,还要有灵性。82岁的高龄竟然没有在这里印下痕迹,而且,今天圆润、自然、优美达到了他一生从未达到的境界,美得让人难以按耐住心中的喜悦。
接下来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和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进入角色之后的霍洛维兹,要触及自己与听众共有的心魂了--俄罗斯的音乐。
第三首曲子是,拉赫玛尼诺夫的《g大调前奏曲》。以往多少次的演奏中,霍洛维兹曾在这个美丽的曲子中倾注了无限的优美与幻想的。但今天,味道不同以往,这首小曲的优美与幻想中,精神头出了从未有过的宽阔深情与苍劲感慨。
台下观众的心肯定在为之颤栗,他们肯定从中听到了俄罗斯大地上的歌声,感受到了一个在海外漂泊了60年的老人对这个伟大而饱受磨难的祖国的无限的感怀。许多观众落泪而泣,在这个悲得让人充实、美得让人落泪的曲中哭泣,激动而又幸福。
演奏在莫斯科人的欢呼与泪水中继续前行:肖邦、李斯特、舒曼。。。。。。
大厅以外,世界并不安宁。四时,北非的利比亚遭到了美国空军的轰炸,美国此举也是向敌人苏联的挑衅。但在莫斯科这边,从美国回来的老钢琴家正在为俄国乡亲演奏舒曼的《梦幻曲》。西欧、美国都在转播这场演出,从银幕上关注战争情况的人们,此刻也正从银幕上观看这场音乐会。
远在万里之外的纽约,专栏记者安德鲁 卢莱写道:“看着演出,我的眼睛湿润了。不是悲伤,而是喜悦。当电视镜头从钢琴家的收益到一位苏联听众的脸上时,我发现,他的头正在微颤,笔者的眼中流下了泪水。他不像是敌人。而同时,我的泪水也流了下来。”
----------李清《音乐大师和唱片》
1988年格莱美奖最佳古典专辑,1987年法国唱片大奖
这场「霍洛维兹在莫斯科音乐会」在俄国唯一有的宣传是只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墙外一张小小的公告纸,上面写着「霍洛维兹将于此演出一场音乐会」。一张小小的告示,却在整个莫斯科引发有如被电电到般的喜悦和兴奋。所有看到、没看到那张告示,或只是听到这件事的人,口耳相传,光是霍洛维兹要来开音乐会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就是永生难忘。1986年4月20日,星期天下午4点,霍洛维兹一样步上舞台,一个他久违了的舞台,对着台下音乐会还没开始,就已经如痴如醉的观众挥手致意,献上一个飞吻,再加上他著名的笑容,开始了这场传奇的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从一开始,许多人眼中就是含着眼泪在听霍洛维兹的演奏,对在场聆听的人来说,永远不会忘记霍洛维兹走上台时心中的快乐,这是他们人生中一段永远特殊的珍藏记忆。对于这场音乐会的成功,第二天纽约时报的以头版头条报导的标题是「霍洛维兹在莫斯科,喝采与泪水」,他也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更不提唱片及录影带的狂卖,霍洛维兹的旋风,从1928年开始吹袭全世界,到这时到达了最高顶点。
悲情城市 豆瓣
9.5 (80 个评分) S.E.N.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飛碟唱片
《悲情城市》是一部动态庞大、撼人心魄的音乐。全部七首乐曲是以日本音乐做基调贯穿首尾。旋律简单,然而正是这种简单,才蕴涵着博大、深奥。据说《悲情城市》是以日本为背景的台湾电影配乐。《悲情城市》无论从音响性还是从音乐性来说,都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神思者”是一支在1984年由Akihiko Fukaura(深浦昭彦)和Yukari Katsuki(胜木缘)两人所组成的电子键盘乐团。1988年,日本NHK公共电视制播的纪录片“丝路系列”的《海上丝路》中,担任作曲、编曲与演奏的工作而声名大噪。1989年,台湾导演侯孝贤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扬名世界影坛的电影《悲情城市》的原声带,即是由神思者所演奏。在短短21分钟长度的章节,却将电影中深沉、无法言喻的无奈与悲伤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记忆深刻
Stanley Kubrick's A Clockwork Orange 豆瓣
9.7 (25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17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Electronic musician Walter Carlos was born in 1938 in Pawtucket, Rhode Island (USA) and had a big interest in both music and technology. At the age of ten he composed his first piece and at 14 he build a small home computer. Three years later he assembled an electronic music studio and created his first electronic musical composition, manipulated with some tape recording.
With the wish to develop an electronic sound producing unit which could validly be called a musical instrument, Carlos began a collaboration with engineer Robert Moog in 1966. The result was a prototype of Carlos' special synthesizer on which he performed and recorded his realizations of Bach and other composers (the Switched-On series) and his music for the musical score of A Clockwork Orange.
In 1972, he had a sex-change becoming Wendy Carlos, and has been known the rest of her career with this name. This means that the artists name Walter Carlos refers to a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and a small set of releases, especially the first Switched-Ons.
我是一只小小鸟 豆瓣
8.3 (7 个评分) 赵传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谁遗失了兰色天空的通行证]
我想了又想:
实现自己心底的愿望,
是不是每一个曾在玻璃窗前仰望苍天家伙的梦?
也许我们的梦都一样美丽而单纯——
只要一个可供栖息的温暖怀抱。
我走过每一天 每一个地方
那个机车青年穿梭在阳光风雨里载着他破碎的爱情
那个抱着书本苦读的中学生想着一座美丽殿堂
那个在东区雨中流浪在橱窗前的少女
那个俱乐部里走向麦克风的先生
他们正在每一条路上摸索着未来......
我举杯敬那些——
在生命里跌倒后又爬起来向前走
在风雨中哭喊后又重新展现笑容
最后终于飞上青天的人!!
[在笑容和泪水之间飞行]
每一条路都似乎艰辛而漫长
每一种生活都有难言的隐痛
有的人生来就是翱翔的飞鹰
有的人注定只是枝头奔波的小鸟
夏季的那个午后
我张开的双臂逐渐垂下
展翅的动作停止
最后我冲上大楼的屋顶
看到我的窝巢只是这个城市毫不起眼的一角
随后看到远方一个两个十个百个千个屋顶上的人
每一双眼睛都望着天空
我知道
在这无处可逃的生活里
在这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的时间里
在这无依无靠的追寻里
你我都是一只小小鸟
继续着
自己的飞行
[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献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你的命运 我的祈祷 我的幸运 我赢了!
我丢掉了西装换上歌手的打扮,
万头攒动中有人高喊我的名字
我拭去流入眼中的汗水,努力记下这个画面
在自己打造的舞台上
我终于飞出一片美丽的天空。
这是一张在生活粹练中凝聚的专辑,当赵传戴上耳机,关上录音室厚重大门的时候,无数风雨往事浮现眼前,当唱到“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也飞不高”时,所有的心情都获得安慰。
赵传的音乐旅程,在风雨之中走到今天,融入了更多对生活的关怀和自省,现在的赵传,是一个和你患难与共的朋友,他坚持无比的生命力像是随时要道出自己的热情。他要和你共同追寻哪个幸福的天堂,在音乐里,在歌声里,安慰每一个在生命中尝尽甘苦的名字。
安可!安可! 22首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安可曲 豆瓣
10.0 (6 个评分) Jaime Laredo / Margo Garret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orian
☆德国Fono Forun表演/音效满分?黑星奖最高荣誉
我个人觉得美国dorian公司在台湾的代理权一直没有「根」的感觉,也就是不够稳定,历年来已转换了多次代理,对乐友而言,每转一次那么dorian的价格在市场就大崩盘一次,目前新任代理以稳建的方式来慢慢经营这个厂牌,希望能改变乐友对DORIAN老是换代理的印象。
虽然Dorian在台湾换了几次代理,但有一些录音好且音乐又好听的经典名盘还是列为我们唱片行在专换代理之后,优先考虑进货,像这一张dorian著名的小提琴小品「安可! 安可!22首最受欢迎的安可曲」就是其中之一。
本片的演奏者杰米?拉雷特出生于波利维亚,杰米四岁开始习琴,八岁在加州山克拉门都美术馆演出,并于三年后与旧金山管弦乐团同台演出,当时旧金山的评论家曾作出以下的报导--1920年是曼纽因的天下,1930年是艾萨克.史坦的,昨晚则是属于杰米?拉雷特的。1959年杰米在布鲁塞尔夺得伊丽莎白女皇首奖,同时也是此奖最年轻的得奖者,目前是担任苏格兰室内管弦乐团的指挥。他在dorian另有一张著名的专辑是「舒伯特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本店已向唱片公司下了专单, 希望不久的将来会到货。
专辑中担任伴奏的钢琴家玛歌?加瑞特是现今钢琴家中以室内乐、乐器独奏和声乐伴奏闻名的一位钢琴家,他经常与小提琴家拉雷特、小提琴家诺包尔、大提琴家罗宾森、和女高音西泽琳.芭托、唐.阿普萧作钢琴搭挡演出, 1989年获得美国作曲家与出版商协会所颁发的「最具挑战性的当代音乐曲目奖」,现任教于茱利亚音乐院、新英格兰音乐院和田格坞音乐中心。
本片收录了22首十九、二十世纪小提琴小品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如德弗乍克「幽默曲」、舒伯特「圣母颂」、马斯奈「泰綺斯冥想曲」德布西「月光」和「棕髮少女」、克莱斯勒「悲歌」、「爱之喜」及「爱之悲」。 出生於波利维亚,杰米四岁开始习琴,八岁在加州山克拉门都美术馆演出,并於三年后与旧金山管絃乐团同台演出,当时旧金山的评论家报导「1920年是曼纽因的天下,1930年是艾萨克.史坦的,昨晚则是属於杰米?拉雷特的。」1959年杰米在布鲁塞尔夺得伊莉莎白女皇首奖,同时也是此奖最年轻的得奖者。目前是担任苏格兰室内管弦乐团的指挥。 玛歌?加瑞特(Margo Garrett) 钢琴家玛歌?加瑞特是现今钢琴家中以室内乐、乐器独奏和声乐伴奏闻名的一位钢琴家,他经常与小提琴家拉雷特、小提琴家诺包尔、大提琴家罗宾森、和女高音凯撒琳.芭托、唐.阿普萧作钢琴搭挡演出, 1989年获得美国作曲家与出版商协会所颁发的「最具挑战性的当代音乐曲目奖」,现任教於茱利亚音乐院、新英格兰音乐院和田格坞音乐中心。
这些曲子都是古典音乐之中非常优美动听的小提琴小品,再加上本片的录音充份把史特拉瓦底名琴的优美音色发挥出来,好听的音乐和优秀的录音和演奏,难怪音响论坛 刘总编在测试音响时也常以本片当作测试片,也曾在内文之中将本片推荐给乐友。
转自天易娱乐论坛,感谢原作者xuchuan011
太阳帝国 豆瓣
John Williams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John Williams 为 1987 年电影《太阳帝国》创作的配乐,1987 年发行
Back To The Future: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豆瓣
8.7 (9 个评分) Alan Silvestri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Mca
Alan Anthony Silvestri is an American composer and conductor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cores. His credits include the Back to the Future film series, Forrest Gump, Lilo & Stitch, The Polar Express, and several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films, including the Avengers films.
Back To The Future III: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豆瓣
Alan Silvestri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5月10日 出版发行: Varese Sarabande
Alan Silvestri,纽约着名电影音乐作曲家,早年以为低成本B级电影和电视剧配乐出名,1985年为暑期大片《回到未来》配乐,一战成名。他处理动作电影的音乐方式也创造了好莱坞的“重低音打击乐”派别,他常常光用电脑合成音效就完成整部电影配乐,而根本不用任何乐器,在乐界他甚至有“重击老大”的外号,堪称九零年代好莱坞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作曲家。在九零年代后期Silvestri也开始重视乐曲情感深度。他为《阿甘正传》所作的配乐令人耳目一新,并获当年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和格莱美提名。
Apocalypse Now: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豆瓣
Carmine Coppola / Rhythm Devil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Elektra / Wea
1979 年电影《现代启示录》原声,1988 年重新发行,双碟版,收录旁白、对话和音乐
另有只收录音乐的单碟版
(罗伊)
教父 豆瓣
9.7 (54 个评分) Nino Rota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ca
1972 年电影《教父》原声,1991 年重新发行
Edward Scissorhands 豆瓣 Spotify
8.2 (10 个评分) Danny Elfman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CA
It is not the easiest task to combine compassion and creepiness into one musical piece, but Danny Elfman has demonstrated, quite elegantly, just how to do it. Edward Scissorhands is quite considerably his masterpiece, instantly recognizable and hauntingly memorable.
The concept of a man-made creation, a recluse who has been left with scissors for hands because his inventor died just before attaching natural ones, is certainly strange and possibly laughable. The film may indeed have played as pure farce if not for Elfman's artistry.
While many films use soundtrack as the "glue" of the story, or as border, Elfman saturates every bit of Scissorhands so that it is as much his art as it is the director's (Tim Burton). The opening title is fantastic, emitting the wonder of childhood dreams and classic storybooks. But it is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on a journey of music that concludes with the "grand finale," which is not merely grand, but all encompassing.
There are minor detours along the way, like "Edwardo the Barber," which is fun and reminiscent of Pee Wee's Big Adventure, but even in its lighter moments, Edward Scissorhands is classic.
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 第13钢琴奏鸣曲(423 287-2) 豆瓣 Spotify
9.7 (41 个评分)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Carlo Maria Giulin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介质为1CD!

钢琴家霍洛维茨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被誉为“最后的浪漫”,这张唱片收录这是霍洛维茨生前最后一次协奏曲录音,由朱里尼指挥斯卡拉剧院管弦乐团协奏。曾荣获1988年 法国唱片大奖(Grand Prix du Disque)和1989年 格莱美奖。

晚年的霍洛维茨醉心于莫扎特,他非常喜欢阅读莫扎特的书信,因为莫扎特丰富的想法与感情都在信件中表露无遗,且常在写给父亲的信件中谈论他的作品该如何地演奏,因此霍洛维兹认为只有从莫扎特的书信中才能真正地了解如何弹他的作品。霍洛维茨的音乐世界里有着自己情感中的莫扎特,他的莫扎特是极端效果化的莫扎特,他认为他对作品效果的追求,是他的音乐创造,应该说他对所有作曲家有一种深具说服力的独特认知。

0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3 in A major, K. 488: 1. Allegro
02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3 in A major, K. 488: 2. Adagio
03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3 in A major, K. 488: 3. Allegro assai
04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K. 333: 1. Allegro
05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K. 333: 2. Andante cantabile
06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K. 333: 3. Allegretto grazioso
笑傲江湖-百无禁忌黃霑作品集 豆瓣
9.0 (21 个评分) 黃霑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这是一代才子黄霑的唯一一张以国语歌为主的专辑.收录了霑叔为《笑傲江湖》《倩女幽魂》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主题曲及插曲。
霑叔的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有像《沧海一声笑》一样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乐风,也有《路随人茫茫》《黎明不要来》《焚心以火》这种古典与现代曲风结合的流行曲。另一类则是配合电影剧情诙谐幽默的搞笑作品,但是一样不失大气。
歌如其人,第三种更像霑叔给人留下的印象,开朗洒脱、放纵不羁,属于那种真性情的汉子,生在现在或许生不逢时,倘若生在古代,一定是位豪气乾云的大侠。他的离去令我想到古龙,一样的恃才傲物,一样的放浪形骸,也一样的令人钦佩和敬重。
December十二月 豆瓣
乔治温斯顿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专辑介绍:
乔治·温斯顿,1949年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作曲家兼钢琴家,自1972年录制个人首张专辑演奏专辑《BALLADS & BULES》至今,其柔美优雅极富文人气息的清新曲风,使乔治温斯顿成为先时代音乐界中极具代表性的卓越人物。
乔治·温斯顿自八十年代出版了特定的主题作品:《秋季》(1980年)、《辞冬》(1982年)、《十二月》(1982年)、《夏季》(1991年)、《森林》(1994年),1995年因卓越的音乐才华而获得了格莱美奖的荣誉。乔治·温斯顿每年巡演110场之多,受到世界各地的热烈欢迎。
乔治·温斯顿童年在蒙大拿强烈地感受着季节间气候的变化,“我在音乐中所表现的均来自季节的灵感”,他说,“这是我在演奏或听音乐时闭上眼睛都能看到的意境。例如夏威夷松弦吉他使我想起蒙大拿的春季,James Booker的R&B将我带到都市夏天日期蒸发的人行道。我所喜欢的、想念的、演奏的、录制的每一首曲子,对我来说都是季节的声音。
《December》是他四季四张专辑里的最后一张,也是最闻名的一张。很多人都很喜欢乔治?温斯顿的钢琴演奏风格。《December》这张专辑的音乐更像是钢琴诗,为自然世界的冬日美景谱写的抒情诗。除了令人陶醉的美丽旋律,更使人惊奇的是音乐中在键盘上跳动着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