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生命之树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Min reol
The Tree of Life
7.1 (279 个评分) 导演: 泰伦斯·马力克 演员: 布拉德·皮特 / 西恩·潘
其它标题: The Tree of Life / 生命树(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西部,通过讲述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故事表达了创作者对生命的看法。主人公是一名叫杰克(亨特·迈奎肯 Hunter McCracken 饰)的11岁男孩,他是家里三兄弟中的一个,父亲(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严厉而粗暴,母亲(杰 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 饰)温柔却又无所作为,兄弟的死令他的家庭发生了改变。成年后的杰克(西恩·潘 Sean Penn 饰)生活得不顺利,当他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时重新面对了自己的记忆,开始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他的父母、家庭、童年,最后终于原谅了父亲,并且对生命和生活还有信仰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片获得第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提名。
2020年2月16日 看过
聚焦于人的成长与家庭主题. 三线叙事 当下 记忆与幻想. 镜头 剪辑与画面意识流色彩浓郁. 将祷告与记忆都很自然地展现出来 很多画面的确犹如诗一般. 将个人情感 将一个家庭过往的遭遇 父子父母兄弟之间的关联 与万事万物 与宏大的世界 与宇宙联系在一起 的确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2011 art bradpitt family fantasy
阿涅斯的海滩 (200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es plages d'Agnès
9.2 (117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阿涅斯·瓦尔达 / 简·伯金
其它标题: Les plages d'Agnès / 阿涅丝的海滩
八十岁的阿涅斯·瓦尔达,在生日之际以《爱格尼斯的海滩》这部充满温情的幽默佳片为自己庆寿,实在是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影片利用重构的手法,她与丈夫德米电影中的一些片断来重现这位导演一生中的的重大事件。影片探讨的是人性,而非电影。观众可以看到,丈夫德米去世之前,阿涅斯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020年2月16日 看过
独特的人从早到晚都是独特的 无论是心思创想 还是记忆本身 都拥有迷人的魅力. 「I used my imagination and took the plunge」对于记忆的复刻本身就是创造 而当时间的标记被轻轻抹去 一切融汇到一起 又是多么缤纷的一个画卷
2008 art biography documentary female
与经典相随 豆瓣
作者: 甄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0
这套书是写给喜爱美术的青年朋友的。书里有一些知识,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美术史上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美术欣赏中的规律,等等;有一些意见,解释美术史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别样、一幅作品究竟好在哪儿或者是在画什么、等等;当然,还有尽可能多的趣味。 本书从原始美术的起源讲起,展示了各个文明中美术的不同面貌,重点介绍了发源于古希腊罗马、经过基督教洗礼的欧洲美术的发展历程,并对欧洲美术史中的“古典”概念予以专门的讨论。
欧罗巴的苍穹下:西方古建筑文化艺术之旅 豆瓣
作者: 宇文鸿吟 / 何崴 北京出版社 2005 - 3
《欧罗巴的苍穹下》是作为文化史来书写的,所以始终尝试着容纳和穿插尽可能多的视角和层次。在《欧罗巴的苍穹下》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试图通过不同学科的联系和东西方的横向比较对“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这一传统论题进行“非传统”的剖析。正因为这样,我们希望《欧罗巴的苍穹下》不仅仅能够激起建筑爱好者的兴趣,更可以成为更大范围内读者的历史参考书、旅行指南书、艺术风格参考书、工程美学参考书和文化心理学参考书等。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贪心不,但是其中的用心其实还是指望通过自己提供一些思路和提示,去启发和帮助读者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和还原一种全面而真实的历史。
《欧罗巴的苍穹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欧洲的古建筑文化,作者通过自己提供的一些思路和提示,去启发和帮助读者开始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和还原一种全面而真实的历史。
达·芬奇笔记 豆瓣 Goodreads
7.4 (7 个评分) 作者: (意)达·芬奇 / (英)艾玛·阿·里斯特 编著 译者: 郑福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
本书是关于艺术和认得诸多领域的一流读物,编选得当。每章前的短小评论有助于读者理解达·芬奇的颇为深奥的观点。书中有对他对自然和科学的思索,对绘画理论的研究,还有他对文学创作和生命的感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
德加 豆瓣
作者: 德加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 1
《外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套书24册。每册集中介绍一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选用进口铜板纸,正度8开,认真编撰,全彩精印,图文并茂。在经济一体化、文明全球化、艺术多样化的今天,这套精粹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解读近现代西方绘画艺术的窗口,是画家和美术学子及艺术爱好者学习、借鉴、欣赏和收藏的最佳范本。
唯美主义大师图典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澜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8
“为艺术而艺术”,这关乎艺术本质的终极主张,诞生于19世纪动荡的欧洲,从此为当时和将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十分极端的姿态与立场,也为近现代艺术史贡献了许多“致命的美人”和绝美的图像。在这场著名的“唯美主义运动”中,不但第一次确立了“美”的独立价值,对20世纪的艺术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涌现了一批执著于古典美的大师,他们中有描绘神性之美的伯恩-琼斯,试图以美改造社会并成为现代装饰艺术鼻祖的威廉姆・莫里斯,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将自恋发挥到极致的罗塞蒂,为颓废艺术奠基的比亚兹莱等等。这些大师们不但为后来的艺术家确立了现代艺术活动的形式与生活方式,而且一直左右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本书精选了“唯美主义运动”的32 位中坚人物及他们的221幅名作,在中国第一次全面展现了“唯美主义”这一影响至今的艺术流派的全貌。
2010年10月30日 已读
喜欢里面的画 细腻而温暖
art china 唯美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 豆瓣
Looking at Pictures
8.5 (28 个评分) 作者: [英] 苏珊·伍德福德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9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明晰流畅,清新可读,涉及绘画观赏的方方面面,既能增进观赏绘画之乐,又能激发思想灵光。苏珊·伍德福德博士从熟悉的概念开始,进而探察幽微,发常人之所未见。譬如,她既道出绘画如何可以作为平面图案来观赏,又点明深度幻觉如何有助于引发情感效果;既指出普通物品如何可能包藏隐含之义,又阐明传统知识如何能提升我们对革命性作品之理解。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豆瓣
8.3 (11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Arasse 译者: 何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6
编辑推荐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已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Jean-Philippe Uzel,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达尼埃尔·阿拉斯(Daniel Arasswz)透过六则虚构的小帮事,以描述性的语言,对绘画作品中所谓可见的事实进行质疑。从委拉斯凯兹(Velazquez)到提香(Titien),从勃鲁盖尔(Bruegel)到丁托列托(Tintoret),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一系列怎样“看”作品的视觉冒险中。书中所参考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展示绘画自身的力量。我们在为作品着迷的同进,却也懂得,绘画艺术想要昭示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并没有看见。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当然,这种全然否定自然还别有深意。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今最为优秀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的文生动自由,语言妙趣横生,全书在轻松的氛围下探讨绘画艺术穿越世纪传达给我们的无尽知识和想象空间。
设计芬兰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涂翠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芬兰是全世界创意经济的先进国家,其极简的设计早已闻名全球,而且,在芬兰,设计不只是艺术家的事,全民都具有设计意识。这本书不仅谈到了芬兰的设计现状,还有作者对芬兰设计的根性有很精到的论述,另外,对Alvar Aalto,Tapio Wirkkala等设计大师,以及“球椅”、littala花瓶
等经典设计都有详尽摹绘。
书的设计很干净,不是那种很炫的设计书,而正像芬兰和芬兰的设计一样,纯净、冷冽、自然而亲人。
另外,书里有张小海报,塑封在里面,可能看不到,希望书店里有打开的书,让大家看见!
2011年4月16日 已读
很喜欢里面的那些图 芬兰的确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国家 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生活态度 中国国力在提升 但是文化却越来越羼弱 对于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状态也是不够的 看看这个世界 看看那些美丽和惊奇
art c taiwan
古典音乐 豆瓣
作者: 亚历山大・沃 译者: 朱秋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4
朱秋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与研究。曾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专著有《西方音乐史》、《德彪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西传统音乐文化比较》。
作为面向大众读者介绍欣赏传统音乐的最佳途径之一,本书按历史脉络由古至今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贯穿全书的言简意赅的讲述了广阔和多样的音乐视角与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古典音乐和我们存在于同一时空,或许彼此可以成为知音;它又为人类创生出别一世界,引领我们进入幸福喜乐的天堂。这本书是古典音乐初识者、爱好者的轻松的向导,相信它能提供给您一个徜徉古典音乐世界的好机会.
2011年5月16日 已读
不错的古典音乐入门读物 涉及知识多而表述精炼 推荐的音乐家也考虑到入门因素而显妥帖 又能给深入聆听提供选择 很好 担心的一点是 中文翻译的音乐作品名有些因为生僻可能存在错误
art music selfeducation uk
像自由一样美丽 豆瓣
8.5 (44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9
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2011年9月20日 已读
孩子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天才的艺术家。更难能可贵的是 犹太的艺术家们在集中营那样的地方 依然要去努力维护那个脆弱而黑暗世界里可能的美 点亮孩子们的视界 也让他们的心灵得以完整。而也正是这样悲剧感的美 让纳粹的罪行更是难以原谅
art freedom war 林达
房龙讲述建筑的故事 豆瓣
作者: 谢伟 /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谢伟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3
房龙讲述建筑的故事,ISBN:9787541022821,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原著;谢伟编译
2012年2月3日 已读
看到石头构筑出的教堂、华厦、居所 那些永恒的侧脸 就有些感动。存在这个词在那些建筑身上 就是那样绽放的姿态 一种凝固于岁月的美 从遥远时光中 一直将那种力量持久地传递到现在 实在不容易 何况还风格鲜明呢
art ma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豆瓣
9.1 (2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许绮玲 / 林志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8
此文是Benjamin, W.的作品Illuminations (1970)。全文讨论「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并讨论这种变化的过程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经由Benjamin, W.犀利思想的引介,吾人可一窥各类艺术在近代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科技结合后隐晦不显的一面。
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中,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受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影响,形成独特的文风,行文凝练,意象交叠;称为“意象的辩证法”,既为时人称叹,又不为时人理解。今天,大多数激进思想家和文人的身价都在下降,本雅明却独享出人意料的运气与声望,此中奥妙;颇堪回味。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2013年5月20日 已读
攝影的出現和發展 在改變的時代意義之下 與欣賞者關係的變遷 以及 對於藝術意義的影響和重新詮釋
art germany photography
美的历程 豆瓣
8.8 (33 个评分) 作者: 李泽厚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 3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此修订插图本,是作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作了调整,增加了四十余幅重要插图,用以佐证真论述、丰富其内容。
2012年12月26日 已读
中国艺术史概览 美学初读。
art
满满的书页 豆瓣
作者: Blasselle 译者: 余中先 2002 - 9
有一天,书写选择了新的载体——羊皮纸、纸,它们取代了石头、粘土或纸莎草,而等文字写在折叠起来的纸张上之后,就成了书。
从羽毛笔到铅字,从抄书人的辛勤工作到谷登堡的新方法,期间的飞跃只是技术性的:无论是字体的描画,还是彩色装饰字母的保留使用,最初的书籍努力模仿着手抄本的华丽。书一开始局限于对经文的复制,后来受大学发展的推动,参与了社会的上升阶级的征服,渐渐催生新的文学体裁。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也把它们命运与书籍紧密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成了政治武器、科学或哲学著作、年历、词典、小说、插图杰作。
2014年8月21日 已读
關於書出現與發展的歷史。美輪美奐的插圖 著實打人人心 難以想象的是 那些都是久遠時代的成品 一旦書籍歷經歲月 也真的會更為動人和美麗。原來 一本簡單的書 並非生就如此 它也在一點點磕碰中長大并茁壯 唯一不變的 是一如既往 滿滿的書頁帶給我們的滿滿慰藉 有時啊 最好的禮物 也不過如此。
art book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 豆瓣
作者: 赵双成 2006 - 1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主要包括北京地区清代官式彩画中一些较常用的图案纹饰资料,对从事建筑彩画工作的方案设计、谱子的构图起绘及施工操作等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中国建筑彩画图案》中有很多内容如柱子、灯花、天花等纹饰图案在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中也很适用。如大堂、宴会厅、走廊等的屋顶梁架、藻井、柱子等部位就已有实际应用。因为很多纹饰图案正是源于实际施工方案设计图,在实践中只要因地制宜,对纹饰做适当的增减变化组合,灵活运用,色彩变化协调、统一,再配以贴金工艺,就会获得很好彩画装饰效果。
2014年9月16日 已读 中國古典建筑的紋飾真是精緻到喪心病狂 以生命在創造極致的美感 雖然終究是面向生活 又落滿塵埃。
art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豆瓣
8.5 (12 个评分) 作者: 傅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 10
傅雷先生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这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 补充,于一九三四年完成的一部著作。作者时年二十六岁,对西方美术史已有很深的造诣。 书中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及其名作,生动洗练讲解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 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部珍贵遗稿由庞薰琴作序 ,吴甲丰后记,一九八五年初版以来广爱赞誉,今由傅敏配以彩色插图二百余帧,更富鉴藏价值。
2014年9月22日 已读
在這份由講稿編寫成的美術著作中 傅雷先生將目光定格在了那個橫空出世照亮新世界的文藝復興時代(包括但不限於) 圍繞著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等在任何時代都熠熠生輝的名字 與他們偉大的作品 做一次頗有魅力的私人品鑒。藝術的精神 人的精神 都在薄薄的紙頁間 躍然而起。
art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傅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
傅雷先生的这部名作,目前是国内被阅读最广的美术史著作,影响深远。
2016年1月1日 已读
傅雷先生的译笔让人钦佩 后来发现 艺术修养也是一流。
art
莫奈 豆瓣
作者: Sylvie Patin 译者: 张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5
《莫奈:捕捉光与色彩的瞬间》作者西尔维·帕坦:“如果有一天我能看见莫奈的花园,我想,我看到的一定是一座色调的花园,不只是鲜花盛开的花园,更是色彩的花园。花的排列并不按照自然的秩序,而在种的时候,就有意把色彩相近的花种在一起好让花儿同时开放,蓝的或粉红的开成一片。这个由画家精心设计的花园,无一不上色。园内有地上的花,有水中的花:画家笔下温柔的睡莲。
这座花园不但是作画的对象,更是艺术,一个在大自然之中完成的作品,由于有画家仔细照料而闪闪发亮。”
2016年8月17日 已读
光与影的大师。小丫头当年的赠书 很喜欢莫奈 真迹动人 而此书呢 做得也蛮精致 内容细腻 装帧与印刷也看得见用心 虽说限于小开本的关系 彩图们也小。记得当时看莫奈画展时也还带着的。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