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e
记忆的群岛 豆瓣
L'Archipel de la Mémoire
8.0 (8 个评分) 作者: (法)保罗·安德鲁 译者: 董强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 - 3
《记忆的群岛》是保罗·安德鲁在设计国家大剧院期间创作的一部充满诗意和象征的、新小说派风格的小说。当时,他富有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创意遭到了毁誉参半、结论相悖的命运。面对异国文化差异,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的内心经历了一种凤凰涅槃般的历程。沉思,冥想,少年时的梦,老年与死亡的恐惧,全都凝聚在了他对时间与空间的反思之中。
浪漫主义的先声 豆瓣
作者: 鲁仲连 2002 - 5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城市也好,博物馆实际上就是这个国家、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眼睛,它可以点亮人们的心灵之灯。去巴黎,您会不去卢浮宫?游伦敦,您多半会走进大英博物馆。在拜占庭精神的沐浴中,在艺术中呼吸,感受理性的光芒、自由的张力(《艺术平台系列》)……这一切,都会让您的想象在图片与文字之间无边蔓延,这是我们的努力所在:与您一起来一次艺术之旅!而且,在那一天,当您准备妥当、整装待发时,她还可以充当您行程的完全指南。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豆瓣
8.3 (11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Arasse 译者: 何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6
编辑推荐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已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Jean-Philippe Uzel,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达尼埃尔·阿拉斯(Daniel Arasswz)透过六则虚构的小帮事,以描述性的语言,对绘画作品中所谓可见的事实进行质疑。从委拉斯凯兹(Velazquez)到提香(Titien),从勃鲁盖尔(Bruegel)到丁托列托(Tintoret),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一系列怎样“看”作品的视觉冒险中。书中所参考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展示绘画自身的力量。我们在为作品着迷的同进,却也懂得,绘画艺术想要昭示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并没有看见。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当然,这种全然否定自然还别有深意。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今最为优秀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的文生动自由,语言妙趣横生,全书在轻松的氛围下探讨绘画艺术穿越世纪传达给我们的无尽知识和想象空间。
因为我爱你 豆瓣
Parce Que Je T'aime
作者: [法]纪尧姆·米索 / Guillaume Musso 译者: 陈筱卿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0
在人们相爱的地方,是从没有黑夜的。
想起你,我就能忘记恨、忘记了悲伤,
在你给予的幸福里,让我重新看见希望的光……
五年前,心理医生马克的女儿莱拉在一间商业中心里离奇失踪,从此后便沉溺在失去爱女的打击中,成为露宿街头的流浪汉,以身体的苦难忘却内心的剧痛。
五年后,马克意外地在街头救了尼可勒,尼可勒竟告诉他:莱拉找到了!欣喜若狂的马克立刻赶去接莱拉回家,但莱拉却始终无法开口。
在回程的飞机上,马克遇见了两个女孩:十五岁的流浪少女爱葳和堕落迷惘的富家女阿莉桑。他们三个素不相识,但却有共同之处:全都处在生命转折点,再稍微往前走半步,就将崩溃。
马克慢慢发现她俩心底的伤口,也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黑暗过往,但他却还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紧紧相连。只有依靠彼此,生命才能获得救赎。就在此时,飞机突然剧烈摇晃、失速下坠……
一枚佛教的生命之轮的标志,若有若无地到处出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无论是马克、爱葳,还是阿莉桑,当他们为命运而遍体鳞伤时,却由于陌生人的温暖与倾听,找回了埋藏在心底深处的“爱”。无论是对亲人、对伴侣、对朋友的爱,还是对错误的宽恕,爱以各种形式抚平创痛,打开生命中的死结。
法国疗伤系作家纪尧姆•米索以感性温暖的文字、有如推理小说般鬼魅的情节,引领你重新找回心中遗忘已久的宁静与美好。
远去与归来:希腊与中国的对话 豆瓣
作者: 杜小真 2004 - 8
本书以法国希腊哲学学者、汉学家于连的有关中国思想研究为基础,用对话形式探讨了中国思想和从希腊传统发展而来的西方思想在沟通与交流方面的一些问题。如何看待异域的文化,为什么深入异域的思想文化,分析有别自身的他者不是为了比较优劣,而是为了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文化,这是西方研究中国和中国研究西方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远去是为了归来。
茶花女 豆瓣 Goodreads
La Dame aux camélias
7.8 (4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小仲马 译者: 王振孙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茶花女》为我们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读者们切莫把玛格丽特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混为一谈,阿尔丰西娜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用小仲马的话来说,她“既是一个纯洁无瑕的贞女,又是_个彻头彻尾的娼妇”。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j 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眭。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而玛格丽特则完全可以跻身其间而毫无愧色。
2011年6月9日 已读
读得有点纠结 但眼泪真的掏不出来 对不住吧 当爱情建立在错误的地带 伤心就不可避免 尤其 当那场爱情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 我想要是当初阿尔芒义无反顾地和玛格丽特私奔了 他们兴许真的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 而不是像结局一样 一个在放纵中难过 一个在伤害中悔恨不已
france mfl
岁月的泡沫 豆瓣
L'Écume des Jours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法] 鲍里斯·维昂 译者: 陈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法国第一才子书。
被一代年轻人奉为经典的作品。
这是一部纯粹至极的爱情小说,是对青春与纯真的一次缅怀与肯定。
玫瑰色的云团会裹着恋人散步,小灰鼠会追逐着阳光碎末嬉戏,钢琴会根据不同的音乐调制出不同的鸡尾酒,而爱人的胸口却会长出一朵不能根除的睡莲。在维昂的笔下,万物皆有灵,而各种爱情都不完美,各种爱情甚至都很危险。
————————
这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也许比沉浸在丧妻之痛的科兰还要难过。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让我留在维昂的童话世界里,不走出来。
——张悦然
当代最凄美动人的爱情小说。
——雷蒙•格诺(法国作家)
维昂已被整整一代激进的年轻人经典化了。这部纯洁得令人难以忍受的幻想作品,是对青春和纯真的一次肯定。
——美国《新闻周刊》
我不认为还会有哪一个作家,能像维昂那样隐秘地感动我。
——胡利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
在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鲍里斯•维昂意味着一切:诗人、小说家、歌手、破坏分子、演员、音乐家和爵士乐评论家。他是我的朋友,我很佩服他如此激情地醉心于折衷主义、毁灭性的反讽,以及对挑衅的偏爱。
——路易•马勒(法国导演)
2011年6月21日 已读
奇想的生活 灿烂和忧郁并存的日子 谁也没有办法解救谁的爱情 如果说可以 只是用心 或者任性地爱 非凡的是让人诧异的种种情节 那追逐阳光的小灰鼠 播放着能让房间膨胀的唱片 根据不同曲子调制出口味各异的鸡尾酒的钢琴 还有 爱人胸口那朵生长着的花 那里 有爱不可得的伤悲 有无法守护住心爱的苦楚 还有面对跨越阶级婚姻的手足无措
france leave love mfl
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 豆瓣 Goodreads
Comment j'ai raté ma vie
8.1 (116 个评分) 作者: [法] 贝尔当·桑帝尼 文 / [法] 贝尔当·哥地尼 图 译者: 武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一个男人言简意赅描写了自己的人生,长大之前他英俊、应有尽有、从不寂寞,堪称上帝的宠儿,长大之后他丑陋、贫穷、虚伪,过着谎话连篇和庸俗不堪的生活,他是怎样毁了自己的一生呢?
成功和失败、幸福和悲哀,一段有如过山车般的人生。
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人生又应该被定义为“失败”呢?
一则简练而深刻的人生寓言。
生活的智慧 豆瓣
作者: [法国] 莫洛亚 西苑出版社 2004 - 5
《生活的智慧》内容简介:一位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一位艺术家说:“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思”和“诗”原本就是人类最基本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两种最为基本的精神存在的方式。头脑健全的人不可能没有思考,而一个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也不可能不懂得一点艺术,能用诗般的语言记下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完美地将“思”与“诗”统一于一体的人,是一个思想活跃,精神丰富、情感丰富的人,就像《生活的智慧》的作者安德烈·莫洛亚,他就是用诗意的话语记载对人生伟大而深刻的思考,用语言解释生活智慧和艺术的思考者和艺术家。
2011年9月25日 已读
一个老爷子的生活经验谈。围绕着生活 谈爱情 教育 领导的艺术还有如何面对衰老之类。 也许这个年龄真不该读这种 该留着先自己发酵。另外 不知道那些读过这书脑残为什么把这书贴上成功学标签 莫非读傻了 ==;
cf essay france
诺阿诺阿 豆瓣
Noa Noa
8.6 (7 个评分) 作者: [法] 高更 译者: 马振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9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大师级的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凡•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先是毅然放弃收入丰厚的股票经纪人工作,专心画画,最后更是弃绝整个文明社会,只身隐遁到塔希提岛,铸就了彻底脱去文明的外衣,赤裸裸地置身于伟大自然的高更传说。塔希提岛就是他的精神家园,他的灵魂归宿。《诺阿诺阿》是高更在塔希提岛书写的散记,被认为是高更晚年的艺术文化宣言。
《诺阿诺阿》好像是高更唯一不用绘画来表达的一段幸福时光。阴影与阳光,地狱与天堂,高更总是更接近前者,也许因此,本书写的既明快又粗糙,使我们深深感动。然而,长久流传的版本却是画家的朋友诗人夏尔•莫里斯大肆修改过的。直到一九八七年,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和卢浮宫博物馆图画室收藏的高更原始插图,法国出版了《诺阿诺阿》手稿影印本,才恢复了本来面目——这时距离高更逝世已八十四年。
本书是国内首次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影印本翻译的,更是收入了高更所有的原始插图以及高更本人全部的文稿手迹,全彩印刷,以期为读者原汁原味地呈现伟大的艺术家高更绘画与创作的真相。
2012年6月17日 已读
高更 塔希提 野蛮人的生活。那颗渴望自由的心 无疑在那个小岛 在丛林与天空之间 在那股芬芳散发的时刻 被点燃了。才华?对于那些奇怪的人体绘画 真的看不出所以然来 而在他那些色彩浓郁的风景画 却也多少感受到了那种极强的生命力 如同他本人一般 粗粝的 又不乏温柔的生命质感。
essay france mfl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3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012年10月15日 已读
一周时间 风卷残云地扫完一遍 理论的东西 还有表述的方式都有些生涩 认真读着还是读得下去 不过即使如此所收获的似乎还是蛮浅显 当然 阅读原著的好处在于 每当看到一段时而被引用的话的出处时会一阵惊喜——我果然还是好幼稚好单纯啊。
france
从地球到月球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李仓人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 8
一八六……年,一个史无前例的科学试验轰动了全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炮兵们在巴尔的摩成立了“大炮俱乐部”,它的会员们奕然想起要和月球-是呀,和月球!一建立联系,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先生,这个科学事业的发起人,在征询了剑桥天文台天文学家的意见以后,接着就采取了所有保证能够完成这项惊人事业必不可少的措施,大部分有资格发言的科学家都认为这个试验一定能够成功。他发起募捐,得到了将近三千万法郎的捐款,于是就着手进行这项巨大的工程了。
冷记忆2 豆瓣
7.8 (18 个评分) 作者: (法)让•波德里亚 译者: 张新木 王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
☆内容简介
让·波德里亚被誉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具有煽动性的作家。他被认为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孤独的神枪突击手,他也被称为是关于诱惑或关于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哲学家。在《美国》和《冷记忆1》之后,本书是超现实领域里一个个人系列纪录里的第三部。异质、非凡,具有才气逼人的原创性,波德里亚在本书中广泛撒网,在进行自传式回忆的同时,也结合了对于美国、文化产业危机、小说/理论新观念,以及对于后现代“口头”乱伦的进一步思考。波德里亚把哲学写作与诗意写作融合为一,再次以富有洞见的迷人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对于现实的注解。
☆媒体评价
《冷记忆2》是波德里亚思想精华中的精华。性爱追求平衡,美国胜于欧洲,虚无主义玩笑似的人间蒸发。这是一部回忆录,它介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科幻作品之间,其微妙的力量就在于波德里亚对分析与自反性冥思的融合。
——Susan Willis, Duke University
犀利,阴郁,才气卓然,具有爆发力,这些碎片都有各自所针对的目标:我们的技术理性的优越感与胜利进程的基本预设——以及我们“当前各种形态的绝望”。
——Mike Gan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2013年10月15日 已读
如衕夏日甘泉一樣凜冽 優美 思辨的語言 這樣的下午與傍晚 讓記憶自一冊薄薄的書中 近乎沒有先後的鋪展開來 回轉銜接 似是從記憶細胞裡包裹的一切都在此刻視線中擴展出四通八達的思緒。
essay france
高迪 豆瓣
作者: 蒂博 2005 - 7
《高迪:富于幻想的建筑师》作者安东尼·高迪(AntonioGaudi)-科尔内特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高迪的建筑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最有原创精神、最重要的建筑,是现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东方伊斯兰风格、新哥特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都被他“高迪化”后,统一在了他的建筑中。高迪崇尚大自然,自然是他灵感的泉眼,他从不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特别的形式,只想着仿效大自然,像自然那样去建筑,他说:“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因此,在高迪的建筑中,绝少运用死板的直线,因为高迪认为自然界没有直线存在,如果有,也是一大堆曲线转换而成的。高迪是个疯狂的建筑师,他把巴塞罗那当作自己挥洒的舞台,尽情地放纵他一个个天才的设想,为巴塞罗那,更是为世界留下了格尔公园、米拉之家、巴特略之家、圣家堂等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
2014年10月19日 已读
據高迪創作階段很詳細地介紹了他的代表作及風格變化 印象深刻的還是那斑斕色彩與優美線條所融匯而成的空間和形態。一個人與一座城 巴塞羅那因高迪而更有奇美的夢境和那神秘的氣息。
c cal cc cjl essay
平壤 豆瓣
7.8 (18 个评分) 作者: 盖·德利斯勒 朝鲜画报社 2010
2018年9月2日 已读
一个法国漫画家的北朝鲜首都见闻。密不透风的世界里依旧能保持十足的幽默感 也就只有能置身事外的法国人了。很多好玩的桥段 诸如带着奥威尔的 1984 去平壤 边在那边生活(工作)边阅读 不时在漫画中以 1984 中的段落映照一下现实。此外还有不少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之外的那种遥远生活的种种并不见得美好新鲜事 或者 准确的说呢 只是一个异乡人所见识到的种种罕见的 不好玩的好玩罢了。
2010 comic france korea
鼠疫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顾方济 / 徐志仁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 8
《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沙丁鱼罐头之味 豆瓣
8.7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威尔弗里德·卢帕诺 编 / [意] 格雷戈里·帕纳乔内 绘 译者: 后浪漫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3
一片被爱包围的海,两段交错的奥德赛
一部令全世界都回味无穷的无字漫画
荣获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官方选择奖 、法国Fnac漫画大奖
庞阿尔漫画节布列塔尼漫画大奖
漫画文学大奖编剧成功挑战无对白剧本
诗意水彩完美演绎温情幽默和淡淡乡愁
★ 编辑推荐
◎ 一对平凡老夫妻的爱情故事,却令人回味无穷。
恋爱的激情被时光消磨成日常的琐碎和平淡,一场意外的分离唤醒了相爱之人的深情和挑战自我的勇气。这是一个充满生活百味的故事:合上书页,咸涩的沙丁鱼罐头之味便留驻心间,挥之不去。
◎ 一部没有对白的无声电影,却如音乐剧般热 闹非凡。
漫画文学大奖编剧与擅长创作无字故事的画家强强联手,创作出一部跨越语言障碍的无字图像小说。情节推进紧凑的分镜、极富表达力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壮阔的海洋、诗意的风景……全世界的读者都能读得津津有味。
◎ 一场海上历险,引人思考当今海洋的生态问题。
老先生在海上归乡的途中目睹形成陆地的人类垃圾、油轮的原油泄漏、被金属包装卡住头的海鸥……在这段跌宕起伏的旅程中,大海暴露出的生态问题令人担忧。
◎ 一位足不出户的传统女性如何成为时尚网红·
在本书中,编剧还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消费型社会中何以为继的问题。在一个全球化的消费社会里,互联网、社交媒体、手机拍照令信息的传播变得便捷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单一,而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必定具有其不可撼动的魅力和价值。
★ 内容简介
布列塔尼的海滨小镇,一场意外使一对从未分开过的老夫妻远隔重洋。先生在海上漂流,历尽千辛万苦想要回家;夫人则第壹次离开故土,踏上未知的寻夫之旅……
2023年3月17日 已读
一个老海员的大洋历险记 和一段悠长的爱情故事. 画风上以大块色彩涂抹为主 又不失细腻 对大海 尤其海上风暴的刻画非常之壮阔.
france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