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人生不设限 豆瓣
Life Without Limits
7.2 (8 个评分) 作者: [澳大利亚] 尼克·胡哲 译者: 彭蕙仙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 6
作者尼克用他的生命体验来展示自己没手没脚也可以活出超级精彩的人生,活出自己的价值,这完全归功于他对生命的热爱与积极的信心。
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尼克胡哲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及处事的智慧。虽然身患海豹肢症,他不以悲情的态度面对人生,而是以积极乐观,在处事上也有他独特的智慧。这本书带给读者的,除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外,还有全新的观念“我或许并不完美,但我却是完美的我”。尼克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励志书籍,它更贴切生活、更直接点出人生的难处并给予直接的建议。作者将他的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希望能鼓励更多的人,创造自己美好人生。
看完这本书,你会珍惜自己拥有的,更能体会自己的幸福。
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力克创造出令人惊艳的精彩人生,这觉醒的过程很漫长、故事却比多数人还深刻与动人。
2012年6月28日 已读
生命的意义是怎么样的?困难的价值为何?尼克,以他独特的极富感染力的乐观精神让人难忘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他是一个生来没有手脚的人。他似乎一直在逆流直上,在本就残缺的生命之中,创造了一个个让人惊叹的奇迹。
leave
多余的话 豆瓣
9.2 (17 个评分) 作者: 瞿秋白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 11
本书收录了瞿秋白烈士生前发表的多部文章。
其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在被敌人逮捕之后,在狱中写下的告别这个世界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
第二部分是瞿秋白在年轻的生命中写下的对于生活的种种感想。
第三部分,收录了瞿秋白读书生活中的作品。
本书是对于瞿秋白烈士生前作品的一次回顾,反映了一个革命者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又怎样成为中国最优秀的革命领导人的。
2012年10月13日 已读
骨子里终究是文人 而不是土匪。无论是优柔寡断还是自我责难 都不少的 即使曾身处领袖的高位 依然是心有倦怠。或许所谓的先锋队会斥之为叛徒 但除却意识形态的纠纷 高尚的品格并没有远离这个人
c leave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奥格威 译者: 林桦 中信出版社 2008 - 9
如果一个中国广告人只知道一个外国广告人的名字,他知道的多半会是大卫•奥格威;同样,如果只知道一本广告经典,那本书多半就是《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威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在广告业的地位如此崇高,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个人作为商界英雄和这本书作为杰出商业读本的另一面。
在这本书中,奥格威以自己的广告哲学和经验,充实了广告人观念和广告专业最核心的部分,设定了现代广告很多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奥格威还设定了广告高标准的社会责任——讲事实,不欺骗,不要创作你不希望自己家人看到的广告……
这也是一本写给广告主的书,奥格威大概是唯一一个向他的客户和未来的客户坦承自己如何经营广告公司、怎样争取客户、怎样维系客户并且毫不客气地告诉对方怎样当一个好客户的广告人。这给广告主们提供了一个真正了解广告代理商的机会,而且如果你愿意,还是一个学习“悉心照料给你下金蛋的鹅”的好课堂。广告服务的内容也许在变化,但这些规则依旧有效。
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正文开始前,奥格威说:“用第一人称这种旧式写法写这本书,我触犯了当代美国行为规约。可是,我认为,这本书是我的自白,在叙述我的经历时用我们,那是极不自然的。”这种坦率,就是奥格威的风格。在相当多的文字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时代,《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也带给读者阅读商业类读物少有的轻松体验。
2012年11月1日 已读
傲慢的人多半没有他的才华 有才华的人并没有他的灵感 有灵感的人可能没有他那样的信念。睿智的人没有他的激情 有激情的人不一定如他一样讲原则 讲原则的人估计没他的勇敢。他是大卫·奥格威
leave
Private Peaceful 豆瓣
作者: Michael Morpurgo HarperCollins Children's Books 2004 - 8
Starred Review. Grade 7 Up–At 15, Thomas Peaceful, like many other English soldiers in World War I, is too young to fight, but he lies about his age. Now at the front in France with his older brother Charlie he stands a lonely nighttime vigil for reasons that are not explained until the book's end, watching the minutes tick by and reflecting on his past. Using first-person narration, Morpurgo draws readers into this young man's life, relating memories that are idyllic, sobering, and poignant. Tommo thinks upon the role he played in his father's accidental death, the adventures that he shared with Charlie,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childhood friend Molly, and the experiences that he has had since entering the war. Finally, he describes how Charlie disobeyed a direct order to stay with him after he was wounded in action, fully aware of this decision's dire consequences. While this story is not based on any one individual, Morpurgo has personalized the British tactic of executing their own soldiers "for cowardice or desertion," memorializing these men without passing judgment. While readers see the events through Tommo's eyes, the author does not lose sight of the war's effects on the teen's friends and family. Reminders come in the form of letters from hom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soldiers, and observations of battles. This thoughtful novel touches on themes of humanity and duty, and features brilliant characters whose personal decisions have earned them their very own badges of honor.–Delia Fritz, Mercersburg Academy, PA
Copyright ©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a division of Reed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Hardcover edition.

*Starred Review* Gr. 7-12. In this World War I story, the terse and beautiful narrative of a young English soldier is as compelling about the world left behind as about the horrific daily details of trench warfare: the mud, rats, gas attacks, slaughter. At 15, Thomas lied about his age in order to follow his beloved older brother, Charlie, to fight in France. Now, nearly two years later, as Thomas sits waiting in the dark for the horror he knows will come at dawn, he remembers it all. Growing up as a poor farm boy in a happy family, he was always close to Charlie and to their brain-injured brother, Joe, a character Morpurgo draws with rare tenderness and truth. Thomas and Charlie even loved the same girl; Charley married her, but she writes to them both. Thomas also remembers British brutality, from the landlord who threatened the family with eviction if Charlie didn't enlist to the cruel army sergeant who tried to break Charlie's spirit. Charlie may be too perfect, almost a Christ figure, but it's Thomas' viewpoint of the brother he loves. Suspense builds right to the end, which is shocking, honest, and unforgettable. Be sure to add this to titles in the Read-alikes, "War to End All Wars" [BKL N 1 01]. Hazel Rochman
Copyright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Hardcover edition.

His [Tommo's] journey from agricultural labourer to cannon fodder is movingly told...Michael Morpurgo is expert at getting through to his readers. He writes here about events that should never be forgotten nor forgiven, and does so most effectively. Independent ...full of warmth as well as grief, conveying vividly how precious it is to be alive... Sunday Times The best novel he's written since The Butterfly Lion. Times Deserved to last as an insight into the First World War in the same way as, say, The Silver Sword or Goodnight Mr Tom. Telegraph A poignant, elegiac novel. Daily Mail
2012年12月14日 已读
田园生活的回忆总是甜蜜而忧伤 热烈的手足之情和懵懂的爱恋。后来卷入的战争展现的则是面对残酷 并在其中成长起来的过程。另外 还好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哪怕已然是难过了。查理真是个一如既往勇敢到最后的人 哪怕面对那么荒谬而悲哀的局面。也愿小兄弟汤米也肩负起未来 属于自己的使命 好好活下去。
english leave
世说新语精读 豆瓣
9.2 (20 个评分) 作者: 骆玉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世说新语》作为生动体现魏晋思想文化特征的经典著述,历来深受读书人的珍爱。本书作者多年执教《世说》课程,声誉卓著,而本书的写作则不仅凝聚了课堂教学的精华,亦充分考虑到普通爱好者之阅读需要。在融通《世说》全书和广泛采纳前贤见解的基础上,本书设列十余专题,考察魏晋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变迁、思想演进、文人心态及艺术趣味等多方面的情况,而于人物风流,尤加措意。从中可以获得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方法。对文本的精彩解读为本书之显著特点.作者对史料的敏感和机警深刻的见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将严谨完整的结构与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结合为一体,使本书在《世说》研究领域中成为独具特色的著作。
目 录
导论
一、《世说新语》的成书
二、《世说新语》的性质与门类设定
三、《世说新语》的注及传世版本
四、《世说新语》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五、关于本书编撰的若干说明
第一讲皇权与士权
第二讲英雄与名士
第三讲名教与自然
第四讲《庄子》“逍遥”义与自由的困境
第五讲情与兴
第六讲药及酒
第七讲自然的发现
第八讲清谈风习
第九讲幽默与谐趣
第十讲士族的婚姻与家庭
第十一讲雅量——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
第十二讲女性的风采
第十三讲艺术与游戏中的生命
参考资料
附录《世说新语》原文
2013年3月28日 已读
全書分為兩部份 前半為分專題的解析 後半為附錄之原文。專題論述 非常之妙 講解深入 舉例切合 穿引甚多。對於在相對宏觀的角度理解《世說新語》文本所反映的魏晉風貌很有助益。
leave
被世界遗忘的天才 豆瓣 Goodreads
My Inventions
7.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古拉·特斯拉 译者: 王晓佳 法律出版社 2010 - 7
在科学史上,只有达•芬奇和爱因斯坦可以和他并列。
特斯拉被视为“创造出二十世纪的人”。
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被列入高级机密,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
这本自传将填补与他有关的历史信息“黑洞”。
特斯拉一生取得约 1000 项专利发明,没有他,以下影响人类生活的工具可能不会出现,或是延迟出现:交流电发电机、交流电传输、水电站、无线电、自动点火、电话、收音机、电视机、传真机、雷达、无线制导导弹、无人机、X光摄像、霓虹灯、太阳能发电、无叶涡轮……
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时代的真正先知!
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历史成就已很大程度上为世人所淡忘。
我们出版特斯拉的自传,是为了鼓励科学实验研究,反对“唯论文论”,因为我们的时代不能再充斥骗取科研经费的办公室研究了,我们的时代呼唤特斯拉式的回归真实世界的科学研究精神。
目 录
第一章 我的少年生活
第二章 我早期的发明努力
第三章 我是如何构想旋转磁场的
第四章 发明特斯拉线圈和变压器
第五章 放大发射机
第六章 自动遥控的艺术
2013年3月31日 已读
不世出的天才發明家的故事 可以說是他撬動了我們進入這個新世界的大門 并開拓了往未來飛奔的大道 但他卻也為人所淡忘。回憶錄的諸多細節令人難忘 無疑是癡人 而品性美好。
leave
最大的一场大火 豆瓣
6.5 (16 个评分) 作者: 荞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3
这是一部汇集着八〇后女生集体记忆的个人小历史。
二〇〇九年末的时间点上,回望十年间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曲折情感经历,以及各种震惊一时然而转眼成云烟的社会事件,留下的是低声唏嘘。喧嚣和孤独之后,是感伤和苍凉。
从一九九九年青涩的大学文学社相识,到二〇〇九年电话那头的物是人非,这段情感记忆中的画面在陈栗子和苏砾二人相伴散步中回放,看起来不炽热,想起来不平淡。
这十年,陈栗子骨子里有自卑,生活中依旧昂扬,属于保留理想又活在当下的人。苏砾和自己的好友小冬在她眼前闪现过,记者同行林涛捧着巧克力与鲜花在某个圣诞节出现过,成熟稳重的医生郎烨走进过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只剩下一点记忆的追索。
十年心迹。这是一个三十岁略显沧桑的职业女性,讲述着一个二十岁青葱岁月的大学女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成长历程。
2013年2月19日 已读
以小說穿插紀年的形式書寫屬於80一代女生集體的記憶 而投映到的時代感依然鮮明。從大學到社會 十年轉眼 熱鬧依然 青春散場。雖然年歲有別 但一路讀下來 將那些歲月的面貌也喚醒 悲喜莫名。而回憶 驀然沉重起來。
cc leave youth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 豆瓣
5.7 (20 个评分) 作者: 王森 中信出版社 2012 - 5
读了这本书,也许你不会了解如何煮一杯香浓的咖啡,却可以学会如何开办和经营一间有特色的小小咖啡馆,建立开好咖啡馆的坚实信心;也许你收获不到五花八门的咖啡知识,但能分享到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参差多态的创意思维。
王森,人称森哥,曾经,他跟很多人一样,念书,打工,创业,想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然后周游世界。五年前母亲的突然离世,让他开始停下来,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好不容易出生,好不容易长大,好不容易毕业,好不容易独立,有什么理由不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于是,从2006年开始,他毅然停掉业务蒸蒸日上的公司,朝着自己的人生梦想迈进:开一间有特色的可以步行抵达的小小咖啡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竟然一口气开了16间,而且间间都存活得不错。
现在的他,已远离塞车的马路,9点的打卡机(每天中午慢慢悠去上班,公交车上空得要命),绩效评估(每月略有盈余就足可送自己一个红包),成堆的电邮(16间咖啡馆微博有趣互动),25度恒温正襟危坐的会议室(所有的决策都在煮咖啡和烘培蛋糕的香气中诞生)……梦想不会因为岁月而变老,却把美好的时光拉得更长。
7万元,买个厨房都不够,但你可以拥有下半辈子的阳光,慵懒,自在,喜悦,以及一间在你名下的小小咖啡馆。每天微笑接待不同的客人,听他们讲讲旅途中的人生,或喜或悲。
原来,美好的生活就是这样触手可及。
2013年5月19日 已读
參差咖啡館 取自羅素說的被王小波引用而大為有名的那句"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一個生活節奏上算是王小波腦殘粉的咖啡愛好者 以此為自己創建的咖啡館命名。圖很贊 故事 作為一個實現那份自身所追求的安寧與幸福的人 或許更贊些吧。
c leave
骆驼祥子 豆瓣
8.6 (359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3
《骆驼祥子》是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2013年5月20日 已读
舊時代 一個北漂勞動者的悲劇人生。時代的悲劇 在聚焦的個人身上所投映 進而放大。錯誤時間的懦弱與頑固 乃至骨子裡的善良 都是這一悲劇的根底。景物描寫很棒 簡筆畫勾勒出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這是老舍的功底。
city cml leave
旁观者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彼得·德鲁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 9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珍藏版),ISBN:9787111280798,作者:(美)德鲁克(Drucker,P.F.) 著,廖月娟 译
2013年9月8日 已读
彼得·德魯克的回憶充滿驚奇 無疑 那些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奇遇可以稱呼的人生軌跡 也唯有讚歎。而一個個人生階段與一個個鮮活人物 還有為數眾多的故事交織之下 一個20世紀西方文化的圖景也延展開來。真可謂見微知著。
ca leave
早晨从中午开始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路遥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2
本书收集了路遥创作谈、自传、言论方面的文章。
2013年9月15日 已读
这部随笔是路遥对他以毕生心血所创作的《平凡的世界》一书的回顾。文字平实 如同倾听 虽因言语有些不适 对其苛求自己有所不忍 却依然不由敬佩。印象极为深刻的就是他对于自己事业 对自己的严苛 洋洋洒洒百万字的巨著 则是对他的超越常人的努力的回报 不 这不是上天的恩赐 是一个异常坚毅的勇士 抱怀着重大的使命感 靠着自己并不轻盈的天赋与近于沉重的奋斗去一点点争取来的。
essay leave
生命的奮進 豆瓣
作者: 徐复观 / 梁漱溟 时报出版 1984 - 10
這部書最令人激賞的是,選錄的是四位學問家探索學習的過程,展現出來的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實存的體證,令人感覺更為親切。了解這幾位前輩的學術,自然必須讀他們大部頭著作,但把握這常惺惺的一念,有生命的奮進的向上心,有對於世界人生的悲情,這已經有它本身的價值。
2013年9月26日 已读
唐君毅 徐复观 牟宗三和梁漱溟四位中国现代思想界学者的思乡情怀的抒发与青少年历程的自述 后者尤为打动自己。除了赞叹那份久而弥坚的对这个世界 对学问探索的激越 更钦慕他们少年立志和清晰地立定于那个动荡世界的决心与勇气 当然 还有远见卓识。
leave
俗世奇人 豆瓣 Goodreads
8.4 (120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作家出版社 2008 - 12
《俗世奇人(修订版)》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2013年10月2日 已读
馮驥才先生筆下天津衛的奇人奇事 或許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反應出當時整個天津的氛圍 因而 描繪與尋常大眾所不同的人物 終究也是描繪了整個的世風 很是有趣。唯一可惜的是 19篇 短小又精悍 雖是優點 卻著實不過癮
leave
爱因斯坦谈人生 豆瓣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New Glimpses from His Archives
作者: (美) 杜卡斯 (H.Dukas) / 霍夫曼 (B.Hoffmann) 译者: 高志凯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已经把学术性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集》纳入出版计划,总共有二十卷之多。这项浩大的工程将耗时数年,目前才刚刚起步。在工作中我们有缘见识了海伦·杜卡斯(Helen Dukas)女士的收藏。这位女士从1928年开始担任爱因斯坦的秘书,直到他1955年逝世;此后她一直是爱因斯坦档案的保管者。她出于个人兴趣收集的大量书信及其他只言片语,堪称爱因斯坦性格气质的结晶。我们被藏品打动了,于是在征得杜卡斯女士及奥托·纳坦(Otto Nathan)博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遗产托管人——的慷慨同意后,我们决定印出这样一本小册子。纽约城市大学女王学院的巴纳希·霍夫曼(Banesh Hoffmann)教授应邀在这个项目中协助杜卡斯女士。霍夫曼博士曾经是爱因斯坦的合作者,已经同杜卡斯女士合写过一部爱因斯坦的权威传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和叛逆者》;1973年美国物理学会及美国钢铁基金会为这部作品颁发了优秀科学作品奖。他和杜卡斯女士乐得再次合作,本书就是合作成果。
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这本小书给了我们特别的快乐。说起来,爱因斯坦作品在美国的首次面世就是通过我们,那是1922年出版的《相对论的含义》;我们也是他最后的出版者,因为第五版《相对论的含义》包含了爱因斯坦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最终论述。而本书提供的视角为我们补完了伟人的另一面: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也是伟大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气也*。而且他常写回信。所以就有了眼前这本小书。
和上一本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和叛逆者》不同,本书并非传记,也不阐释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我们没有编排章节,不加目录也不附索引;乍一眼看去全无体例结构可言。本书引用的内容,大部分是爱因斯坦迄今从未发表过的书信,以及他不为发表、信笔写下的只言片语。对此我们无须置喙过多,让它们自己说话便是。
有些文稿本身即由地道的英文写成,我们就逐字照搬。有些文稿的英文略嫌生硬,我们便稍作调整,同时尽量保留那富于魅力的德文风味。至于其余部分,我们都给出英语译文。有很多稿件寄出的是英文,但德文底稿还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直接上现成的英文版,不作重译了。
在科学方面,爱因斯坦堪称卓越的艺术家,理论的美感摄人心魄;在文字功力上,爱因斯坦也相当不俗。因此,本书最后部分将附上现有的德语文稿与底稿,以便熟悉德文的读者诸君能够亲口品尝爱因斯坦的文章风味。(中文版略——译者)
爱因斯坦一生追求和平。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有一整本书了,那便是《爱因斯坦论和平》(纽约舍肯书局)。书的覆盖面足够详尽,我们若想就此话题找出一星半点未曾发表的材料那是难上加难。所以,想对爱因斯坦这方面的观点刨根问底的读者请去阅读那本书。不过,我们从那本书中选取了一篇长文,这么做的道理有两层:首先,它本身是一篇有力的檄文,特别值得发表;同时,我们在此发表它也是为了向《爱因斯坦论和平》整本书致敬,因为重新刊行这些内容是我们由衷的愿望。
文稿的编排次序并非随心所欲。当记忆的阀门被打开,一个个断片从丰富的人生中奔涌而出,联缀成系列。不期而遇的转折,是记忆自身的逻辑,引领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或前行。本书便是由一串串系列构成,每个系列自成一体,在编排格式上彼此区分。当然,把每一篇文稿单独抽出来欣赏也未尝不可;但本书的宗旨一以贯之:读者诸君走完这段处处留情的旅程之后,想必会对爱因斯坦整个人有了更深更亲切的了解。
想要在旅程中带上地图的话,请翻到本书最后,那儿有一份简短的爱因斯坦生平简表。
2014年3月12日 已读
愛因斯坦多年的秘書杜卡斯小姐整理的到他辭世的三十多年間的書信文稿 簡短而深邃的文字 多數是未經發表的。初版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他的友人貝克在他75歲生日致信“在那些道德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只能得到‘否’的回答的歲月裡 當人們對人性這個概念深表懷疑的時候 我有幸想起了你 頓時就感到內心恢復了平靜和力量。多少個日日夜夜 你總是站在我的心中 對我說話。”誠然如此
essay leave
佐贺的超级阿嬷 豆瓣
8.4 (91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洋七 译者: 陈宝莲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3
因为无力扶养,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间破烂茅屋!在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下去,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
2014年7月15日 已读
抱怀着希望生活 微笑着走下去。
japan leave
比我老的老头 豆瓣
8.5 (19 个评分) 作者: 黄永玉 作家出版社 2003 - 7
“文革”过了,我们下了三年乡又回到北京城了,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我和一些人被调到北京饭店去参加十八层新楼的美术工作。我没有画画的任务,只做了一些计划书的书面构想,比如哪一层会议室画些什么,摆什么,什么格式,请谁搞谁画最合适之类设想。也不一定按时上班。做具体工作的都是海内高手,我分内的工作也不怎么操心。
2014年7月20日 已读
一個叫黃永玉的老頭 回憶一群老頭。“一夢醒來 我竟然也七十多了。他媽的 誰把我的時光偷了?讓我們辜負許多沒來得及做完的工作 辜負許多感情。”讀現代大家的回憶錄 除卻各自共有的赤誠溫雅 懇切儻蕩的性情之外 最大的感歎就是 世道如此不公 讓那麼多的好人蒙難。
essay leave
城南旧事 豆瓣
8.9 (350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 绘者 关维兴 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7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2014年8月17日 已读
其实 这就是童话。童年 是无忧无虑地自故自调皮探索 用新鲜的眼光看世间的人事 英子真该为自己的独立见地而自豪。而当往日单纯笑容里隐没着忧伤的痕迹 少年时代带着沉重的责任扑面而来 这样的女孩 需要经历经受的 尤为让人心疼吧 那是故事之外了。
leave
生命的意义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布拉德里·特雷弗·格里夫 译者: 曹化银 中信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 8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古老的问题难倒了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而布拉德里·特雷弗·格里夫用他特有的轻松和激情最终做出了回答: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手去做。
格里夫用有趣的动物照片和睿智的散文语言再一次打动了读者。他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来到世上,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的轻松风格给这个一直存有最大争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2014年8月27日 已读
"If you just listen to your heart and use you're head,you'll never be wrong" 能夠知曉自己真正渴望的 真是很棒的事 開始過能夠觸動心靈和夢想的自己的生活 雖不乏艱難 卻也是幸運。
leave picture
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豆瓣
作者: 梁晓声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 10
一部对“文革”进行尖锐批判的文学作品。  本书是一部纪实性的长篇小说,真实再现了[文革]那个令人伤心、痛苦而又荒唐的特殊年代,表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对人的灵魂自我扣问。
2014年8月27日 已读 原以為是回憶錄 後邊才發現是紀實小說。對於文革的追憶太少了 而現在的時代 也對於歷史一陣淡漠 作為親歷者的經歷與感受 作為一個重新去認知歷史 那些宏大背景之下鮮明和黑白分明的景象之外 更為真實的一面 還是有所益處的。
leave
柏拉圖式性愛 豆瓣
5.8 (13 个评分) 作者: 飯島 愛 译者: 洪慶鐘 / 張佩偉 尖端出版 2000
曾經為AV女星及「T 字褲皇后」的性感偶像飯島愛,因為出了一本告白自己赤裸裸過去的自傳《柏拉圖式性愛》,飯島愛坦率地公開自己,直言不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生活觀,讓日本女性更加憧憬她,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生活 (離家出走、吸毒、遭強暴、同居、墮胎、援助交際、整形、拍A片、不倫、自殺未遂...等) 。當然剛由「AV女優」竄紅的飯島愛,對於自己的過去、身世均一概不願多談,沒想到轉型成脫口秀藝人多年後,卻選在自己28歲生日的同時推出了這本告白書,將自己過去不可告人、曲折辛酸的經驗完全曝光。
小學時,飯島愛在學校個性內向,不敢表現自己;在家裡時,父親斯巴達式的教育總是嚴格的要求飯島愛的一舉一動,不管是拿筷子或姿勢,只要做錯了,就是一陣毒打。母親是傳統的女人,總是希望飯島愛成為一個成績好、禮儀端正的「理想小孩」,因而要求她補習,以「這都是為妳好」為理由要她用功。上國中後,母親總是把她和班上的才女山口相比,有一次,對飯島愛來說很棘手的數學考了90分,開心的回家等著被稱讚,然而,母親卻因為她沒比山口高分而說「妳的努力不夠」。她開始和暴走族約會、夜晚去歌舞伎廳到早上、偷東西、恐嚇。就這樣,一群缺乏家庭溫暖的人就這樣聚起來了。她不顧父母親的反對,以探望對她最好的爺爺為理由出門。直到爺爺去世,雙親忙於接手爺爺的公司,她的夜遊也就變本加厲。離家出走的愛被送去少年保護中心輔導,雖然有一名叫福島的老師和她談心事,然而她還是選擇一直離家出走。一次,她被福島背叛而從舞廳被抓回家毒打。
到了高中,她得到許可和男友同居,她過得更墮落,逃學去情侶旅館。她為了和男友安藤孝則兩人生活,偷家裡的錢。然而,因孝則的父親無法接受他們終日做愛不工作而翻臉,她逃離,投靠孝則的朋友剛,吸食強力膠的她被剛強暴。最後她為了生活到卡拉OK陪酒,以「愛」的名字再度展開她的人生。
16歲時,愛的道德觀淪喪,變成物質化與想要吸引男性目光的「女人」。她因搭訕認識了有錢的石川秀之,他提供了愛許多的物質享受,幫愛租房子,但卻不要求回報。其後愛到六本木俱樂部接客,展開了她的色情之路,且虛榮心越來越重。在那裡,她認識了倉地明美,一個19歲的「香奈兒女人」。在那糜爛又快樂的日子裡,她認為「只要今天過得快樂,就夠了」。後來愛到了銀座的俱樂部當公關小姐,越來越奢侈,但卻因工作時間太長而不去上班。就這樣,失去金錢來源的愛過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愛和經由石川先生認識的信一在一起,也為了信一的借款而和老頭做愛,賺取龐大金額。然而,信一卻是石川先生所買下來的牛郎,和別的女人做愛而染上淋病。愛為了諷刺信一,她開始和很多男人上床,也為了填滿她寂寞的心。
18歲時,愛到了紐約,遇見了坦率的麻理子,見識了更多糜爛的生活,讓她嚮往紐約的生活。回國後,愛因為需要將近一千萬的錢(包括借款和去紐約的經費),而簽約成為一位AV女優(還因此整形)。漸漸地,她也參與「東京情色派」的電視演出。合約結束時,也是愛原預定去紐約留學之時,卻因為經不起鉅額的酬勞誘惑,而繼續了她的演藝生活。此時,男友離去的愛因和迪斯可舞廳DJ敏之情投意合,而同居。但是,久而久之,敏之無法抵擋愛常常不在的寂寞,離她而去,傷心欲絕的愛找尋朋友的慰藉,卻反而被以前的男友們強吻。之後有一天,愛的電話答錄機有一很熟悉的聲音留言,是很久沒有見到的母親。愛打電話回家,和母親斷斷續續的聊著近況,母親看到了電視上的她,也比較了解他,也不再生氣了。很久沒有聯絡的石川先生打給事務所,留了通留言給愛「急事,速回電」,因此約了愛出來,而石川先生忽然向愛要她欠的錢,愛無法還,就和石川上床了。還有,很久沒見的大小姐明美,毅然決定要生小孩結婚,婚禮那天,愛祝福她,卻也哭了。後來愛和明美的聯絡漸少,明美在電話中和愛說她想離婚,愛卻覺得明美變了,以往和他一起的明美變成一個滿口小孩話題的主婦。最後,在一通電話中,愛想起以前媽媽對她的所花費的心血、對她的關心,和自己一個人奮鬥的勞苦。她想起了曾在夜晚聽到了一句「我們離婚吧」和媽媽的尖叫聲,才了解媽媽一個人沒有朋友的孤寂,而她又如此表現一定讓媽媽又受了許多譴責,但媽媽仍然如此的關心她、原諒她。愛說聲「媽,對不起」,兩人在電話的兩端流出歡愉的眼淚。當父親聽到愛叫他一聲「爸爸」時,他一向嚴肅的臉露出了微笑。在以前的日子裡,就算爸爸工作再怎麼忙碌,在假日也絕對會載全家出去玩。原來,不善言語的爸爸,總是用行動來表示。
2014年9月11日 已读 而今看來 每一類人 大人物小人物都有被以獨特的標本看待的可能 但最終 獨特或許也是奢求 成長是相似的 不同的是曲折的路徑 哀傷是相似的 不同的是導致的緣由。她說 對自己最重要的 就是愛 而她 所能得到的 多半也只是性。
l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