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
鲲与虫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骑桶人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
推荐语:
想小说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本土幻想小说的前途又在何方?一切民族化的艺术都非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而骑桶人则以翔实有趣的资料,思想趣味兼具的文字,为我们追根溯源,勾勒出中国本土幻想小说的历史全貌。对于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来说,《鲲与虫》无疑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丽端
骑桶人嘛,给我的印象:嘴脸是老实的、心胸是宽大的,肚皮里的文章是稀奇古怪的。或许十年之后,回头来看,大家会发现,这十年中最诡异的文章都出自此公笔下,这本《鲲与虫》也不例外。 ——凤歌
内容简介:“鲲”作者用来象征中国文人独立自由之精神;而“虫”则象征中国文人怯懦卑琐之特性。本书通过对中国幻想小说的发展来分析中国文人性格的变迁。
“实际上这些小说的生命与那些中下层文人的生命是融合在一起的,而这些小说的变化往往也就与文人的变化相对应。文人在社会中的任何一丝变动,都会曲折地反映到他们所创作的小说中来。这些就是我得以写出《鲲与虫》的原因。”
——骑桶人
编辑推荐
《鲲与虫:被禁锢的中国神话与文人》:仙狐鬼怪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文人的灵魂。实际上这些小说的生命与那些中层文人的生命是融合在一起的,而这些小说的变化往往也就与文人的变化相对应。文人在社会中的任何一丝变动,都会曲折地反映到他们所创作的小说中来。这些就是我得以写出《鲲与虫》的原因。
“鲲”作者用来象征中国文人独立自由之精神,而“虫”则象征中国文人怯懦卑琐之特性。本书通过对中国幻想小说的发展来分析中国文人性格的变迁。
2017年3月27日 已读
蛮有意思,不过作者兴致一来非幻想小说也选了进去,薄薄一册,几乎遍及了我所收的中国志怪小说。
民俗学 骑桶人
日本的众神 豆瓣
日本の神々
作者: [日] 谷川健一 译者: 文婧 / 韩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10
自古以来,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将风、树、山、所有“令人敬畏”的事物称之为神。把带来灾难的事物、带来谷物及渔业丰收的事物等所有人力不可控制的自然现象当作敬畏的对象。本书在追寻日本众神原型的同时,探讨日本人生活的原貌。
2017年3月22日 已读
以为是日本神话故事,没想到是神话田野调查……
日本 民俗学 神话
海怪简史 豆瓣
作者: 盛文强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1
《海怪简史》讲述中国古代海怪故事,全书分为外篇和内篇,外篇为来自底层的海怪,它们身上带着原始的野性,千百年来,它们的故事在民间秘密传递。内篇所记则不乏上古帝王苗裔、龙宫皂隶。可见,前者是“体制外”的海怪,后者是“体制内”的海怪,前者比后者可爱,故有此前后之序、内外之别。在当下,重新审视本民族关于海洋的终极追问,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无疑是告别平庸与浮泛的一条捷径,亦是物质年代的自救方式。
东方朔和猛犸象 豆瓣
作者: [日] 幸田露伴 译者: 范宏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 9
从仙人到猛犸象,从《聊斋志异》到《今昔物语》,幸田露伴运用渊博的中国和日本古典知识,乃至西方神秘学的元素创作了一系列短篇作品,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森罗万象的怪奇世界。
收录篇目:《观画谈》、《怪谈》、《中国的灵异现象》、《神仙道中一先人》、《聊斋志异、芝加哥观察报和魔法》、 《东方朔和猛犸象》、《今昔物语和剑南诗稿》、《金鹊镜》、《扶鸾之术》等。
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万墨轩图书策划编辑。
日本怪谈录 豆瓣
作者: [日本] 柳田国男 译者: 印祖玲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乡村道旁的诡异雕像到底是何方神明?
弘法大师在历史上留下了哪些奇闻传说?
对自然的崇拜如何在民间故事中体现?
本书是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所搜集的民间传说集,选编了《远野物语》《日本的传说》中的内容。书中穿插的全彩的照片和插图,直观地展现了姥神、地藏、祭典的文化。
2014年9月6日 已读
很普通的民间传说集子,比较乱,内容也不多。但是给彩色插图点赞
日本 柳田国男 民俗学
百鬼夜行全图鉴 豆瓣
作者: 鸟山石燕 新星出版社 2014 - 5
百鬼夜行全图鉴(盒装全四册,随书附赠30张精美妖怪装裱图)。鸟山石燕从《和汉三才图会》和传统日本民间故事中搜集了大量素材,并整理成系谱,倾其一生完成了《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百器徒然袋》这四册妖怪画卷,合共描绘二百零七种妖怪,确立了今日我们所见到的日本妖怪的原型。
妖怪学讲义录(总论) 豆瓣
作者: [日] 井上圆了 译者: 蔡元培 东方出版社 2014 - 4
最初以《妖怪学讲义》为题,刊载于黄摩西主办的《雁来红丛报》。全书共分总论、理学、医学、纯正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教育学与杂部八门。以后由亚泉学馆购印,由于该学馆失火,此书的译稿五册均付之一炬,仅余《总论》一册,由商务印书馆于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印行。本书即为仅余之总论。总论讲述了妖怪学的定义以及这一学科的内涵、外延,妖怪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妖怪的分类,妖怪学的历史,妖怪学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奇异现象进行说明。总之,本书“欲为国家拂拭迷云妄雾”,从而达到“祛人心之迷妄”、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