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一个青年的肖像 豆瓣
作者: 徐芜城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3
收入作者徐芜城多年来所创作诗歌近百篇。这些诗歌涉及面较广,有叙写日常生活的,歌颂爱情、亲情的,也有从阅读书籍中得到的感悟。作品多具哲理性,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世界乃至宇宙、生命的意义的深入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诗歌创作技巧方面的认真探索。
林中路 豆瓣
5.7 (6 个评分) 作者: 陈舸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 - 2
从主要和基本的方面来说,这是一个怀疑主义的文本。陈舸并不试图通过其写作建立起某种类型的秩序或距离,他也不回避日常生活的细节,有时候这种细节显得过于精致了,以至于具有难以辩驳的文学性。但是没有关系,他也颠倒自己的技艺,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他尝试了多样的转换,多样的节奏,多 样的譬喻,多样的写实和多样的戏仿。贯穿首尾的博物学野心被不稳定发作的情欲狂形象打断,而形成有趣的交错和对比。这显然不是一种写实的诗歌,但也谈不上表达,情绪的节制表现为对自律的自律。这样的颠沛往返有时成为技巧的一种套路,但阴郁的乐趣时时会毫无掩饰地呈现。趣味和技艺深深的结合是一个常态,甚至它们的互相背叛有时候也呈现为完整的作品。诗集最大的特点是完整,不论是从第一首,还是最后一首,或者随手翻到的某一首开始读起,都不妨碍整体的完备性。每首诗都有其不充分之处,作为某种有意的保留。诗集所收录作品的整体呈现出关于保留的明显癖好,其不完整促成了完整。(马雁)
2015年10月28日 已读
整本书前后的诗像二流歌手的主打歌和普通歌的区别
诗歌 陈舸
往生书 豆瓣
作者: 石可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 - 6
诗人石可的第一部诗集。
2015年10月22日 已读
图文都挺好,书做的不用心
石可 诗歌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豆瓣
7.5 (20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7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同名诗歌为诗人张定浩作品。这首美丽的情诗,最早在豆瓣受到豆友的喜爱和推荐,后经由北大民谣歌手程璧谱曲发布,为年轻人传唱。
这本集子收入包括该诗在内的四十多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诗人自复旦求学以来,“在生活中最必要时刻”对情绪的积淀,对 丰 盈与贫乏的书写,再次展现诗人敏锐而美妙的汉语语感。最后十首短诗是为小女儿斯可所作,情绪和文字一样干净柔软,仿佛叫人看见了完整的世界。全书由“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周伟伟精心设计,值得珍藏。
2015年9月22日 已读
倒计时终于至零/巨大的秒针在惊慌中/摇晃了片刻/又继续前行/而我闭上的眼睛/再睁开却毫无意义
张定浩 诗歌
阿尔伯特·卡埃罗 豆瓣
8.8 (23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闵雪飞 商务印书馆 2013 - 7
必须将佩索阿的名字列入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世界级艺术家这个群体:毕加索、乔伊斯、勃拉克、斯特拉文斯基、赫列勃尼科夫、勒•柯布西埃……
——罗曼•雅各布森(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
佩索阿是本世纪最具决定意义的诗人之一 ,如果我们把他看作一种哲学上的可能性的话就尤为如此。 ——阿兰•巴丟
我们相信阿尔伯特•卡埃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落寞地生活,无名地死去。在神秘主义者看来,这是导师的特征。
——里卡多•雷耶斯(佩索阿异名之一)
根据研究者统计,佩索阿一生共创造了72个不同的异名。这72个异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活跃程度不尽相同,最主要的异名有三个:阿尔伯特•卡埃罗,阿尔瓦罗•德•冈波斯与里卡多•雷耶斯,他们与本名的费尔南多•佩索阿共同构成了一个书写的“家族”。《阿尔伯特•卡埃罗》所收作品即是佩索阿以这个异名写作的诗歌和散文。
本书中第一部分呈现了阿尔伯特•卡埃罗的组诗《守羊人》,这是一部具有奠基性质的作品。组诗共有49首,但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首诗,或者一句话:世界是部分,而非整体。以基督一神论为信仰基础的理性精神要求现代人把“自然”作为整体来认识,而不是石头、河流与树木无休无止的相加。而佩索阿认为这种理性阻碍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因此,为了重建异教,或者建立新异教,首先要通过消灭绝对理性与拒绝形而上学重现异教的本质。
《恋爱中的牧羊人》,是一组阿尔伯特•卡埃罗诗陷入爱情时的诗作,是恋爱中的阿尔伯特•卡埃罗对待爱情的自然而然的方式。
《未结之诗》,阿尔伯特•卡埃罗的早期诗作,并与其他所有诗作归并在一起出版,这些诗中的最后几首(从(……)号起)是卡埃罗临终之前回到里斯本写出的。由于疾病的侵袭,诗人最后的诗作呈现出某种新奇,无论性质还是方向上,都与作品的总体特征有所区别。
最后还有《断章》、《归属不明的诗》三首,以及散文部分的《阿尔伯特•卡埃罗访谈》及一篇论及诗歌和散文区别的小品。并附有费尔南多•佩索阿大事年谱。
张枣译诗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保罗·策兰 / 西默思·希尼 译者: 张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6
张枣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汉语诗人之一,诗歌创作之余,兼事诗歌翻译,不多,但精。本书收录张枣生前译诗作品,翻译对象包括保罗•策兰、马克•斯特兰德、西默思•希尼、乔治•特拉科尔、勒内•夏尔、华莱士•史蒂文斯。每一首译诗,既是一次精彩的翻译,也是一次漂亮的创作。
2015年8月29日 已读
太喜欢张枣译的策兰了……装帧实在是太奇葩
张枣 诗歌
周年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叶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是作者十年诗歌写作作品的一部精选集,含有六十首左右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当代女性的精神与身份的内涵,以及对当代生活的记录与反思,作者在十年的诗歌写作生涯中磨练出一种带有强烈个人印记和原创的语言风格,使得本书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2015年7月18日 已读
“毕竟人只是一具逐渐消耗的肉体/关于死亡和衰老的心里话/可以将肉体的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喜欢女人一组。
叶美 诗歌
双行星与小卷兽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二十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 - 3
这本诗集轻盈、繁复,体现着二十月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探索,它拓宽了汉语写作的思维和疆域,呈现了当代诗歌发展中的新流向,正如著名诗人臧棣的评论:“二十月的诗,呼应着当代诗人对新诗的修辞系统的彻底的变革”、“针对诗歌想象力的自我革新”,他强烈的个人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诗人的关注并为诗坛瞩目。
2015年6月19日 已读
让我给你打五星是《不可能》的哼!
#列入抄书计划#
二十月 诗歌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豆瓣
8.1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译者: 包慧怡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3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狄金森后最伟大的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经典诗集
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推崇备至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人中的诗人,被认为是“狄金森后,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自称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毕肖普的写作技艺精湛、形式完美,从专业角度看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的诗作清新、澄澈,可作为精致的艺术品玩赏。——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以夸张的修辞,而以文以载道的立场著称。——哈德罗•布鲁姆(美国文学评论家,《西方正典》作者)
就艺术而论,在20世纪女诗人中,作品的复杂性、清晰度和准确性能与男诗人中的庞德比肩的,非毕肖普莫属。——廖伟棠(诗人)
这本书里所有这些令人推崇的、美妙的作品,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让人挚爱,从不曾让人厌倦。
——《华盛顿邮报》
这本诗集里,至少有三十或四十首诗,可以媲美任何优秀的战后英语作品。
——《星期天时报》
2015年3月19日 已读
喜欢这段:“黎明是一片漠然的黄。/噼——啪!干燥且轻。/屋子真的被击中了。/噼啪!如锡的声响,如水杯跌落。”喜欢毕肖普给洛威尔的信:“你为我写墓志铭时一定要说,这儿躺着全世界最孤独的人。”译者很赞,多位友邻怒推,封面很赞,唯一让我不太舒服的是腻歪歪的书名。
包慧怡 毕肖普 美国 诗歌
设计诗 豆瓣 Goodreads
The Designing Wordsmith
6.6 (94 个评分) 作者: 朱赢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世界最美的书”《蚁呓》设计者朱赢椿自作诗集,收录数十首以视觉画面传达构成,只有设计师才能完成的新感觉诗歌。
本书为朱赢椿自作诗集,收录数十首以画面传达构成的诗歌。朱赢椿将诗歌用设计的手法制作展现,呈现出画面上的诗意感觉,力图在设计的克制和约束管道中实现创意,用廉价的纸,单纯的字,得以最大限度的战线生活中的会心一笑。
2013年7月29日 已读
相比蚁呓,这本书性价比差实在太多了
设计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