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W. Timothy Gallwey Random House 1997 - 5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is a revolutionary program for overcoming the self-doubt, nervousness, and lapses of concentration that can keep a player from winning. Now available in a revised paperback edition, this classic bestseller can change the way the game of tennis is played.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9.8 (8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Viking Adult 2014 - 9
A pioneering researcher and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s on traumatic stress offers a bold new paradigm for healing
Trauma is a fact of life. Veterans and their families deal with the painful aftermath of combat; one in five Americans has been molested; one in four grew up with alcoholics; one in three couples have engaged in physical violence. Such experiences inevitably leave traces on minds, emotions, and even on biology. Sadly, trauma sufferers frequently pass on their stress to their partners and children.
Renowned trauma expert Bessel van der Kolk has spent over three decades working with survivors. In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he trans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umatic stress, revealing how it literally rearranges the brain's wiring-specifically areas dedicated to pleasure, engagement, control, and trust. He shows how these areas can be reactivated through innovative treatments including neurofeedback, mindfulness techniques, play, yoga, and other therapies. Based on Dr. van der Kolk's own research and that of other leading specialists,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offers proven alternatives to drugs and talk therapy-and a way to reclaim lives.
我们内心的冲突 豆瓣
Our Inner Conflicts
8.5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卡伦·霍尼 译者: 王作虹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 5
《我们内心的冲突》较之于《我们时代的神经人格》,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发展,而且达到了早期著作中鲜有的哲学的高度。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因此,即使读者已经从作者早期论著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初步接触了她的理论,但要真正认识、全面了解作者及其代表的学说,则只有在进一步细读她后期的成熟之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之后才能实现。
我是谁,或什么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Mind's I: Fantasies And Reflections On Self & Soul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译者: 舒文 / 马健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7
“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宗教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
从犯愁到解愁 豆瓣 豆瓣
From Melancholia to Prozac: A History of Depression
作者: [美] 克拉克·劳勒 译者: 崔敏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 - 11
目前全球有数亿人深受抑郁症之苦,关于抑郁症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关注。但从古到今,对于抑郁症的定义和对社会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药物究竟能起到效果,还是只是安慰剂?我们今天的抑郁症是不是只是制药业的一部分?抑郁症是诊断不足还是过度诊断?我们应该像精神分析学或认知行为 疗法一样,为昂贵的谈话疗法付费吗?
了解抑郁症的历史对于了解它的现状和定义是非常重要的。本书作者回顾了从古典时期开始到现在抑郁症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并详细介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种疾病的态度是如何改变的,以及抑郁症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表现。书中引用大量资料,生动描绘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社会人类对于定义和治疗抑郁症的斗争,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的旅程。
从亚里士多德到盖伦的忧郁症理论,到亚伦·贝克和马丁·塞利格曼对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克拉克的历史旅程不仅是一个关于认识如何进步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普遍具有的特定状况在文化、语言和技术方面如何改变的故事。作为从古到今,人们一直经历着的不同程度的悲伤和绝望的思想史,这是最有价值的。
《卫报》
在这本研究深入的书中,诺森比亚大学的克拉克·劳勒漫游了抑郁症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他细致梳理了从古典时期以来对抑郁症的理解和认识,并讨论了制药业在对抑郁症分类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经济学人》
本书为我们了解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人们如何定义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次独一无二的、富有洞察力的旅程。克拉克的叙述相当值得一读。
《国际社会科学评论》
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 豆瓣
7.5 (17 个评分) 作者: 【澳】马修•约翰斯通(Matthew Johnstone) / 【澳】安斯利•约翰斯通(Ainsley Johnstone) 译者: 康太一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 3
它就那样出现了,不分场合,没有来由。
每当它出现,整个世界都变灰了,持续的低落、疲惫、哀伤、焦虑、自责,日子变得看不到前方,一切都慢了下来。对外界的兴趣消失了,哪儿都不想去,偶尔还会想到死亡。
你是否有过以上经历?是否知道也许自己正在经历抑郁?
《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 》是抑郁症患者及其陪伴者的独白,旨在为大众提供帮助和指导,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帮助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本书动画版为世界卫生组织官方推荐宣传片。
-----------------------------------------------------------------------------
当你得了抑郁症,你可以为自己做什么?
当你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你可以为他做什么?
一部由抑郁症患者及其陪伴者共同完成的疗愈绘本
一本真正带领大众看清抑郁症的暖心之作
版权热销20余国
荣膺英国年度“十佳图书”
动画版系世界卫生组织官方推荐宣传片
罗永浩、海蓝博士、三联周刊、搜狐网、视觉志、壹心理等在各大平台诚意推荐
--------------------------------------------------------------------------------
丘吉尔: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张国荣:Depression(沮丧、抑郁)。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我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崔永元: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特别严重的那种。我很清楚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想到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是特别快乐的。回到家,他经常就把头往墙上撞,同时骂自己是没用的人。
科特·柯本:我无法欺骗你们,无法欺骗你们中的任何一人。那对你对我都不公平。我能想起的最大罪恶便是欺骗人们,装模作样,做出一副我100%快乐的样子。
太宰治:我伪装早熟,人们就传说我早熟。我伪装懒汉,人们就传说我是懒汉。我伪装写不出小说,人们就传说我不会写小说。我伪装说谎,人们就传说我说谎。我伪装有钱,人们就传说我有钱。我伪装冷淡,人们就传说我冷淡。然而当我真的痛苦得禁不住发出呻吟时,人们却传说我是在伪装痛苦。
------------------------------------------------------------------------------------
我决定创作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为了自我疗愈,更多的是想提供一个清晰直观的视角,让大家知道身患抑郁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每一个人的康复之路都不一样。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并且生活里也有一只黑狗,那么永远不要放弃抗争,黑狗一定会被打败的。
——马修·约翰斯通
我发现此书对于抑郁症以及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希望,采用了一种既感人至深又充满趣味的解读视角。洞见深刻,令人惊喜。我以前从未想过,“心理自助”与“绘本”这两者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地整合在一起,但是马修·约翰斯通将它们组合出了启迪灵感、鼓舞人心的效果。
——奥利弗·布克曼,《卫报》
他用高度原创的类别混搭组合——自传体+自助自救内容的绘本模式恰好证明了医生的医嘱内容。
——《悉尼先驱晨报》
言辞智慧,洞见深刻,简洁而又全面,将其他书300页才能说清的内容在一本小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才华横溢、不可或缺的难得佳作。
——演员斯蒂芬·弗雷
与内心的敏感和解 豆瓣
作者: ( 意) 尼可莱塔·特拉瓦伊 译者: 王晨彪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烦恼?
不知该如何掌握与他人的距离感;
总是忍不住看对方脸色,无法畅所欲言;
当与他人的关系发生摩擦,就会不断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经常被别人的反应牵着鼻子走,对人际关系感到疲倦……
如果你中了以上几条,恭喜你,你是每5人中才能有1人的“高敏感”族
敏感不是脆弱,更不是一种病,相反,它是上天送给你独一无二的特质。
意大利“国民心理师”超十年心理咨询手记,重新定义敏感——高敏感是向内生长的力量!本书作者通过40年亲身经历,分析真实案例,利用29种实操方法,并配合情绪地图、应激反应自测表和减压日记等诸多方法教你挖掘敏感潜能,重新定义自己!
高敏感者的安全感 豆瓣
作者: 威廉姆·布鲁姆 译者: 吕红丽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 - 6
安全感是我们实现健康生活、获取成功的基础。我们的身体、思想和这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里都藏有它的秘密。在这里,英国全民心灵教育专家威廉姆•布鲁姆博士从安全感的本质、影响安全感的因素、获取安全感的方法及如何实践等方面对高敏感者的安全感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说。具体技巧如下:
★管理好促进安全感和恐惧感产生的荷尔蒙;
★在心中积蓄正面情绪以备不时之需;
★不管周围环境多么艰难,都要追求生活中美好的部分;
★给自己打气,并充满侠义之心;
★正视自己不喜欢的事物;
★当感觉到自己被挑衅时,保持冷静和坚强;
★别把任何事情看得太重;
★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气场,让周围的人感觉受到鼓舞。
家庭心理百科 豆瓣
가족심리백과
作者: [韩] 宋炯锡 等 / 송형석 译者: 任李肖垚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 11
韩国第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专为东亚家庭定制,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随叫随到的家庭心理医生,深入浅出的心理学敲门砖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教授、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施琪嘉老师作序推荐,韩国国民MC刘在石盛赞的心理学家宋炯锡领衔,多位心理精神科专家倾力写就
◎ 编辑推荐
☆ 韩国第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内容无懈可击、编排科学合理的心理自助工具书
以人的一生为时间线索,将从小到老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悉数囊括。篇章短小,将知识化整为零,随用随翻,省时高效。
提炼生活困扰,侧重引导解决,讲解深入浅出,内容扎实全面,文风亲切易读。
☆ 专为东亚家庭定制,“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
儒家传统、长幼尊卑、婆媳关系、升学考试……从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出发,专注破解东亚家庭困局。
☆ 韩国国民MC刘在石盛赞,明星作者群联合编写
10位韩国一线心理精神科专家,将多年来在医院、课堂、学会的经验及见闻与各自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献给每个家庭的每位读者。
☆ 解救被生活扼住喉咙的现代人,化解有口难言的小众难题
父母做爱时被孩子看见了怎么办?晚晚夜宵戒不掉怎么办?为什么总是遇到渣男?不想再依靠父母,却又为此感到害怕,怎么办?刚生完孩子,觉得他特别丑怎么办?总是想起从前父亲出轨的往事怎么办?
◎ 内容简介
从嗷嗷待哺到垂垂暮老,如何料理好桩桩烦心事,越活越有意思?
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到购物瘾、传统节日综合征、空巢综合征,这些正统或不正统的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有没有可能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汇集成一份触手可及的资料,供人们随用随取?
10位韩国一线心理精神科专家接下挑战,将多年来患者常见的问题整合筛选,以人的一生成长为线索,采择出近200条对东亚家庭最具价值的条目,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技巧作出解答,最终完成这一“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书中既有言简意深的宽慰,又有条理清晰、步骤明确的应对方案,能帮助读者走出心理误区,科学解决自身问题,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豆瓣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作者: [美] 约翰·R.安德森 译者: 秦裕林 / 程瑶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1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自1980年第一版出版以来,每五年更新一版,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该第7版于2010年出版,是最新版。《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系统地将传统认知心理学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侧重于人脑的认知研究。并通过“启示”将研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作者以流畅的语言,深厚的学术功底,引领读者进入认知心理学领域。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共14章,第1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和思路以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第14章介绍了认知的个体差异。其余12章分别探讨了知觉、注意、心理表象、知识表征、记忆、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和决策、语言等各个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每两章为一个专题,共六个专题。同事,吸纳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认知的神经基础,内容详尽、深入,具有相当的前沿性。《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是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系统地了解认知心理学及其最新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教材。
个人形成论 豆瓣 谷歌图书
On Becoming a Person: 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尔·R·罗杰斯 译者: 杨广学 / 尤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7
这是――本写给“有智慧的普通人”的书。 20世纪50年代,罗杰斯成名以后在各地作演讲,本书即主要根据这些演讲和未发表的文章整理而成,体现了罗杰斯的基本思想。 本书包括罗杰斯与各种各样群体的对话,对人们善意的提问和攻击性的挑战的回答,主题涉及罗杰斯的个人背景与生活经历、关于助益性人际关系尤其是治疗关系的实质和要素、个人形成的方向以及过程、人生哲学的讨论、对心理治疗的研究,还包括当事人中心治疗观在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企业组织沟通甚至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含义。 罗杰斯的声音――充满爱心和激情,自信而恳切――将《个人形成论》中的多篇论文连成了一个整体。与我们对话的这个人知识异常丰富,而且又十分耐心,他仔细聆听别人,也聆听自己。这种全神贯注的聆听有利于促进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我们思考这个宏大的理论问题:成为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精神分析诊断(万千心理) 豆瓣
9.2 (6 个评分) 作者: (美)麦克威廉斯(McWilliams, N.) 译者: 鲁小华 / 郑诚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 7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本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人对抗自己 豆瓣 谷歌图书
8.7 (7 个评分) 作者: (美)门林格尔 译者: 冯川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 5
卡尔・门林格尔(Carl Augustus Menninger)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人深邃莫测的精神世界有渊博的知识,尤其对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作过深入透辟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成果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中斐然自成一家。
在《人对抗自己》中,门林格尔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作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门林格尔呼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相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到: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逃避自由 豆瓣
Escape from freedom
9.1 (97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里希·弗洛姆 译者: 刘林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豆瓣 Goodreads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9.3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隆 译者: 黄峥 / 张怡玲 商务印书馆 2015 - 5
存在主义治疗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在其临床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采用到的一种精神取向,或者说是生活哲学。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本书不仅为那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所有流派的治疗师以及所有思考过人生意义的人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和存在进行反思的空间。
高敏感是种天赋 豆瓣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
6.6 (48 个评分) 作者: [丹麦]伊尔斯·桑德 译者: 李红霞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为什么常觉得自己事情做不好、在人前丢脸?
大家都说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这是我的问题吗?
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赐给你的最特别的礼物。
你是否常有下列这样的心情:
•不想给人添麻烦
•需要独处
•容易有罪恶感
•曾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击
•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焦虑
• 讨厌到人多的地方
•觉得自己做不好事情
◎别让自己的五种感官受到过度刺激
◎受到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世界
◎爱自己,保护自己
◎练习对自己仁慈
◎练习跟自己和解
◎勇敢做自己,并为此感到喜悦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俘获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课,狂销全球美、英、德、法、日、韩等18国语言版权!用19个方法面对自己、向外沟通,你就是你,勇敢享受与众不同的天生才能!
罗杰斯心理治疗 豆瓣
作者: 法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 9
本书的编写非常出色,不仅有罗杰斯心理治疗过程的完整记录(许多经典个案为首次公开发表),了解什么是罗杰斯治疗,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思想,罗杰斯的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失败的;还有其他心理治疗学派的专家们对这些个案的点评,每一篇点评都独具特色。
本书将使新一代心理治疗师领悟到真正的罗杰斯冶疗,以及这些治疗方法的重要意义,使罗杰斯的思想在心理治疗领域得到继承和发展。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豆瓣
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8.8 (46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伯恩斯 译者: 李亚萍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 1
你是否总感到焦虑、抑郁、内疚、自卑、孤独、挫折、易怒、躁狂?总感到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致索然?心中 盘踞着悲观绝望,痛苦难熬,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你很想让自己更理性更开心,但你拖拉,觉得生活没劲;你发现自己习惯逃避;你有严重完美主义倾向,常不满意自己;你想摆脱抑郁却无助无望更抑郁。你该怎么办? 请牢记,思维决定情绪。错误扭曲的认知,则导致抑郁情绪。
戴维·伯恩斯博士是世界主流认知疗法最重要的发展者之一,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自助书籍作家,他的著作《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连续多年位于自助书籍畅销榜第1名,全球销售超过500万册,也是美国、加拿大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最常“开药方”给抑郁症患者的书籍,带给无数抑郁症患者福音。《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最新完整版)》将是一套治疗体系,更是一整组的工具,向读者展示了快速、有效地克服日常不良情绪的治疗技术,从而战胜抑郁。
4周左右的系统化的自我阅读和练习治疗体系。你会注意到书中不断要求你边阅读,边拿起笔做测试、做练习,请静心对待,你是在逐渐谙习一些特别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技巧,以帮助你战胜不良情绪,如忧郁、焦虑、悲伤、挫折、内疚、紧张、羞愧、自卑、孤独。22个简单有效的原则和技巧。深挖抑郁背后的情绪根源,学会掌控日常摇摆不定的不良情绪和自我否定行为,从而帮助人们安全渡过生命中的每个低谷,让每个人的心灵天空清新明朗。
原生家庭 豆瓣
Toxic Parents
8.3 (106 个评分)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 (美)克雷格·巴克 译者: 黄姝 / 王婷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8 - 5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