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
小小的家 (201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小さいおうち
8.0 (123 个评分) 导演: 山田洋次 演员: 松隆子 / 倍赏千惠子
其它标题: 小さいおうち / 东京小屋(港)
青年荒井健史(妻夫木聪 饰)此前一直照顾姨婆多喜(倍赏千恵子 饰)的生活起居,多喜年轻时曾在东京帮佣,如今在健史的纠缠下,她提笔写下了陈年的悲喜往事。那要回溯到昭和初期,年轻的多喜(黑木华 饰)离开山形老家,几经辗转进入平井家担任女佣。平井家在东京郊区盖了一栋红色屋顶的小房子,男主人(片冈孝太郎 饰)是玩具公司常务,女主人时子(松隆子 饰)雍容美丽。多喜对时子充满敬仰,她更全心全意为平井家服务。某年春节,玩具公司新来的设计人员板仓正治(吉冈秀隆 饰)走进平井家门。相近的趣味和爱好让他和时子愈加投机。与此同时,战况日渐激烈,有情男女藏着彼此的秘密,随波逐流……
本片根据中岛京子第143回直木赏同名获奖作品改编。
2015年11月25日 看过
(7/10)山田洋次的二战片总是不会让我失望,冷静地反映当时人们的心态,完全不搞暧昧。从对战争的思考上我觉得山田的另一部作品《母亲》更为出彩一些,但本片对两代人的历史观的不同还是作了很好的表现。
7分 反战
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Elser: Er hätte die Welt verändert
7.5 (16 个评分) 导演: 奥利弗·希施比格尔 演员: 卡塔琳娜·舒特勒 / 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
其它标题: Elser: Er hätte die Welt verändert / 决命13分钟(港)
《埃尔塞: 将近改变世界的人》讲述的是刺杀希特勒事件,但影片里的史实比《行动目标希特勒》要早几年。1939年。希特勒差一点被一个名叫埃尔塞的木匠干掉。那一年,希特勒的权力正在逐渐迈向顶峰,当大多数人都在狂热崇拜之时,埃尔塞成了少数几个的正义斗士。在精密的计划之下,他在希特勒演讲的讲台附近设置一个定时炸弹。可惜的是,希特勒的演讲结束得太早,炸弹引爆时希特勒已经不在现场。埃尔塞在当年11月遭到了纳粹的逮捕,遭处决。影片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本土演员的演出保持了原汁原味。
2015年10月25日 看过
(7/10)有点失望,导演虽然认真地复原了一些历史细节,但过去和现在这两条线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几乎是两个独立的故事。话说埃尔塞在二战开始后不久被捕,却在二战结束前几天被处决,命运至此也够悲催的……
7分 反战 德国
冷杉溪 第一季 (2015) 豆瓣
Tannbach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冷杉溪
8.3 (31 个评分) 导演: Alexander Dierbach 演员: 亨丽埃特·肯夫里乌斯 / Jonas Nay
片名是Tannbach,这是个虚构的农村小村庄的名字,按德语音译可翻译为“塔恩巴赫”,按意译可翻为“冷杉溪”(注:冷杉是一种针叶树,常用作圣诞树),但在电视剧播映时,也可能会用其它的片名。
据介绍,Tannbach这个村庄座落于德国东南部巴伐利亚州和北部连接的图林根州的接壤地带。这个地区在二战即将结束时,先是由美军占领,后又被苏军占领,最后在分别建立西德(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东德(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国家时,这个地方被划在了边界上,在该村中间流过的溪流变成了界河。以二战末期和1945至1952年的战后时期为时代背景,突出选择了三个家庭的成员,以及其他居民、战俘、逃兵和纳粹投机分子等各种人物,在村中,穿行往来于两岸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之间,发生和展开了形形色色的各种故事。
2015年10月2日 看过
(9/10)推荐结合之后一起发行的纪录片一起看。
2015年10月2日 评论 期待下一季 -   我并不反对日本和德国拍反映自身战争伤痛的作品,关键是现在日本很多二战影视只是单纯地喊冤喊痛,并没有反思社会本身的问题。   相较之下大部分德国的二战片都会从各种角度思考自己当初为什么会走向失控,或者从领导层(帝国的毁灭)、或者从军人(从海底出击)、或者从犹太人(何处是我家)、或者从普通人(偷书贼)、或者从青少年(最后的桥)、或者从帮凶(生死朗读)、或者从现在的人(过客的忧伤)、或者从人性(浪潮)、或者从战争本身(我们的父辈)、甚至是从“反思二战”这点本身(缄默的迷宫)……   以上我列举的这些冰山一角的作品,单独列出来看,它们都是从特定的某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但把它们综合起来时,你就会看到德国人的确非常认真地思考他们为什么当年会那么疯狂,这种反思不是单纯地来一句“不好意思给你们添了麻烦”,也不是将责任全部推卸在希特勒一个人身上(《帝国的毁灭》中戈培尔就有一句台词“是人民选择了我们纳粹党,我们并没有强迫他们”)。   而这些是“现在”日本影坛所缺乏的(我强调“现在”就是因为日本过去有并且很流行,主要都在上世纪,日本并不是像大陆宣传的这样是一个“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事件”、“从不作战争道歉”的国家)。翻阅日本近几年的主流二战影视,其格调几乎是清一色的“我们好惨、我们好惨、我们真的好惨哦”,然后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完全没有一丝其他内容,没有反思社会,没有批判军政府,当然也没有美化战争,只有一句唐伯虎口中的“这难道还不够惨吗?”。   《冷杉溪》是一部讲述冷战的作品,却也是二战的延续。这部作品还是比较地图炮的,把纳粹、美国、苏联、西德、东德都轮着给炮轰了一遍,其中美军不再以救世主的形象登场,出于方便地统治当地的目前还包庇了一些纳粹官员,之后还有亲美青年还误杀了一名亲苏青年,而他们俩以前曾经是好友。   但这部作品并没有为黑而黑,不同立场的群体中都有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而这部剧集也巧妙地给各个立场的范围内都设立了几个主角。   德军中有绍贝尔这种纳粹余孽,也有安娜的父亲这种良心未泯的军人,但美军官员却启用了前者而将后者送进了劳改营里。美系角色也不完全都是负面形象,如弗里德里希的母亲就是好人。而本片重点批判的苏联和东德也不都是些恶棍,弗里德里希和县长都是片中的正面形象。   还有些角色非常独特而真实,比如那个上吊的老奶奶,从性格上来说,她是个心地很好的人,但她终生信奉纳粹,甚至在观看了犹太集中营的纪录片后依然为希特勒辩护。   然而最悲剧的地方是,意识形态竟然可以分裂好几个家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弗里德里希为了政治站队宁愿与自己的美国母亲分道扬镳,而妻子安娜为了支援丈夫则选择与父亲分居东西两地,昔日纳粹的绍贝尔一家也是各种貌合神离。   战争和政治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这是德国人在二战后经常思考的问题。   常有人问为什么理性的德国人为何会发动二战?其实理性与疯狂并不冲突,这世上多的是“理性的疯狂”,在二战中德国人喜欢程序化地将人“处理掉”,而日本人更享受刀枪之间夺人之命的快感,这也是一种“理性”和“感性”。   再者,如果把“二战”看作是整个“帝国主义时代”的尾声的话,那么德国只不过是“最后一个动手的强盗”罢了,他和英、法、俄、美、西、葡、荷……的主要区别,不过是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先对非洲、美洲、印度、中国这些弱小的小国痛下宰割之手,而德国揍的对象恰恰就是这些前辈哥们。曾有印度官员说幸好有希特勒这么一闹削弱了另外几个老牌帝国、才让印度得以翻身,这话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所以并不是“只有德国人发动过战争所以要谢罪”,而是“德国人更认真地去思考战争”。二战后溶入欧洲的德国发现用和平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国家崛起、甚至重新当上欧洲一哥。所以反思战争和政治压迫的危害性也就成了一种社会需求。   人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学会用战争以外的手段去达成国家目的。如果欧盟能以和平的方式统一成一个类似国家的集体的话,那么也就让人类看到了以非战争的手段完成统合的榜样。
9分 反战 德国
皇帝不在的八月 (1978) 豆瓣
皇帝のいない八月
7.2 (5 个评分) 导演: 山本萨夫 演员: 三国连太郎 / 山本圭
其它标题: 皇帝のいない八月 / 没有皇帝的八月
8月4日1时,盛岗市郊外,日本自卫队的巡逻车被烧毁。8月15日10时30分,鹿儿岛,陆军自卫队察务部长江见为一郎非常惊讶地在危险分子名单上看到了女婿藤崎显正的名字。他来到女儿杏子家,杏子告诉她藤崎正忙于搞运输。18时30分,博多火车站,商报记者石森看到了杏子,曾有恋情的二人登上了“樱花”号特别快车。同一天,东京首相官邸,首相佐林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可能发生军事政变的情况。20时15分,下关车站,石森、杏子二人被带到一号车厢,藤崎也在,杏子有些不安。21时,东京,政变的幕后策划者大畑及陆军自卫队将军真野被内阁情报室查明。江见逮捕了真野,并在其轿车中发现了以“没有皇帝的八月”为代号的政变计划,首相佐林命令先发制人。21时50分,藤崎在“樱花”号各车厢放置炸弹,威胁政府交出大畑。载着三百六十人的“樱花”号仿佛一颗伪装而成的炸弹在漆黑的夜晚向东京飞奔而去……
2015年9月11日 看过
(8/10)结局很悲伤,尤其山本圭演的倒霉男主…………感觉这片有点像《卡桑德拉大桥》和《新干线大爆破》的综合体。事实上二战后日本右翼的政变大多不成气候,但它们给编剧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本片和押井守的《和平保卫战》其实是同一个历史原型。
8分 反战
(1962) TMDB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维基数据
La jetée
9.1 (399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马克 演员: 让·内格罗尼 / 埃莱娜·夏特兰
其它标题: La jetée / 停机坪
遍野废墟,末世凄凉。男主人公(达沃斯·哈内赤 Davos Hanich饰)成为核战爆发后少数存活下来的人类。他幼年时梦中总是目睹一名陌生男子的死亡,这也使得他成为了时光旅行的实验品。他被送往核战爆发前夕的过去,他在堤岸上遇见一位女子(海伦·夏特兰 Hélène Chatelain饰),并且爱上了她。当实验快结束时,他又要被送往躲过浩劫的未来。但是他拒绝了这个机会,势要与自己心爱的女子在一起。然而到最后,他才恍然发现,幼年时常梦见的死亡,原来正是自己。
这部由新浪潮左岸派代表人物克里斯·马克执导编剧的科幻先锋派短片《堤》,是科幻片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全片用完全静止的画面,模拟人类对往事的印象,讲述一个世界末日后的故事。简洁有力的音效氛围,流畅凝练的剪辑镜头,配上如诗如梦的旁白语言,一段梦中破碎的记忆被描画得触目惊心。
2015年5月13日 看过
(7/10)故事本身挺不错,但幻灯片式的播放让人头晕……(不过镜头感确实很不错)
7分 反战
五月的四天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4 Tage im Mai
8.4 (45 个评分) 导演: 阿希姆·冯·博里斯 演员: 帕维尔·文策尔 / 阿列克塞·古斯科夫
其它标题: 4 Tage im Mai / 五月的4天
德国,二战结束前的四天。一位率领着他的部队占领海边孤儿院的苏联军官。一支在海滩驻扎的纳粹德国国防军部队。一种反常的危险的爱。
所有人都对战争感到疲惫,只有十三岁的孤儿彼得,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英雄,千万百计煽动两支部队。直到他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早就潜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谓 的敌人,其实是如父亲般的朋友。
这时划清的不是敌与友之间的界线,而只是善与恶之间的界线。
2014年12月12日 看过
(9/10)本片改编自同名俄国小说,同时也是取材自真实事件。这个故事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它的关键片段是发生在德国投降之后。8个苏联红军没有死在80个德军的炮火下,却因为意外得罪了上司而遭到处决,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的荒诞。
9分 反战 德国
铁十字勋章续集 (1979) 豆瓣
Breakthrough
导演: Andrew V. McLaglen 演员: Richard Burton / Rod Steiger
其它标题: Breakthrough / Steiner - Das eiserne Kreuz, 2. Teil
描写德国军官积极参与反希特勒的活动, 并且解救美国上校的故事。
2014年10月3日 看过
(7/10)感谢Kiel提供字幕。导演曾执导过《野鹅敢死队》来着。虽然叫《铁十字勋章2》但与“前作”没有任何联系,主角也只是刚好叫斯泰纳。其实本片主角很大程度上只是政治正确的产物,人物性格不是很突出,倒是他的光头朋友和那个美国军官让人更为印象深刻。
7分 反战 德国
早安越南 (198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Good Morning, Vietnam
7.7 (57 个评分) 导演: 巴瑞·莱文森 演员: 罗宾·威廉姆斯 / 福里斯特·惠特克
其它标题: Good Morning, Vietnam / 早安,越南
1965年西贡越战,死气沉沉的军方广播电台由于新DJ艾德里安·克绕劳尔(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饰)的到来,而突然变得生气勃勃。艾德里安每天以妙语如珠的风格主持早晨广播节目,幽默风趣。他的节目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欢迎。后来他还深入到了越南的民间生活,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国家。然而他在节目中发表的跟军方宣传相抵触的言论,却使艾德里安遭到黯然下台的命运。
由知名奥斯卡获奖导演巴里·莱文森执导的影片《早安越南》,根据一位电台主持人当年在越南的亲身经历撰写而成。影片以黑色幽默的轻喜剧形式,来反映越战这场残酷的战争。影片更以多首六十年代经典的流行歌曲,唤起了观众深深的共鸣与怀旧情绪。罗宾·威廉斯凭借本片一举获得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及1988年第45届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大奖。
2014年9月14日 看过
(7/10)没想到罗船长也拍过这类……看这片最好找一个有注解的翻译版本,不然会看得很痛苦,很多美式笑话让人费解(这个并不难体会,把天朝的网络笑话放和国配《日和》放在国外也就不会那么喜感了。喜剧可以是世界性的,但笑话往往只属于本土,包括地方乡的“本土”)
7分 反战
太白山脉 (1994)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태백산맥
9.0 (32 个评分) 导演: 林权泽 演员: 安圣基 / 方银振
其它标题: 태백산맥 / 太白山
二战虽然结束,但它所遗留下的问题还余波震荡。美苏两大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朝鲜半岛争端骤起,让企盼和平、渴望建立民主自由政府的朝鲜人民的愿望落空。国家分裂,战争再次降临,民族的苦难愈加深重。
破巢之下,安有完卵。在一个名叫筏桥的村庄,南北双方展开了拉锯战,村民则成为权力更迭过程中的牺牲品。村中的尚九(金甲洙 饰)和尚珍(金明坤 饰)两兄弟分属南北两个阵营,为了各自的信仰,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片根据韩国同名历史小说改编,并荣获1994年青龙奖最佳影片奖。
2014年9月8日 看过
(9/10)终于看完了,三小时却不觉长,感谢晚安的片源和小弥的字幕。对战时的半岛普通人来说,朝鲜战争并不是【美韩VS中朝】,而是【百姓VS中美韩朝】,他们世代农民,哪懂得什么左翼、右翼、姓资姓社。也许只有同时饱受战争之苦的普通民众,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小人物只有选择站队的份,可总站错队。
9分 反战
阿德龙大酒店 (2013) 豆瓣
Das Adlon. Eine Familiensaga
8.9 (52 个评分) 导演: 乌利·埃德尔 演员: 约瑟芬·普罗伊斯 / 海诺·费尔希
阿德龙大酒店,一个家族传奇。这不仅是一部以阿德龙大酒店为背景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令人着迷感动的戏剧,讲述着两个家族四代人交错的命运——从第一代阿德龙大酒店的创建,到1997年第二代阿德龙大酒店正式开张的全过程。该剧以一个酒店住客索尼娅•沙特为线索人物串起了大酒店近百年的非凡传奇。
2014年9月1日 看过
(7/10)从阿德龙酒店的视角折射德国1904-1952年之间的历史。当然少不了名人跑龙套了(威廉二世是来搞笑的)。布景、服装、造型各种超赞,阿尔玛的第一个演员很漂亮,远胜之后的众女角。整部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酒店的兴衰一直掌控在各时代的官方手里。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集。
7分 反战 德国
渥大利亚 (1986) 豆瓣
ウインダリア
导演: 汤山邦彦 演员: 古谷彻 / 神田和佳
其它标题: ウインダリア / Dôwa meita senshi Windaria
南国伊萨和北国巴罗自古以来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保持着长久以来的和平。但是,巴罗王拉斯罗因为垂涎美丽的伊萨,在大臣凯鲁的建议下,打开了伊萨的水门想要淹没它。但是,伊萨的危机被萨基村青年伊兹成功的解救了。因为这个事件,两国的关系布满了阴云。
由人气插画家“猪股睦实”负责人物设计的动画“渥太利亚”。于86年放映的这部电影与之前的幻梦戦记レダ不同,目标人群更为广阔。是以架空世界为舞台,描写了两段受到战争摧残的爱情。是一个悲剧故事.
2014年6月21日 看过
(8/10)市井小民心态的男主角,没钱的时候各种纯朴,有钱了各种腐败,一个正直的青年最终变成了晒金币的暴发户
8分 动画 反战
加里波利 (198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Gallipoli
7.9 (7 个评分) 导演: 彼得·威尔 演员: Charles Lathalu Yunipingli / Bill Kerr
其它标题: Gallipoli / 战火危城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利普里战役是盟军惨败的一场战役,却有无数澳洲人参予和牺牲。导演藉这场战役写一个少年梦,阿奇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本来是运动场的跑手,为了伸张正义参战,便把体育精神也带到战场上。他拒绝在战场上充当微不足道的跑腿,宁愿跳出战壕与敌军交锋,明知上级颁下荒谬的命令,仍然忠心耿耿地执行。他的好友法兰是一个浪子,喜欢在运动场上作弊,来到军营也是玩世不恭,等到他真正沾染战争的气氛,也逐渐收起轻佻态度。电影从澳洲西部的牧场开始,发展到开罗的训练军营,最后在土耳其的战场结束。战场上的军官求胜心切,明知下属被敌军的机关枪瞄准,仍然迫令他们冲锋陷阵,结果一败涂地。两个年青人一心为社会服务,结果一个要赔上性命换取经验,留下好友在旁边狂号,惊见理想幻灭。
影评&幕后
编剧和导演用相当细腻的步调,将人性光辉描写得相当淋漓尽致,撼动人心。影片最后的停格,让人联想到了知名战地摄影记者 Robert Capa 于西班牙内战所摄下的经典照片《A Republican militiaman meets his death》。本片荣获澳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等八项大奖,梅尔·吉布森更因此荣获影帝头衔。本片获得澳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男主角 (梅尔·吉布森)、男配角 (Bill Hunter)、摄影、录音、剪接等奖项。
梅尔·吉布森1956年1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因浓重澳洲口音被当成澳洲人,父母是爱尔兰天主教徒,在纽约长大的吉布森从小就对电影产生巨大浓厚的兴趣。
1968年他随家庭迁至澳大利亚居住,并且在悉尼学习专业表演技术。随后进入影坛,1979年,吉布森出演了两部不同题材的故事片,在感人的剧情片《蒂姆》中,这位22岁的小伙子因成功演绎了而获得萨姆奖;另一部令他一举成名的则是著名导演乔治·米勒的科幻片《疯狂至极》,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使得吉布森成为澳大利亚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此外,他还主演了米勒导演的另一部影片《蒂姆》与此同时,他还受到另一位澳大利亚新浪潮导演彼得·威尔的青睐,主演《加里波第》并因该片第二次获得萨姆奖最佳男主角奖。1981年,吉布森在《冲锋追魂手》中的出色表演使他首次被全世界关注。他与威尔的第二次合作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这次他在影片《危险年代》中饰演一位企图掩饰印度尼西亚血腥政变的麻木无情的记者。
2014年6月10日 看过
(7/10)澳大利亚的《加里波利》和土耳其的《恰纳卡莱》是讲述同一个故事背景,两个片名是交战双方对这场战争的不同称呼。澳版偏重凡人视角,从“害已”的角度反对战争;土版偏重家国视角,强调保家卫国的意义。
7分 反战
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2003) 豆瓣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7.2 (21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丁·杜瓦 演员: 罗伯特·卡莱尔
其它标题: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 希特勒:恶魔的复活
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镇一个公务员家庭。青年时期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他的出现与崛起是希望的开端、还是灾难的开始?这个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长大后却指挥了德国军队大规模入侵各国,掀起了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部电影非常的真实的再现了希特勒的发家史,我们看到,他的确有作为领袖的潜质:爱国,善辩,有远见,阴险狡猾(客观的讲就连希特勒的敌人也是如此),善于收买人心等等。但我认为其在乱局中最终成为大独裁者的基本条件就是两个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出政权”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希特勒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这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出发点。
2014年5月10日 看过
(8/10)虽然片长达三小时、只讲述到纳粹上台为止,但依然让人感觉过于仓促。“日耳曼”和“德意志”在影视中常被粗暴地译成“德国”,但事实上希特勒时代德国统一并不久、奥地利在文化上又和德国是同一国家(希特勒是奥地利人),希特勒口中的“德意志”是指代整个德奥文化圈
8分 反战 德国
偷书贼 (2013)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he Book Thief
7.4 (136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派西维尔 演员: 杰弗里·拉什 / 艾米丽·沃森
其它标题: The Book Thief / 窃书贼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2014年3月14日 看过
(8/10)原著党对电影版有不少意见,但我没看过原作小说,也就觉得电影版还挺不错的。其实德国人遭受的轰炸程度比日本人痛苦多了,但到头来却是日本人喊痛喊冤喊得更大声…………
8分 反战 德国
少年H (2013) 豆瓣
8.2 (35 个评分) 导演: 降旗康男 演员: 水谷丰 / 伊藤兰
其它标题: A Boy Called H / Shônen H
昭和初期的日本神户,平凡的街道居住着经营洋装成衣铺的妹尾一家四口。一家之主盛夫(水谷丰 饰)和善可亲,思想开化;信奉基督教的主妇敏子(伊藤兰 饰)心灵手巧,操持家中的一切。长子肇(吉冈龙辉 饰)穿上了母亲编织的带有英文字母的毛衣,被朋友们称为少年H,妹妹好子(花田优里音 饰)机灵顽皮,讨人喜欢。经常与外国人接触,让妹尾一家待人接物上多了一份宽容。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日本普通人的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人被当作思想犯逮捕,有的因逃避兵役自绝。二战局势愈演愈烈,少年H用错愕的双眼注视着这个飞速巨变的残酷世界……
本片根据舞台设计大师妹尾河童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
2014年3月8日 看过
(9/10)我觉得真正的反战片就像本片这样,写实地反映着二战时日本的状况,但镜头必须冷酷得不会让观众受到感染(从这点来说《大和号》等片子挺绿茶的)。主角之所以痛苦,正因为他小小年纪就看透了太多问题。
9分 反战
霹雳五号 (198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Short Circuit
8.1 (65 个评分) 导演: 约翰·班德汉姆 演员: 艾丽·西蒂 / 斯蒂夫·古根伯格
其它标题: 조니 5 파괴 작전 / ショート・サーキット
NOVA军火公司开发了五台战争用机器人,而其中一台机器人“No.5”有一天突然被雷打中,而之后便产生了自我意识,并且开始自称自己为“霹雳五号”。它逃到了街上,却被人类视为一大威胁,而剩下四台机器人也在追杀它,它必须设法说服发明它的科学家“自己是一种生命,而不是战争用机器人”。在一次短路状况下闯入了热心保护动物的史蒂芬妮家中,并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到人类的智慧的人性,后来拒绝回到武器公司充当他们的杀人工具。
2014年2月28日 看过
(9/10)ET跟风作之一,但编导在片中参杂了诸多个人思考,作品有反战倾向。不知《瓦力》有没有参考这部影片的成份,除了瓦力很像5号,片尾字幕里出现的白色龙套机器人也和伊娃有些相似。
9分 反战 喜剧
短暂和平 (201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SHORT PEACE
7.8 (133 个评分) 导演: 森本晃司 / 森田修平 演员: 春名風花 / 早见沙织
其它标题: SHORT PEACE / 鬼‧火‧熊‧武(台)
本片由四个短片组成。《九十九》健硕的手艺人在山中突逢暴雨,他仓促间在一座祠堂歇脚,谁知里面别有洞天。被人用烂丢弃的雨伞和绸缎将他团团围住,手艺人不为所惧,拿出随身携带的针头线脑缝补这些充满悲怨的旧物。《火要镇》商人之女若(早见沙织 配音)和邻家男孩年松吉(森田成一 配音)青梅竹马,两情相悦 。但是家境悬殊的二人终究有缘无分。即将出嫁的小若不慎引燃烛火,可在那一刻她却突然停止灭火呼救的念头。
《GAMBO》某座山村饱受巨大的赤鬼困扰,村民不得不将少女奉献出去以求苟存。村中最后一个女孩(田村睦心 配音)在森林里遇见可怕的白熊,她诉说了心中的苦衷,而白熊却像听懂了一般杀向赤鬼的老巢。《别了武器》一伙全副武装的战士来到早已成为废墟的都市,他们高度戒备,全力备战,只为围捕一辆无人驾驶的战车。
2014年1月18日 看过
(7/10)片名不为何要叫《短暂和平》?感觉和主题不符,也许该叫作《短暂平和》?四个故事按个人喜好程度是:4-告别武器(其实从片名我就猜到了机器人只攻击武器装备的事实,MARU作死)、1-九十九(不是3D更好)、2-火要镇(大友克洋又丑化女性了)、3-GAMBO(不喜这种血腥物)
7分 动画 反战
最后的家园 (2013) 豆瓣
The Last Homeland
导演: 黄卉欣 / 张诗敏
其它标题: The Last Homeland
故事发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贪婪的人类荼毒地球,他们为了一己私欲大肆糟蹋亿万年来积攒下来的原始资源,更为了将资源据为己有刀戟相向。洪水泛滥,文明衰退,曾经引以为傲的现代文明被淹没在洪水之下,金字塔等标志性的建筑而今破败不堪,曾为昨日黄花。在一块浮冰之上,饥饿的北极熊遇到了求生的小企鹅,它们希望找到食物以及可以栖息的绿洲。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北极熊和企鹅滑着浮冰在漫无边际的汪洋中缓缓前行。一路上他们遭到了士兵的枪炮袭击,也遇见了其他只有一尺之地的幸存者。
哪里才是它们最后的家园……
2013年12月19日 看过
(6/10)怀旧向,很有感觉的动画。奥观海童鞋在片中亮瞎眼,作者说到自己并不讨厌观海童鞋本人,只是讨厌以他为形象代表的美国政府。
6分 动画 反战 国产动画
少女洛荷 (2012) 豆瓣
Lore
7.5 (26 个评分) 导演: 凯特·绍特兰 演员: 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 内尔·特雷波斯
其它标题: Lore / 纯真消逝的年代(台)
LORE萝拉”是片中主人公Hannalore(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Saskia Rosendahl 饰)的小名。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不久前的德国。萝拉是位生来养尊处优的女孩,她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党卫军军官,曾在白俄罗斯处决过大量的犹太人和无辜市民。萝拉和她的姐妹们对犹太人 的遭遇知之甚少,她甚至还是一名希特勒青年军(Hitler Youth) 的光荣成员,对纳粹信仰充满了崇敬之情。如今,希特勒已死,而德意志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萝拉开始了一段痛苦而深刻的长大成人的经历。
影片在20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女主角、摄影与最佳原声四项大奖。之前还曾获得Locarno观众奖以及瓦拉多利德Valladolid最佳新人导演奖。代表澳大利亚申报2013年奥斯卡外语片。
2013年10月21日 看过
(7/10)一部无比压抑沉闷的影片,镜头冷酷得几乎没有语言。导演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视角:纳粹官军的儿女。
7分 反战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