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
高速路 豆瓣
8.8 (43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7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Philips/Vertigo
Autobahn is the fourth studio album by German electronic band Kraftwerk, released in November 1974. It was the band's first album to fully embrace the repetitive electronic sound they would become known for (although organic instruments still remained part of their sonic palette) and was inspired by the titular German motorway system
The Mix 豆瓣
9.1 (14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91年6月25日 出版发行: Elektra / Wea
Kraftwerk (German: [ˈkʁaftvɛɐ̯k], lit. "power station") is a German band formed in Düsseldorf in 1970 by Ralf Hütter and Florian Schneider. Widely considered as innovators and pioneers of electronic music,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successful acts to popularize the genre. The group began as part of West Germany's experimental krautrock scene in the early 1970s before fully embracing 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including synthesizers, drum machines, and vocoders.
2014年11月17日 听过
(9/10)这一版最大的惊喜不再是The Robots,而是Computerlove。
9分 德国
麦兜·我和我妈妈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麥兜‧我和我媽媽
8.2 (267 个评分) 导演: 谢立文 / 李俊民 演员: 黄磊 / 吴君如
其它标题: 麥兜‧我和我媽媽 / 麦兜我和我妈妈
在城市的破败角落,脑顶光秃秃的重案组老警察入职三十年,虽然破了许多大案要案,满身都是伤痕弹孔,但是他的家庭情况却一团糟。老婆和他离婚,儿子嫌他臭。与老警察相对,青年私家侦探波比(黄磊 配音)如日中天,扶摇直上,FBI请他讲课,相关动画片热播,波比俨然成为福尔摩斯一般的存在。在某起密室杀人案后,老警察不得已请来波比调查。波比为什么会这么厉害,这一切似乎都与他的妈妈麦太(吴君如 配音)有关。在崇拜他的小孩子们的追问下,波比的思绪回到孩童时代,麦兜(张正中 配音)和妈妈共处的那个快乐无忧的童年,一切美好都早已注定……
2014年11月15日 看过
(9/10)还能说啥呢,“国产动画的良心”指的就是这类影片了。(从综合水平来看,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系列第1作。)
9分 动画 国产动画 治愈系
Interstella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豆瓣
9.4 (233 个评分) Hans Zimmer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7日 出版发行: WaterTower Music
STAR WHEEL CONSTELLATION CHART DIGIPAK
2014年11月15日 听过
(9/10)有2001的韵味。可惜我们那里不上映这片,要不然也想去电影院里看下。
9分
Der Robotmix 豆瓣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psypras
Kraftwerk (German: [ˈkʁaftvɛɐ̯k], lit. "power station") is a German band formed in Düsseldorf in 1970 by Ralf Hütter and Florian Schneider. Widely considered as innovators and pioneers of electronic music,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successful acts to popularize the genre. The group began as part of West Germany's experimental krautrock scene in the early 1970s before fully embracing 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including synthesizers, drum machines, and vocoders.
2014年11月14日 听过
(9/10)发电站的专辑中少有的全部没被我点红心收藏的,因为整张专辑听下来更像一首歌被切割成了很多段,单听其中一段的话会失色很多。
9分 德国
Computer World 豆瓣 Eggplant.place
9.3 (95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8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lektra / Wea
70年代中期,德国的 Kraftwerk 乐队勾勒了以后十几年中无数电子音乐家竭力追随着去实现的宏伟蓝图。从英伦 New Wave 运动到 hip-hop 再到 techno,乐队自己形容的“机器人流行乐”(用电子设备表现出的有催眠节奏的音乐)在电子音乐的每个新的发展阶段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末同时代的流行乐。作为电子乐先锋,他们持久深远的影响无论怎样形容都不嫌夸张。
Kraftwerk 是从60年代末的德国实验音乐团体中脱颖而出的,这个团体也孵化了像Can和 Tangerine Dream 这样的着名乐队。乐队核心成员 Florian Schneider 和 Ralf Hutter 首次相遇时还是西德一所古典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俩起初在一个叫 The Organization 的五人乐队里,1970年乐队发行了专辑 《Tone Float》。接着 Schneider 和 Hutter 就解散了 Organisation,重新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命名为 Kraftwerk(德文意思是“发电站”),开始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后来称为“King Klang”)里制作起了音乐,沉浸在他用最低限度要求电子学创作的还不是很成熟的音乐中。他们1971年的首张专辑 《Kraftwerk 1》,提出了他们独特美学观点的早期雏形,并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尝试,包括其中用到的由 Schneider 自己设计制作的电子设备。专辑中怪异机械的噪音处理和环境电声操作让当时的乐坛大吃一惊。
接下来的是一系列的人员变换,甚至 Hutter 也一度离开了乐队。但是,到发行专辑 《Kraftwerk 2》 时, Hutter 又回来和 Schneider 一起工作了。这张录音没有用鼓,专辑的节奏部分全部由鼓机来提供,创造出了在那时还没有先例(从纯技术概念来看)的具有明显机械感的音乐,彻底地与传统音乐家背道而驰(正如当时的听众)。然后乐队举办了一些颇受欢迎的现场演出,直到他们第三张具有突破性的专辑,1973年的《Ralf and Florian》的发行。专辑把他们的野心和抱负精炼成一些简单但极有革新理念的动机,他们的音乐变得越来越具有启发性——尽管他们这种轮廓鲜明、科学的形象是完全处在那个时代流行音乐的对立面。
Kraftwerk 在美国发行的第一张专辑,1974年的 《Autobahn》 获得了国际上的巨大成功。标题曲 “Autobahn” 长达22分钟半,剪辑后的单曲版在人们的家里和旅途中处处可闻。在美国这支先前不为人知的乐队却冲上了流行音乐专辑排行榜且居高不下。大部分用穆格电子合成器演奏的第一首序曲打破传统流行音乐的结构和旋律的同时,《Autobahn》 确立了独特的 Kraftwerk 之声。从这张专辑开始,Kraftwerk 便从 Krautrock 中蜕变到了纯电子音乐领域,并成功地闯入了流行音乐界,使电子音乐在主流音乐中找到了永久的立足点。
1975年 Kraftwerk 以一张探讨无线电通讯题材的概念专辑 《Radio—Activity》 再次露面,专辑发行了德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预示了乐队在世界范围的流行。
火车旅行是1977年的专辑 《Trans—Europe Express》 的主题,标志着音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的运动正在兴起。《Trans—Europe Express》 对早期的 Hip-hop 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把一种比较冷酷严厉的节奏和胆怯神秘的高音调散射结合到了一起,这种效果具有催眠作用。Kraftwerk 善于使用重复部分,这种效果就像是节奏中带有弹性效应。曲子 “Metal On Metal” 就像是吹来一股凉爽的微风。
1978年的专辑 《The Man Machine》 走得更远,在这张唱片里已完全失去了人类触觉。唱片封面的构图取自俄国结构主义大师 El Lissitzky 强硬的对角斜纹布局,它棱角分明的线条正符合 Kraftwerk 想表现的机器、动力等意想,乐队成员身着大红色的衬衫和漆黑色的领带,极富挑战性。这时,Kraftwerk 的成员甚至公开地称自己为机器人,开篇曲 “We Are the Robots” 更是巩固了这个形象。一曲旋律优美、典雅浪漫的 “The Model” 让人百听不厌。整张唱片的曲子结构严谨、编曲精细,乐队操纵起各种电子元素已是驾轻就熟,使这张专辑到达了 Kraftwerk 音乐事业的顶峰。
紧接着乐队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经过长期的缺席后发行了他们1981年的专辑 《Computer World》,却没有回到先前的动机,而是针对计算机这一将在全球范围占据统治地位的新技术的沉思——他们的音乐很早就对人类的将来提出了预示。专辑中的单曲 “Computer Love” 冲上了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榜首,之后他们便又消失了。
沉寂了五年之久,1986年 Kraftwerk 推出了专辑《Electric Cafe》。这时,使用电子合成器和鼓机的流行音乐已经成了主流,乐队卓越的成就也使他们名垂青史。
1991年,Kraftwerk 发行了一张名为 《The Mix》 的重新混音精选辑。以后的几年乐队一直保持沉默,直到1999年末才发表了单曲“Expo 2000”。
回顾 Kraftwerk 的音乐历程,虽然到了后期乐队几乎没有发表什么新作品,但他们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地位绝对是不可动摇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乐队这种寻求突破、不断创新的态度使其后来的音乐受到了限制,他们的完美主义精神为日后的创作设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超越的标准。
Kraftwerk 在70年代中期的三张专辑 《Autobahn》、《Trans—Europe Express》、《The Man Machine》 无疑是乐队最成熟完美的作品。Kraftwerk 的电子音乐摆脱了冗长繁复的结构,采用了小巧、循环的节奏编排,听来极为流畅悦耳。这三张专辑在当时的传统音乐家看来是离经叛道,却震撼了无数有革新理念的实验音乐家,使他们从此改变了自己的音乐道路。New Wave、New Romantic、Ambient、Hip—hop、Techno 甚至工业噪音等音乐都从中得到了启发,音乐家们在 Kraftwerk 音乐思想的指引下层层突破,使得今天的电子音乐极为繁盛。也许不少人还没有听过这三张唱片,但现在人们听到的流行音乐却都渗透着 Kraftwerk 的艺术理念。
Amazon.com essential recording
This is the album pundits like to point to when they accuse Kraftwerk of being digital-age visionaries; an all-too-easy assessment to make in the face of tracks such as "Home Computer" and "Computer Love" (not an ode to one-hand typing!). But to saddle the band with the reputation of sages is to completely miss the low-key wit and all-too-human playfulness of this album. "Pocket Calculator" and "Numbers" (the lyrics: numbers one to eight--period) could be read as tongue-in-cheek ripostes to too much bad "educational" programming, but that would smack of creeping punditry. Computer World is Kraftwerk's most lovable bundle of contradictions: at once its most technologically obsessed album and its most human. --Jerry McCulley
Product Description
1997 Japanese reissue of the German electronic/ techno icon's landmark 1981 album with 'Dentaku' added as a bonus track. Eight tracks total. EMI release.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Audio CD edition.
Trans Europa Express 豆瓣
8.7 (18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3日 出版发行: Toshiba EMI
Kraftwerk (German: [ˈkʁaftvɛɐ̯k], lit. "power station") is a German band formed in Düsseldorf in 1970 by Ralf Hütter and Florian Schneider. Widely considered as innovators and pioneers of electronic music,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successful acts to popularize the genre. The group began as part of West Germany's experimental krautrock scene in the early 1970s before fully embracing 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including synthesizers, drum machines, and vocoders.
Electric Café 豆瓣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8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Kraftwerk (German: [ˈkʁaftvɛɐ̯k], lit. "power station") is a German band formed in Düsseldorf in 1970 by Ralf Hütter and Florian Schneider. Widely considered as innovators and pioneers of electronic music,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successful acts to popularize the genre. The group began as part of West Germany's experimental krautrock scene in the early 1970s before fully embracing 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including synthesizers, drum machines, and vocoders.
Minimum-Maximum [Live] 豆瓣
9.1 (13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stralwerks
Kraftwerk (German: [ˈkʁaftvɛɐ̯k], lit. "power station") is a German band formed in Düsseldorf in 1970 by Ralf Hütter and Florian Schneider. Widely considered as innovators and pioneers of electronic music,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successful acts to popularize the genre. The group began as part of West Germany's experimental krautrock scene in the early 1970s before fully embracing 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including synthesizers, drum machines, and vocoders.
穿越欧洲的快车 豆瓣
9.4 (52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7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Trans Europa Express/Trans-Europe Express was the first Kraftwerk album to be mixed in two entirely separate versions, one in German, the other in English. In addition, a French language version of 'Showroom Dummies' entitled 'Les Mannequins' was included on French pressings of the album (which otherwise features the English mix).
Most German pressings (as well as the 2009 remastered reissues) list 'Metall Auf Metall' as two separate tracks, the second part entitled 'Abzug'. Most other versions only list 'Metal On Metal', but include both tracks.
The original German pressing (and many of the other editions) features a monochrome portrait by New York photographer Maurice Seymour, with the group dressed in suits to resemble mannequins. A highly retouched colour photo montage of the group by J. Stara is used for the British, American and other editions. A color collage of the group sitting at a small cafe table designed by Emil Schult was used for the inner sleeve. Most of the 2009 reissues feature a simplified monochrome 'TEE' design.
The original German release includes a colour poster of the Emil Schult image.
Minimum-Maximum 豆瓣
9.7 (6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5年8月16日 出版发行: Astralwerks
Kraftwerk (German: [ˈkʁaftvɛɐ̯k], lit. "power station") is a German band formed in Düsseldorf in 1970 by Ralf Hütter and Florian Schneider. Widely considered as innovators and pioneers of electronic music, they were among the first successful acts to popularize the genre. The group began as part of West Germany's experimental krautrock scene in the early 1970s before fully embracing 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including synthesizers, drum machines, and vocoders.
2014年11月1日 听过
(9/10)发电站
9分 德国
红白黑黄 第二季 (2014) 豆瓣
RWBY Season 2
9.1 (62 个评分) 导演: 蒙提·欧伍 演员: Monty Oum / Lindsay Tuggey
RWBY,即红白黑黄,是一部将在2013年7月播出正片的动作向动画。RWBY是红白黑黄的开首年夜写字母,代表的是红、白、黑、黄四位女主角的称号。由美国动画工作室Rooster Teeth员工Monty Oum及其团队建造。
2014年10月31日 看过
(9/10)第三季还要等多久啊混蛋……!最后一集片尾有彩蛋,没猜错的话那个古装女性可能就是阳小龙的母亲了,但当妈的叫女儿的姓氏好像有些奇怪?
2014年6月30日 评论 推论一下各主角的三次元国籍 - 首先片中应该是架空世界,所以这里所说的“国籍”是指影射现实世界的文化因素。 首先是小红同志Ruby,她的名字据说是影射《小红帽》,而“Ruby”也是英文“红宝石”的意思。说英语的国家太多,考虑到剧组是美国的,所以Ruby是美国人的可能性要大于英国之类。另外主角队“RWBY”可以直接音念作“Ruby”。 可能因为受到日漫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傲娇白大小姐Weiss是法国人,但其实她是德国人,她的全名 Weiss Schnee是德语“白雪”的意思,颜色正与她的形象符合。而预告片的“魔镜”等歌词也证实了她的原型就是白雪公主。不过这位“白雪公主”只能说“白雪”和“公主”是分开的……………………………… 黑猫Blake是四主角中最有东方特色的人物,而OP中她在站在极具日漫风格的场景里,但她的姓氏“Belladonna”已经说明她不是日本人,维基百科显示她的原型比较复杂,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都有可能(意大利可能性较大)。但Blake使用的大体是日本武术这点不用多说。预告片中和黑猫一起登场的红发男叫“亚当(Adam)”,也是使用日本武术。在粉丝群中和黑猫并称“AB”。 然后就是黄大御姐——阳小龙了,“Yang”官方中文是“阳”,而非“杨”。有“阳光”之意。阳戴墨镜的造型个人认为是模仿李小龙。第二季提到阳小龙和小红帽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妹,其中Ruby的姓氏和其母是一样的(Rose),阳小龙是随父姓“小龙”(爸爸叫“太阳·小龙”)。 这里插一下:网上不少文章推测黑猫的原型是《美女与野兽》中的“美女”,但预告片的歌词里有“Black the beast(黑色野兽)”的字样,所以黑猫应该是“野兽”,当然也许是两者的结合,因为她的姓氏“Belladonna”可能是来自意大利语“美人”之意(不过常有百合党根据另一句歌词“Yellow beauty burns gold(金黄美人)”而认定“美女”是阳小龙“野兽”是黑猫……)。 万年小受、也就是男主角Jaune,法国人,对欧洲姓名稍有认识的人都可以推断出来了。维基百科上也写明了这点。另外他的全名缩写与“贞德”(Jeanne d'Arc)同样是“J·A”,似乎暗示Jaune是在这个小组受到爱戴的队长。 红发马尾娘(即“屌丝女神”P姐)是希腊人,她的名字大有来头,名字Pyrrha是改编自希腊语“火焰”(与她的颜色相同),姓氏Nikos则是来自于希腊神明。 脑残妹子Nora就比较难判断了,但可以确定她的国籍范围来自北欧地区(广义上的“北欧”得包括德国,因为德国是北欧神话的发源地之一)。她的姓氏Valkyrie来自北欧神话中的女武神,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中文译作“瓦尔基里”。 最具有中国特点的烈莲,如果按剧组的设定来理解的话,他应该得算作“文化上的中日混血儿”。他的英文名拼作“Lie Ren”,其中“Lie”是中文“猎”的意思,为了符合中国文化我们可以译作“烈”,而“Ren”则是日语“莲”。仔细观察下的话,烈莲身上有莲花纹章。所以有些字幕组译作“烈刃”是不正确的,“烈莲”才是合理的译名。另外给烈莲配音的Monty Oum(也就是导演本人)正是一位中日混血儿(另有越南、柬埔寨血统……)。 不同于“RWBY”是发音为“露比”,第二主角队“JNPR”的发音是“Juniper”几乎可以说融合了四人的名字特点。 两位老师Glynda和Ozpin,两人的名字来自《绿野仙踪》(也就是OZ国),可以确定为美国人。 胖老师Peter应该是俄罗斯人,维基百科推测他的名字来自《彼得与狼》。 Dr.Bartholomew Oobleck(那个经常到处快速移动的古怪老师)其名字来自美国小说家苏斯博士笔下的人物。 经常欺负小受男主的Cardin,他的姓氏Winchester在北美地区很常见。这一队的成员全部都是鸟人……哦不,鸟类,包括:鸫、鸠、云雀,而Cardin本人则是北美红雀(又叫“红衣主教鸟”,英文名是“Northern Cardinal”),如果你去搜一下百科,会发现北美红雀这种鸟……长得和Cardin很像……………… 曾被Cardin欺负的一个兽人妹子,名字叫“Velvet”,是天鹅绒的意思,而她长着一双兔耳,原型明显是来自美国童话《天鹅绒兔子》。她所在的队伍叫“CFVY”,发音正是咖啡的英文“Coffee”,而队长则是可可(“Coco”)。队伍中的Y是日本人“八桥(Yatsuhashi)”,名字是一种甜点。 第一季片尾登场的爆强女生Penny,人名在英国很常见(古语来自英格兰地区),同时也是“便士”的意思。 第一集就登场的BOSS名字叫Roman Torchwick,可推测为意大利人。据说他的原型来自《木偶奇遇记》,Torchwick有“灯芯”的含义,而匹诺曹有个朋友就叫“小灯芯”。Roman的手下中也有不少意呆。 与Roman一起登场的神秘女生叫“灰烬”,英文是“Cinder”,不知和“灰姑娘”有否联系……她的姓氏Fall是秋季的意思。另外两个混进学校里的间谍,女的叫“Sustrai(盗贼)”,三次元中来自巴斯克地区(地跨西班牙和法国),男的叫“Mercury”,正是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还有那个用一把伞带着Roman逃走的女生叫“Neo”,名字在西方很常见,但据说她的造型参考了那不勒斯三色冰激凌,好形象…… 在预告片中被阳小龙抓丁丁的老板“Junior”,维基百科上说这不是他的本名,他在公开场合使用的名字很奇怪,似乎还带有中文“黑熊”…… 至于孙悟空根本就不用费舌了……唯一需要一提的是他的英文名在第1季有时被拼作“Sun Wu kong”,有时则被太监掉了个“g”变成了“Sun Wu Kon”,应该是剧组失误造成的。第二季的英文字幕有注意作了修正。 (最后,本文内容纯属扯蛋——脸蛋也是蛋……所以别追究毛了……)
9分 假小子 动画
銀河英雄伝説主題歌集 豆瓣
8.9 (7 个评分) 秋吉満ちる / 小椋佳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1年7月25日
一部で過熱人気のアニメ、『銀河英雄伝説』の第1期、第2期にわたる主題歌集。秋吉満ちる、小椋佳、それぞれに歌いあげてくれてます。全編、オーケストラが響く響く。かの宇宙戦艦ヤマトに通じる事大主義を感じるなぁ。歴史はくりかえされるものなのか。
2014年10月29日 听过
(9/10)
9分
舞台春秋 (1952)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Limelight
8.8 (82 个评分) 导演: 查理·卓别林 演员: 查理·卓别林 / 巴斯特·基顿
其它标题: 라임라이트 / ライムライト
  1914年夏天,伦敦一所单身公寓。芭蕾舞女演员塞瑞拉·安布罗斯(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饰)在自己的房间里,打开煤气企图自杀。万幸的是,喝得醉醺醺,刚回家的邻居卡尔费罗(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饰)正好救了她。等赛瑞拉苏醒以后,卡尔费罗才得知她是因为患了风湿不能再跳舞,才产生轻生的念头。而卡尔费罗曾经是一名伟大的喜剧演员。他悉心的照料着赛瑞拉,并用自己的滑稽喜剧打消了她自杀的想法。六个月后,赛瑞拉重新成功的站了起来,并在一出芭蕾剧中担当重要角色。可赛瑞拉却与一名作曲家陷入了热恋,卡尔费罗只能默默的祝福他们,独自上演他的含泪喜剧。
  本片的主题曲为卓别林亲自操刀制作,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荣获1973年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剧情类)。
2014年10月22日 看过
(9/10)罕见的卓别林和基顿在同一部电影里出现,不过基顿的戏份仅有片尾的最后一次演出。有意思的是,这段高潮却是无声的表演,他俩的舞台终究属于默片,而这部作品,其实也是在宣告他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9分
ナルキッソス~もしも明日があるなら~Portable ボーカルアルバム 豆瓣
eufonius / Annabel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25日 出版发行: インディーズ・メーカー
ナルキッソス~もしも明日があるなら~Portable
ボーカルアルバム アーティスト:eufonius、他
発売日:2010年6月25日
定 価:3,150円(税込)
品 番:SDCR-0031
JAN :4560263570444
発売元:チェンバースレコーズ
販売元:スカイドッグ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内容紹介
PSP『ナルキッソス~もしも明日があるなら~Portable』のオープニング&エンディング主題歌と挿入歌、更に本編に共鳴するアーティスト達のイメージソングを収録したボーカルアルバムがチェンバースレコード様より6月25日に発売されます。
オープニング&エンディング主題歌は同人版「ナルキッソス2」にも参加したeufoniusが心に沁みわたるボーカル&サウンドを聴かせます。更に本編で使用されている挿入歌も多数収録予定です。
また「ナルキッソス」の世界観にインスパイアされたアーティストによるイメージソングを収録します。
参加アーティストはAnnabel、荒牧陽子、大森真理子、片霧烈火、五條真由美、癒月、他個性派アーティストが参加します。
ナルキッソスの世界をせつなく、また優しく歌い上げます。
2014年10月21日 听过
(9/10)
9分
罗小黑战记 罗小黑战记 (2011) 豆瓣
所属 电视剧集: 罗小黑战记
9.2 (361 个评分) 导演: 木头 演员: 山新 / 皇贞季
雨夜,一只流落街头的小黑猫,被少女罗小白(山新 配音)带回家,起名罗小黑。罗小黑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咪,它极通人性,会上厕所,不吃猫粮,长长的尾巴甚至会分裂成一个个名为“嘿咻”的不明生物体。另一方面,名为“谛听”(皇贞季 配音)的神秘人物,发动手下三匹会幻化成鸟的狼,搜寻着罗小黑的下落。不久,罗小白带着小黑到乡下探望堂哥阿根和爷爷,由此发生了种种离奇玄幻事件。
《罗小黑战记》是中国大陆独立动画制作人MTJJ及其工作室于2011年03月出品的一部动画片。
2014年10月20日 看过
(9/10)好像只有27集?故事似乎告一段落 了。作为民间作品,少儿向但不幼稚(或者说幼稚但不脑残……)。小黑猫很可爱,不输给贱猫小叽,风格处理得很治愈系。
9分 动画 国产动画 治愈系
Narcissu Side 2nd 豆瓣
9.8 (12 个评分) 菊地创 等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ttp://stage-nana.sakura.ne.jp
2014年10月18日 听过
(9/10)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