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Sisters 豆瓣
作者: Raina Telgemeier Graphix 2014 - 8
Raina Telgemeier’s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Eisner Award-winning companion to Smile!
Raina can't wait to be a big sister. But once Amara is born, things aren't quite how she expected them to be. Amara is cute, but she's also a cranky, grouchy baby, and mostly prefers to play by herself. Their relationship doesn't improve much over the years, but when a baby brother enters the picture and later, something doesn't seem right between their parents, they realize they must figure out how to get along. They are sisters, after all.
Raina uses her signature humor and charm in both present-day narrative and perfectly placed flashbacks to tell the story of 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sister, which unfolds during the course of a road trip from their home in San Francisco to a family reunion in Colorado.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少年儿童读物,适合八到十二三的孩子读吧。我8岁的女儿自己读完了,说让我也读一读,我就给她和他弟弟读了一遍。内容主线是一家人去妈妈开车带一家人从加州开到科罗拉多参加家族聚会的故事。期间作者和自己的妹妹从冲突不断到逐渐和解的过程。挺适合有多个孩子,且孩子间总起冲突的的家庭,一起读一读的。读完了,我跟女儿说,如果你一直画画,等长大了,也可以出像这样的书。然后女儿就问儿子,等我长大了,能出本关于你的书吗?儿子说,可以…… 哈哈!
小说 成长 漫画 育儿 英文原版
恶意 豆瓣
悪意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崔健 2022 - 1
🌸 内容简介
“死了。”男人说。
女人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
死了,男人心想。
他简直要笑出声。
他心里藏着最深的恶意,深到连自己都无法解释。这仇恨深不见底,这股恶意究竟因何而起?即使赌上全部的人生,也必须达成目的。
人气作家日高邦彦在临出国前被杀,警方很快锁定了凶手。此人供认自己是一时冲动犯下了罪行。案子到此已经可以了结。可办案的加贺警官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找不到凶手作案的动机,凶手也一直对此避而不谈。加贺不愿草草结案,便大量走访。渐渐显露的真相让他感到冰冷的恶意——
《恶意》是东野圭吾挑战写作极限的长篇杰作!从未遇到这样的案子: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
🌸 媒体与名人评价
东野圭吾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心理现实主义融入了阿加莎·克里斯蒂、E. C. 本特利一般的古典侦探小说谜题。——《华尔街日报》
《恶意》中的扭转、迂回、急弯、骤停比黄金周的东京高速公路还多,东野圭吾通过这本书证明了他对悬疑故事的掌控已经炉火纯青。——《纽约时报》
在承袭了推理小说黄金时代风采的《恶意》中,每当你以为东野圭吾已经穷尽了反转的可能性时,他就会奉上一个新的来。——《柯克斯书评》
《恶意》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极尽曲折复杂周密;同时又深刻揭示了人性,达到了很多纯文学作品未能达到的深度。——止庵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偏见滋生恶意,恶意引发嫉妒,嫉妒付诸暴力。一个人用尽自己的理性能力,策划执行了一场灭身毁誉的恩将仇报。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真的是厉害。100% page turner, solid!本来打算开一本小说,在跑步的时候听,然后不跑步的阅读时间,读书架里剩下的书。然后,到头来发现,不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到头,不过瘾啊。
小说 推理小说 日本文学 犯罪
多余的人 豆瓣
当代英雄
8.2 (6 个评分) 作者: [俄]莱蒙托夫 译者: 力冈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7
内容简介:
他们彷徨、丧气、迷茫
他们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优裕
他们是一代年少有为,却对时代背景无力改变的年轻人
他们灵魂早衰,厌倦生活,对一切漠然
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多余的人
毕巧林是个帅气多金的贵族军官,本有着大好前程,却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先后遇到了王爷女儿贝拉,海边小城漂亮的走私女,老情人维拉,梅里公爵小姐,但因为他的心不可餍足,在不断找寻活着的意义中造成了自己和身边人的苦难和不幸。
————————————————————————————
编辑推荐:
渴求意义的人突然面对无意义的世界,首先表现出两种心态。
听 天由命地接受无意义:颓废。
慷慨激昂地反抗无意义:悲壮。
还有第三种心态:厌倦。 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精英知识分子,家有庄园与农奴,生活优裕受到良好教育。在高压统治下,社会意识初启蒙,他们空怀一腔热血,不满现实、渴望有所作为,却又屡屡碰壁无力改变阶级现状而变得痛苦、消沉、愤世嫉俗、蔑视一切生活道德规范。这种不肯接受又不肯反抗的厌倦情绪体现到俄国文学上,是一系列“多余的人”形象的出现。
总是在追求意义,却总是求而不得。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甚至是诚实正直的。所做的任何努力,带给别人的都是伤害。最终自己的灵魂也在这种深不可测的失落中渐渐被腐蚀掉,变得更加行尸走肉。
但这种厌生慕死的心理,似乎很贴近于当下的“小确丧”。每个时代都有这样“多余的人”,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以致于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是一个可有可不有的人。
上承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是不可绕过的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浓缩了俄国一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莱蒙托夫《多余的人》,是俄国社会心理小说的开端之作,是一部游记,也是日记、爱情历险和忏悔录。
2022年12月25日 已读
为什么说主角儿毕巧林是一个“多余的人”呢?西方的哲学或者宗教传统认为,人活着就要做与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儿,为人类这个集体做贡献,不然,就多余。斯多葛主义哲学甚至认为,当人不能运用理性,并做与他人有益的工作的时候,自戕也是可以的。而毕巧林不想做有益的人,他想做多余的人。他做事儿没有什么目的性,如果说有,那就是反目的性。他追求女孩,不是因为他要她们的爱或者爱她们。相反,他专找已经有追求者的姑娘,为的就是遇到哪个追求者来要自己的命。他拒绝做有意义的事儿因为越是有意义的事儿在他那样的人看来,越不值得去做。他多余,是因为他只想给别人造成麻烦,最好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自己的命。究竟是一切有定数还是自己能自由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靠着做一个不停惹麻烦的人,一个多余的人,看看命运会带给他什么。
俄国文学 小说 文学
象棋的故事 豆瓣
Schachnovelle
9.3 (14 个评分) 作者: [奥] 斯特凡·茨威格 译者: 韩耀成 / 关惠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10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集,收录《看不见的藏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等代表作。其中《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1939年,茨威格携家人逃亡巴西,《象棋的故事》的故事背景就设在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轮船上。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因偶然机会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对弈,居然轻易地赢了他。可就在续弈之时,陌生人遇到了意外情况……这是他下的最后一盘棋。他从哪里来?有过怎样的遭遇?他的故事,让人惊奇,又让人心酸。
2022年12月29日 已读
《雨润心田》对甘霖的渴望对比年轻男子对异性的欲望。《看不见的藏品》眼盲人将藏品收于内心,藏品真身或许已经流散,但它们仍在收藏家的心中光芒万丈。《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叙说失去希望的女人如何仅仅因渴望被单纯的当作女人对待,就做出超常行为疯狂,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恐惧》贵妇的出轨被撞破,为避免被丈夫发觉,不惜忍受敲诈。到头来她意识到自己恐惧的来源了吗?《里昂的婚礼》:是的死亡要来了,那又怎样呢?既然死期明天才到,那今天我们结个婚好了。《森林上空的那颗星》,“穷跑堂爱上了异国伯爵夫人”,为她而死,却不知她的痛苦无人安慰。《月光巷》每次给钱都要羞辱自己的妻子,到头来妻子宁可为娼也不要自己的一分钱。《象棋的故事》,被盖世太保软禁的理财顾问,靠一本棋谱修炼成了自己跟自己下棋的神功,赢了当世棋王。
外国文学 小说 短篇
水泥花园 豆瓣
The Cement Garden
7.5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6
《水泥花园》是麦克尤恩的两部“小型杰作”之一,最受好评的代表作之一。
这个由一个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十五岁少年讲述的故事,以世俗的眼光看来确有些耸人听闻。父母的相继离世,使四个孩子——朱莉、杰克、苏和汤姆在广阔的天地里如同囚徒般被困在水泥花园中,仿若孤岛上的幸存者。他们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诠释着父母、兄妹、儿女间的常规伦理,以及超越伦常、惊世骇俗却又合乎情理的故事。
2022年12月31日 已读
四个未成年人,在没有大人的监护下,能发生怎样的事儿?整个故事就是这样的,少年杰克正值青春期,姐姐大他两岁,妹妹小他两岁,还有个4,5岁的弟弟。杰克15岁前的一天,生平第一次射精。在他把玩从自己身体内流出的神秘液体之后,发现正在把自家后院花园抹满水泥的父亲轰然倒地,死于心脏病。之后,他15岁的生日在母亲病榻前度过,之后母亲也在暑假来临时悄然逝去。他们没有近邻,他们周围的房子都已经成为废墟。于是,惊慌失措的他和她的姐姐,妹妹,讲自己的母亲用水泥封在了地下室。几个人,试图继续生活……几个月后的一天,警察接到报警赶到他家,发现四个孩子待在大房子里的一个房间,全部赤身裸体……本书的内容,就来自于杰克口述的着期间发生的所有事情。整个故事里我觉得最为变态的,是那试图融入到四姐弟中的那个成年小伙子,德里克。
伦理 外国文学 小说 恐怖 虚构
彷徨 豆瓣
作者: 鲁迅 2006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彷徨》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
2023年1月2日 已读
这些小说产生的年代以经接近百年前。小说写得好是需要反应时代精神的。而《彷徨》书中十一篇,写百年前的中国,没有一篇是向上,积极的。小说里做主人公的,不是旧文化迂腐的代表,就是新文化被打压的无力者,都是为当时社会主流所不能容的。祥林嫂身世坎坷,就是透过一个读过现代书的人眼睛。书中的那些知识分子,要么不得不屈从于社会,不能教ABC,甚至123也不能教。不屈从的,还活着就已经被杀死了样子,人人厌恶……那是一个乱世,乱在内战征伐和新旧文化的交锋。新文化是出于劣势的。那么个状态,那么个情况,自然小说就很丧。百年过了,到了现如今,类似鲁迅那样的小说,怕是见不了报端了。现在见报,毕竟要注意导向的。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诡秘之主 豆瓣
7.8 (80 个评分) 作者: 爱潜水的乌贼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3年2月23日 已读
《诡秘之主》在网络小说中算是不错的。作为娱乐,不算浪费时间。整本书,我就划了两条线,一是“让人无法脱离、难以抗拒的欢愉是痛苦的一种,这是你必须遵循的格言”,二是“万物皆有神性,依赖神性变强者,永远都逃不过神性的束缚”。前者让我想到斯多葛主义提倡的节制,也提醒我们欢愉与痛苦乃事一体两面,没有痛苦做对比也就没有欢愉可言,而欢愉之极也是痛苦。后者提醒我们,人有兽性的部分,人性的部分与神性的部分,哪一个都不可缺少。三体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所以,即便进入神性,也不可忘记来处,成为绝对冷静冷血冷酷的存在。
小说 悬疑
哈扎尔辞典(阳本•仿古压花染边本) 豆瓣
Dictionary of the Khazars
9.0 (7 个评分) 作者: [塞尔维亚] 米洛拉德·帕维奇 译者: 南山 / 戴骢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哈扎尔国王要皈依一种宗教,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教中选一个,君士坦丁堡这三大教的代表都汇集到哈扎尔首都,举行了一次“哈扎尔大论辩”,对结果三教各有说法。
哈扎尔人自己写的历史已淹没无闻,只能通过这三大教的文献来佐证这次大论辩的结果,但三个宗教记载的结果相互矛盾,都认为自己一方获得了胜利。于是在十七世纪末,也就是几百年后,有一本哈扎尔辞典面世了,包括三大教关于论辩的记载,这本书分成三部分,分别是红书、绿书、黄书,记载了三教的各自说法。但十七世纪这本书也已佚失,很难看出它的原貌。况且,这部书难道仅仅是要记录这次大论辩吗?
在这些结构下,作者巧妙地加入了另一条隐秘线索:哈扎尔人在改宗前的原始宗教:捕梦者的宗教。捕梦者能在不同做梦的人的梦中跳跃,所有人的梦自成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也有人活着。捕梦者采集人的梦,从而整理出关于阿丹?鲁阿尼的知识。
阿丹·鲁阿尼是个天神,有人认为即是亚当,神性低于上帝,人们可以通过获得阿丹的知识,借助阿丹无限接近于神。但阿丹的神性时大时小,需要找到合适的时间,在阿丹神性最大时接近它。十七世纪红、绿、黄三书作者(他们是从哈扎尔大论辩时期的人托生而来),就是在这个特殊宗教影响下,通过捕梦联系在了一起,并逐渐拼凑出哈扎尔宗教的情况和历史,具备了接近阿丹的条件。可他们却在见面时死去了。同时还有三个魔鬼作为破坏者而存在,他们要防止人类得到关于阿丹的知识。十七世纪末这危险不大,因为阿丹?鲁阿尼正处于神性较弱期。到了一九八二年,正是阿丹神性的高峰,此时从三个十七世纪辞典作者转世的三位学者又开始集拢这神秘教理的知识,并有可能再次获得这个知识,害怕人类接近阿丹的三个魔鬼组成的“圣家族”杀死了两位学者,使另一位坐了牢,这个知识再次成为断片。这些断片汇集成了第二版,也就是如今读者手中的《哈扎尔辞典》。
本版为《哈扎尔辞典》阳本毛边收藏版,仿古压花染边本。
装帧特点:
1.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高端的仿古图书制作工艺
2. 全新工艺的竹节,比阴本更见立体感与雕塑效果,凸显中世纪艺术的感觉。书脊上有蝙蝠状魔鬼、长灯笼花、哈扎尔鱼鳞状果实“库”。
3. 书壳表皮采用高档的布达佩斯红皮革,以厚实的荷兰板做衬底。
4. 封面采用四色电化铝套烫,这是一种高要求的工艺,难度极高。与阴本相比,更具有装饰效果,视觉上更美观。
5. 内文采用四色仿古印刷,将古代典籍的古朴浑厚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6. 书页三边采用不规则切边,再加上切口边缘的做旧喷色,高保真地保留了古卷的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古色斑斓的效果。这种切边国内罕见,比一般毛边本表现出更丰富的层次。
7. 制书中的所有折页和制壳效果都由手工完成,工期长,成本高。
★ 阳本与阴本有11行字不同
★ 圆脊皮面烫金竹节精装
★ 附哈扎尔汗国地理图
★ 附哈扎尔汗国人物图
★ 附犹太·哈列维诗六首
2023年3月9日 已读
一本十分奇异巧妙的小说。故事奇异,结构巧妙。结构上,它做足了一本辞典的样子,有编纂始末,使用说明,按照词条编排。词条按字母顺序安排,于是整个故事的材料就如同一片片篾片那样交到了读者手中。而在每个辞条中,讲述都是奇幻诡异的故事,又能照见过去未来的镜子,有互相托梦的人,捕梦的人,有在自己似的时候要体会自己所有后代死法的人。写的故事,看上是在写一位可汗改宗的大辩论,可辩论的结果三本书互相矛盾,而三本书组成了辞典,而辞典中讲述的是辞典作者的故事,所以作者又是主角。而书本身,又把上面那些都写了进去。所以这本书做到了一边讲故事,一边讲自己。而读者要想把整个故事搞清楚,读一遍是不行的。要是把这本书用logseq或obsidian类的双链笔记制作个双链版本,把篾片用辞条串联起来,一定很有意思。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清明上河图密码 豆瓣
7.7 (75 个评分) 作者: 冶文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与刺客已经潜伏入画。824个人物逐一复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

《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分别以士、农、工、商、兵五大行业为背景,深度描写了北宋末期不同社会阶层的风貌,揭开了埋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帝国秘密。
系列1-5部每部一个主题,主角各不相同,故事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汴京五绝:“讼绝”赵不尤、“牙绝”冯赛、“斗绝”梁兴、“作绝”张用、“相绝”陆青依次登场破局。
在第6部大结局中,京城汴京又现怪象,五个紫衣妖人相继出现,以五行妖法杀人,并分别以木遁穿门、火遁升空、金遁撞钟、水遁沉河、土遁隐地妖法当众消失。汴京五绝沿着各自所遇清明谜案留下的线索,不断破解离奇命案,并各自遭遇一妖。最后,“五绝”聚首,共揭终极秘密。
2023年4月6日 已读
挺好的一本小说,作者驾驭文字的没问题,语言晓畅清晰,文字风格统一,古诗词功力也很好,看似随手拈来,实则下了功夫。讲故事的能力很棒,节奏很好,设迷解谜不疾不徐,各个案子之间互相照应,牵连之处颇多,作者控场能力值得赞许。案子之外,对当背景的风土人情,政治党争的描写,已经对儒家教诲的引用,也表现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整本小说画面感非常强,适合拍成电视剧。相对于故事的巧思,人物的描写就略显粗线条了,感觉作者对于心理动机方面的描写流于表面了。另外,主人公搞得死神附体似得,总是要遇到各种凶杀。难道推理小说就必须不停的死人吗?当然,当作消遣,值得一看。
小说 悬疑 推理
The Buddha in the Attic 豆瓣
作者: Julie Otsuka Anchor 2012 - 3
Winner of the 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National Book Award and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Finalist
A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A gorgeous novel by the celebrated author of When the Emperor Was Divine that tells the story of a group of young women brought from Japan to San Francisco as “picture brides” nearly a century ago. In eight unforgettable sections, The Buddha in the Attic traces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hese women, from their arduous journeys by boat, to their arrival in San Francisco and their tremulous first nights as new wives; from their experiences raising children who would later reject their culture and language, to the deracinating arrival of war. Once again, Julie Otsuka has written a spellbinding novel about identity and loyalty, and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 in uncertain times.
2023年4月10日 已读
看题目以为是本讲佛陀的书,所以借来读。结果内容是美国的日本女性移民的故事。不个人视角,而是集体的,千百个人的经历凝结成的“我们的故事”。我们通过照片和信件相亲,坐船去美国的国度,寻找自己的丈夫。漫长的海上路程,我们怀着忐忑和憧憬完成。等待我们的丈夫,多多少少都说了谎,关于职业,财产,长相,我们也是。新国度的生活并不是享福,我们要劳作,家里,地里,果园。我们生子,家里,地里,果园。我们勤劳的名声传出去,进入白人的家里做仆妇。仍是劳作。我们经营农场,果园,餐馆,洗衣店……孩子们长大,喝牛奶吃培根,长得比父辈粗壮,说的一口好英语。然后,战争爆发,先是有的日本人被当作间谍。然后,所有的日本人,都消失。小说最后一节,叙述日本人一夜消失后,另一个集体性的“我们”的感受。而佛,静静地看着一切吗?
二战 小说 日本 移民 美国
霜降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总社有限公司 2018 - 6
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霜降,带着青春羞涩和坦然走进了一个大院。这座院落在极乐的享受中显出它疯人院的本质。不多时,霜降的美丽添了忧郁。年华易逝,沧桑累积,悲喜过往,难赋深情。冤孽间相互的报复便是冤孽式的爱与亲情……这一家子,这一世界,就这样爱出了死,怨出了生。
2023年4月11日 已读
乡下女子霜降,带着对改变现状,寻找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家乡,到了北京。阴差阳错地,他成为了一个将军小楼的保姆,众多保姆中的一个。

她的出众美貌与伶俐,使他周旋在将军和他的两个儿子之间。三个男人的权倾天下,玩世不恭,志向高远被她映出贪,疯,傲慢。可她又哪里只是镜子呦。即便是,也被那贪,疯,傲慢扭曲,破碎,蒙尘…

好女孩被“掐死了”.爱情的憧憬破灭。有灵性的,自由的鸟儿,经过草根贵族的洗礼,最终适应不了自由。变成了被圈养的,顺服的,懂得调笑的金丝雀。

充满隐喻的一本书。我想,许多人是看得懂,这其中的隐喻的吧。
小说
挽救计划 Goodreads 豆瓣
Project Hail Mary
9.0 (135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威尔 译者: 耿辉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一趟孤注一掷的太空远征
一座没有尽头的科学迷宫
一次争分夺秒的冒险营救
一段跨越星际的真挚友谊
浩瀚宇宙中,瑞恩•格雷斯是整个人类文明仅存的希望。但在醒来的那一刻,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他在未知的恐惧中寻找身份,从记忆的碎片中获取线索。这个肩负拯救地球重任的关键人物,现已命悬一线!人类文明究竟能否存续?在这场“挽救计划”里,一切都充满了挑战……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当你失忆,就面临的有两件事,一弄清现在是个啥情况,二回想过去的事儿。

指向过去的线索,介绍我为什么出现在一艘太空船上。指向未来的线索讲述我一边恢复记忆,一边开展任务,解决问题。

我肩负挽救太阳系的任务,来弄清为什么吞噬太阳的噬星体不吞噬鲸鱼座的一颗恒星。

戏剧性的是,我遇到了一个抱着同样目的的外星飞船。 阴差阳错的,我有了个外星室友,为了共同的使命,我做为科学家和外星工程师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化解了一个有一个危机,终于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结局感人。

作者应该是个理性乐观派,创造了个末日背景,自我牺牲性的任务,互相克制的生物对儿,不断出现问题,却都得到解决,充满因祸得福。书的语言轻松诙谐,随时吐槽人类。科学的部分比较硬核。外星人的生存环境也写得挺好,可心理结构于与人无异。
小说 科幻
The Swimmers 豆瓣
作者: JULIE OTSUKA Penguin Random House 2022 - 2
From the award winning author of The Buddha in the Attic and When the Emperor Was Divine, a tour de force of economy, precision, and emotional power about what happens to a group of obsessed recreational swimmers when a crack appears at the bottom of their local pool.
The swimmers are unknown to each other except through their private routines (slow lane, fast lane), and the solace each takes in their morning or afternoon laps. But when a crack appears at the bottom of the pool, they are cast out into an unforgiving world without comfort or relief.
One of these swimmers is Alice, who is slowly losing her memory. For Alice, the pool was a final stand against the darkness of her encroaching dementia. Without the fellowship of other swimmers and the routine of her daily laps she is plunged into dislocation and chaos, swept into memories of her childhood and the Japanese internment camp in which she spent the war. Narrated by Alice's daughter, who witnesses her stark and devastating decline, The Swimmers is a searing, intimate story of mothers and daughters, and the sorrows of implacable loss, written in spellbinding, incantatory prose.
The most commanding and unforgettable work yet from a modern master.
2023年4月22日 已读
- Alice是这本书的主角,对她多是在侧写。先是一群游泳爱好者的群像写他们的日常,性格,习惯,运动水平。他们相同的对游泳的爱好。Alice是他们的一员。人人都让着她她似乎生活在另一种现实,大概是因为她的年纪。直到游泳池关闭了,Alice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Alice开始忘记,又开始记起。忘记的,是距离当下近的事情,东西放哪儿了,吃过饭了吗,你什么时候来的……记得的是年轻时的经历,孩子的事情……她出现了痴呆症状,开始住养老院。
- 养老院的生活,以Alice的视角展开。失去自我掌控,无奈且悲哀。是养老院还是,监狱?
- 最后借助Alice女儿的视角,讲了她如何老去,在养老院去世。这就是Alice的衣裳,毫无波澜。

但是宁静。作者的笔触凝练,冷静,直击内心。
小说 英文原版
边城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2017 - 10
该作品为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2023年4月22日 已读
看到一半,觉得写得真美,隐隐觉得不妙。读到最后,果然是个悲剧。

摆渡的老汉和自己的孙女相依为命。女孩子长大,招人喜欢,被一家的兄弟两个好青年爱上。

女孩倾心弟弟,却又不愿表达。因为弟弟有富家女提提亲,磨坊做陪嫁。渡船和磨坊相比,怎么比得上哟。

哥哥主动出击,受了拒绝。悲而离乡,没想到就死去了。弟弟因此心理则结了疙瘩,觉得哥哥的死是因为女孩爷爷不爽利,害了哥哥,变得没法接受女孩…离家不回…

爷爷觉得自己没能让孙女幸福,也郁郁而终…

生活很简单,人心却复杂。顺带着,把日子也过得复杂起来了。
小说
2023年4月27日 已读
- 前两章讲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街道怎样,店家怎样,路上的泥潭怎样,跳大神怎样,姥姥门前看大戏怎样,自己顽皮怎样,透着回忆看乡土,乡情满满。

后面开始讲人的故事,无一不是悲剧。

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成疾,有请各路神仙跳大神算卦抽贴,开水洗澡的法子对待,最后一命呜呼,看的人脊背发凉。磨坊里的穷汉冯歪嘴子把王大姑娘搞大了肚子,就这么成了家。王大姑娘跟着冯歪嘴子过苦日子。可,终究帮人的少,看笑话的人多。王大姑娘生第二个孩子,连个鸡蛋都吃不上。生了孩子,人就死了。剩下冯歪嘴子一个人带一个四岁的孩子,一个带个还子哺乳期的孩子。可,还是帮的人少,看笑话的人多。 多么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现在的问题,有些人们现在只看得到女性的悲剧,被欺凌被打压,而对有二伯冯歪嘴这样的悲剧却扭过头去。更加悲哀。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Mr. Penumbra's 24-Hour Bookstore 豆瓣
作者: Robin Sloa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2 - 10
2023年5月8日 已读
我喜欢关于书和书店的书。同事推荐这本书,说这是一本有数据分析师用数据分析解谜题的书。作为一个数据从业者,我的兴趣就被提起来了,于是找来这本书来读。

说实在的,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对这本书提起兴趣来,中途几次想放弃。最终读完了,也是因为其篇幅不长的原因。我只能说作者写得并不咋地。

用数据解谜题的设定,让我看来特别勉强,一般是基于事实的猜想,一般就是胡扯。主人公对Google简直就是跪舔式崇拜。为Google工作的女孩,几分钟就找到别人code的bug并且修复,又能随便用最好的扫描仪,还能能调用大量谷歌人力,甚至全部算力…你这就是Google CEO也办不到的好吧。

主人公的资源整合能力超强,要钱有人给,队友超给力。剩下的故事套路,就是组团去冒险,悬疑,解谜的,跟儿童文学类似的,太单薄。
冒险 小说 幻想 悬疑
余欢 豆瓣
7.5 (72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1
《孤独地像一颗星球》:陈朗、杨如意、郭小蕾三个女孩围着一盘清清爽爽的土豆丝,陶醉地吃着,她们分别已经27岁,28岁和25岁。分别穿着红色、黑色和白色的裙子。她是最喜欢的食物分别是西瓜、西瓜和西瓜,而她们最讨厌的动物分别是蟑螂、蟑螂和蟑螂。她们有过的男朋友分别是3个、2个和0个。她们平均每哭一场的间隔分别是3天、5天和4天,但平均一天微笑的次数是29次、15次和138次。她们的政治立场分别是“自由主义”、“什么他妈的政治观”和“我希望熊猫永远不灭绝”。她们理想分别是“一个悄悄在夜总会唱歌的著名学者”、“Max Studio总裁的情妇”和“12个孩子的奶奶——这12个孩子的头发要有各种颜色。”她们对生活充满了斗志,虽然她们也不知道这斗志来自于信心还是恐惧。窗外是一个叫做妞约约的沸腾的城市,而这座城市和它的沸腾,说到底,和她们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爱呢》:客观地说,王徽对网恋这一套失去耐心,不是没有理由,任何东西,吃多了就会腻味,网恋当然也是一样。看准一个漂亮女孩,死皮赖脸地给人发信,约她出来,找一个餐馆请她吃饭,故作幽默或者故作深沉,百般地讨好,仔细揣摩对方一颦一笑的含义,第一次面试之后,还要及时跟进……这一切繁琐的搔首弄姿,来个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只是让人觉得麻木。这一切都让王徽怀念人类还是猴子的时代,那个时候找老婆,哪有那么复杂,对着竞争对手脖子一咬,然后直接把母猴子给强奸了,多么简洁明了。而现在,程序何其繁琐,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程序,都必须注入饱满的热情。而热情这个东西,又不是精液,今天休息一晚上,明天它又涨了上来。热情这个东西,甚至都不可能是水稻,一年两季,年年如此。说到底,它就是一种石油,在地底下蕴藏千百万年,才能产生那么一点能量,并且用完了就用完了,是不可再生资源。
A Walk to Remember 豆瓣
作者: [美国] Nicholas Sparks Warner Books (NY) 2000 - 6
In the prologue to his latest novel, Nicholas Sparks makes the rather presumptuous pledge "first you will smile, and then you will cry," but sure enough, he delivers the goods. With his calculated ability to throw your heart around like a yo-yo (try out his earlier Message in the Bottle or The Notebook if you really want to stick it to yourself), Sparks pulls us back to the perfect innocence of a first love.In 1958 Landon Carter is a shallow but well-meaning teenager who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hanging out with his friends and trying hard to ignore the impending responsibilities of adulthood. Then Landon gets roped into acting the lead in the Christmas play opposite the most renowned goody two-shoes intown: Jamie Sullivan. Against his best intentions and the taunts of his buddies, Landon finds himself falling for Jamie and learning some central lessons in life.Like John Irving's A Prayer for Owen Meany, Sparks maintains a delicate and rarely seen balance of humor and sentiment. While the plot may not be the most original, this boy-makes-good tearjerker will certainly reel in the fans. Look for a movie starring beautiful people or, better yet, snuggle under the covers with your tissues nearby and let your inner sap run wild. --Nancy R.E. O'Brien
玛雅 豆瓣
Maya
7.6 (14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乔斯坦·贾德 译者: 江丽美 作家出版社 2007 - 10
《苏菲的世界》作者贾德最新哲学小说,入选联合国读书人每周新书金榜。
在南太平洋的国际换日线上,痛失爱女的生物学家遇到一对神秘夫妻。这位西班牙妻子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人看见她觉得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作者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在天使与蟾蜍之间,宣告了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2023年10月25日 已读
2008年就标记想读的书,到2023年才读完。

忽然觉得,此书和《没有个性的人》很像,都是试图用小说的形式,给人类的思想做一个“时间胶囊”。“热带峰会”一章正是汇集了20世纪末人类面对意义问题思想。不知道贾德是不是有这个野心。

书的核心,无疑是安娜的52个箴言。52对应52张纸牌。而箴言对应的问题,则是宇宙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人的意义。这些问题,也就是贾德所探讨的。

书有三重叙事:荷西像法兰克讲述安娜的故事,古生物学家法兰克写信给前妻薇拉讲他与一对西班牙夫妇荷西和安娜的故事,作家约翰讲述所有这些人的故事。而且约翰有点儿主动推动所有这些故事的发生,对应那句箴言“假如真有上帝,他必然善于留下身后的线索。不仅如此,他还是个隐藏秘密的艺术大师”。

实际上,每句箴言,书中都有对应的情节。贾德把这些情节编制的非常精心。玛雅是什么?少女,雏菊,五月花,巨大,主要,宏大,许多,幻想,世界灵魂。很多事情的发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意义。

所以,生命短暂的人类,不必着急在眼前的事情看到什么意义。
哲学 小说 灵性 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