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十年轮回 Goodreads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 2016 - 1
本书从内部人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场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作者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
2024年5月9日 已读
本书的站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的节点上,回顾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说是十年轮回,但实际上重点是写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教训。

作者所站的角度,既不是从业者也不是管理者,而是金融监管者。从这个角度,他可以在事后洞察从业者的弱点和错误,发现政策制定者的盲目与失责,更可以反思监管者的不足与无奈。但他也坦承,危机到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监管都失灵,监管者也难辞其咎。

97年的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因为索罗斯为首的货币炒家在股市和债市同时兴风作浪,将亚洲一些国家的货币买空造成不可控的贬值,并从中渔利,重创了多国经济。

作者逐个介绍了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中国在亚洲危机前的市场状况,薄弱环节,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及后续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教训。作者认为2008年的危机,其实是亚洲危机的扩大化。亚洲经济危机之所以控制在了亚洲,是当时经济全球化还没有完成,各国经济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而2008年在全球化完成的基础上,经济危机的传导性就很容易的扩撒到了全球。

在分析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后,作者把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了政治危机,也就是政治家们在治理方面出了问题。认为根本原因是,各个国家的政治家其实也都是草台班子,赢得选举却不知如何治理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

个人觉得这是讨巧的说法。还不如作者在第一章引用克莱门特贾格拉的话来做危机的理由:”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力量聚聚,然后又散散,危机总是会出现。你可能做对几件事暂时阻止力量的崩坏。但那只是给它更多时间去积蓄,再次到来时,要么没人能预期到它的发生,要么预期到了也无能阻止。
经济危机 经济学 金融学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8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2023年10月31日 已读
经济学研究,很难避开政府,因为世界各国的的政府出了制定经济政策外,还可以通过政府话费具体影响经济。而在中国,就更无法避开政府了,因为除了通过经济政策塑造经济环境,通过政府采购影响具体经济之外,政府通过国有企业下场参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融资投资,招商建厂,生产销售。

中国政府结构,行政划分,税收办法,政绩考核,人事任免,往往都对地方经济有重要影响。本书特色,正是将政府的结构与职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介绍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政府经济职能的状况和变革,来说明和解释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可以看出作者尽了很大努力只把话题限制在经济领域而不涉及政治,把政治经济的博弈简化为经济现象的互动,对政府只做经济方向上的建议而少做得失上的评价。其对政府由“生产型”就需要逐步向“服务型”转型建议和和将税收向地方倾斜的税制转型建议,其实反应了对过度集权和与民争利的反对的隐含态度。
中国经济 经济学
Super Crunchers 豆瓣
作者: Ian Ayres Bantam 2007 - 8
Why would a casino try and stop you from losing? How can a mathematical formula find your future spouse? Would you know if a statistical analysis blackballed you from a job you wanted?

Today, number crunching affects your life in ways you might never imagine. In this lively and groundbreaking new book, economist Ian Ayres shows how today's best and brightest organizations are analyzing massive databases at lightening speed to provide greater insights into human behavior. They are the Super Crunchers. From internet sites like Google and Amazon that know your tastes better than you do, to a physician's diagnosis and your child's education, to boardroom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his new breed of decision makers are calling the shots. And they are delivering staggeringly accurate results. How can a football coach evaluate a player without ever seeing him play? Want to know whether the price of an airline ticket will go up or down before you buy? How can a formula outpredict wine experts in determining the best vintages? Super crunchers have the answers. In this brave new world of equation versus expertise, Ayres shows us the benefits and risks, who loses and who wins, and how super crunching can be used to help, not manipulate us.

Gone are the days of solely relying on intuition to make decisions. No businessperson, consumer, or student who wants to stay ahead of the curve should make another keystroke without reading Super Crunchers.
2018年2月13日 已读
先看了2016年出版的《what the luck》,然后看的这本儿2007年的书。两本都是对统计分析方法的科普书籍,本书比《what the luck》要强百倍。
economics 数据分析 经济学 统计
Who Gets What — and Why 豆瓣
作者: Alvin E. Roth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5 - 6
A Nobel laureate reveals the often surprising rules that govern a vast array of activities — both mundane and life-changing — in which money may play little or no role.
If you’ve ever sought a job or hired someone, applied to college or guided your child into a good kindergarten, asked someone out on a date or been asked out, you’ve participated in a kind of market. Most of the study of economics deals with commodity markets, where the price of a good connects sellers and buyers. But what about other kinds of “goods,” like a spot in the Yale freshman class or a position at Google? This is the territory of matching markets, where “sellers” and “buyers” must choose each other, and price isn’t the only factor determining who gets what.
Alvin E. Roth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experts on matching markets. He has even designed several of them, including the exchange that places medical students in residencies and the system that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kidney transplants by better matching donors to patients. In Who Gets What — And Why, Roth reveals the matching markets hidden around us and shows how to recognize a good match and make smarter, more confident decisions.
Think Like a Freak 豆瓣
作者: Steven Levitt / Stephen Dubner William Morrow 2014 - 5
Now, with Think Like a Freak, Steven D. Levitt and Stephen J. Dubner have written their most revolutionary book yet. With their trademark blend of captivating storytelling and unconventional analysis, they take us inside their thought process and teach us all to think a bit more productively, more creatively, more rationally—to think, that is, like a Freak.
Levitt and Dubner offer a blueprint for an entirely new way to solve problems, whether your interest lies in minor lifehacks or major global reforms. As always, no topic is off-limits. They range from business to philanthropy to sports to politics, all with the goal of retraining your brain. Along the way, you’ll learn the secrets of a Japanese hot-dog-eating champion, the reason an Australian doctor swallowed a batch of dangerous bacteria, and why Nigerian e-mail scammers make a point of saying they’re from Nigeria.
Some of the steps toward thinking like a Freak:
First, put away your moral compass—because it’s hard to see a problem clearly if you’ve already decided what to do about it.
Learn to say “I don’t know”—for until you can admit what you don’t yet know, it’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learn what you need to.
Think like a child—because you’ll come up with better ideas and ask better questions.
Take a master class in incentives—because for better or worse, incentives rule our world.
Learn to persuade people who don’t want to be persuaded—because being right is rarely enough to carry the day.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upside of quitting—because you can’t solve tomorrow’s problem if you aren’t willing to abandon today’s dud.
#该内容由淘宝网-乐读书屋提供#http://l-books.taobao.com/
西方的衰落 豆瓣
The Great Degeneration
作者: 尼尔·弗格森 译者: 米拉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 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
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
我们的民主制度打破了代际契约,将高额的债务转嫁到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的市场被过于繁杂的监管政策所日益扭曲,后者其实就是自己本意想要治愈的顽疾。法治也业已沦为律师之治。公民社会日益变得不再文明,人们只是出于惰性把问题一味推给政府去解决。
《西方的衰落》一书振聋发聩,也会引发争论,它是对这个自鸣得意和对问题视而不见的时代的迎头一击。当阿拉伯世界正在为民主而奋斗时,当中国努力从经济自由化迈向法治社会时,欧美社会却在挥霍几百年来制度优势的积淀。弗格森提出这样的警告,若要遏制西方社会一度称雄世界的文明日益衰落的势头,只能寄希望于强大的领导力,并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贫穷的终结 豆瓣
Give people money
作者: [美]安妮•罗瑞(Annie Lowrey) 译者: 万晓莉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3
想象一下,假如每个月政府都会向你的银行账户存入1 000美元,而且不求任何回报。这听起来有些疯狂,但却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讨论最为热烈的政策之一。未来主义者,激进分子,自由论者,社会主义者,女性主义者,伯尼•桑德斯的支持者,经济学家,从印度到芬兰、加拿大、墨西哥等各国的政治家都在讨论”全民基本收入”。
在这本启发人心、见解独到的书里,经济学作家安妮•劳瑞从多个角度审视了全民基本收入。她去肯尼亚探访一种全民基本收入的政策如何帮助地球上最窘迫的人们摆脱贫困;去印度观察效率低下的政府主导项目如何让穷人处境更加艰难;去韩国调查全民基本收入的知识谱系;去硅谷访问那些为全民基本收入提供资金的技术巨人——他们期待着一个充满先进的人工智能、不需要人力劳动的世界。
作者探讨了这种巨大政策变化的潜力以及全民基本收入面临的诸多挑战,其中包括相互冲突的目标、高昂的成本,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最后,作者认为这种神秘的政策有潜力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最棘手的经济问题,同时还能提供了一种公民身份的新愿景,以及一个在这样充满动荡和奇迹的年代所需要的更坚固的社会基础。
贫穷的本质 豆瓣 博客來 谷歌图书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7.5 (38 个评分) 作者: [印]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埃斯特·迪弗洛 译者: 景芳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9 其它标题: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修訂版)
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
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
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
为什么贫穷?
为什么他们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本书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通过大量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好的经济学 豆瓣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6.3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 埃斯特·迪弗洛 译者: 张缘 / 蒋宗强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4
为什么移民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不遵循供求规律?为什么贸易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工资下降?谁曾经真正解释了增长的原因和发生的时机?
从新德里到达喀尔,从巴黎到华盛顿特区,移民问题、收入差距、全球化困局、技术颠覆、经济增长放缓、气候变化加速等问题随处可见,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挑战。我们已然拥有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资源,但缺乏能够帮助我们消弭分歧、重建互信的理念,以及,我们常常错用了经济学。
在这本革命性的著作中,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班纳吉和迪弗洛直面上述挑战,以明晰优雅的笔触阐述了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提出了诸多富有创新和启发性的解决方案,以令人信服的理由阐释了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明智之举,以应对经济增长、移民、贫困等迫切挑战。
2021年3月16日 已读
2021年3月16日 评论 作者想要人们了解经济学家如何回答社会问题 - 作者们的上一本书,叫做《 Poor Economics》,副标题是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专注讲作者们在全球贫困问题上所做的一些工作,也兼顾讲这个议题下其他的科学,政策,商业,政府,民间等组织,为客服贫困问题所做的工作。重点在经济学研究。 作者们的这一本书,叫做《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取名字时,其实是和上一本书做了呼应。Poor除了是贫穷的意思,也有“不好”的,蹩脚,差的意思。比如, I speak poor English的意思就是“我英语说不好”。 除了这一点小心思,小文字游戏,两本书的内容其实一脉相承。比如,本书的最后一章,仍然专门讲了贫困问题。在本书第一章的介绍之后,讲移民问题的时候,也是从贫穷问题入手的。比如,贫穷并不足以让人们离乡背井去移民或搬迁。移民不会使得当地工资降低。 但这一本书的野心,其实比前一本书大。前一本书,其主要目的还是在如何改变消除世界贫困,并对一些观点看法用数据和实验的形式予以指导和验证。但是这本书,明显是想给当下欧美的政治开药方。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中的hard times,不是其他什么时候,就是指当下的美国,西欧等国家出现的政治分裂。作者们似乎对特朗普当政,英国脱欧和其他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抬头很不安。他的这本书里的“Good economics”专门用来试图debunk这些当权者的一些政治言论,比如,移民是不好的,移民都是穷人。比如特朗普的贸易战是否会使得美国工人受益。资源(金钱,教育机会等)如何在不同种族阶层之间进行再分配。如何在穷国和富国实现经济增长。如何面对自动化带来的工人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如何面对气候变暖和其他的环境问题,政府如何制定政策帮助人们有尊严的战胜贫困。还探讨了UBI的问题。 作者尽量克制了自己的政治倾向,而试图提出问题,对争论的各方的意见和方法均有呈现。他想要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好的”经济学,向读者呈现经济学家大体上是如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然而,他们还是某些地方,明显了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倾向:比如在援引特朗普在Virginia 的Charlseton的暴力事件之后的反映时,他他们采取的是美国左派媒体的对事件的解读,认为Trump支持白人至上。 对待移民问题的的看法,也同样没有区分非法移民与合法移民见的区别。 这种偏见很容易让作者在右派读者中非常容易引起怀疑,丧失说服力。 无论怎样,作者其实非常聪明的采取了不回答问题,只是展现其他学者的看法和方法上。只除了最后一章回归自己的本专业,扶贫问题的时候,才重申了自己的工作发现。 对于我个人来说,本书让我了解了经济学家们都是在做些什么的。但并没有是我对经济学家更信任,虽然作者试图达到的目的,就是提高民众对经济学家的了解,而增加对他们的信任。 问题在于,对这些问题之所以有争论,就是因为经济学的研究很少只有一种确定答案的情况。也很少能找出因果关系。社会经济问题纷繁复杂,经济学有经济学的看法,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看法,普通民众有普通民众的看法,都是没问题的。不像是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是有唯一答案,而没有个人看法的生存之地的。即便是经济学家之间,对同样的问题,也常常做出不同的解读,给出不同的建议。 **但是,用实验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去探索人人都能发表意见的领地,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基于此,书仍值得一读。**
移民 经济 经济学 美国 贫穷
经济学原理(第7版) 豆瓣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作者: [美] 格里高里·曼昆 译者: 梁小民 / 梁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经济学原理(第7版):宏观经济学分册》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很受欢迎的引进版经济学教材之一,其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非经济学模型。第7版在延续该书一贯风格的同时,对第6版作了全面修订和改进,本书为宏观分册。大幅更新了“新闻摘录”“案例研究”等专栏,例如,围绕金融危机,增加了关于美联储的退出策略和带给经济学家的教训等新话题。
2023年3月2日 已读
粗略读完。宏观经济学是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考察一国之内和国际之间的经济现象和原理的经济学分支。其所关注的指标和概念有GDP,消费指数,货币存量,储蓄率,通货膨胀/紧缩,失业率,工资水平,汇率,利率,税收。到了国家和国际层面,经济就不在只是经济,而是政治经济。中央银行和政府关系其实相当密切,它们通过自己的权利,通过市场或者颁布政策,影响经济运行。但经济学仍是一门相当原始的科学,在对于数据的解读和政策的选择上,有着许多争论,而且,将会继续争论下去。经济学的目的如果是增进人们的幸福的话,它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学
经济学通识课 豆瓣 豆瓣
A Little History of Economics
8.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基什特尼 译者: 张缘 / 刘婧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 9
耶鲁大学权威出品。
本书介绍了40多个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产生与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经济学事件,以简明易懂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初涉经济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入门途径。
书中记述了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等人的卓越贡献,也分析了经济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话题, 从货币的产生和平均地权论的兴起,到经济大萧条、企业家精神、环境破坏、分配不均和行为经济学等。这是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也展示了经济学的发展如何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指出,“如何满足需求”是经济学中的关键命题。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求富足快乐的人生。
2023年3月30日 已读
一本简洁清晰的经济学史通俗读本,按照时间和理论发展的顺序,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他们的主要理论。经济学其实是个年轻的学科,许多理论的产生,都是近代的事情。这本书能帮助我们认识到经济学都面向那些问题,用怎样的眼光看待世界,解释世界,又有怎样的理论指导世界。斯密,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卡尼曼等等这些提出了重要理论,在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上做出了贡献的人,他们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也可以帮人们认清世界发展规律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推动力量,不做睁眼瞎。但无论如何,经济学和经济学家都越来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越到重视,不但政府会雇佣经济学家,学多大企业也雇佣经济学家为其献计献策。
经济学 经济学史
经济学常识 豆瓣
作者: [美]詹姆斯·D·格沃特尼、理查德·L·斯特鲁普、德怀特·R·李 译者: 陈强兵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9
本书作者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和清晰的文笔进行精心的演绎推理,阐释了经济怎样增长(或不增长),价格如何协调经济行为,以及政府如何促进或阻碍经济进步。论述了当普通人在经济上自由,而且当他们的政府的政策和机构也支持其自由的时候,老百姓怎样做到以及为什么能做到不平凡的事情。并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政府。
货币缩水 豆瓣
Why Is the Dollar Shrinking? A Study in the High Cost of Living
作者: [美]欧文•费雪 译者: 李佳楠 2022 - 6
生活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费雪在本书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揭示了决定物价的三大因素,用于分析当下政策、事件对物价的影响。
本书还探讨了货币的本质及价值支撑,破除了对货币的误解;用资产负债表逐步展示银行信用不断扩张的过程;以辩论方式论证历史上复本位制究竟能否让币值稳定;并用交易方程式推演物价变动如何触发经济周期,并提出措施降低经济危机的次数和后果;最后对导致“生活成本高昂”的近30种流行说法一一驳斥,并说明持有这些错误信念的后果。
货币幻觉 豆瓣
The Money Illusion
作者: [美]欧文·费雪 / Irving Fisher 译者: 曹乾 2022 - 4
觉得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涨了还是不够用?这说明你出现了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人的一种心理错觉,即决策时只看到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了实际购买力的变化。
费雪列举了大量存在货币幻觉的生动例子,并认为这种错觉源于货币单位的不稳定——即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他继而分析波动的原因和对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危害,分别站在个人、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提出补救办法。比如用指数衡量货币购买力,并根据指数调整工资等;或直接用指数创造商品本位,取代当时的金本位。
本书能加深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个人在生活、投资决策时少受货币幻觉的影响。
*名家推荐
费雪一生扮演过许多角色——社会哲学家、经济工程师、教师、发明家、商人,还有他坚信在很多方面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改革活动家,但不管是哪个角色,我斗胆预测,他会作为这个国家最伟大的科学经济学家载入史册。
——熊彼特
本书活泼、清晰,又有趣,延续了费雪教授一贯的写作特点。而教授正是用这样的写法,令经济学的门外汉不仅能够理解货币幻觉,还让他们准备好为破除幻觉出一份力。
——沃伦·伦道夫·伯吉斯
前纽约花旗银行董事长,美国银行家协会前会长
纯从可用的理论衡量费雪的贡献,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家无出其右。费雪是经济学中的莫扎特。无论是功用分析、指数分析、货币理论、利息理论,此君皆立竿见影。他平生论著无数,皆天才之作也。
——张五常
从经济分析的贡献来看,欧文·费雪是美国经济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名字。
——萨缪尔森
在我看来,费雪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