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教出乐观的孩子 豆瓣
The Optimistic Child: A Proven Program to Safeguard Children Against Depression and Build Lifelong Resilience
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 / 卡伦·莱维奇 译者: 洪莉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 6
我们希望孩子对未来怀抱信心、对远景勇于探险、有足够的勇气来实行社会正义;
我们希望孩子在面对成长所带来的挫折与失败时,不屈不挠;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一生的能力。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而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目的在于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习得乐观。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一些自称专家的人,轻率的意见令许多父母如获救命稻草,基于脆弱的证明、原理和临床的假设,来改变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教出乐观的孩子》彻底改变这一点,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ABCDE法则教出乐观的孩子。
“心教育经典译丛”由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领衔主编,旨在引进国际最科学、前沿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为理性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编辑推荐]
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经典作品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书中重墨提及积极心理教育在学校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富有借鉴意义。
 “新教育经典译丛”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孙云晓 领衔主编
“心教育经典译丛”由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领衔主编,旨在引进国际最科学、前沿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为理性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 CCTV《读书》5期联读的幸福经典系列作品
 湛庐文化 出品
2019年8月18日 已读
作为家长,应当读一下这本书,了解什么是悲观,并且能在生活中识别自己和孩子的悲观想法,并且利用书中提到方法,去改变悲观的想法。书中谈到的矫正方法,其实都是认知行为疗法(CBT)里的。读过这本书之后,再去读一些CBT的相关书籍,就能获得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时,要让他有机会经历失败,通过努力,东山再起的经历。有一两次这样的经历,孩子就会懂得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家长要发现孩子的优势,着重培养与优势相关的美德,引导他多做有满意感,沉浸感的,自己擅长,且能帮助他人的事情。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身教,因此家长也要会回面对挫折与失败,会回应对悲观性思维,做孩子的乐观领路人。
psychology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心理 心理学
Living an Examined Life 豆瓣
作者: James Hollis Sounds True
An Invitation to Listen to Your Soul’s Calling
How do you define "growing up"? Does it mean you achieve certain cultural benchmarks―a steady income, paying taxes, marriage, and children? Or does it mean leaving behind the expectations of others and growing into the person you were meant to be?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a career, place, relationship, or crisis you never foresaw or that seems at odds with your beliefs about who you are, it means your soul is calling on you to reexamine your path.
With Living an Examined Life, James Hollis offers an essential guidebook for anyone at a crossroads in life. Here this acclaimed author guides you through 21 areas for self-inquiry and growth, challenging you to:
• Recover Personal Authority―how to stop living in response to the expectations placed on you
• Choose Meaning Over Happiness―why seeking truth instead of entertaining distractions ultimately leads to greater fulfillment
• Exorcise the Ghosts of the Past That Bind You―how the voices that haunt you can lead you to grow
• Bestow Love on the Unlovable Parts of You―recovering the guiding force concealed in your Shadow
• Construct a Mature Spirituality―the five essential elements of integrating meaning and mystery into your life
• Seize Permission to Be Who You Really Are―the challenge of fully showing up for your life
With his trademark eloquence and insight, Dr. Hollis offers Living an Examined Life to inspire you toward a life of personal authority, integrity, and fulfillment. "It is my hope that this book will be a tool to recover your respect for that which abides deeply within," writes Dr. Hollis. "You will not be spared disappointment or suffering. But you can know the depth and dignity of an authentic journey, of being a real player in your time on this turning planet, and your life will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taking you deeper than ever before."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豆瓣
8.0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菲利帕·佩里 译者: 洪慧芳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8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再回归正常。
这是一个从业20年的资深心理治疗师的畅销儿童心理学巨著,在英国掀起巨大轰动,全英家长热烈讨论,甚至没有孩子的人都迫不及待地买来,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单一句话: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以及围绕着我们的家庭成员关系,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这是一本关于“关系”的书——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也许你是一位工作忙碌的父母,你的孩子仿佛从不入睡,总是在哭闹或尖叫,敲打平底锅,戳插座,喊着要更多的糖,看更多的电视。这些让你感到疲倦和绝望,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你是一位好家长,但还可以变得更好:菲利帕·佩里的这本畅销书,将帮你打开育儿的新视野。
与一般的“亲子教养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把养育孩子当作令人生畏的杂事。孩子不是一堆有待处理的麻烦,也不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的项目。育儿是一种关系,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归根结底,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且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它的阅读体验并不轻松,正如作者所说,书里的内容会让你觉得很难受,很不舒服,甚至很生气,要牺牲你的自尊来阅读。因为它会让你直面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所犯下的种种错误。
任何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奉献自己,但美好的愿望也许不会带来理想的结果。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幸福快乐,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在无心之中伤害了孩子。
这本书会剖析我们在亲子教养方面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我们从来不想犯的错,这些错误的深层心理根源,以及有了过错之后我们如何弥补,修复裂痕。
这本书将帮你:
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亲子教养方式。
看清亲子关系是如何变质的,以及如何让它恢复正常。
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结,学会用心倾听,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
打破恶性循环,及时补救与修复裂痕,避免把你以前吃过的苦复制到孩子身上。
学会处理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
学习如何与婴儿、儿童、青少年和长大成人的孩子相处,让亲子关系变成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明智的建议,是每个父母都想读的书,也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拥有的书。
怪诞脑科学 豆瓣
Kluge: The Haphazard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Mind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盖瑞·马库斯 译者: 陈友勋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
这本书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
作者通过对人类经验的主要领域进行解读,如记忆、信念、语言、幸福等,展现了我们生活中很多的认知缺陷都与“进化惯性”有关。如:
为何人们经常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
为何金钱买不到幸福?
为何领导者通常坚持错误的决定?
……
他向读者清晰地阐释了“进化惯性”,说明大脑的进化本来就是不完美的。
面对不完美进化,作为思想者的人类,是否就真的束手无策?显然不是这样。
作者在文中也建设性地提及了应对方法,改善我们的认知缺陷,从而战胜我们内在的健忘、焦虑、混乱、拖延……进而改善我们自身和我们的社会。
---------------------------------------------------------------------------------------------------------------------
【编辑推荐】
1.作者师从史蒂芬·平克(TED演讲人、世界超级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23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从人类大脑进化的视角提供出了认知心理学的独特视角。
2.渐忘、焦虑、混乱、拖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临到的困扰。作者通过著作向读者清晰地阐释了“进化惯性”,说明大脑的进化本来就是不完美的。面对不完美进化,作为思想者的人类,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区分出哪些缺陷是可以置之不理,哪些是可以改善的。
3.作者在文中建设性地提及了应对方法,改善我们的认知缺陷,从而战胜我们内在的健忘、焦虑、混乱、拖延……进而改善我们自身和我们的社会。
Beyond Order 豆瓣
作者: Jordan B. Peterson Allen Lane 2021 - 3
The long-awaited sequel to 12 RULES FOR LIFE, which has sold over 5 million copies around the world
In 12 Rules for Life, acclaimed public thinker and clinical psychologist Jordan B. Peterson offered an antidote to the chaos in our lives: eternal truths applied to modern anxieties. His insights have helped millions of readers and resonated powerfully around the world.
Now in this much-anticipated sequel, Peterson goes further, showing that part of life's meaning comes from reaching out into the domain beyond what we know, and adapting to an ever-transforming world. While an excess of chaos threatens us with uncertainty, an excess of order leads to a lack of curiosity and creative vitality. Beyond Order therefore calls on us to balance the tw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reality - order and chaos - and reveals the profound meaning that can be found on the path that divides them.
In times of instability and suffering, Peterson reminds us that there are sources of strength on which we can all draw: insights borrowed from psychology, philosophy, and humanity's greatest myths and stories. Drawing on the hard-won truths of ancient wisdom, as well as deeply personal lessons from his own life and clinical practice, Peterson offers twelve new principles to guide readers towards a more courageous, truthful and meaningful life.
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豆瓣
作者: Jonathan Haidt (author) Greg Lukianoff (author) Penguin Press 2018 - 9
2022年8月2日 已读
作者试图对美国大学里近些年了出现的学生对一些事件极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美国的大学正在教大学生们“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弱”,“相信自己的感觉”和“世界是正邪不两立的战场”等错误观念和家长和教育机构对学生们无底线的过度保护,正把下一代塑造成不能接受相反观点,用肢体暴力宣泄情感,不懂得如何面对他人的无能一代。
我个人希望,作为家长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样的书。停止做“直升机”家长。教会孩子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风险,学会与异见者对话合作,运用理性而不仅仅是感觉生活。
psychology 哲学 教育 社会科学 英文原版
Feeling Good 豆瓣 Goodreads
8.8 (8 个评分) 作者: David D. Burns Harper 2008
在线阅读本书
Book Description
The good news is that anxiety, guilt, pessimism, procrastination, low self-esteem, and other "black holes" of depression can be cured without drugs. In Feeling Good, eminent psychiatrist, David D. Burns, M.D., outlines the remarkable, scientifically proven techniques that will immediately lift your spirits and help you develop a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Now, in this updated edition, Dr. Burns adds an All-New Consumer's Guide To Anti-depressant Drugs as well as a new introduction to help answer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many options available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 Recognise what causes your mood swings - Nip negative feelings in the bud - Deal with guilt - Handle hostility and criticism - Overcome addiction to love and approval - Build self-esteem - Feel good everyday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17.1                 width:(cm)10.6
2022年11月4日 已读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底层操作系统由一些关于自我的能力,价值和是否被爱的核心信念组成,围绕这些核心信念会在各种心理场景,比如家庭,学校,职场,社会的各种情境和关系中发展出一些中间信念和相应的行为策略,根据这些策略,在遇到具体情境和事件时,头脑会产生自动思维来解释它们,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由情绪驱动行为。我们对外界时间的反应,取决于我们内在的思维。情绪障碍的的出现,是因为思维出现了扭曲。本书就分析了引起情感障碍的十种思维扭曲及其对应的中间信念与核心信念,并且介绍了应用认知改变技术改善抑郁情绪治疗情绪障碍的方法和案例。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技术,深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自己治疗自己。
cbt psychology 心理 心理学 英文原版
真实的幸福:央视《读书》五天力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作序推荐 豆瓣
Authentic Happiness
作者: [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译者: 洪兰 2020 - 9
● 《真实的幸福》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集大成之作,是央视《读书》栏目连续五天力荐的作品,是每一个人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经典作品。
● 过去的几十年,心理学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心理疾病,而且做得不错——我们可以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酗酒等问题做出非常精准的描绘,并且已经有很多心理疾病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有效医治。但是,谁都不愿意糊里糊涂地度过一生,我们更需要的不是一天天地减少痛苦,而是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生活的意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而现在,心理学已经走到了了解积极情绪、建构优势和美德、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的时候了。
● 《真实的幸福》以一种通俗而又不失科学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幸福。如果你想变得更幸福一些,不妨照着书中的建议来试试,相信幸福一定就在你的眼前!
[编辑推荐]
● 央视《读书》栏目连续五天力荐读物!
●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塞利格曼集大成之作,塞利格曼幸福经典系列之一。
● 建立优势、实现自我的心理学箴言,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经典作品。
● 全球畅销近20年,销量达到200多万册。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教授作序推荐。
● 给所有人的幸福课:
在哈佛,这是一堂听课人数zui多、zui受欢迎的课程;
在IBM、通用电气、壳牌、宝洁、谷歌,这是一堂平衡成功事业和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在英国贵族名校威灵顿公学,这是一堂提升人生品质的素质课。
● 湛庐文化出品。
2022年9月5日 已读
本文用积极心理学研究,论证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了解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与美德,并通过在生活中应用自己的优势获得满意感,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六种美德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比起斯多葛主义者倡导的四个美德多了仁爱与精神卓越。优势则有24个:分别是获得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的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的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的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书中提供了问卷帮助读者发现并判断自己的突出优势。书的后记,讨论了非零和双赢,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了一种神性且乐观的未来图景,非常有启发。
psychology 优势 幸福 心理 心理学
The Optimistic Child 豆瓣
作者: Martin E. P. Seligman Mariner Books 2007 - 9
In The Optimistic Child, Dr. Martin E. P. Seligman offers parents, teachers, and coaches a well-validated program to prevent depression in children. In a thirty-year study, Seligman and his colleagues discovered the link between pessimism -- dwelling on the most catastrophic cause of any setback -- and depression. Seligman shows adults how to teach children the skills of optimism that can help them combat depression, achieve more on the playing field and at school, and improve their physical health. As Seligman states in his new afterword for this edition, "Teaching children optimism is more, I realized, than just correcting pessimism . . . It is the creation of a positive strength, a sunny but solid future-mindedness that can be deployed throughout life -- not only to fight depression and to come back from failure, but also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and vitality."
2022年9月21日 已读
2019年我读过了这本书的中文版。读英文版是复习。教出乐观的孩子,最好的就是家长本身乐观。身教的力量大于言传。如果家长和孩子都是悲观性格,这本书就重要了,它教你识别自己的悲观相仿,并通过一系列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认知改变技术去改变人的悲观解释风格,从而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从中学习,而不是因为失败就陷入焦虑,恐慌,抑郁状态,甚至引发心理生理疾病。当然,悲观不是只有坏处,也有好处。有句话说,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原因,大概是悲观者更少冒险,更少行动。悲观者变得乐观一些的意义,就在于使得悲观者面对失败时仍能行动,不仅仅成为智慧者,还要成为勇敢者。
psychology 心理学 思维 成长 积极心理学
The Spirit in Man, Art, & Literature (Collected Works of Jung Vol. 15) 豆瓣
作者: C. G. Ju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 11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 G. Jung is a multi-volume work containing the writings of psychiatrist Carl Jung.
Routledge published the first English-language edition of this set in the United Kingdom, whi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ublished it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part of its Bollingen Series of books.
2022年12月28日 已读
本书9篇文章。Paracelus的评传两篇,一篇纪念卫礼贤,两篇写弗洛伊德,两篇写心理学与艺术之关系,价尤利西斯和毕加索各一篇。全书核心,即是反对他老师弗洛伊德用个体心理动力学分析一切。荣格写弗洛伊德尽是批评,对Paracelus和卫礼贤却赞赏有加。Paracelus的医学观与荣格的心理学观有相通之处,认为个体健康不仅是个体的事儿,更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卫礼贤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让荣格意识到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是因为欧洲文化所致,异地异时就不适用。荣格从心理学出发对于艺术和文学的评论,则是论证伟大作品是反映了时代心理而不是个人心理,并一再指出弗洛伊德将艺术品还原为艺术家的“个人情结”是毫无价值全无道理非常离谱的。荣格认为尤利西斯和毕加索的画作在时代心理上想通,都是对时代的反动,对美学的扩展。
psychology 哲学 英文原版 荣格 评论
Flourish 豆瓣
作者: Martin E. P. Seligman Atria Books 2012 - 2
From the author of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uthentic Happiness. In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academic psychologists - and found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movement - offers a new theory on what makes people flourish and how to truly get the most out of life. Flourish is a fascinating evolution of Seligman's thinking, and offers inspiring stori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action - innovative schools that add resilience to their curricula; a new theory of success and intelligence; and evidence on how positive physical health can turn medicine on its head. Building on his game-changing work on optimism, motivation and character, Seligman shows us how to flourish and bring well-being into both our personal live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Wellbeing is a way of thinking that the new coalition government is taking very seriously indeed.
2022年10月23日 已读
塞利格曼在10年写就,11年出版的书。在其《Authentic Happiness》的幸福理论上进行了扩充,产生了个人的well-being的PERMA模型。他认为个人的well-being的五个要素是积极情绪,投入,积极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其中投入和成就是新加入的要素。在介绍完PERMA模型之后,他又转而介绍了他实验室和领域内其他人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宾州大学的积极心理学硕士项目的影响、Grit对成就的影响、乐观对疾病以及康复的研究和他为美军开发的GAT。最后一章他回应了一些针对积极心理学的批评,其中reflective reality的提法对我很有启发。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使人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希望塞利格曼的到2051年使得地球51%的人flourish的愿景得以实现。
psychology 心理学 思维 成长 科普
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方案 7大心理问题 豆瓣
作者: 郭召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3
酗酒、游戏成瘾、拖延、失眠、孩子厌学、夫妻关系等一直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咨询问题。许多心理咨询师面对这些问题还是会有咨询方式与策略的困惑,对此《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方案 7大心理问题》设计了可操作的咨询方案。每套咨询方案都包括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评估诊断方法,并且详细讲述了如何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介绍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心理咨询干预的原理,如何明确心理问题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以及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时会用到的特殊技术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方案 7大心理问题》涉及的 7 大心理问题包含成瘾、失眠、拖延、考试焦虑、厌学、夫妻关系问题和亲子教育问题。希望《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方案 7大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各位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的学习者和爱好者以及有心理自助需求的朋友针对具体的心理问题设计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有效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
2022年12月5日 已读
本文针对7中心理问题,给出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定义,成因解读,咨询解决方案,具体咨询技术。与儿童教养,游戏成瘾,考试焦虑相关的章节对于普通家长的育儿也有启发。
cbt psychology 心理学 思维 认知行为疗法
No Mud, No Lotus 豆瓣
作者: Thich Nhat Hanh Parallax Press 2014
2023年2月18日 已读
一行禅师在本书里谈如何化解痛苦,成就幸福,如同莲花,化丑为美,转臭为香。痛苦与喜乐是一体之两面。转化痛苦要先接受痛苦,了解痛苦的根源,明白众生皆苦,从内心中化出慈悲,才能转悲苦为喜乐。先要用冥想,在一呼一吸之间,回到自己的身体。培养正念、专注和洞察,用正念去面对自己的痛苦,与其和平相处,对其温柔以待。痛苦是难免的,遇到痛苦的事情,要学会找到起根源。但学会放下,不要用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担忧在已有的痛苦上“补刀”。变得幸福要首先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不来自比较,也不在过去或未来,只在当下。要学在当下,与自己的身体,情绪,知觉,思维和意识连结。学会滋养内心的幸福种子,用接受,理解,同情去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用爱的语言和"深度聆听"去化解他人的苦。在此基础上,人才能消减这个世界的苦。
buddhism nonfiction philosophy psychology religion
Aware 豆瓣
作者: Daniel J. Siegel / M.D. Tarcherperigree 2018 - 8
2023年3月24日 已读
觉醒之轮接启发了我的觉醒与开悟。Dr. Siegel在书中提出了两个视觉化了的模型,一个是简化人的意识与外界关系的觉醒之轮,一个是帮助理解人将能量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的Plane,Plateau和Peak的3P模型。觉醒之轮边缘是人的8种感知的内容,是色声香味触五感,加上第六感内部身体的感觉(也叫第六感疲劳轻松紧张之类的),第七感即思维和第八感人际关系。中心是我们的觉知或者意识,从意识指向边缘的则是注意。基于觉醒之轮,书中提出了一个觉醒之轮冥想练习,用于强化觉知,觉醒自身,让人活在当下。3P模型是解释能量世界的一套新工具,让我获益匪浅。作者在书中运用心理学,物理学,社会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来诠释灵修者追求的清醒和开悟,但却非常谨慎不用神秘学的字眼。有些复杂,但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psychology 个人管理 心理学 思维 成长
Hard to Break 豆瓣
作者: Russell A. Poldrac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 5
Hard to Break offers a clear-eyed tour of what neuroscience tells us about habit change and debunks "easy fixes? that aren't backed by science. It explains how dopamine i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habits and how the battle between habits and intentional goal-directed behaviors reflects a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brain systems. Along the way, we learn how cues trigger habits; why we should make rules, not decisions; how the stimuli of the modern world hijack the brain's habit machinery and lead to drug abuse and other addictions; and how neuroscience may one day enable us to hack our habits. Shifting from the individual to society, the book also discusses the massive habit changes that will be needed to address the biggest challenges of our time.
2023年4月11日 已读
我读研的时见过作者,跟他学过脑成像数据处理。本书中,作者把习惯性行为相关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做了非常全面的回顾,核心问题是回答习惯行为形成的脑机制以及行为改变的神经科学现状。习惯行为由一定情境驱动,无需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完成。成年人养成新习惯,一般是从有目的行为开始,在多巴胺的作用下,前额叶皮层的参与下,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将情境与一定的思维、情绪、生理反应,行动等复杂的成份组成行动链。之后前额叶皮层会退出神经通路,行动链自动化。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练习。而习惯一旦形成,非常难于逆转。可能的方法有,避免引发习惯的情境,打破情境与行动链的链接,将行动力链带来的好处去除。神经科学家在实验一些药物,但距离在人的身上使用路途遥远。作者对冥想改变行为比较悲观,这与我不同。但他本人也开始冥想了。
psychology 习惯养成 心理学
无限可能 豆瓣
Limitless
6.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吉姆·奎克 译者: 王小皓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世界公认的记忆专家&大脑教练吉姆•奎克(Jim Kwik)首部作品,书中介绍了关于升级大脑、快速学习、人生进阶的系统方法,帮助读者从思维、动力和方法三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力进行升级,唤醒超级学习脑,拥有学什么都会的“超能力”。
我们的头脑是我们积累的最大财富和资产。当你阅读《无限可能》的时候,不仅能变得更加聪明,还能够去完成你此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对于想要在学习中脱颖而出,打破思维惯性,加速自我发展的人来说,本书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指导作用。
也许你想学习一种新的能力,但笃定自己办不到;也许你想参加升职角逐,但是内心的声音一直在告诉你,你不行;也许你认为自己永远无法离开手机或者只能是那个照本宣科的无聊演讲者,那么,翻开本书的这一刻,你将挥手告别那个困在各种标签中的自己。
《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通过介绍世界级精英都在采用的脑力开发方法,帮助你获得以下能力:
自由穿梭书页的阅读能力;
如钢铁般牢固的记忆力;
像激光一样的专注力;
无垠无限的创造力;
清晰的思维、细致的洞察力;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
※编辑推荐※
世界级大脑教练首部作品,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谷歌创始人、维珍创始人、漫威之父等世界级精英,联合国、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SpaceX等机构大脑教练作品
方法独特、科学、有效,众多科学家、医学专家以及其他各行业精英推荐,相关学习视频获数亿次点击
干货多、实操性强,书中包含大脑升级训练、十日突破、快速阅读、长久记忆、健脑食谱等,每年帮助20万人成功开发大脑。
传奇经历塑造出来的传奇方法,全球190多个国家都有人获益。
...................
※名人推荐※
我们每个人最亟待开发的地方,不在远处,其实是我们的脑。开发脑力,并不同于我们以为已经做得很好的开发智力。如果说这本书还可以做得更好,那么它应该给予感性更多的认可,给予高效的学习以更丰富的内涵,毕竟,中国人所说的“心”,亦是脑力。
——杨斌清华大学教授 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书中提到的关于学习的一种无限可能的境界,和我提到的学习的最高境界——无为,都是某种“无所不能”又“随心所欲”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你能快速学会任何知识。
——万维钢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科学作家
这本书从开发大脑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开启无限可能的人生模式,作者提出了打破思维模式,点燃内在动力,掌握正确方法的3M方法,我学习后深受启发,推荐有自我成长需求的读者阅读。
——成甲《好好学习》《好好思考》作者
怎么才能让学习不断有效果呢?本书会从思维、动力和方法三个维度对你的学习力进行升级,帮助你唤醒超级学习脑。想拥有学什么都会的超能力,就请打开这本书吧。
——彭小六洋葱阅读法创始人游戏化创新教育专家
本书包含了快速阅读、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实操性强,经过反复验证,值得一试!
——斯科特·弗兰斯伯格(Scott Flansburg)世界最强大脑“人类计算器”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你会从《无限可能》中发现释放自己超能力的方法。
——斯坦·李(Stan Li)漫威之父
2023年4月11日 已读
作者是个记忆专家,终身学习者。他提出的无限可能境界,我已经初窥门径。我相信自己的头脑有无限可能,我可以驯服它帮助我做事,突破限制性思维,祛除内心的自动负面想法(ANT),掌握学习超能力。认识自己的天赋,并用它去服务他人,找到可以同时服务许多人的方法,就不必担心收入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思维习惯,学会专注与进入心流,就能焕发出影响力。作者提供的快速阅读法和记忆法,若专心练习,必能有所成。无限可能境界,其实挺接近于开悟境界的。一旦进入,世界开放给我们的,就是无限可能,无穷的创造力。书中充满了可行性的建议,按照你当下的能力,选择一个到三个,努力学会,再用到生活中去,必然会逐渐接近Limitness的境界。
psychology 个人管理 心理学 思维 成长
Oneness With All Life 豆瓣
作者: Eckhart Tolle Plume 2009 - 10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Eckhart Tolle highlights the most inspiring and beautiful insights of A New Earth
When Oprah announced A New Earth as her 61st Book Club selection, it skyrocketed to #1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selling over five million copies in paperback and remaining at the top of the list for twenty-two consecutive weeks . In A New Earth , renowned spiritual teacher Eckhart Tolle describes how our current ego-bas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 operates. The purpose of this book is to bring about a shift in consciousness, or in his words, an awakening. An essential part of this awakening is the recognition of the ego, and our attachment to things, the past, and enemies.
In Oneness With All Life , Eckhart Tolle has picked the essential phrases and paragraphs-the gems of the book-that he feels are most important and reorganized them so readers can focus on the most powerful ideas. Beautifully packaged with evocative artwork and design, it is the perfect gift for anyone with a well-worn copy of A New Earth who wants deeper insight into this seminal work.
睡眠与做梦 豆瓣
Sleep and Dreaming
作者: [英] 雅各布·恩普森 译者: 陈养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昼夜的划分,必定是地球生活中最深奥的奇事之一。总而言之,它是一种仁厚的安排,既令我们得以借助自己设定的短暂木憩来恢复活力,免于劳顿而无法自拔,也不至于因为时光的不断飞逝而受到责难。我们是间歇性的生物,总是黎明即起、日落欢息。我们的意识会很快疲劳,因此要间歇地运作,而翌日的世界将会发生惊人的变化,或者令我们舒服,或者令我们不安;同样地,夜晚与睡眠相伴随,以甜蜜的影像巧妙地满足我们之所需。这一切令人类惊叹不已。生物时常不知不觉地进阙如少觉的暗黑梦乡,去体验大量的幻象,连天使都为之惊叹。我们的主命如此之脆弱,却能够经受这样不同的极端,从来不曾有任何哲学家对此给出过解释。                 ——艾丽斯·默多克《黑王子》
认知神经科学教程 豆瓣
作者: 罗跃嘉 2006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发展意识科学寄予了厚望,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索。一方面期望能够逐步了解人脑的这种最令人迷惑不解的功能,同进也期望由此带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脑型计算机等第三代信息产业的发展。研究脑和意识的关系,实质上是要回答从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这样一个最根本性的科学命题。因此,这是一项极其困难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如果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神经科学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就,那么毫无疑问,在今后的100年内,更令人鼓舞的突破必将出现在对脑的认知、注意和思维等意识过程的认识方面。智慧的人类将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揭示智慧的奥秘。
本书的作者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日本、英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都是科研一线的研究骨干、承担繁重的科研工作,其中包括若干位中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百入计划”入选者,也有在欧美知名大学担任正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实验室主任者。作者们挤出时间认真完成了写作,其中三位作者还承担了两章的撰写。从2003年初收到第一篇稿件,到2005年6月收齐最后一篇,经过整整二年半的时间,可见者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