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豆瓣
Marxism and Literature
作者: [英] 雷蒙德·威廉斯 译者: 王尔勃 / 周莉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 9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一书正文仅210页左右,却在“导言”之后分别列出“基本概念”、“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三个内容宏富而阐述精练的专章。与《文化与社会》相似,威廉斯以四个关键词——文化、语言、文学和意识形态作为文化唯物论的“基本概念”,既展示四个概念所标示的领域的学术史演迁,又揭示理论脉络背后汹涌的历史潮流。在其后的“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中,则又以一系列关键词为主干展开逻辑推演。
2020年1月29日 想读
給不滅的你 2 豆瓣
不滅のあなたへ
作者: 大今良時 译者: 林志昌 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 - 9
替他取名為「不死」的是原本要獻給鬼熊大人的尼南納少女瑪琪。跟著少女們一起被囚禁在亞諾梅的不死,待在夢想成為媽媽的瑪琪身邊,持續接受刺激而成長。就在此時,少女帕洛娜為了救出瑪琪,開始策劃逃出亞諾梅。不死究竟能從懷抱希望的少女們身上獲得什麼呢?這是一個選擇自己未來的故事。
2020年1月28日 想读
給不滅的你 1 豆瓣
不滅のあなたへ
9.0 (14 个评分) 作者: 大今良時 译者: 林志昌 東立出版社 2017 - 6
某人把「球」放進這片土地。具備收集情報的機能,還可以變換各種外貌,那個球體甚至連死亡都能超越。某天,它遇見了少年,之後又分開。光線、味道、聲音、溫度、痛苦、喜悅、哀傷……在這個充滿刺激的世界裡徘徊,展開一段永恆之旅。
2020年1月28日 想读
别样的色彩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宗笑飞 / 林边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3
一些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断,成就这部《别样的色彩》,他的第一部“碎片式组合集”。一部通过记忆、遐想、素描、访谈与旅行,展现作者多个自我的优美篇章,向我们透露出更多你不了解的帕慕克。帕慕克回忆了他拥有的第一本护照、他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女儿如梦的小时候,还讲到自己父亲的过世,谈及他不久前的官司,以及他所亲历的1999年伊斯坦布尔大地震。还写到了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如劳伦斯·斯特恩、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以及略萨…… 当然,少不了伊斯坦布尔和纽约,那是他所有作品成形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是他的起点与归宿,而他在纽约生活过两年。一部帕慕克三十年创作生涯的个人精选集,展现出独特视角下,作者倾其一生对孤独、满足、书籍与城市的执迷。
2020年1月28日 想读
鼠疫与近代中国 豆瓣
ペストと近代中国:衛生の「制度化」と社会変容
作者: (日) 饭岛涉 译者: 朴彦 / 余新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本书是东亚地区较早自觉以医疗社会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国疾病史的开创性研究。通过广泛利用方志、海关报告、地方档案和报刊等资料,系统地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包括港台)的鼠疫以及霍乱等重要传染病,对近代中国引入和实施卫生行政的过程进行了颇为全面的分析,并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脉络中,探究了卫生制度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意义。
2020年1月27日 想读
帝国轶闻 豆瓣
Noticias del Imperio
9.1 (9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 译者: 张广森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5
马尔克斯推崇的大作家,2015 年塞万提斯奖得主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潜心十年创作的全景文学巨著
《百年孤独》之后最拉美的拉美小说
◎ 编辑推荐
★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是拉美文学爆炸后重量级作家,也是 2015 年塞万提斯奖得主,其创作成就堪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卡洛斯·富恩特斯 、巴尔加斯‧略萨等大师并列。
★ 2007 年墨西哥杂志《NEXOS》召集包括马尔克斯等六十名作家评论家,评选过去三十年最佳小说,《帝国轶闻》位列第一。此书拥有媲美《尤利西斯》的纷繁技巧,又可比肩《战争与和平》的恢弘壮阔。
★《帝国轶闻》荟萃至今所有的文学表现技巧及形式并综其大成,书中最引人注目的首推奇数章卡洛塔的独白,偶数章除独白手法外,还运用了众多传统表现手法,如歌谣、书信、对话、客观叙述等,因此可说是一部着眼于特定历史时期风貌的全景小说。
★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曾在晚年的一次访谈中说“我和文学结了婚,但我的情人是历史”,这句话正可以用来形容《帝国轶闻》,小说叙述了墨西哥第二帝国的兴衰,在作者笔下历史和想象相互交织,真实和虚幻、理智和疯癫杂糅在一起,突破时空的局限,是比波拉尼奥《2666》更早的全景文学杰作。
★ 1987 年于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和西班牙四国同时出版,当即引起很大反响,半年内仅墨西哥就印行五次。
★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身处墨西哥文学以及拉美文学的拐点,前承文学爆炸一代的前辈,后启波拉尼奥等作家,痴迷于拉伯雷、斯特恩、乔伊斯等大作家,却不仅仅是模仿者,更是叙事形式的革新者。
◎ 内容简介
小说叙述的是墨西哥第二帝国的历史及其皇帝的悲惨命运。1861 年,贝尼托·华雷斯总统下令停止偿还墨西哥的外债。这一决定为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向墨西哥派遣占领军以期在那儿建立一个以欧洲天主教皇族成员为首的帝国提供了口实。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费尔南多·马克西米利亚诺大公被选中担负这一使命。大公于 1864 年偕同妻子比利时公主卡洛塔到了墨西哥。1867 年帝国覆灭,大公被枪决。
小说共二十三章,奇数的十二章为发疯的卡洛塔皇后的呓语意识流,时间是她在世的最后一年。偶数的十一章以时间为序,每章三小节,分别从不同角度(上到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下到市井摊贩三教九流),运用不同技巧展示不同的历史面向。总而言之,本书荟萃至今所有的文学表现技巧及形式并综其大成,因此可说是一部着眼于特定历史时期风貌的全景小说。
◎ 媒体推荐
将过去和未来、真实与虚幻、激情与冷漠、理智与疯癫糅合在一起,打破时空局限,任意剪裁拼接,绘制出一幅幅独特新奇的历史画面。……这部作品由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历史,反映生活,被认为是一部真正的全景式小说。
——《拉丁美洲小说史》
◎ 名人推荐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结合了传统与现代,为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正如塞万提斯在他的时代所做的一样。
—— 塞万提斯奖授奖评语
我痴迷于阅读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方特、费尔南多·德尔帕索、比森特·莱涅罗 —— 他们方法上的创新和形式方面的追求。
—— 里卡多·皮格利亚(阿根廷小说家)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重新想象墨西哥历史的天才。
—— 佩佩·普利多
《帝国轶闻》作者用其独有的方式再次发现了历史、爱与诅咒、虚构与创造、梦幻与叙述。
—— 安赫莱斯·马斯特雷塔(墨西哥小说家)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认为他用以写作的语言的规则不是限制而是出发点,作家不是“供着语言”而应发现可以用其做成什么事情。
—— 尤里·埃雷拉(墨西哥作家)
《帝国轶闻》……是部令现代读者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小说有两个层面组成:历史的层面和幻想的层面。历史部分是严格地按照历史演进脉络顺时序铺陈展开的,主要叙述法国入侵墨西哥期间在墨西哥建立所谓第二帝国的历史经过。幻想部分是作品的核心部分,它既是对历史的变奏,同时又是一种高于历史、超乎历史的遐想。这部分主要由第二帝国皇帝、奥地利公爵马克西米利亚诺的夫人卡洛塔皇后在神经错乱的情况下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展现出来。
—— 陈众议(社科院外文所所长、西语译者)
《帝国轶闻》是一部历史小说,叙述墨西哥第二帝国的兴衰史,但作者的真正用意是通过历史描写活动于历史舞台上的人。这部六十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拉美文学史上实属罕见,不愧为一幅色彩斑斓的伟大画卷。
—— 李德恩(学者,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
《帝国轶闻》成功地完成了二者(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艺术才华赢得了西方文学界的广泛赞誉。
—— 赵德明(西语文学译者,北京大学教授)
2020年1月26日 想读
知识分子的鸦片 豆瓣 Goodreads
L'Opium des intellectuels
8.3 (2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雷蒙·阿隆 译者: 吕一民 / 顾杭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单,而且更空虚。——亨利•基辛格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20世纪最有开创性的书之一,是对研究知识分子的“虚妄”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本书出了要让知识分子们回归平凡务实的正道,也希望能让他们免于在智识方面的混乱不清,正是这种混乱不清造成了许多智识上的“怪胎”。——罗杰•金巴尔"
2020年1月25日 想读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德] 海因里希·海涅 译者: 海安 商务印书馆 2016 - 5
这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论述了宗教史(从基督教的产生到路德宗教改革运动时的德国宗教);第二篇论述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介绍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的哲学和影响;第三篇论述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偏重于表述它的革命意义。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写于1833-1834年间,是海涅的政论作品中zui精彩的一本。本书的主旨是要论证:从马丁?路德以来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发展是德国社会革命的一种准备。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论述了宗教史(从基督教的产生到路德宗教改革运动时的德国宗教);第二篇论述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介绍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的哲学和影响;第三篇论述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偏重于表述它的革命意义。
2020年1月25日 想读
伊豆的舞女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伊豆の踊子
8.2 (15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
收录“十六岁的日记”、“参加葬礼的名人”、“春天的景色”、“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等15篇短篇小说。
2020年1月25日 想读
勇敢者游戏:这次他们去太空 豆瓣
Zathura
作者: [美]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 译者: 印姗姗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丹尼尔和沃尔特兄弟发现了一副游戏棋,这副棋看起来普普通通,可当弟弟丹尼尔移动棋子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流星雨像冰雹一样砸向屋顶,天花板破了一个大洞;紧接着,沃尔特突然失重,朝着那个大洞飘去;挥舞着钳子机械手的暴力机器人、布满鳞片的外星人海盗正在一步步朝他们靠近……每一次移动棋子,都有可怕的事情发生,而这个游戏一旦开始就不能中止……
本书是凯迪克金奖作品《勇敢者游戏》的续篇,这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一定能满足孩子对太空的幻想和期待。
2020年1月25日 想读
世界是平的 豆瓣 Goodreads
6.7 (36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译者: 何帆 / 肖莹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11
当学者们讨论世界这20年发展的历史,并把目光聚集在2000年到2004年3月这一段时间时,他们将说些什么?9·11恐怖袭击还是伊拉克战争?或者,他们将讨论:科技的汇集与传播使得印度、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产品供给链上的一员,从而为世界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的中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随着世界变得平坦,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这个世界是否变得如此之小、变化如此之快,从而使我们的政治体系无法调整到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结构?
托马斯·弗里德曼揭开了笼罩在这个世界上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们释疑解惑。他解释到,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初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与社会要做出而且必须做出怎样的调整以应付这种趋势《世界是平的》及时地就全球化中的这些问题——全球化取得的成功和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2020年1月23日 想读
失控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8.3 (10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文·凯利 译者: 东西文库 新星出版社 2010 - 12 其它标题: 失控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2020年1月23日 想读
基业长青 豆瓣
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7.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柯林斯 / [美] 杰里·波勒斯 译者: 真如 中信出版社 2006 - 9
如何建立一个伟大并长盛不衰的公司?有思想的人们早已经厌倦了“年度流行语”般稍纵即逝的管理概念,他们渴求获得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管理思想。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作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3M、默克、沃尔玛、惠普、迪士尼等,它们平均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什么使这些公司不同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呢?他们拥有什么别的公司所不具有的法宝呢?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柯林斯和波勒斯超越了连篇累牍的专业术语,拒绝追逐时尚,发现了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
全书有数百个具体的例子,并被组织成了紧密的实用概念框架,能够适用于各个层次上的经理人与创业者。
2020年1月23日 想读
管理的实践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彼得·德鲁克 译者: 齐若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 1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这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从旁协助,才可能有“对”的成果。德鲁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标)评估,是各类组织惟一最高的指导原则。
《管理的实践》一书即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全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等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20年1月23日 想读 现代管理学之父
手塚治虫と戦時下メディア理論 豆瓣
作者: 大塚 英志 / 牧野 守 星海社新書 2018
戦時下の「文化工作」は、いかに手塚治虫を育んだのか?
戦後に花開いた日本映画の担い手たちは、元をたどれば共通の歴史的・文化的体験を有している。東宝が映画を用いて行った戦時下の「文化工作」もその一つであり、あの手塚治虫もまた、それら先鋭的な映画理論やロシア・アヴァンギャルド運動を貪欲に吸収した人物であった。本書では、種々の新史料の発見を通じて、手塚をそれら戦時下のメディア理論の文脈から新たに捉え直すことで、彼の戦後の営みを再解釈せんとするものである。執筆にあたり助力を得た映画史家・牧野守氏の貴重なインタビューや、氏が執筆したTVアニメ『鉄腕アトム』幻の第一話脚本も収録。
2020年1月21日 想读
亦師亦友亦敵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王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0 - 1
近代的中日關係史,是一部充滿衝撞、糾結和廝殺的歷史。日本對華侵略曾經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許多中國人至今仍視日本為「中華民族」不共戴天的仇敵。然而,
王柯教授在本書中以宏觀視野,觀察到一幅遠比這複雜的圖景:對近代中國來說,日本事實上扮演了亦師、亦友、亦敵的三重角色。
近代中國的思想家們,通過日本學習到建設國家的方法,就是民族主義。此後,兩國領導人因應立場和利益的變化,隨時調用民族主義作為工具,在敵人、朋友之間變換角色;在缺乏統治正當性的時候,也樂於利用民族主義思想,來強化人民的集體意識。讀者可以從《亦師亦友亦敵》所提供的個案及線索,以多樣化的角度和層面,審視兩國民族主義帶來的問題。
以2015 年問世之《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民族國家」、「邊疆」與歷史認識》為基礎,本書經重新校訂並新增五篇文章,主題包括「民族西來說」思潮、「血緣民族論」話語、俄國十月革命思想的影響、夾縫中的日本華僑的身份認同、日本帝國主義下的「伊斯蘭共同體」構想等。王柯教授繼續深研第一手歷史文獻及新近研究,條分縷析,更進一步探討近代日本和中國先後醖釀民族主義,以及互相交手的來龍去脈。
---------------------
書評 / 推薦
王柯教授指出近代日本之於中國兼有朋友、老師和敵人多重角色,在近代中國思想史研究中,應當格外重視日本的影響。他特別強調,近代日本「單一民族國家」的思想給兼有滿蒙回藏漢苗多民族的中國從傳統帝國到現代國家轉型,帶來了種種啟示、問題和麻煩,反過來也影響了日本對中國的政策、理解和觀感。作者在日本學界多年,對近代日本歷史和文獻非常熟悉,這一觀察角度十分重要,有關國家、邊疆和民族問題的討論,也相當有啟迪意義。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亞洲強國,關係陰晴不定,近年更因為領土主權爭議鬧得不可開交,對立意味濃烈。雖然中日在戰略關係上屢有競爭,但兩者世界觀及民族主義原來擁有極大淵源。近代中國向明治日本求師複製改革經驗,不但引進現代科技,而且從中模仿「單一民族國家」思想,改變中國的「邊疆」意識、影響國家建設過程,造成始料不及的效果,延續至今。王柯教授聚焦探討兩國民族主義觀的發展及其影響,是當代東亞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環。
──沈旭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
2020年1月20日 想读
昨日之歌 豆瓣
作者: 冯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1
曾被鲁迅喻"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的第一本诗歌集,中国早期新诗的成果之一,曾经深深地影响了那一代人。年轻的诗人用细腻而敏感的心抒发对青春、爱情、生命的赞美,在如歌的旋律里,你将情不自禁地随着他的节奏翩翩起舞。
2020年1月20日 想读
昨日之歌(11) 豆瓣
イエスタデイをうたって 11
作者: [日] 冬目景 译者: 翁蛉玲 東立出版社 2018
小晴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行踪、到现在都还没回来,她的存在对陆生竟变得很重要。品子知道阿浪要去意大利后,心情也受到动摇……绕了一大圈才抵达终点的他们,各自的选择会是……年轻人们历经长时间的恋情,终于画下句点——
2020年1月2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