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白夜行 豆瓣 Goodreads
白夜行
8.9 (93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姿君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9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个象征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故事片段像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没有痴痴相思,没有海枯石烂,只剩下一个冰冷绝望的诡计,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万千读者在一曲救赎罪恶的凄苦爱情中悲切动容……
人人都爱我丈夫 豆瓣
作者: 奕斐 2009 - 4
《人人都爱我丈夫》主要讲述了:女人的幸福都是写在脸上的。如果你和老公还是幸福地在一起,那这个事情就是绯闻而已:如果你不快乐了,要闹离婚了,那就不是绯闻是真相了。动心不等于变心。谁能做到一辈子对自己配偶以外的人都一点儿不动心的?忠贞和不忠贞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将动心限制在欣赏的范围内;后者则把动心直接发展为变心。男人的事业是女人最大的情敌,但是对男人来说,发展顺利的事业是最好的催情剂。人过了三十,爱情就显得很艰难,不是因为我们不相信爱情,而是我们已经看得太清楚,那些爱情的小把戏不能蒙骗我们清醒的理智。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事业有成?周媚湄当然也不能免俗。丈夫赵大海意外成了名人,这让她很是得意。可是没两天,烦恼就出现了:她发现自己必须充当苍蝇拍,对都市中垂涎自己丈夫的女性拍拍拍……她开始疑神疑鬼,时时担心丈夫会出轨,甚至想阻碍丈夫的事业发展。赵大海一次次地试图让妻子放心,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围城外的女人烦恼的是这辈子究竟能不能碰到另一半的他,进了围城的女人则时时刻刻要担心自己能不能永远抓住他的心。对爱情和家庭的捍卫,是女人一生的话题;而对爱情和家庭的维护,则是一对夫妻一生的话题。当两个人都向着幸福努力,我们是否能收获那期望中美好的幸福?
2011年2月9日 已读
小说名字实在太恶俗了>.<要不是好奇沈奕斐写书会怎样,断然不会看的。。。道理倒是有,不过。。。大概不是以小说视角评价的。
小说 沈奕斐
巴黎没有摩天轮 豆瓣
作者: 浅白色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
有一种人生,叫做“摩天轮”:你始终站在观光舱里透过玻璃看风景,即使转到最高点,即使无限接近,风景也不属于你。当转完一整圈之后,依然孤孤单单地离开摩天轮。
《巴黎没有摩天轮》讲述都市OL宁默正在进行着的人生,就困在摩天轮的某一圈里。她跟所有北漂小白领们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只是职业听起来很美:时装编辑。爬行在时尚圈外沿,她穿女王的新衣,挤平民的公交,像蚂蚁一样琐碎忙碌地工作,像核桃一样被夹在旧恋情与新生活的缝隙里无法进退。
关于工作,她正处在这个华丽浮躁的圈子的种种规则之中;关于感情,她经历过前男友林非的背叛,正与白彦保持着不远不近的暧昧;关于生活,她的闺蜜顾昕正要远赴巴黎开始新生活;她的合租室友于筝一边吃模特这碗青春饭一边寻找出路。
一切都在发生,一切都看不到终点。
很多人都相信,如果幸福不在路上,就一定在路的尽头。
在转动的摩天轮里,有谁能够看到路的尽头是什么样的风景?在地平线与天空之间,谁能恰好坐在幸福的旁边?他们的命运将被旋转到哪个未知的终点?
2011年2月9日 已读
无意中随便看的,要不是喜欢看到结局才算完真不是什么有意思的故事。。。以后要远离封面党。。。
小说 都市
李可乐抗拆记 豆瓣
7.4 (23 个评分) 作者: 李承鹏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 1
《李可乐抗拆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暴力拆迁”和“抗拆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钉子户抗拆迁宝典。是一部描述“暴力拆迁”与“抗拆迁”的百科全书,各种拆迁和抗拆迁的手段,令人目不暇接。李承鹏为中国文学恢复了现实主义的传统。
李承鹏写这部小说缘起于2009年发生于成都的“唐福珍自焚案”。当时李承鹏曾经写过一篇影响力巨大的博客文章表达愤怒,但他还是觉得,只有长篇小说的容量,才能让他真正表达出对“暴力拆迁”和“抗拆迁”的全部思考。历时一年,终于有了这部《李可乐抗拆记》。
由于无力购房而与女友濒临分手的李可乐,无意中听到丁香街即将拆迁的内部消息,激发了他当“钉子户”的想法。与伙伴们凑钱在丁香街买了一所待拆迁的油条房后,原想坐享渔翁之利的他,却无可避免地跟丁香街居民命运相连。在目睹及亲历强拆、冲突、断臂、自焚,及强制送往精神病院等惨烈事件后,脱胎换骨的李可乐和居民们一起走上了钉子户的抗争之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抗拆”事件……
在一系列的荒诞,幽默,笑中带泪的故事中,拆迁办主任、房地产商、公交司机菜刀妹、诗人愤青、暴发户、妈妈桑高姐,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尤其是90后公交司机菜刀妹,是这部小说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粗暴,惹急了拎刀砍人。但她漂亮,勇敢,正直,重情,讲义气……李承鹏把这样一个小说中最美好的人物定位为90后,恐怕也是对新生一代寄予的期望。李承鹏在接受采访时这么提起菜刀妹:“如果我现在没有女人,会去追菜刀妹,对她好,爱她,哄着她,不让她生气、受伤害,偶尔还会逗她拎着菜刀满大街跟着我追杀。她的手脚总是冰凉,我会在每一个冬天为她捂手捂脚。”
李可乐周旋与他们中间,这个原本懦弱、世故、圆滑、爱占便宜的小人物,逐渐成为“抗拆迁”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他既目睹了暴力拆迁的罪恶和血腥,也意识到不能用暴力的方式来反抗,最终,他想出了一个无须暴力抗拆迁,也能达到阻止拆迁目的的锦囊妙计, 总结出一部看似荒诞,而又非常现实可行的钉子户抗拆宝典。这一非暴力抗拆妙计是李承鹏在构思这一小说时想出来的,他在采访一些著名钉子户,说出这一想法时,钉子户们无不叫绝。李承鹏说,也许这一方法随着《李可乐抗拆记》一书的出版,会被推广,从而减少很多暴力抗拆事件。
《李可乐抗拆记》的结尾既不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也不是一个悲凉的结局。有的人死了,更多的人受到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李可乐和菜刀妹在一场几乎无望的斗争中找到了爱情,但这并不意味着,等待他们的一定是幸福。
世紀末的華麗 豆瓣
作者: 朱天文 遠流 1992 - 5
從《炎夏之都》開始,朱天文變本加厲,一頭栽進對衰老的描寫。在《世紀末的華麗》的各篇小說?,朱天文以華麗熟艷的技法筆調寫人生腐壞前的一瞬,充滿著對人生苦短的感嘆,對蜉蝣眾生的同情,以及對一切青春的傷逝。──詹宏志‧一種老去的聲音
2010年12月14日 已读
是喜欢朱天文的,对于能够准确堆砌出颜色,气味,衣服质料的之类细节又不显得做作的人总是心生敬佩之情,用腐朽写华丽,用那种末世的语调来叙述现世的无奈,很难抗拒。
台湾 小说 朱天文
涂尔干死了! 豆瓣
Durkheim is Dead!
6.3 (7 个评分) 作者: [美]阿瑟·阿萨·伯格 译者: 曹雷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9
《涂尔干死了!》是阿瑟·阿萨·伯格最近一部学术推理小说,这是一部集社会学理论和推理小说于一体的作品。来自19世纪和20世纪最重要的几位社会学家和社会思想家W.E.B·杜波依斯、埃米尔·涂尔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拉基米尔·列宁、格奥尔格·齐美尔、比阿特丽斯·韦布和马克斯·韦伯在出席在伦敦举行的一个学术讨论会。在会前的一个晚会上,发生了学者斗殴、珠宝失窃、涂尔干失踪等一系列可怕的案件,杰出的私家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忠实的搭档约翰·华生博士介入了这群社会学家,展开调查。社会学家们纷纷向福尔摩斯讲述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并展开了一些争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种族理论、精神分析等社会在这里激烈交锋,充满了智慧、思想和幽默。终于,这场扑朔迷离的案子真相大白,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涂尔干的一个试验而已。
2010年12月7日 已读
社会学版《苏菲的世界》,不懂的人么看着没意思,当中说到理论就是原文的堆砌,懂的人又会觉得太生硬。悬疑什么的也不出色。当初也只是为了看完而已。
伯格 学术 小说 悬疑 社会学
同学少年都不贱 豆瓣
7.2 (32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 3
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认为《同学少年都不贱》=《浮花浪蕊》+《相见欢》。   近于《浮花浪蕊》的地方是,叙述主角的声音一直清晰可闻。赵珏的主体意识贯穿始终,一如《浮花浪蕊》里的洛贞,虽然小说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但读者却分明感到,这几乎就是第一人称。比较起来,《相见欢》中苑梅的主体意识是在情节进展了一半的时候才慢慢凸显出来的,是一个“慢热”的过程。   近于《相见欢》的地方,首先在情节上,都是两位女性朋友多年后的聚谈。不过,《相见欢》的气氛更疏离、更隐秘,而《同学少年都不贱》则相对热烈、明朗。
2010年11月24日 已读
其实对于张爱玲总是喜欢不起来。。。大抵她的上海她的美国都与自己太不同吧,况且那份沧桑看透世事之后的嘲讽姿态总有份自欺欺人的居高临下感。
小说 张爱玲
围城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7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是钱钟书撰写的一部“新《儒林外史》”。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
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方鸿渐留学回国了。他是个没有用的人,在欧洲四年,转了三个学校,改了几回专业,生活散漫,学无所成。因为父亲和老丈人都伸手向他要学位证书,没有办法、只好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这么个子虚乌有大学的假博士学位。他绝不愿意做这事,可是为了尽晚辈的孝心,搞份假文凭也是心安理得,只要今后自己决不以此招摇撞骗、他没有想到。老丈人已经将他的博士照片和游学履历大肆渲染地登在报刊上了,方鸿渐一下船,来到这个阔别4年又毫无变化的故土,便先见到这份报纸,不由得面红耳赤,十分难堪。
未婚妻和方鸿渐从未见过面,就撒手人寰。他蒙岳父大人资助得以负笈欧洲,所以回国后,先看望了岳父岳母,这才回到家乡见爹娘。他刚进家门,小报记者便闻风而至,摄下了方博士西服革履的仪态,使他成了县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提亲者更是踏破门槛。方鸿渐不喜欢这些土里土气又打扮时髦的女孩们,爱情在他心中仍一是一片空白的领域。春暖花开的时候,方鸿渐拜访了和自己一起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苏文纨。在苏文纨家,他结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她是个天真、直爽的大学生。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倾心,堕入了情网,可是苏文纨喜欢方鸿渐。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的做作,但是他总不能狠下心来拒绝,怕伤害了苏小姐……
2010年8月25日 已读 初中暑假作业,其实不太记得了。不过那些名字那种语调却是深入人心。
小说 钱钟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豆瓣
8.8 (53 个评分) 作者: [奥] 斯台芬·茨威格 译者: 张玉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7
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以小说和传记成就最为著称。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茨威格代表作之一。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本书是短篇小说集,除《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亦按时间顺序收录了《火烧火燎的秘密》、《马来狂人》等名篇,作者的创作历程一目了然
汪曾祺小说经典 豆瓣
9.7 (10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8
本书精选出汪曾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小说作品,使读者能集中体味他“京派小说”的独特艺术风韵。本书包括《复仇》、《受戒》、《异秉》、《八千岁》、《七里茶坊》、《故里三陈》等经典短篇。
2010年5月29日 想读 其实或许最近还没有沉静到可以细读汪老小说的心气,先mark吧~从《故里三陈》来看还是值得品味的。
中国 小说 汪曾祺
无人生还 豆瓣 Media of OOIS Goodreads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8.9 (374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祁阿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3
十个互不相识的人,被富有的欧文先生邀请到了印地安岛上的私人别墅里。晚餐后,一个神秘的声音揭开了人们心中所各自隐藏着的可怕秘密。当天晚上,年轻的马斯顿先生离奇死去,古老的童谣就像诅咒一样笼罩着所有人,似乎有一双神秘的眼镜在时刻窥视着这场死亡游戏,到访者就像消失的印地安小瓷人一样一个又一个的走向死神……
2010年5月2日 已读
先看了话剧再读小说失去了其惊悚悬疑的气息,反而是补充一些话剧里无法交代清楚的细节,同时不断拿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作对比。其实也没有觉得小说有多严密多丝丝入扣,只是更加切合“无人生还”的书名。阿加莎也总是把玩着人与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隐瞒而无法找出凶手的戏码。
小说 悬疑 推理 英国 阿加莎·克里斯蒂
何以笙箫默 豆瓣
6.7 (190 个评分) 作者: 顾漫 朝华出版社 2007 - 4
一段年少时的爱恋,牵出一生的纠缠。大学时代的赵默笙阳光灿烂,对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开朗直率的她拔足倒追,终于使才气出众的他为她停留驻足。然而,不善表达的他终于使她在一次伤心之下远走他乡……
2010年4月16日 已读 很久以前无意间在网上看的,具体记不真切。只是那样的等待在这样的年代里真的可能么?还是它广受好评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情感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从而各种童话般的羡慕呢。
小说 网络小说 顾漫
你好,忧愁 豆瓣
7.4 (32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 余中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1
《你好,忧愁》这部小说因为准确地表达了整整一代人的心态,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畅销达近百万册,并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语。随着作品被改编成电影,那个落拓少女塞茜尔的形象,几乎成了战后一代“叛逆”的法国青年的代表。无怪乎西方的报界在二零零四年报道萨冈去世的消息时,都着重回忆了这部给现代人的心灵留下深深烙印的小说。
“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萦绕,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以这经典开头叩开文坛的时候,萨冈只有18岁。她完全预想不到,自己的赌气之作会在几个月后创下销售记录,而且几十年后仍然不曾有人逾越。这本关于少年、爱情和孤独的小说,在5年之内被翻译成22种语言,在全球的销量高达500万册,还被改编成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现象。
萨冈,一个关于青春、天才、忧愁、畅销的传奇……
温柔的叹息 豆瓣
やさしいため息
7.8 (10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温柔的叹息》是青山七惠芥川奖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的延伸,像极了一名女子成长历程的追踪报道。
小说从主人公“圆”突遇4年来音信全无的弟弟开始。弟弟自说自话搬进姐姐租的房子,从此开始每天记“姐姐观察日记”。姐姐读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是何等的枯燥乏味,纯粹是“复制加粘贴”。于是她决定试着改变现状,同弟弟的一个朋友相恋,接受同事参加忘年会的邀请,慢慢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困扰。遗憾的是,她的男朋友却在这时突然中止两人的关系,这使她再度面临是否还要打开心扉的抉择。
纱窗里的莎乐美 豆瓣
作者: 坏蓝眼睛 2009 - 1
《纱窗里的莎乐美》内容简介:专栏作家周文暻在探望好友柳今的途中,认识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她个性独特,身份不明,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周文暻的注意,随后他听到了关于她的很多传闻,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她的真名,也没有人理解她的作为,她似乎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周文暻一边为她的若隐若现着迷,一边又感觉自己无力驾驭这个疯狂的女人,她仿佛是他无法把握的梦想,而现实中的他,也一直向往着所谓自由的生活,可是他的个性中的传统令他更多的时候只能收获心灵上的自由,矛盾的感觉令他无所适从,在越来越多的秘密被揭开的瞬间,当他决定彻底离开她过上自己正常生活的时候,她再次出现,并全盘托出了关于她身世的秘密。
2010年1月29日 已读 以为自己在读都市言情,最后差点觉得是悬疑小说,深夜nc一下子囫囵看完的书。
坏蓝眼睛 小说
悲悯大地 豆瓣
作者: 范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6
《悲悯大地》讲述一个藏族青年摆脱世俗仇恨、历尽千心万苦最终成佛的曲折经历,在宏阔的背景下,以史诗的笔法表现了善与恶、人与自然、人性与神性等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而使悲悯的主题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精彩的细节、奇异的物事 ,真实地再现了当地人神共处的生活场景,使作品成为中国本土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力作。
芒果街上的小屋 豆瓣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7.9 (2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译者: 潘帕 译林出版社 2006 - 6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一个短篇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梦想、几朵云,几棵树、几种感觉,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所有的讲述都归于一个叙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埃斯佩朗莎,是西班牙语里的希望)。生就对弱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着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
追风筝的人 Goodreads 豆瓣
The Kite Runner
8.4 (1066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可爱的骨头 豆瓣
The Lovely Bones
7.5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丽斯·西伯德 译者: 施清真 作家出版社 2004 - 6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遭一名连环杀人的歹徒奸杀并碎尸,这样一桩案件如果见诸美国媒体,或许已然引不起耸人听闻的效果。若是以之为素材敷衍成一部小说,可能会是一个以情节取胜的警探侦破故事。但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却独辟蹊径,倾注了诚挚的深情,抒发出一曲催人泪下的亲情之歌。
作为父母爱情首次结晶的苏茜,天资虽不如妹妹琳茜聪慧,却是一个乖女孩。她帮爸爸业余做玻璃瓶中的帆船工艺品,从中体会到父亲对祖父的怀念;在为妈妈拍摄瞬间快照时,理解了妈妈受过高等教育却不得不充当家庭主妇的郁闷心情;她与小她一岁的妹妹有着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在小弟巴克利病危之时,挺身而出送他到医院急救;她甚至能和嗜酒贪杯、性情有些浮华的外婆做知心的交流。
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却横遭歹徒蹂躏,死后还被肢解,只有一截臂肘被人们发现。
沙蒙一家遭此惨祸,立即就崩溃了。父亲杰克精神恍惚,屡为警方提供可疑线索遭拒之后,在一次夜间去捉嫌犯时被误伤致残;母亲艾比盖尔无法忍受失女之痛,竟和探长苟且,然后离家出走;妹妹在哀伤之中一夜成人,不顾性命之忧去凶犯家窃取证据;年仅四岁的小弟在得知长姐已死之后,成长中心灵受到创伤;外婆义无反顾地来女婿家操持家务,以她的乐观豁达为这个家庭注入活力。而街坊四邻和学校师生更是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追思仪式,大家悼念亡者,更为了安慰亲人。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苏茜原先的同学先后从大学毕业,走上各自的生活道路。连她的家人似乎也淡忘了家中失去的这名成员,尽管由于她的遭难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和悲哀始终笼罩着全家,挥之不去。……父亲一次突发心脏病,母亲闻讯匆匆赶回,与家人相见难免一番尴尬;父亲从医院回到家中,全家人再次团聚。在一旁偷看的苏茜的魂灵,这时意识到: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作为缺损部分的她,固然依恋这个家庭,大家也都在忆念中感到遗憾,但全家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终于融溶和合。《可爱的骨头》的书名,点出的正是这一主题。
或许是有感于当前美国的家庭危机,近年来颇有些美国作家致力于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不过多以青年和中年的婚恋为骨干故事,因此更像是言情小说。
2009年6月25日 已读 初中读的,具体不怎么记得了。也是有关于生命的思考~
再爱你的人,在你离去后也需要继续生活。
小说 美国
倾城之恋 豆瓣
8.5 (28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花城出版社 1997 - 3
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在的。也许她将不仅仅属于现代文学史。遥想几十年、几百年后,她会像她欣赏的李清照一样,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稳定的位置也说不定,而我们知道,那时候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现代作家肯定都将被忽略不计了。
2009年1月27日 已读
大抵我还是不适宜过于细腻阴湿的文字了,抑或是我终究不明白“恋”之意味。
倾城才能相恋么?或者只因倾城才一时互相取暖呢?
小说 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