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文化的生与死 豆瓣
作者: 费孝通 刘豪兴 上海人民 2009 - 7
本书辑录了费孝通先生1988-2003年的部分与文化议题相关的重要论文,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地展现了作者对人和文化的生与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这些文章高瞻远瞩,胸怀全球,既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忧患,更有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自信。上篇回首反思了作者在学术园地耕耘的曲折历程,有感有悟地进行了深层的文化思考,体现了他的文化观和人文价值观。中篇是在反思、补课基础上对首次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及其思想的主要论述,为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提出了特别重要的“人文思想”和使社会学成为成熟学科的重大课题。下篇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起篇,重点论述了21世纪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创建和而不同“美好社会”的期望。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豆瓣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8.4 (38 个评分) 作者: [法]卢梭 译者: 李常山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是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的绪论。当卢梭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把人类的进步设想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时,卢梭却已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类不平等的产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4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社会学 豆瓣
Sociology
作者: [美国] 戴维·波普诺 译者: 李强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 1
《社会学》是国际上社会学领域最系统、最富权威的著作。本书在中国的出版也可以说是社会领域图书自出版以来,最值得出版的佳作。全书共分五篇十二章,系统而深入地 介绍的社会学问题的广阔领域。
社会研究方法 豆瓣
作者: 艾尔·巴比 (Earl Babbic) 2003 - 7
本书堪称当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教材中最经典的书籍之一。第9版的全书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方法论部分,介绍了社会研究的一般常识。第二部分论述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研究设计、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各种测量量表及其构建、取样的原理与方法。第三部分是对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介绍。第四部分介绍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第五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研究的伦理及其各种应用。每一章都附有“要点回顾”、“关键概念”、“复习问题和练习”、“进一步阅读推荐”,非常适于国内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从事调查研究的机构以及有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
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影印)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美] 巴比(Earl Babbie)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 7
您将在教学专家和学术畅销书作者艾尔·巴比(Earl Babbie)的指导下,学习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技巧,并真正了解量化和质化研究的本质。作者通过幽默的话语和生动的比喻,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触手可及的具体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带领初学者在不知不觉间进入社会研究的广阔天地。社会研究由此注定是一种需要与时俱进的实践。作为介绍和传授社会研究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教材,本书的一再修订,正是社会研究方法中这种变与不变的特点的体现。 本书主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研究绪论;第二部分介绍社会研究的设计问题;第三部分是对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介绍;第四部分介绍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拥有这本讲授研究方法的畅销书,社会科学研究将不再可望而不可及。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豆瓣
作者: [德] 齐美尔 译者: 林荣远 编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这本文选着眼于社会学本体知识,试图通过严谨的论述和明确而有根据的限定,构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全书从微观社会到宏观社会,多角度展开社会学的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作者注重知识的理论性、权威性、时代性和应用性,使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豆瓣
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8.8 (39 个评分) 作者: 马克斯·韦伯 译者: 于晓、陈维纲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7
韦伯的论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是他最知名的著作。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不是对新教的详细研究,而其实是韦伯后来的著作的介绍,尤其是他对于许多宗教思想和经济行为之间的互动的研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清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发生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韦伯如此称呼他们)—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了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份量时。“为了达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自然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特质,能够以此支配他人”,韦伯如此写道:“这种精神必定是来自某种地方,不会是来自单独的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体的生活方式”。
在定义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后,韦伯主张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应该从宗教改革运动的宗教思想里寻找这种精神的根源。许多观察家如孟德斯鸠和济慈都记载下新教和商业精神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韦伯指出某些形式的新教的教义—尤其是喀尔文教派—支持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以及世俗的活动,将这些行为赋予了正面的精神以及道德的涵义。这并非是那些宗教思想的最初目标,反而像是其副产品—这些教义和指示所根基的内在逻辑,都直接或非直接的鼓励了对于经济利益的忘我追求和理性计画。一个常见的例子便是新教对于制鞋匠的描绘:一个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
韦伯称他放弃了对于新教的进一步研究,因为他的同僚恩斯特·特勒尔奇 (Ernst Troeltsch),一名专业的神学家已经展开了另一本书的专门研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篇论文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观察点,使他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里继续比较其他的宗教和社会。现代所称的“工作伦理”这一词便是源自韦伯所讨论到的“新教徒伦理”。不过这一词不只用于新教徒的伦理,也能套用至日本人、犹太人和其他非基督徒身上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豆瓣
9.2 (24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5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当前的世界人,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是个新名词,因之我得先说明一下这名词的意思。
社会学的想像力 豆瓣 Goodreads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8.0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尔斯 译者: 陈强 / 张永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社会学的想像力》堪称米尔斯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探讨主题,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并结合作者在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批判传统学科的抽象与僵化界限,由此强调“社会学想像力”的重大意义。
本书初版于1959年,现在已成为英语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会学教学中广受推崇的入门经典;1989年美国社会学界还就本书发表30周年召集学者进行回顾性的专题研讨。现在这个中译本据牛津大学出版社刊行的40周年纪念版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