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flora - 标记
我们台湾这些年 豆瓣 Goodreads
我们台湾这些年
7.2 (200 个评分)
作者:
廖信忠
重庆出版集团
2009
- 11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金色笔记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英)多丽丝﹒莱辛
译者:
陈才宇
/
刘新民
译林出版社
2000
- 8
作者把五本笔记穿插在这个故事之中,以此描写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其中黑色笔记描写主人公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写她的政治生活,记录她对斯大林主义由憧憬到幻灭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所创作的一个故事,题为《第三者的影子》;蓝色笔记是她的日记,记录了主人公精神的轨迹。四本笔记于是成为一个不安宁的灵魂的四道反光。而最后的金色笔记,却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总结。在这种貌似无序的结构中,作者展示了那个混乱迷惘而多变的时代中一个失重的灵魂的探索和生存。
祖国的陌生人 豆瓣
7.2 (24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在你的国家,你却是个陌生人”
在这本书里,作者试图通过一次穿越中国的旅行(爱辉-腾冲)来了解这个国家,但看到的事实却并非如其所想象,这在作者行走三峡和陕西以及其他地方时,似乎也是一样,传统已经断裂,混乱的价值观无处不在,他既看到了这个快速变化的国家的巨变,也看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像是无根之萍,他们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失落,却也蕴涵着无尽的能量——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
这本书在形态上或许杂糅,游记、人物、评论,都混合其中,但是其主题仍很清晰,它试图展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日益深刻的断裂感。
在这本书里,作者试图通过一次穿越中国的旅行(爱辉-腾冲)来了解这个国家,但看到的事实却并非如其所想象,这在作者行走三峡和陕西以及其他地方时,似乎也是一样,传统已经断裂,混乱的价值观无处不在,他既看到了这个快速变化的国家的巨变,也看到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像是无根之萍,他们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失落,却也蕴涵着无尽的能量——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
这本书在形态上或许杂糅,游记、人物、评论,都混合其中,但是其主题仍很清晰,它试图展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日益深刻的断裂感。
万物有灵且美 豆瓣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8.8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1
“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动物们的温馨感人喜剧在轮番上演着。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绚烂画卷。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说过“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能够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吧。哈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欢笑。
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动物们的温馨感人喜剧在轮番上演着。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绚烂画卷。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说过“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能够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吧。哈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欢笑。
海边的卡夫卡 豆瓣
8.1 (35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4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称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终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十五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乘坐夜行长途巴士远赴四国。出走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父亲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还要可怕的预言:尔将弑父,将与尔母、尔姐交合。卡夫卡四岁时,母亲突然失踪,带走了比卡夫卡年长四岁、其实是田村家养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却将亲生儿子抛弃。他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仿佛是运命在冥冥之中引导,他偶然来到某私立图书馆,遂栖身于此。馆长佐伯女士是位四十多岁气质高雅的美妇,有着波澜曲折的神秘身世。卡夫卡疑心她是自己的生母,佐伯却对此不置可否。卡夫卡恋上了佐伯,并与之发生肉体关系。小说还另设一条副线,副线的主角是老人中田,他在二战期间读小学时,经历过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从此丧失了记忆,将学过的知识完全忘记,甚至不会认字计数,却获得了与猫对话的神秘能力。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况下杀死了一个自称焦尼·沃卡(Johnny Walker)、打扮得酷似那著名威士忌酒商标上所画的英国绅士的狂人,一路搭车也来到此地。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佐伯是将这两个故事联结为一体的结合点,而弑父的预言似乎最终也未能避免,因为狂人焦尼·沃卡居然是卡夫卡生父乔装改扮的,真正的凶手也并非中田……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乌文·阿克潘
译者:
卢相如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7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44号孩子(套装共2册)》包括了《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和《44号孩子》两册。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卢旺达小女孩的自述,故事背景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书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就是小说里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免受暴民所杀,而叮嘱女儿的话。面对图西人和胡图人的暴戾争端,小女孩只记得母亲最后的嘱咐:无论任何人问起你的身份,记住,就说你和他们一样。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这句话背后有种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悲恸,阅读时就像在心里投了一颗未爆炸弹般地感到沉重及震慑。在恐惧、同情及羞耻心的作用下,书中角色引发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无助感。或许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可是,你至少能做到的是,珍惜,珍惜你所拥有的,更加爱自己,爱生活,更加幸福的活着。
《44号孩子》:这是一个被宣称没有犯罪的天堂,但生活在“天堂”里的人们却不知道,自己何时就会跌入地狱。里奥,“天堂”最忠诚、勇敢的卫士,为了它,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了它,可以奉献别人的生命。然而,在目睹了无辜的人被审讯,自己的妻子受到牵连,甚至一个又一个年幼的生命暴尸荒野,国家却坚决不承认这是犯罪之后,他的信念发生崩塌!他决定不顾一切寻求真相,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真正的危险不是来自谋杀者,而是来自他一心保护的国家……
在这个彼此怀疑、人人自危,随时面临生存危险的残酷世界里,主人公里奥经历了命运的大翻转,迷失的自我慢慢觉醒。因为44号孩子,他看到了他一直忠诚效命的国家的真相;因为44号孩子,他得以窥破他与妻子关系的真相;因为44号孩子,他看到了自己一直不愿正视的与家人关系的真相。
其实救赎,也是自救。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卢旺达小女孩的自述,故事背景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书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就是小说里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免受暴民所杀,而叮嘱女儿的话。面对图西人和胡图人的暴戾争端,小女孩只记得母亲最后的嘱咐:无论任何人问起你的身份,记住,就说你和他们一样。
“就说你和他们一样”这句话背后有种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悲恸,阅读时就像在心里投了一颗未爆炸弹般地感到沉重及震慑。在恐惧、同情及羞耻心的作用下,书中角色引发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无助感。或许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可是,你至少能做到的是,珍惜,珍惜你所拥有的,更加爱自己,爱生活,更加幸福的活着。
《44号孩子》:这是一个被宣称没有犯罪的天堂,但生活在“天堂”里的人们却不知道,自己何时就会跌入地狱。里奥,“天堂”最忠诚、勇敢的卫士,为了它,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了它,可以奉献别人的生命。然而,在目睹了无辜的人被审讯,自己的妻子受到牵连,甚至一个又一个年幼的生命暴尸荒野,国家却坚决不承认这是犯罪之后,他的信念发生崩塌!他决定不顾一切寻求真相,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真正的危险不是来自谋杀者,而是来自他一心保护的国家……
在这个彼此怀疑、人人自危,随时面临生存危险的残酷世界里,主人公里奥经历了命运的大翻转,迷失的自我慢慢觉醒。因为44号孩子,他看到了他一直忠诚效命的国家的真相;因为44号孩子,他得以窥破他与妻子关系的真相;因为44号孩子,他看到了自己一直不愿正视的与家人关系的真相。
其实救赎,也是自救。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豆瓣 Goodreads
First Love, Last Rites
8.2 (20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潘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先知 豆瓣
作者:
[黎巴嫩] 纪伯伦
译者:
冰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 4
《先知》为2007年7月第1次印刷。
中国现代文学从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汇撞击而催生成长的,翻译不仅对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它也承担了思想启蒙和文化构建等时代赋予的使命,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为了全面展示中国现代文学家的翻译成就,也让读者了解作家的另一个侧面,以及他们思想储备的重要来源,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天火丛书》,选取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兼顾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在当时的文学影响和作用以及当今读者的阅读要求与口味。
这些耳熟能详的曾经为几代作家提供滋养的名家名著或许你已经读过其他的译本,而这些现代作家的译笔也许生硬而拙朴,鲁迅便曾直言不讳自己的“硬译”,但他们绝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这其中浸润的是执着和真诚,是移来他山之石的责任和使命。这些翻译著作是他们与外国作家心灵交流和对话的通道,是他们观察社会看取人生的窗口,也是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的坐标。
中国现代文学从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汇撞击而催生成长的,翻译不仅对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它也承担了思想启蒙和文化构建等时代赋予的使命,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为了全面展示中国现代文学家的翻译成就,也让读者了解作家的另一个侧面,以及他们思想储备的重要来源,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天火丛书》,选取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兼顾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在当时的文学影响和作用以及当今读者的阅读要求与口味。
这些耳熟能详的曾经为几代作家提供滋养的名家名著或许你已经读过其他的译本,而这些现代作家的译笔也许生硬而拙朴,鲁迅便曾直言不讳自己的“硬译”,但他们绝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这其中浸润的是执着和真诚,是移来他山之石的责任和使命。这些翻译著作是他们与外国作家心灵交流和对话的通道,是他们观察社会看取人生的窗口,也是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