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flora - 标记
我是猫 豆瓣
我輩が猫である
7.7 (3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译者: 曹曼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我是猫》是日本“国民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成名作,对日本文学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我是猫》的写作角度很新颖,从一只猫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只猫生活在一个教师家中,见识了形形色色各种文人:没心没肺无厘头,唯恐天下不乱的迷亭;古板又一丝不苟,有点不知变通的寒月;理想主义,空有理论不实践的独仙……当然还有猫咪的主人,迂腐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自命清高的苦沙弥。在猫的眼里,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讨论些没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也就只会抱怨,像苦沙弥,被私塾的学生恶作剧整得苦不堪言,被邻居嘲笑,却都无可奈何。同时,猫咪也见识到了与苦沙弥不同阶级的另外一些人:一心想把女儿嫁出去,势利眼的“大鼻子”,资本家金田的老婆;跟老婆一个鼻孔出气,知道苦沙弥挖苦阻挠女儿的婚事后还派人陷害的资本家金田;还有一群穷苦出生,为金钱所动,帮助金田家嘲笑陷害苦沙弥的邻居……这些人在猫咪看来也是丑恶不堪的。
整部小说可以总结为五个字“猫眼看世界”,小说中大大小小十几号人物在夏目漱石笔下都是性格鲜明,小说构思奇巧 ,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日本“国民大师”夏目漱石成名处女作,对鲁迅影响力极大的小说
“人类不可能永远繁荣昌盛下去。嗯,我愿静候属于猫族时代的到来。”——这只猫如是说道
人类一思考,猫君就发笑。夏目漱石笔下这只“还没有名字”的猫应该是史上最毒舌,最会“吐槽”的猫
果麦新经典版的《我是猫》译文轻松幽默,笔触活泼。译者更是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让现在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们能了解,也许这位曾被印在日币千元大钞上的“欧吉桑”只是想给大家写写你们都很熟悉都喜欢的那只猫
2016年12月16日 已读
最后一部分思想碰撞的对话,简直经典!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从猫的角度侧面体现了这个社会的问题,语言朴实可爱,非常喜欢。
2016 小说 文学 日本 经典
每个生命都要结伴而行 豆瓣
作者: 周国平 2016 - 3
这是周国平以爱情、亲情、父母之爱作为话题的散文集。本书以缘、亲密关系、长久的婚姻、亲子之爱等为具体观点表述并展开什么是爱、爱情、婚姻,尤其突出了亲情的可贵,要珍惜亲情,承担苦难,关于爱情、婚姻、亲情的观点作者这样说:
爱是一种了解的渴望,爱一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了解她的一切,把她所经历和感受的一切当作最珍贵的财富接受过来,精心保护。
要使婚姻长久,就应该在忠诚与自由、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关系。难就难在把握好这个度,它是因人而异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尺寸。总的原则是亲密而有距离,开放而有节制。最好的状态是双方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同时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
亲情和苦难本身毫不特殊,二者皆以不同方式属于每一个人。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你自己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人在遭遇苦难时诚然可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有一样东西能够使你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你自己的坚忍。一个人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亲情,又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的两项伟大成就。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2016年10月27日 已读
这本很像一本旧篇儿的文集,但是有些矫情。唯一喜欢 点与面,非常喜欢。
2016 散文 杂文
知日·家宅 豆瓣
7.5 (22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知日·家宅》特集,深入日本人的私密生活空间——“家”,带你走访日本居住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拜访建筑大师、收集权威观点,感受来自日本的“家”的魅力。
从白川乡到京都町家,日本人为何钟情木制建筑?他们如何保存和改良传统民居?
从军舰岛、同润会公寓到团地,普通日本人的居所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从塔之家、电车屋到One Room Mansion,日本“蚁族”如何在都市夹缝中创造生活?
从MUJI之家、不动产媒体到震后复兴,日本人如何改造和创想未来的居住环境?
安藤忠雄、隈研吾、东孝光、藤本壮介……日本建筑大师用怎样的虔诚和智慧构筑了普通人的家?
《知日·家宅》特集将为你一一揭晓答案。
2016年9月17日 已读
非常有趣非常有趣非常有趣的一本了解日本建筑、室内外设计、居住风格生活习惯的一本小百科,可惜读的是黑白的版本啊,不然一定更impressive :)
2016 建筑 文化 日本 知日
漫游者寄宿所 豆瓣
6.2 (1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欧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是黑塞的诗集,收录诗约百首。诗歌对黑塞而言,“是灵魂对经历的反应……诗最先只对诗人自己说话,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微笑,他的挣扎”。他生命危机时期的苦难黑暗与混乱状态,内心的冲突与沟通也全都自然入诗。他的诗与他的小说、散文内 涵完全一致。
2016年9月8日 已读
可以理解黑塞想要表达的意思,可是翻译得真是有点勉强。
2016 德国 诗歌 黑塞
最强大脑 豆瓣
作者: 魏方生编著 2014 - 6
世界上最科学的脑力训练法,内容涵盖全世界优等生都在做的1000个益智思维游戏,每一道题都附有解题分析及详尽答案,并对如何开发脑力进行相关诠释,是脑力训练书中最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的著作。本书依据电视节目精心编纂而成,是脑力训练书中最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的著作。
我是《最强大脑》的脑残粉,之前播出的节目,只要我在国内的话都会准时看。——章子怡
好多人的脑子,其实和常人一样,你们没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擅长记忆的人看起来都很厉害的,但是所有的记忆都需要练,不可能不练。有一个一万个小时定律,花一万小时做一件事,一定就是专家。——DR.魏
2016年8月17日 已读
Dr.魏 编的?

有可读性吗?
这本书有什么意义?
2016
时间管理 豆瓣
The Skinng on Time Management:How to Maximize your 24-hour Gift
7.2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吉姆·兰德尔 译者: 舒建广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为“简单有趣的个人管理”丛书之一。《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作者从大量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文章中归纳出约50条原则.并在书中一一展示。《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以故事的形式来介绍时间管理.行文生动活泼.配有精美描图。适合对时间管理感兴趣的读者休闲阅读。
2016年8月14日 已读
言简意赅,节约时间的时间管理书,受益匪浅。
2016 效率 管理
安静 豆瓣
作者: 周国平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安静(经典散文·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三本散文集。《安静(经典散文·珍藏版)》收集了作者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作品。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作者逃离了镁光灯的追逐,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安静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由此作者笔下的文字也透露出安静的意蕴,让读者也随之处于一种超脱了世俗的浮躁的状态中,从而对现实、对自己的生存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与升华。
2016年8月13日 已读
购于2016青岛流亭机场,好书。
读的过程中思考了很多,梳理清楚很多关于哲学跟自己。
不敢谈及人生,因为这个话题太大,我太渺小。
2016 周国平 哲学 散文
<<红楼梦>>评论 豆瓣
作者: 王国维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 4
《(红楼梦)评论》是中国小说研究史上第一篇较完整的运用西方哲学、美学观点评析《红楼梦》的批评专论,亦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以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故事内容、人物描摹着手,以融会中西的学者眼光系统探究了《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意义以及伦理学价值,是“红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2016年8月13日 已读
评红楼美学到位。
“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与美术中则吾人乐而视之。此之谓也。此即所谓壮美之情,而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则固与优美无以异也。”
2016 中国文学 红学 经典 美学
红楼商道管理学 豆瓣
作者: 海阔 2011 - 1
《红楼商道管理学:红楼与管理情商》内容简介:红楼梦中,贾母、平儿等高、中、基层管理精英,在管理上不温不火,总能找到人心的平衡点,将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策略运用的不露声色,达到了冰火相容,理性与感性贯通的完美境界。
2016年7月25日 已读
这本书太白痴了。
红楼分析得处处有漏洞,所谓商道基本是作者的一家之见,简直莫名其妙啊这本书。
2016 烂书
59秒 豆瓣
作者: [英] 理查德 怀斯曼 译者: 冯杨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2009
《59秒》为你揭晓:为什么偶尔让自己出个小丑,会使你变得更讨人喜欢?为什么面试时先摆出弱点,就很有可能说服别人给你一份工作?为什么在钱包里放婴儿的照片,钱包丢失后被送回来的几率高达35%?为什么通过手臂的轻轻触碰就可以吸引异性?为什么电子邮件可以明显降低你受骗的可能性?为什么用牙齿咬住一支铅笔就能让你感觉更快乐?为什么越表扬孩子越不努力,越禁止做的事情孩子越想做?为什么只要想象一下健身房就能让自己保持身材?
2016年4月4日 已读
比较一般,里面基本都是生活当中喜闻乐见的事情。
曾经还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时候买来读的,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在书架找到了并完成了最后没有读完的部分,算是给曾经的自己的交代。
偏向大众心理学,并不推荐给打算认真研究这个学科的人读。
心理学
Roman Fever 豆瓣
作者: Edith Wharton / 伊迪斯•华顿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4 - 5
罗马热病》讲的是两个上流社会的妇女——阿丽达和格丽丝——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从她们在罗马度假时在罗马某个饭店的偶遇开始写起。在一个春光灿烂的午后,两个从幼时便是密友的中年孀居妇人在罗马饭店高高的露天看台上一边欣赏着古罗马广场遗址的壮观景色,一边悠闲地聊着她们共同的过往。故事从她们的一问一答中层层展开,作者精心地在谈话中穿插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对她们以往情感纠葛的描述。如剥茧抽丝般,读者从她们始时沉着、进而警觉并唇枪舌剑、终时却荒凉绝望的语气里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两个女人共同爱着一个男人——阿丽达• 斯力德的丈夫斯力德先生。年轻的格丽丝与他曾约会于她们此刻正共同面对的地方:古罗马广场的遗址,而那场约会却是年轻的阿丽达一手策划的!年轻的阿丽达从祖辈那里知道夜晚的古罗马广场极其寒冷而潮湿,其特殊的环境非常容易让人致病——罗马热病(Roman Fever),即我们俗称的“疟疾”。她一心要保卫自己的爱情,为了除掉自己的情敌,她设计了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谋。她以斯力德的口吻写了信送给格丽丝,约她在一个月光清冷的夜晚在古罗马广场上约会。她的目的很简单却残酷得让人毛骨悚然:借助古罗马广场遗骸里蕴藏的奇寒让体格脆弱的格丽丝致病,从而不着痕迹地杀死她的情敌。可她没料到的是,格丽丝回了信给斯力德,斯力德则顺水推舟地赴了约会。事后,生了一场大病却侥幸逃脱死亡的格丽丝带着身孕匆匆地嫁了人。多少年过去了,孀居的她们带着各自的女儿故地重游,巧合地在同一地点相遇。面对着同样的月色、同样荒凉的古罗马废墟,阿丽达终于带着一丝愧疚和不变的嫉妒说出了潜藏在心底多少年的秘密。但她也从格丽丝那里艰难地了解到,那场约会不是格丽丝一个人的独自等待,她的未婚夫在那场她一手策划的约会里给格丽丝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儿——芭芭拉。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两个女人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都伤痕累累。古罗马广场遗址留给她们的也不再是“激情”的回忆,而是满目的“荒凉”。
2015年11月2日 已读
刚读了一个短篇小说,Roman fever, 故事剧情简直刺激,language也很美很优雅,好久没读短篇小说读的这么畅快。
Mrs. Slade的pride让她输了一切。
2015 外国小说 文学 短篇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豆瓣
6.5 (80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中信出版社 2011 - 10
她写的,她说的,廖一梅总有某句话刺痛你,燃烧你,击中你心中柔软的某处,让你铭记不忘。特立独行的剧坛才女,文艺青年的精神偶像,盛产金句的剧作家,继《琥珀》《恋爱的犀牛》《悲观主义的花朵》之后,推出最新图文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书中收录了廖一梅近年来最精华的文字和图片,包括散文,谈话录,小说、剧本中的经典台词,近百张精美的剧照、海报,以及由廖一梅和导演孟京辉在台前幕后拍摄的首次曝光的珍贵照片。
对于人类而言,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本书首次完整收录廖一梅的内心话。她用尽文字的力量刻画了对于生命、孤独、痛苦、爱情以及写作的种种独特见解。她的文字,看似尖刻桀傲不驯,却字字珠玑,充满温柔的诗意和激情。她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不屑世俗之见,却总是认真地告诉你年轻时的胡闹弥足珍贵。她的写作,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只想告诉你种种人生真相。她的镜头,看似随意,却视角独特,记录了剧场内外的各种真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重温的感动。
2015年10月18日 已读
三星半,不算好書,零零碎碎的拼拼湊湊。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_x000d_

可惜遇到了解,沒有然後。
2015 中国 随笔
用生命爱中国 豆瓣
作者: 阿信 大象出版社 2009 - 1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用10个篇章,从英国传教士柏格理1864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他在中国逝世,为柏格理在中国28年激动澎湃、感人肺腑的事迹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翔实的纪录。阅读完《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读者心中。
2015年8月13日 已读
三星半。我很敬佩伯格理,他真的是把神的爱活出来了。
只是作者叙述方式有点……琐碎,有点儿没头没尾的感觉。
边读书边为中国祷告,盼望神能复兴这片土地。
传记 信仰 基督教
非常EQ 美丽人生 豆瓣
作者: 雷洛美 春天出版 2004 - 3
EQ是什么?它代表什么樣的能力?它能幫助你成功快樂嗎?EQ為什么很重要?它和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嗎?EQ會影響你的生活品質、事業、婚姻、甚至命運嗎?你如何學習提升EQ,讓你成為魅力十足的人?為什么小孩子需要及早學習EQ?你如何啟發、引導、提升孩子的EQ?
2015年7月22日 已读
一般情况。
书很薄,泛泛之谈比较多。
她是一个弱女子 豆瓣
6.2 (10 个评分) 作者: 郁达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 8
2015年6月8日 已读
读过之后觉得闷闷的。三个女人三个性格三种人生。
说起来还是喜欢冯多一点,比起来是比较干净坚强的一个女人了。李文卿太让人恶心,郑太让人着急不值。
小说没有期待的好。
谁的青春不迷茫 豆瓣
5.0 (44 个评分) 作者: 刘同 中信出版社 2012
奋斗小青年刘同 十年逆袭人生
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
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
如果做不到让你深省思考,那就努力让你会心一笑
150万字北漂纪录,跨度十年自我对话
十年成长见证者 何炅 温暖共鸣 感动分享
希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你们能善意地笑看那些不知所谓的过去,一样黑暗迷茫撞破头的青春期,几场没有结果的恋爱,以及他努力呈现出的本真。
经过这些年,你会发现:
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
我们不是变得现实,而是更能接受现实
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当下使劲的样子。会狼狈,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
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你发现光芒的机会。
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
你觉得迷茫就对了,
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曾谈过一段恋爱,分手理由是因为我不够有钱。后来我拼命赚钱,却再也没有遇见过那个人。
我曾被同事排挤,因为我不懂规矩。后来我懂了规矩,但再也不会用这个理由去刁难新同事。
我一直和父母抗争,因为他们一直觉得我不那么好。后来我过得越来越好,我才知道他们只是怕我一个人过得不好。
这些年,我一直在试着了解: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更完整的自己。”
——刘同
2014年3月23日 已读
非主流博客体。卖书骗谁玩啊?
2014 浪费时间
黄金时代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黄金时代
9.0 (16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其它标题: 黄金时代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黄金时代 Goodreads 豆瓣
黄金时代
9.1 (423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9 - 4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2013年11月7日 已读
那句【我差点就爱上你】看得我好心动。
中国 小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豆瓣 Goodreads
Zhi wo men zhong jiang shi qu de qing chun
7.0 (109 个评分) 作者: 辛夷坞 朝华出版社 2007 - 8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几年后,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而工作后的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郑微感情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个呢?
2013年6月6日 已读
那个时候妈妈给我讲她的初恋的时候,我就在想,哪有什么不朽的青春。
谁都不能保证了【永远】。
2013 小说 爱情 青春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8 个评分) 作者: Stephen Chbosky MTV Books 1999 - 2
Standing on the fringes of life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but there comes a time to see what it looks like from the dance floor. Since its publication, Stephen Chbosky's haunting debut novel has received critical acclaim, provoked discussion and debate, grown into a cult phenomenon with over two million copies in print, spent over six months at #1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and inspired a major motion picture.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is a story about what it's like to travel that strange course through the uncharted territory of high school. The world of first dates, family dramas, and new friends. Of sex, drugs, and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Of those wild and poignant roller-coaster days known as growing up.
2013年5月30日 已读
高中结束是最后读的一本书,
I found myself in this book.
The reason I'm living for is "I". Don't live for other's sake.
“For one moment I know I'm not a sad story, I'm alive.”
最后的那封信,我基本上会背了,对我来说很深的意义。
#致青春#
小说 美国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