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
作者: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斯人 / 钱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本书系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玛特辽娜的家》《科切托夫卡车站上的一件事》《为了事业的利益》《一只右手》等9部作品。《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索氏的成名作,发表于1962年,曾经在得到赫鲁晓夫首肯后得以发表。小说叙述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个小人物在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成为“大墙文学”的开山之作,1965年曾受到过大规模的批判。索氏的中篇小说文笔精当,描写细致,构思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021年2月27日 已读
2021年2月27日 评论 不要忘记 - 过年前开这书,过年期间实在是承受不了这个压抑沉重的气氛暂停了。今天趁着在图书馆还书之前看完了后半部分。凭这本书,索尔仁尼琴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名副其实。 讽刺的是,斯大林时代的劳改营和希特勒时代的集中营,大概只是快速杀死和缓慢杀死的区别。同样的是剥夺人作为人活着的感觉,一个更偏向从肉体,一个偏向于从精神。犯人活着每分每秒的驱动力,都来自于避免惩罚和获得食物和温暖。一切目的都换成这两个目的。这一天,是一个犯人在劳改营度过的一天,也是无数个犯人在劳改营度过的无数天。而这只能由死亡终结的痛苦,原因荒诞到令人难以置信。 想到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的题词,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索翁前半生看到了,后半生大概一直在想。然而他大概也猜不透,这一切究竟怎么会发生。 也或许没人能猜透。但愿看到和没看到的人们不要忘记,或者被忘记。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古拉格群岛 豆瓣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所属 作品: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8.6 (11 个评分) 作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 钱诚 群众出版社 2015 - 8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