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励志|访谈
百年国士之一 豆瓣
作者:
王大鹏 选
商务印书馆
2010
该套丛书四卷本,精选了300余篇纪念文章,介绍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中国文化界48位大师,并由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为每一位国士绘制画像,传神而逼真。选文多为这些国学大师们的自传、自叙,至亲密友、门生弟子的追忆文章,以及知名记者对他们的专访。所选文章由编者从浩如烟海的众多史料中精选而来,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讲述了胡适、季慕林、巴金、冰心、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张大千等48位国士的生活轶事。书中编选了一些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诸如张大千被土匪掳走当师爷的自叙,章太炎收黄季刚为徒的往事,让人读后不禁莞尔,使得这套图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维基大战前传I 豆瓣
Underground: Tales of Hacking, Madness, and Obsession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作者:
[澳] 赛利特·德累福斯
/
朱利安·阿桑奇
译者:
陈静
/
张晓键 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1
本书是朱利安•阿桑奇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著作,甚至可称为“半部自传”。它是一部见证互联网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以 “门达科斯”(真名:朱利安•阿桑奇)为代表地球上最强的天才黑客,在虚拟世界里先后成功占领了美国宇航局、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世界之巅,甚至敢于发起“国际颠覆运动”,令地球为之晃动的传奇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四处流亡,去躲避哪怕是一个小小警探的追踪。
阿桑奇今天的遭遇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是再现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
精彩亮点
1、朱利安•阿桑奇唯一著作,堪比半部自传
2、“地球上最强黑客”的最全史书
3、深度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
阿桑奇今天的遭遇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是再现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
精彩亮点
1、朱利安•阿桑奇唯一著作,堪比半部自传
2、“地球上最强黑客”的最全史书
3、深度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
Marie Antoinette 豆瓣
作者:
Stefan Zweig
译者:
Eden Paul
Grove Press
2002
- 7
Life at the court of Louis XVI and Marie Antoinette has long captivated readers, drawn by accounts of the intrigues and pageantry that came to such a sudden and unexpected end. Stefan Zweig's Marie Antoinette: The Portrait of an Average Woman is a dramatic account of the guillotine's most famous victim, from the time when as a fourteen-year-old she took Versailles by storm, to her frustrations with her aloof husband, her passionate love affair with the Swedish Count von Fersen, and ultimately to the chao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savagery of the Terror. An impassioned narrative, Zweig's biography focuses on the human emotions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victim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making it both an engrossingly compelling read and a sweeping and informative history. "Certainly no one can arise unmoved from the reading of this powerful work." -- The New Republic "Excellent biography." -- The New York Times
悟空传 豆瓣 Goodreads
8.2 (140 个评分)
作者:
今何在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6
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所有人都想逃,所有人都在恨,你呢?
理想与宿命、爱情与自由。一直是《悟空传》探讨的主题,也是十年来打动千万读者的核心。唐僧师徒四人面对早已注定的命运,终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孙悟空、猪八戒虽然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不过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
十年过去,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复制,只为,纪念那段不朽的绝美青春!
孙悟空在西行路上迷失了自我,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一切只是一场骗局一场玩笑。顶天立地的美猴王其实只是那个充满惊恐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找不到过去的小猴子。决心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天蓬最终却只能以八戒的面孔面对这个世界,他不肯面对深爱的阿月。本是金蝉子的唐僧发现了佛教对世人的欺骗以及教法的界限,他想要突破,不惜自毁千年功力,最终成为了唐僧。他度不了众生也不愿自度,只能痛苦的挣扎。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况吾辈生来渺小的小人物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年纪的增长,年少时候的豪言壮志早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是苟延残喘如同行尸走肉的我们。我们何尝不是那个对月悲哭的天蓬抑或对命运惊恐的猴子呢?只是,在这个故事的最后,他们战胜了自己,而我们呢?
理想与宿命、爱情与自由。一直是《悟空传》探讨的主题,也是十年来打动千万读者的核心。唐僧师徒四人面对早已注定的命运,终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孙悟空、猪八戒虽然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不过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
十年过去,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复制,只为,纪念那段不朽的绝美青春!
孙悟空在西行路上迷失了自我,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一切只是一场骗局一场玩笑。顶天立地的美猴王其实只是那个充满惊恐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找不到过去的小猴子。决心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天蓬最终却只能以八戒的面孔面对这个世界,他不肯面对深爱的阿月。本是金蝉子的唐僧发现了佛教对世人的欺骗以及教法的界限,他想要突破,不惜自毁千年功力,最终成为了唐僧。他度不了众生也不愿自度,只能痛苦的挣扎。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况吾辈生来渺小的小人物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年纪的增长,年少时候的豪言壮志早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是苟延残喘如同行尸走肉的我们。我们何尝不是那个对月悲哭的天蓬抑或对命运惊恐的猴子呢?只是,在这个故事的最后,他们战胜了自己,而我们呢?
不去会死! 豆瓣 Goodreads
行かずに死ねるか! 世界9万5000km自転車ひとり旅
8.1 (9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4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落日孤臣李鸿章 豆瓣
作者:
高翠莲
团结出版社
2007
- 1
李鸿章的平生大憾事是,他仅做了一辈子的裱糊匠,面对一间破屋只会修葺而不能改造。然而仅为[庸众中的杰士],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他即使有再大的权力又能如何?
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人像李鸿章在生前死后招致如此猛烈而持久的抨击。这位晚清重臣的历史罪责深重得令人难以置信,仿佛近代史中所记录的众多屈辱与不公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然而,西方国家却做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评价:“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不可否认的是,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晚年更是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大清国的主梁,没有他的晚清史几乎是无法叙述的。
但这位“独一无二”的晚清政权代表人的命运又是孤独悲凉的,梁启超以一个政敌的身份却恰当地评价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道出了李鸿章至死挥之不去的满腹辛酸和遗憾。
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人像李鸿章在生前死后招致如此猛烈而持久的抨击。这位晚清重臣的历史罪责深重得令人难以置信,仿佛近代史中所记录的众多屈辱与不公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然而,西方国家却做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评价:“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不可否认的是,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晚年更是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大清国的主梁,没有他的晚清史几乎是无法叙述的。
但这位“独一无二”的晚清政权代表人的命运又是孤独悲凉的,梁启超以一个政敌的身份却恰当地评价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道出了李鸿章至死挥之不去的满腹辛酸和遗憾。
卡斯特罗访谈传记 豆瓣
作者:
(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
/
(法国)伊格纳西奥·拉莫内
中国社科
2008
- 2
《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是2003年初至2005年中,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与法国《外交世界》月刊主编、著名记者伊格纳西奥·拉莫内谈话的记录,这1 00小时的访谈先后以《与菲德尔100小时访谈》、《菲德尔·卡斯特罗:英、法、西班牙文出版,引起世界的关注。全书分三部分:一是关于卡斯特罗的生平和革命斗争,从童年到参与学生运动和古巴革命;二是讲述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包括古巴导弹危机,切·格瓦拉之死,苏联解体,古巴与非洲、美国、西班牙和拉美国家以及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三是阐述新时期的古巴,主要是古巴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今天。这是卡斯特罗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讲述了自己的生平和革命思想,古巴的内外政策以及对国际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
切·格瓦拉 豆瓣
作者:
[古巴] 菲德尔·卡斯特罗 著
/
[澳] 戴维·多伊奇曼 编
译者:
邹凡凡
译林出版社
2009
- 5
最了解格瓦拉的人,非卡斯特罗莫属。
格瓦拉青年时代即怀抱拯救拉丁美洲的梦想,离家参加反帝运动。十年的戎马生涯无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卡斯特罗是格瓦拉最亲密的战友,他们并肩作战,一同出生入死。
卡斯特罗回忆了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并为格瓦拉描绘了一幅立体的肖像:作为一个人、一个战士、一个思想家的格瓦拉:他的过人之处和致命缺陷。
在外界看来,格瓦拉与卡斯特罗的关系是微妙的。格瓦拉在1965年突然“失踪”,真是出于与卡斯特罗的政治分歧吗?
1967年10月,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俘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格瓦拉到底是勇士还是懦夫?
对此,卡斯特罗是怎么说的呢?
格瓦拉青年时代即怀抱拯救拉丁美洲的梦想,离家参加反帝运动。十年的戎马生涯无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卡斯特罗是格瓦拉最亲密的战友,他们并肩作战,一同出生入死。
卡斯特罗回忆了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并为格瓦拉描绘了一幅立体的肖像:作为一个人、一个战士、一个思想家的格瓦拉:他的过人之处和致命缺陷。
在外界看来,格瓦拉与卡斯特罗的关系是微妙的。格瓦拉在1965年突然“失踪”,真是出于与卡斯特罗的政治分歧吗?
1967年10月,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俘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格瓦拉到底是勇士还是懦夫?
对此,卡斯特罗是怎么说的呢?
一个真实的奥黛丽・赫本 豆瓣
作者:
怡清
东方出版社
2005
- 1
2004年5月底,著名时尚杂志《Elle》评选“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赫本以百分之七十六的选票排在第一。她被视为“独一无二之美”无以言表。
她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她除了美丽、纯净、还有谦虚、执著与勇敢。她“高高在上”,同时却又能真实无比。
赫本是惟一的。像她那样完美无缺,无以复制。
阅读本书的理由:
靠脸蛋吃饭的人,总有一种年老色衰的担心。年龄一大就要“下台”。
但赫本不是。赫本的美是永恒不变的:年轻时有脸蛋的美和身体的美,以光彩照人为美;待到年长,又多出一种风韵,以无人可及之风韵为美。
她的美丽无以言表。被喻为“误落凡间的天使”,被喻为一个“会走动的梦”。她被视为“公主”,但真正的公主,没有一个有她那样高贵典雅。
她的美丽不是装出来的,不是打扮出来的。她的美没有雕饰。她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干净得几乎不掺任何杂质……
她这样的完美的外表与完美的内心,以及这二者的完美的结合,我们一百年碰不到一回……
一个真实的奥黛丽·赫本,六岁父母离异,二战时亲人遇害。想成为一个舞蹈家的梦想破灭了。初恋,含着眼泪挥手告别。第一次的婚姻维持了十五年,破裂了;第二次的婚姻又丈夫的风流成性、绯闻不断,走到尽头。她内心充满恐惧,却找不到“避难所”;她充满无助,却找不到一只援手;她害性伤害,却时时受到伤害;……她精神与肉体上永久的创伤,不得抚平。
她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她除了美丽、纯净、还有谦虚、执著与勇敢。她“高高在上”,同时却又能真实无比。
赫本是惟一的。像她那样完美无缺,无以复制。
阅读本书的理由:
靠脸蛋吃饭的人,总有一种年老色衰的担心。年龄一大就要“下台”。
但赫本不是。赫本的美是永恒不变的:年轻时有脸蛋的美和身体的美,以光彩照人为美;待到年长,又多出一种风韵,以无人可及之风韵为美。
她的美丽无以言表。被喻为“误落凡间的天使”,被喻为一个“会走动的梦”。她被视为“公主”,但真正的公主,没有一个有她那样高贵典雅。
她的美丽不是装出来的,不是打扮出来的。她的美没有雕饰。她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干净得几乎不掺任何杂质……
她这样的完美的外表与完美的内心,以及这二者的完美的结合,我们一百年碰不到一回……
一个真实的奥黛丽·赫本,六岁父母离异,二战时亲人遇害。想成为一个舞蹈家的梦想破灭了。初恋,含着眼泪挥手告别。第一次的婚姻维持了十五年,破裂了;第二次的婚姻又丈夫的风流成性、绯闻不断,走到尽头。她内心充满恐惧,却找不到“避难所”;她充满无助,却找不到一只援手;她害性伤害,却时时受到伤害;……她精神与肉体上永久的创伤,不得抚平。
沉浮史玉柱 豆瓣
作者:
朱瑛石
当代中国
2006
- 6
《沉浮史玉柱》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毕业,借款4000元下海创业,研究开发的M-6401排版软件4个月就赚了100万元。随后又推出M-6402软件,销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1991年,创立巨人公司,推出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1993年,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推出脑黄金等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亿元。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1997年,因一连串盲目扩张的决策失误和兴建巨人大厦造成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巨人集团轰然倒塌,欠下2.5亿元的债务。史玉柱沦落为“全国最穷的人” ,演绎了一个企业迅速盛极而衰的经典案例。1998年,史玉柱开始重新创业。他带领一批巨人旧部开始做脑白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把脑白金打造成中国著名品牌。2000年,脑白金获得全国保健品单品销售冠军,创造了年销售10亿元的奇迹。2001年,史玉柱还清了2.5亿元债务,并将“敢于承担个人责任”写进新巨人集团的经营理念,用行为宣示了“追求诚信才能东山再起”的游戏规则。在民营企业家命运沉浮变幻的序列中,史玉柱再次崛起的故事,突显出“执著与毅力”的魅力与价值。2001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耶鲁女生 豆瓣
作者:
高歌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中这四五十篇文章,是作者从三年前,在学习与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写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感到又亲切又陌生。文章中间所提到的人和事有的已经离作者很遥远,而有的故事却还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回过头来看这本书里写到的人和事,要感谢多维新闻网的负责人何频先生,他对作者的写作投注无限的信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软硬兼施地鼓励其每星期一篇,以“专稿”的名义,在多维网站上重点推出。在作者父亲对其文章大泼冷水之际,何频先生总是坚定地支持予以发表。作者体会,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他的文笔有多么好,而是他期望更多地能够通过他的文章,使中文读者了解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的动态和看法。作者的文章是否有代表性?其实未必。去年秋天,作者因为既要承担全盘管理公司的责任,又要力拼报考法学院,超负荷运转的日子里,作者不得已中断了专稿的写作。好在现在在美国用中文写作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担任某种“代表”的压力也就可以渐轻。
作者父亲对他的文章挑过很多刺。尽管作者曾经对他的推敲大表不满,但是后来有时也暗自承认他的指点对他还是非常有益的。试想,每个星期只有与父母通两三次电话的时候才能够敞开了说中文,而平时从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到深夜睡觉最后一个梦境,都得用英语(偶尔还得用德语),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来练习、改进中文,在写中文文章时,词不达意和提笔忘字就成了绝对难免的事——当然这不能用来作作者写作进步甚慢的借口。而对中文读者的需求和趣味的了解,作者的父母比作者有更大的发言权。
回过头来看这本书里写到的人和事,要感谢多维新闻网的负责人何频先生,他对作者的写作投注无限的信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软硬兼施地鼓励其每星期一篇,以“专稿”的名义,在多维网站上重点推出。在作者父亲对其文章大泼冷水之际,何频先生总是坚定地支持予以发表。作者体会,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他的文笔有多么好,而是他期望更多地能够通过他的文章,使中文读者了解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的动态和看法。作者的文章是否有代表性?其实未必。去年秋天,作者因为既要承担全盘管理公司的责任,又要力拼报考法学院,超负荷运转的日子里,作者不得已中断了专稿的写作。好在现在在美国用中文写作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担任某种“代表”的压力也就可以渐轻。
作者父亲对他的文章挑过很多刺。尽管作者曾经对他的推敲大表不满,但是后来有时也暗自承认他的指点对他还是非常有益的。试想,每个星期只有与父母通两三次电话的时候才能够敞开了说中文,而平时从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到深夜睡觉最后一个梦境,都得用英语(偶尔还得用德语),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来练习、改进中文,在写中文文章时,词不达意和提笔忘字就成了绝对难免的事——当然这不能用来作作者写作进步甚慢的借口。而对中文读者的需求和趣味的了解,作者的父母比作者有更大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