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 豆瓣
Agatha la vraie vie d'Agatha Christie
8.6 (27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娜·马丁内蒂 / [法]纪尧姆·勒博 译者: 程卓 / 张园园 新星出版社 2018 - 4
一本讲述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的绘本书。
从消失的一星期切入,以图片配有趣文字的方式展现出生活中的阿加莎和创作中的阿加莎。儿时的教育、初恋的羞涩、离婚时的迷茫、旅途中的见闻、再婚的甜蜜,本书将这些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融入阿加莎的小说创作故事中,立体丰满地呈现出侦探小说女王的一生。
其中还将波洛真人化,让这位虚构人物与他的创造者聊天,二人有分歧、也有体谅,十分动人。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阿加莎图文传记。
2019年5月3日 已读
#48 绘本真是拖延之利器;不是很喜欢这个画风,但是喜欢她和波洛间的相爱相杀
传记 绘本
波西米亚狂想曲 (2018) IMDb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Bohemian Rhapsody
8.3 (1780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辛格 演员: 拉米·马雷克 / 本·哈迪
其它标题: Bohemian Rhapsody / 波希米亚狂想曲:摇滚传说(港)
本片是对皇后乐队、传奇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以及他们音乐的致敬盛宴,这是一段充满爱、痛苦、接纳和音乐的旅程。
弗雷迪·莫库里(拉米·马雷克 饰)曾是希思罗机场的一名普通搬运工,对音乐满腔热血的他,与布莱恩·梅(格威利姆·李 饰)、罗杰·泰勒(本·哈迪 饰)、约 翰·迪肯(约瑟夫·梅泽罗 饰)组成皇后乐队。这个殿堂级乐队的从无到有,从疏离到重聚,从低谷到巅峰,仿佛就是弗雷迪一生的缩影。在最后的日子里,弗雷迪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在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演唱会上,将所有热血付诸于歌声。
2019年3月18日 看过
Amsterdam到Xiamen;我就想问问老父亲粉Queen的时候顺便也知道Queer之类的事儿吗
传记
托尔金 (2019)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olkien
6.5 (67 个评分) 导演: 多姆·卡如库斯基 演员: 尼古拉斯·霍尔特 / 莉莉·柯林斯
其它标题: Tolkien / J.R.R. Tolkien
托尔金(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饰)和弟弟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亲人抛弃了,善良的神父弗朗西斯(科尔姆·米尼 Colm Meaney 饰)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兄弟两人,他们从此便浸淫在浓厚的天主教文化之中。
长大后的托尔金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贵族学校就读,在那里,他遇见了罗伯特(帕特里克·吉布森 Patrick Gibson 饰)、杰弗里(安东尼·鲍伊 Anthony Boyle 饰)和怀斯曼(泰·田纳特 Ty Tennant 饰)等同龄人,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情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此同时,托尔金还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约瑟夫教授(德里克·雅各比 Derek Jacobi 饰),他在托尔金的身上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性别为本 (2018)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On the Basis of Sex
7.3 (128 个评分) 导演: 米密·莱德 演员: 菲丽希缇·琼斯 / 艾米·汉莫
其它标题: On the Basis of Sex / 司法女王(港)
鲁斯(菲丽希缇·琼斯 Felicity Jones 饰)渴望成为一名律师,并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在法学院里,鲁斯因为身为女性而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和压力,只有他的丈夫马丁(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坚定的支持着妻子的选择,因为他明白,鲁斯充满了天赋和正义感。
马丁被查出患上了癌症,病愈之后,他带着孩子们前往纽约工作。为了能够和自己的家人们生活在一起,鲁斯向学校提出希望能够转去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却被拒绝了。之后,鲁斯离开了哈佛,成为了罗格斯大学的法学教授,可即便她是这样的优秀,依然没有律师行肯聘用她,只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少年凯歌 谷歌图书 豆瓣
9.4 (139 个评分) 作者: 陈凯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6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2019年1月13日 已读
#10 今日在欲裂的头痛中断续着读完;“我想忘掉的,在我还没离开的时候已经忘掉了我。在我迈出脚的同时,心里却一下子空了”,个体被时代possessed了;这本诚实地展现了自己的小书,”无意中祭奠的,竟是一个时代“ ;青山章里关于下乡被自然环境所接纳所震撼所相形见绌,是很新鲜的
传记
麦克莱恩:入戏 (2018) 豆瓣
McKellen: Playing the Part
10.0 (5 个评分) 导演: 乔·斯蒂文森 演员: 伊恩·麦克莱恩 / 斯考特·钱伯斯
其它标题: McKellen: Playing the Part
此片纪录详尽,建立在与麦克莱恩的14小时采访基础上。片中含有盖大量未曝光的档案资料,包括电影、舞台剧幕后,他的早年生活、日记、私人相册,他的演艺生涯和他在同性恋权力运动中扮演的角色。
在此片中,麦克莱恩深入研究了他在《X战警》系列电影中扮演的万磁王、在《指环王》系列电影中扮演的甘道夫等角色,也描绘了卢克·伊万斯、弗兰西斯·巴贝、亚当·布朗、斯科特·钱伯斯、米洛·帕克、Edward Petherbridge等合作演员“戏剧性的再创作”。
戴安娜:她的自述 (2017) 豆瓣
Diana: In Her Own Words
8.3 (72 个评分) 导演: 汤姆·詹宁斯 演员: 戴安娜王妃 / 比尔·费洛斯
其它标题: Diana: In Her Own Words / 戴安娜:她的自述(NGC版)
戴安娜王妃逝世20周年,英国公开了一部由戴安娜王妃亲口录制的音像带......斯人已逝,争论却永无停止…内容来源于戴安娜王妃极其隐私的50小时自述音像资料,除了她一生的经历之外,还谈论了许多私人话题,包括她和查尔斯的性生活,公公菲利普亲王开解儿子婚姻问题的爆炸性言论,戴安娜爱上保镖的内情等,看完之后让人唏嘘不已!
2018年12月18日 看过
stand by the prince out of patriotism????; heartbreaking
传记 纪录片
基辛格 豆瓣
Kissinger:1923-1968:The Idealist
作者: [英]尼尔·弗格森 译者: 陈毅平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4
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从传主颠沛流离的少儿时代,到长大参军参战,到成为大学教授,再到成为美国政坛的新星展开叙述,着重于基辛格的思想轨迹。弗格森笔下“思想家”基辛格的前半生,深受理想主义的影响,并有幸结识了了克雷默、艾略特、邦迪和洛克菲勒四位良师。基辛格是一位康德式的理想主义者,而在本书的结尾,他转变成了现实主义者,达到权力的巅峰。
2018年12月14日 想读 Fergus写的Kissinger;存在我的kindle里算是阅读的第三顺位
传记
九个人 豆瓣
8.6 (25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
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是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今天躺着一边疼着一边又读了两篇,然后无限悲痛;快是哭出来了;up to a point 我觉得我看这类题材看够了,可是还是放不下
中国文学 传记
一位中国钢琴家与巴赫 (2014) 豆瓣
Une Chinoise avec Bach
8.9 (31 个评分) 导演: Michel Mollard 演员: 朱晓玫
其它标题: Une Chinoise avec Bach / 一位中国钢琴家与巴赫的音缘
The Return is the Movement of Tao
反者道之动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
朱晓玫对巴赫及其作品《哥德堡变奏曲》的体验、思考、解说、演奏。
.
法语中字在线视频:
霍布斯鲍姆自传 豆瓣
作者: [英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 周全 中信出版社 2016 - 1
【内容简介】
霍布斯鲍姆这位寿至95岁的历史学家,他的生命长度几乎等同于“恐怖的”20世纪。所以这本自传其实几乎和他的著作《极端的年代》在年代上是重合的,但不同的是自传是以个人的视角来观察20世纪。
身为一位历史学家,而不是小说家,他的笔触充满热情却不煽情,叙事方式叼叼絮絮却不试图勾勒一个戏剧化的人生,或者特意营造某种感染力。可是跟随他信手拈来的吉光片羽,才发现他侧面认识了许多影响20世纪发展的重要人物,不论是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或社会行动方面。 他也许不是某个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却在某种机缘下近身观察,加上身为历史学家对文献的娴熟掌握,帮助他速描事件中人们的处境,以及每个世代、每个地区的变动痕迹,让我们体会“那些年代、那些人、那些事”。读过本书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平凡的人生,但不只是“他的”人生,是一个趣味横生的“20世纪”人生。
---------------------------
【编辑推荐】
◎ 霍布斯鲍姆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
涉及纳粹兴起、反法西斯、二战、冷战、共产主义、斯大林、60年代、苏联崩溃等一列重要历史事件。
◎ 地位崇高的史学大师: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现代史大师。权威媒体评价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更是启迪大众心智的思想巨匠”。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盛赞他是“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
◎ 历史学家自传,既是传记、又是历史、也是评论。
---------------------------
【评论】
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他的史学著作是最高等级的学术作品,但又充满了深刻的同情和正义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动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因为训练,有着比任何人都超脱的眼光,有谁能比历史学家更适合担当自传的书写者呢?这本书是《极端的年代》的对立面——它是“霍布斯鲍姆的年代”。
——佩里•安德森(《新左派评论》主编)
他似乎既从容不迫又熟练自在地徜徉于许多地点、主题和世纪之中,时而语带幽默并展现出难得一见的天分。尽管霍布斯邦的特质与布罗代尔颇为不同,但他拥有同样宽阔的视野、深入的观察能力、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强调的)天分。
--《世界报》
芒多传 (2018) 豆瓣
मंटो
导演: 兰迪塔·达斯 演员: 纳瓦祖丁·席迪圭 / 拉塞卡·杜加尔
其它标题: मंटो / Manto
1948年,孟买。饱受争议的知名作家Saadat Hasan Manto因出版多部针砭时事的作品而引起公众愤慨。印巴分治之后,他不得不离开孟买这座深爱的城市,前往巴基斯坦的拉哈尔。他对言论自由的信仰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怀使得他的流放之旅成为一场悲剧,更使他将心中所有的力量都投注到笔尖之上。
追寻历史 豆瓣
In Search of History: A Personal Adventure
作者: [美] 白修德 译者: 石雨晴 / 柯育辰 中信出版社 2017 - 11
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总统竞选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剧——美国传奇记者白修德的回忆录不仅记录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还将20世纪重要时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如实书写。作为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驻华传奇记者、费正清入室弟子,白修德对世界政治形势和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白修德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更为20世纪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大半个20世纪、大半个世界,白修德的经历和文字,泛着独特而有魅力的光彩。个体与历史,在他作为一个记者的追寻和探索中,合而为一,遂成传奇。
1、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记者、汉学家费正清入门弟子白修德的个人回忆录《追寻历史》的完整译本。
白修得以诚挚的态度、激扬的文字、丰富的事实、深入的剖析,描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2、传奇驻华记者,用新闻连接东西方两大国度,用报道记录中国抗战史诗。白修德对中国的友情,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1939年白修德辗转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白修德接触到了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军高层的几乎所有人物,并因其左派立场而颇受共产党欢迎,在延安被誉为“抗日之友”。他访问延安后写成《中国的惊雷》出版,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期间国统区的河南大饥荒惨剧中,正是因为白修德的奔走呼吁,才使河南灾民得到国民政府的关注和国际友人的救援。在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中,由国际影星亚德里安•布劳迪塑造的白修德形象,感人至深,即据于此。
3、白修德在作为记者的职业生涯里,见证并记录了20世纪中国、美国、欧洲各国重要时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他对当时世界的政治形势和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为20世纪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4、洞悉政治势态、追寻历史真相,个体与历史的交融、互动,波澜壮阔,汇集成书。
亲历“二战”美国受降仪式;反共高潮中见证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五十年代中期回到美国后跟踪报道四次总统选举,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白修德称自己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和他所讲的故事,都是20世纪波澜壮阔历史长卷中精彩而动人的篇章。
5、《追寻历史》是美国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从波士顿街头的卖报儿童,到哈佛大学的青年学子,再到世界知名的新闻记者,白修德一生的艰辛和坚守、阅历和成就,他敏锐的新闻视角,深沉的历史感、正义感,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对于今天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们依然具有鼓舞和启发意义。
关云长 (201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关云长
4.7 (197 个评分) 导演: 麦兆辉 / 庄文强 演员: 甄子丹 / 姜文
其它标题: 迷失的刀郎(豆友译名) / The Lost Bladesman
东汉末年乱世中,刘备的两位夫人、以及一位未过门的小妾绮兰(孙俪 饰)受困曹营,关云长(甄子丹 饰)为存忠义投降曹操(姜文 饰),但始终不能原谅曹操操控汉室的狼子野心,希望能够重回刘备身边。曹操倾慕关羽之将才以及仁者之心,试图用天下苍生之利益说服后者。适逢袁绍起兵伐曹,关云长于阵斩杀颜良,获封汉寿亭侯,并与张辽(邵兵 饰)结下同袍之谊。曹操将两位刘夫人遣返后,在关云长酒中加入春药,欲使其与绮兰发生不义关系——关云长昔日对同乡绮兰暗怀情意,甚至曾经不惜为她杀死官兵,这段感情终究被叔嫂之礼阻断,清醒过来的关云长携绮兰投奔刘备,沿路冲破重重关卡,留下“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传奇……
Who Am I? 豆瓣
作者: Yi-Fu Tua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9 - 3
Who Am I? is the bittersweet memoir of a Chinese American who came to this country as a twenty-year-old graduate student and stayed to become one of America’s most innovative intellectuals, whose work has explored the aesthetic and moral dimensions of human relations with landscap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This unusually introspective autobiography mixes Yi-Fu Tuan’s reflections on a life filled with recognition, accolades, and affection with what he deems moral failings, his lack of courage —including the courage to be open about his homosexuality.
2018年11月14日 已读
beautiful writing and an even more beautiful heart
传记
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2017) 豆瓣
だから君を見つめてきた~卓球愛ちゃん独占密着24年・完結編~
8.9 (80 个评分) 导演: 佐藤修 / 中野克洋 演员: 福原爱
其它标题: だから君を見つめてきた~卓球愛ちゃん独占密着24年・完結編~ / Fukuhara Ai : A Quarter of the Century in Front of the Camera
从4岁到28岁,共24年,小爱越走越远。10年开始知道小爱,陆陆续续也看过她过去的比赛,不觉得她是什么日本的大魔王亦或东北味的日本大妹子。只觉得,是一个喜欢乒乓球的小女孩在慢慢长大。可能比起运动员,镜头下她更多的像个邻家的孩子。有欢笑有眼泪。祝福爱酱结婚,希望她越走越远。
2018年10月28日 看过
失眠时候刚好油管跳了出来;最大的感受是有个类似的母亲
传记 纪录片
约翰·麦凯恩:丧钟为谁而鸣 (2018) 豆瓣
John McCa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7.4 (5 个评分) 导演: George Kunhardt / Peter W. Kunhardt 演员: John McCain
其它标题: John McCa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麥凱恩戰地鐘聲(港)
In-depth look at the life of John McCain, from his time as a POW in Vietnam to his three decades of service in the US Senate.
艺术的逃难 豆瓣
An Artistic Exile: A Life of Feng Zikai
9.2 (5 个评分) 作者: 白杰明 (Geremie Randall Barmé) 译者: 贺宏亮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作品
融合传记、艺术与历史
第一次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完整描画丰子恺
丰子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在变幻无常的时代始终保持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
——白杰明
-----------------------------------------------------------------------------------------------------------------
这是一部融合了传记、艺术和历史的作品。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政治动荡中,出现的最有天赋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丰子恺的生平。作者在书中呈现了一幅交织并行的图景:作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的生活和20世纪中国动荡的历史。他考察了丰子恺审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及当代的文化背景相联系。
作者认为,丰子恺的写作与绘画根植于自我表达的哲学。难以归类的丰子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谜:他同情劳苦大众,并得到很多政治化的知识分子的认同,但也是个浪漫的人;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是自然和儿童的近距离观察者;他的艺术看似温和,却常常传递着强烈的信息。在众多关于丰子恺的著作中,本书第一次检视丰子恺在五四作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位置,第一次在中国的艺术、宗教和文学传统的背景中讨论他的位置。
2018年8月21日 已读
看了译者简介之后也很好奇译者的背景和故事;先马有空写
传记 艺术史
创造自然 豆瓣
The Invention of Nature
8.9 (46 个评分) 作者: [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译者: 边和 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 10
每个在求知路上经历过憧憬与困顿交织的人,都可以从洪堡身上看到:一个人,可以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
※编辑推荐※
☆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
※媒体推荐※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超越他时代的科学家,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他的祖国——德国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渐为众人所遗忘。武尔夫通过生动的笔触、翔实的研究重现了洪堡的探险之旅,也让我们重拾了洪堡富有远见的生态学观点。本书提醒每一个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每一次伤害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纽约时报》
洪堡穿过两个世纪而来,其言行却犹如一位身处2015年的全能知识分子,为全世界现今的科学与社会讨论注入闪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我想,不可能边读《创造自然》边对洪堡无动于衷。通过本书,武尔夫无疑使我们每个人都迷上了洪堡。
——耐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从俄罗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马拉雅山,一位追寻自然的勇猛探险家……武尔夫将丁丁历险记般的精神注入《创造自然》,每一处丛林、每一条山脉和每一种危险动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笔笔注脚。真是关于一位绝妙人物的华丽颂扬!
——《卫报》
安德烈娅·武尔夫将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重新带入现代读者的视野之中。武尔夫对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后世科学思想史中的传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尔夫女士强调,今日的生态学家内心都住着一个洪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敲响的警钟,洪堡的交叉学科思路于今日之很多现实问题的讨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经济学人》
本书集合了个人传记、惊心动魄的旅行日志和思想史的传播。而这位给予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观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荐,更值得接受这个时代的礼赞。
——《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思想奖
入选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豆瓣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单第1
2017年第一财经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奖作品
2017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获奖作品
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1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15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15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卫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自然》《大西洋月刊》《新科学家》《独立报》《镜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好书
2018年7月26日 已读
在社里抽空看的样书;令人佩服的热情和“一切是互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一个细节抓住了,就是洪堡选择在德法战争的时候住在更有科学艺术气息的巴黎,不同人的反应;有一些人是不属于政治意义上的国界的,他们属于自然,文明等更宏大的群体
传记 博物学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