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tutu63_1125 - 标记
Doing Fieldwork in China 豆瓣
作者: Maria Heimer / Stig Thøgerse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 9
Doing fieldwork inside the PRC is an eye-opening but sometimes also deeply frustrating experience. In this volume schola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reflect on their own fieldwork practice to give practical advice and discuss more general theoretical points. The contributors come from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such as political science, anthropology, economics, media studies, history, cultural geography, and sinology. The book also contains an extensive bibliography.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斯科特与中国乡村 豆瓣
作者: 王晓毅 / 渠敬东 编 民族出版社 2009 - 3
这本书的内容来自于一次特殊的活动。2007年12月我们邀请了美国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和政治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由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研究》编辑部联合组织了一个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的内容就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随后,斯科特教授又在清华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发表了演讲。 全书的结构反映了我们讨论的结构。在最初的设计中,我们曾经计划分作三个专题,这三个专题对应着斯科特的三本已经翻译成中文的著作,分别是《道义经济》、《弱者的武器》和《国家的视角》;但是在讨论中我们发现,表面上清晰的三个主题实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保留了原来的三个部分,但是讨论的内容有许多交叉。
目 录
目录
编者的话/1
研究与对话
第一节农民的道义经济与现代性/2
Section l:Moral economy and modernity of peasantry
折晓叶: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3
Zhe Xiaoye:Cooperation and Non—confrontational Resistance:
Tenacious Weapons of the Weak
朱晓阳:黑地?病地?征地:滇池小村的地志与斯科特
进路的问题/40
Zhu Xiaoyan9:Black land,sick land and land acquisition--The
topography of a Dianchi village and a critique of Scott’s
approach
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92
James C.Scott,et al.:Comments and discussion
第二节农民的抗议和弱者的武器/116
Section 2:Peasant pr0test and weapon of the weak
郭于华: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ll7
Guo Yuhua:Narratives of the“Suffering People"as Historical
Testimony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l37
Ying Xin9:“Qi”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China’s Rural Collective
Action
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158
James C.Scott,et al.:Comments and discussion
第三节 国家的视角与猫鼠游戏/l73
Section 3:State and Cat-mouse game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
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174
Zhou Feizhou:State Power Retreats From Rural Society:Rural
Fee Reform and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Peasant
王晓毅:生态压力下的牧民与国家/224
Wang Xiaoyi:Herders and State under Ecological Pressure
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241
James C.Scott,et al.:Comments and discussion
学术演讲
清华大学演讲/278
国家的视角:观点和批评/279
Perspective of the State:Views and Criticisms
中央民族大学演讲/289
文明缘何难上山/290
Why Civilization can’t Climb hills?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亚洲的戏剧 豆瓣
作者: 缪尔达尔 译者: 方福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 7
《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重译本)》主要研究南亚国家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如何发展的问题。《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重译本)》共5篇27章,其内容涉及发展经济学撤离方面面: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国民收入;农业、手工业和小型工业与经济发展;工业化问题;教育、卫生保健与人力资源投资;发展计划;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贫困论 豆瓣
作者: 樊怀玉,郭志仪 等 民族出版社 2002 - 9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贫困、发展与文化 豆瓣
作者: 张有春 民族出版社 2014 - 6
《贫困发展与文化:一个农村扶贫规划项目的人类学考察》一书是作者张有春在参加一项国家级农村贫困社区发展规划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独特研究方法,以及亲历亲为的田野追踪调查,从一个贫困农村扶贫规划项目入手,以点带面,解析和探讨了当代中国农村现状以及 今后如何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党和政府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本书的出版意义深远。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豆瓣 谷歌图书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8.3 (20 个评分) 作者: 德隆·阿西莫格鲁 / 詹姆斯·罗宾逊 译者: 李增刚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 6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回答了困扰专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还是不知道正确政策?
简单说,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因素是确定的或注定的。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士·罗宾逊令人信服地表明,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经济成功(或经济不成功)至关重要。在15年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整理了罗马帝国、玛雅城市国家、中世纪威尼斯、苏联、拉美、英格兰、欧洲、美国和非洲的大量历史证据,建立了一个跟当今社会下列重大问题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包括:
中国会以如此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吗?能够超越西方吗?美国的最好时光过去了吗?我们正在从限制精英人物扩张权力的良性循环走向使少数人致富和扩张权力的恶性循环吗?什么是帮助数十亿贫困人口走向繁荣的最有效方式呢?是来自西方富裕国家更多的慈善援助?还是学习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创造性观点得出的关于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相互作用的经验教训?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孙隆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秋风醉了 豆瓣
作者: 刘醒龙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4
电视播完晚间新闻后,王副馆长才回家,妻子仿兰已领着女儿睡了,但王副馆长还是情不自禁地叫醒妻子,说组织部约他明天下午去谈话,可能要提他当正馆长.仿兰却颇为不屑,说代馆长都代快3年了,人都累脱了几层皮,馆长早就该是他的了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290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黄锦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大雨无边无际,召唤南洋胶林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黄锦树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雨》是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得奖作品,同时也是 2018年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收录了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归来》。作者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曾获台湾重要文学奖 —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雨》是黄锦树作品首次以原貌引进大陆。
☆ 不管在创作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黄锦树在当代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都毋庸置疑。梁文道曾说:“马来西亚的作家的一种特质,这个特质就在语言文字的经营上格外用心。坦白讲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所谓的中州正韵的原生地,同代的许多的小说家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地圆熟,那么地精巧。”
☆ 黄锦树以创作、立论对抗历史的遗忘,寻觅马华文学的出路。他的创作参照在故乡的生活经验,承接以往几近于失传的“异史”,经营一个幻魅的历史叙事学,以文学的方式使人重新省视过去,扣问未来该何去何从。
☆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
※内容简介※
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
※名人推荐※
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就像沈从文诉说他的湘西故事……但黄锦树不是沈从文。沈从文面对天地不仁,却能经营一种抒情视野……黄锦树的作品有杀气。不论讽刺白描或乡愁小品,你都感觉字里行间溅着血光。……这倒令我们想起了鲁迅的风格。“我以我血荐轩辕”,写作是拼命的事业,闲人最好莫近。我们的文坛假情假意惯了,突然来了个拼命三郎,当然求之不得。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小说,从精神到样貌,总是跋涉。现在读了锦树的小说,竟是迅速之诗。可说来辛酸,能够迅速,正是因为马华文学的文化资产欠缺,甚或没有。……他本属学界,那几本核量级的文论(我读了不止一次《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即使没读过,方圆内也感受得到辐射能。才华有余,他写着小说,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马华同行都洞察着这个没有,并戮力善用之,那成为他的“变形记”体。
——台湾作家 朱天文
非常厉害,非常美的一组短篇小说。……这本小说集里对读者熟悉的雨林,文字上更精致,画面的显影解析更历历如绘,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不是为一个之后要发动的魔术或叙事的妖怪吞噬而存在,故而更在故事里五官清晰,置身的场景愈栩栩如生。
——台湾作家 骆以军
2018年11月2日 已读
镇魂 豆瓣 豆瓣
priest
7.3 (92 个评分) 作者: Priest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 - 5
日冕一天转一圈,日头就东升西落一次,周而复始,象征着生生不息,轮回不止的意思。——《轮回晷》
自洪荒伊始,万物开蒙,就有善恶,而最早的善恶判,就是刻在山河锥上。——《山河锥》
梦不知何时醒、何时灭,天崩地裂,见不得天日,原来都是青天白日下不敢细想的思量……从来无处表白的,是那些生不得、死不得、忘不得也记不得的心。——《功德笔》
“我富有天下名山大川,想起来也没什么稀奇的,不过就是一堆烂石头野河水,浑身上下,大概也就只有这几分真心能上秤卖上二两,你要?拿去。”——《镇魂灯》
2018年8月4日 已读
独静加 豆瓣
ヒトリシズカ
作者: [日本] 誉田哲也 译者: 千太阳 现代出版社 2015 - 3
在深夜寂静的街区,一个少女消失在了黑暗里,而彼时,我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黑暗到底有多深……
东京,繁华又寂寞。东京都小金井市东町,一名男子惨死在家中。
当时我们都以为只是街头恩仇,毕竟,死者是大家口中的“渣男”混混,所有人都并未在意现场出现的种种女性痕迹。
直到……20年·5个案件·一个少女;命运的轨迹从此偏离……
2018年7月6日 已读 书比电视精彩多了
火花 豆瓣
火花
7.5 (62 个评分) 作者: [日] 又吉直树 译者: 毛丹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6
★八十年来首位摘得芥川奖的漫才艺人
又吉直树 小说处女作
★芥川文学奖史上销售排名第一小说
日本发售超过三百万册
★小说首发老牌文学杂志 《文学界》
刊行八十年来首次加印
★N E T F L I X 日 本 首 部 原 创 剧
名不经传的漫才艺人德永,在一次演出上结识了才华过 人的前辈神谷,并拜其为师。神谷要求德永为自己写一本传记。德永记录着神谷的言行,也互相探讨着漫才这门艺术。最终,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留下了笑与人生的思考。
2018年7月1日 已读 序是,郭德纲,写的。
豆瓣
作者: 黃錦樹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5 - 4
墨綠色鱗片,往返巡遊於光影明暗之間。
在台馬華文學重要代表作家黃錦樹最新小說集
追憶。修補。重寫。創造。命名。
剝解死與傷痛,魂寄漂泊浪蕩
異鄉離散,生之幸存,以刻字抵禦時間之蝕
馬華文學與台灣經驗,文學的記憶與技藝
層疊的互文、折疊,遠離與重返
世界文學荒涼邊陲,幽暗的火
鳥獸蹄迒之跡,刻骨的哀思
*〈祝福〉榮獲103年度小說獎。
祝福:從魯迅的小說走出來,走進南洋華人悲傷的歷史裡。被「遣返」中國的南洋左翼青年,在「祖國」的連番考驗下活成了孔乙己;遭歷史殯足而倖存於南方的「另一個」,枝端肥大,性欲旺盛。兩個不同的孔乙己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餘生「重寫」魯迅;或造為墨跡膺品,或刻進骨骸裡。父親交換的悲傷,女兒交換的故鄉。交換的祝福。
山路:陳映真〈山路〉的馬共版。微小的歷史傷口,一生的救贖。被草木覆蓋的山上的路,被山阻斷的路;雨林裡的霧,膠林裡的月光。
隱遁者:最後的馬共。最後的戰役,個人的戰役。最激進隱退的餘生。與猴為伍,退而為野人,非人。
泥沼上的足跡:比較的幽靈。兩種不同的歷史遺物,泰南馬共與泰北孤軍,相遇於日落時刻的民國台北。血淋淋的歷史只留下深深淺淺的泥沼上的足跡。
方修遇見卡夫卡:文學性的奇幻之旅。夢套疊著夢。重寫重寫。神奇的打字版。字母堅硬如磐石,風聲卻置換了韻母。換字易詞。無岸之河。大霧。現代主義者。大卷宗。馬華文學史教父方修。卡夫卡。〈獵人格拉庫斯〉。長城之磚。夢與豬與黎明。
在港墘:歷史刑餘之人,美人魚的歡愉。愛與救贖,天真與色欲。女陰,女媧。魯迅的黃色笑話,天官賜福。
魚:關於死亡……一生能死幾次?死去的魚,逃走的魚。「他彷彿可以聽到頭埋在爛泥深處、身體無奈的被慢慢啃食時,老魚悲哀的鳴叫。」
火與霧:崩壞分解的家,空掉的魚缸。 微弱的火,大霧,猴群滿園如土地神。另一種祝福。
生而為人:老虎的金黃。三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愛與傷害;死去的,活著的,不可能的愛和無盡的守喪。老虎的生肖,魚的名字。女偶如妻,不可能的偕老。悼亡,傷逝。
在馬六甲海峽:客途秋恨。鯨骨之海。死在南方,死在東方。古老的降頭術。破敗的照片,母系祖輩的風情。由島至島,浪蕩子和女人們。馬六甲,鯤鯓,熱蘭遮城,倒風內海,江戶。漂泊的命運,葫蘆花日志,葫蘆巷春夢,斜陽,生而為人。
欠缺:悲傷。交歡。落雨的小鎮,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諸神死去,諸神重生。在馬六甲海峽。書寫與重生。
父親的笑:父親開懷笑著的葬禮。交換的身分,死亡,失憶。一掬泥土。混血兒,土生子,純種白人,支那人。狄更斯,鹿野忠雄。忘掉自己,忘掉語言。台灣,婆羅洲,赤縣神州。古樹的皮,鯨的化石,沙,名字。
寫這些小說時,常常是腦中先浮起一個畫面——有時是一張遺照,有時是美麗的少女的臉,一尾巡遊的魚,老虎金黃的背脊,一張想像的長長的舊照,一尾鯨魚、一道傷疤、一地的煙蒂、木板上W型的裸女標記、防風林裡懸吊的玻璃瓶——那先於文字,先於故事。「意義」是更遠端的事了。故事在文字中漸漸形成,我自己也不知道故事會走向哪裡、怎麼閉合。文字總是會流向那畫面,包裹它,或讓它挺立。就好像水滿了總會自己找到出路。——黃錦樹
2018年6月14日 已读 隐遁者,被遗忘的自我放逐才是最后的希望与救赎。
插座 豆瓣
作者: 田口蓝迪 译者: 林青华 漓江出版社 2003 - 6
2018年5月21日 已读
建筑家安藤忠雄 豆瓣
8.4 (2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安藤忠雄 译者: 龙国英 中信出版社 2011 - 3
《建筑家安藤忠雄》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没没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2018年3月27日 已读
文化的解释 豆瓣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利福德·格尔兹 译者: 纳日碧力戈 / 郭于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1
《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精选集。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
2018年2月19日 已读
安藤忠雄 豆瓣
8.6 (13 个评分) 作者: Lens / [日] 安藤忠雄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全面记录了安藤忠雄50年来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和人生的关键时刻。他著文总结了他在建筑中浓缩的思考,并在和 Lens 的对话中呈现了他对当下社会的看法,以及对年轻人的建议。
他以“挑战”和“自由”展开自己人生的讲述,以“住宅•原点”“光与影”“留白的空间”“解读场所”“旧物生新”和“培育”来分析自己对建筑和生活的看法。他说,“人心是很难居住在这个数字时代的,我想建造的是那种能让人心居住、扎根的地方……”
安藤忠雄为本书手写了全部的小标题和说明文字,他与Lens深度协作完成了392页的书稿,并评价为:“这本书和一般的建筑书籍不一样,非常特别,非常有趣。”
编辑推荐: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代表作品+人生关键时刻”全纪录,由安藤和Lens联手撰稿和编排。
◎近400页精装图集+10万文字,总结了安藤在建筑中浓缩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对年轻人的看法。
◎安藤忠雄说:“这本书和一般的建筑书籍不一样,非常特别,非常有趣。”
◎“自由”和“挑战”,是安藤一生的主题,也是本书藏在建筑图集后的精神主线。
◎“有自由,人才真正叫活着;活着,身体中就应该充满生命力……”安藤说,“如果没有自由的话,我们的世界观是无法扩展的……”
◎内文使用艺术类超感纸,纸色淡雅,四色全彩印刷,硬壳精装,提供高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值得收藏的价值体验。
◎基于Lens从杂志开始十余年的积累,品质从未打折。
2018年2月7日 已读
石器时代经济学 豆瓣
Stone Age Economics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马歇尔·萨林斯 译者: 张经纬 / 郑少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萨林斯是当代人类学大师,确立了人类学的新风范。他在本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的金钱理性,与斐济人、特罗布里恩德岛民的物质实践是殊途同归,只是更大文化价值体系的结果。特罗布里恩德岛民将一半收成送给了姐妹的丈夫,被我们认为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当我们逛商店时,选择鱼还是买回肉,其实也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所以,无论是西方还是非西方,理性只是文化的一种表述。理性与文化绝不是对立的。
2018年2月7日 已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Eggplant.place 豆瓣
9.1 (5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2003 - 5
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问世以来,广大读者迫切要求出版马列著作的单行本。这反映了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烈愿望和对马列著作的不同需要。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一套马列著作的系列书,定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本文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凡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按专题编成文集;有些著作还设有附录,收编作者本人的有关论著和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为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在每书正文之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有些著作还附有“名目索引”。译文和资料均以新版全集、选集为准。有些著作尚无新版者,则按新版要求重新校订译文,编写资料。这套文库与全集、选集相配合,可适应广大读者的不同需要。理论工作者,教学和宣传工作者,各级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读者均可从这套文库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著作,也可系统收藏。我们期望这套文库的出版能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广大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2018年2月7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