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tutu63_1125 - 标记
平原上的摩西 豆瓣 Goodreads
平原上的摩西
8.0 (327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6 - 6
本书是双雪涛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0篇作品,小说风格不一,题材有校园成长类,奇人故事类,侦探悬疑类,作者的笔调朴素,冷峻又有文字表面按捺不住的恣意,叙事从容冷静的背后蕴含着人物内心的不平静、简单事情的不平凡。
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所驱逐。
尤以《平原上的摩西》一篇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小说讲述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的陈年往事——艳粉街的少年成为刑警负责侦查12年前的旧案,嫌犯渐渐指向儿时邻居家的父女,刑警深陷其中,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本人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参与者……
双雪涛的作品大开大阖兜兜转转转,而又回归平淡,这既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内心的宽恕。
2023年1月22日 已读
人类学为什么重要 豆瓣
Anthropology:Why It Matters
9.0 (8 个评分) 作者: [英]蒂姆·英戈尔德 译者: 周云水 / 陈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8
人类学是什么?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学研究什么,是怎么做研究的?人类学有哪些分支领域,是怎么分化出来的?人类学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帮助?为什么说人类学在当下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人类学的未来何在?
本书围绕着“人类学为什么重要”这一主题,探讨了人类学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适于对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2022年12月5日 已读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7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2年12月5日 已读
对于完全没有任何女性意识和女权概念的人十分友好的入门作品。特别第四章:无人气男的厌女症和第十四章:女人的厌女症/厌女症的女人。对于就算对女权感到恐慌,但是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对劲(本不该如此),却又无法从现实社会中的伪逻辑言论里找到突破的,开始有女性意识的人,这两章简直是理顺思路的导图以及反驳谬论的行动指南。
诅咒兔 豆瓣
저주 토끼
7.1 (31 个评分) 作者: [韩] 郑宝拉 译者: 田禾子 2022 - 9
2022年11月2日 已读
才到手,内容还没详看。先来赞一下这个装帧设计,这个开本、这个字号间距。拿着方便读着舒服,很久没有读到这样舒服的纸版书了。头和月经两篇真是太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象征和隐喻了。看似荒诞离奇却又真实无比!最后一个故事在此时此地来读真是无比贴近。也许是因为去过波兰的广场让我更觉熟悉,然后读着读着脑子里反复想起了德里达。。。
偶像失格 豆瓣 Goodreads
推し、燃ゆ
7.2 (104 个评分) 作者: [日] 宇佐见铃 译者: 千早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 - 7
🌟第164届芥川奖获奖作品。

🌟2021年日本文学类销量榜第一名。

🌟本屋大赏提名,全日本书店最受欢迎的书。

🌟上市半年加印50次、销量50万册!

🌟读卖、每日、周刊文春等日本多家主流媒体一致好评。

🌟21岁包揽文艺奖、三岛由纪夫奖、芥川奖的女大学生作家,引发全社会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作。

🌟

这是一个追星女孩的故事。

也是一个偶像“从神坛跌落地面”的故事。

主人公明里今年高一,她有轻度注意力缺陷,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被拿来和姐姐比较,不仅得不到家人的认可,校园生活和打工也不顺心,追逐偶像是她暗淡生活的一束光。

4岁那年,明里第一次看少年偶像的舞台剧,他扮演的彼得·潘像精灵一样从天而降。14岁那年,明里开始追逐偶像的一切。影视作品、音乐专辑、电视节目、广告代言、周边商品,她的生活被象征应援偶像的蓝色层层包裹。

可是有一天,偶像爆出了负面新闻,他殴打了粉丝……

🌟把“偶像塌房”写成小说,真实再现饭圈生态,震撼年轻一代,掀起女性阅读热潮。
2022年10月26日 已读
原先在网上读过一些本身混粉圈的po主的翻译,感觉比这本读着通顺。也许是原作设定,可能涉及很多饭圈用语或者是粉圈写作的行文方式。自己有追星,所以更熟悉那种行文,或者是网译者对饭圈风格的转译比出版的这个版本更贴近原作所描绘的圈子。总之才开始读,感觉并没有当初读网译版本那种惊艳和贴切感。终于一下午看完了,真心推荐每一个真情实感追星的女生读一读,以第三方视角感受一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努力的方向是错的,那么停下也是一种进步。可是我们总是坚信自己的选择本身是对的。
县乡中国 豆瓣
作者: 杨华
国家的各项政策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县级党委政府如何调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县域基层干部有哪些自主空间?乡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县域治理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的研究和最近几年的实地调研写成的关于县乡政治运行逻辑与实践的力作。书中从县域治理的内部视角出发,对县域治理体系、县域治理能力、县域治理自主空间、基层干部的发展和激励,做了生动和形象的解读。作者对县域治理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该书文笔细腻生动,富有想象力,是“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的范本。读者阅读书中文章,一定是在享受一场极佳的思想盛宴。
2022年10月21日 已读
乌暗暝 豆瓣 Goodreads
烏暗暝
8.6 (38 个评分) 作者: 黄锦树 后浪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1
调度不同的时间刻度,重新把灰烬还原为火
北京大学“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雨》作者
马华文学重量级作家黄锦树 早期代表作品全收录
※内容简介※
《乌暗暝》为黄锦树两本早期短篇小说集的合集。故事多发生在南洋的胶林小镇:移居南洋的华人处在野兽环伺、种族压迫、殖民侵略、认同焦虑的环境中,面临各种形式的离散、失踪,及死亡。黄锦树积极运用后设(元小说)、嘲讽、拼贴等手法与历史的沉疴对话,将马华文学、大马华人的处境以“附魔”的方式展演。在一篇篇黑色文字的背后,是作者对族群记忆缺失的修补、重构,也是对南洋华人集体命运的反省、思索。
※编辑推荐※
☆《乌暗暝》为黄锦树两本出道作品的短篇小说合集,为黄锦树早期作品首次完整引进大陆。其中收录《落雨的小镇》《说故事者》《M的失踪》《鱼骸》等多篇得奖作品。
☆在这二十一篇重量级作品中,读者可以读到充满热带原乡风情的景物描摹、一触即发犹如惊悚电影的悬疑氛围,黏腻溽热雨声不间断的边远小镇印象。人对于家、对于故乡最深层的复杂情感,在黄锦树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家将南洋沉重的历史串在多篇小说里,不只是作为一个背景设定,而是要借着这种书写方式,重新诠释一些逐渐遭人遗忘的历史,反抗主流的解释,反抗人们对某些故事的刻意遗忘。黄锦树用的不是传统的写实笔法正经地写某个事件:他笔下的场景四分五裂、人物的情绪和记忆分崩离析。正如马华文学研究者张景云所指出:“他通过一种新的叙事艺术,一种不像小说的小说,来建构一个霸权毫无专制话语权的‘虚构的真实’”。
☆在黄锦树小说中,对于“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如何成立?”“马华文学经典缺席”的叩问作为隐藏在小说背后的主题不时浮现。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针对当时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腐朽做出尖锐批判,著名文学学者王德威曾评论他是中文学界的“坏孩子”、南洋的摩罗(鲁迅语,摩罗精神指勇于反抗传统压迫的叛逆精神)。这样关于华文文学的大哉问,作为一面镜子,很能引发人们对于本地文学现状的思想激荡,从而反思过去、追寻未来。
☆特别收录2017年新序、两篇初版自序,以及张惠思、杨照、张锦忠、张贵兴的评论文章。
※名人推荐※
黄锦树回首家乡人事,爬梳历史伤痕,前辈的垦殖经验,日军蹂躏马华村庄的血泪(《色魇》《说故事者》),马共兴衰始末(《鱼骸》),以及八十年代印尼非法移民所造成的治安恐怖(《非法移民》),都是笔下素材。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王德威
“我们”即使不懂“马华”内心那伤害史时钟、层层累聚之离散者考古地层学的,那么艰难晦涩的整幅二十世纪“史的现场”,也能“魂兮归来”,将之“聊斋化”、福克纳“南方化”、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化”的阅读:一种异史与无河之流、鬼影幢幢,符号大矩阵快闪纷繁的神话学式挤压与狂欢。
——作家 骆以军
台湾读者很难理解一个从小受华语教育的大马华人的尴尬矛盾乃至维系甚或扯断这条来自华语母体供给自己养分的脐带时的柔肠寸断和鲜血淋漓。如果说锦树的作品仅仅提供了这种经验显然过度单纯。锦树最大的优点就在陷阱处处,容易误读,如步入一座处女森林。
——作家 张贵兴
黄锦树的小说里多次出现“附魔”的情节,作者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支使,写作出似熟悉却又陌生的作品。我们可以把他自己的小说看成是在文学史沉重魅影附魔下的产物。强烈的文学史意识使他的作品具有异于其他新人习作的熟练技巧、明确的创意动机以及可供多方解读的文本厚度。
——作家 杨照
他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宗法马华文学现实主义老前辈们的努力,提供族人或读者一盏指路明灯。书中诸篇小说着重的,毋宁是如《血崩》中做“马来西亚史”田野调查的叙述者召唤逝者亡魂般,重新召唤被抑制的族群记忆或失忆,彰显再现的不可能及其政治意义
——文学研究者 张锦忠
通过小说书写,黄锦树一直在为马华文学与近现代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细密地做一种内部的勾连。例如其中几篇明显地散发马尔克斯味道的小说,失踪、消散、梦境中故乡的潮湿感、文稿上的蚂蚁,这些熟悉的符号皆反复出现。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 张惠思
※获奖记录※
☆第七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落雨的小镇》)
☆第二届客联小说奖第一名(《郑增寿》)
☆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佳作(《说故事者》)
☆台大文学奖小说次奖(《伤逝》)
☆第三届乡青小说奖特优奖(《M的失踪》)
☆第六届大马旅台文学奖小说主奖(《大卷宗》)
☆第一届《幼狮文艺》 “世界华文成长小说奖”首奖(《貘》)
☆第十八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鱼骸》)
☆第十四届洪醒夫小说奖(《鱼骸》)
2022年6月5日 已读
逃避统治的艺术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8.7 (31 个评分) 作者: 詹姆士·斯科特 译者: 王晓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 其它标题: 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
作者通过东南亚山地的历史指出,国家总是试图将山地的居民集中到平地,从事水稻种植,而山民则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国家的控制。传统的观点将山地的居民看做是落后和野蛮的,国家政权延伸到这些地区被看做是推动了这些地方的进步。但是斯科特通过对这个地区历史的研究发现,看起来似乎是落后的山地少数民族可能并不落后,他们居住在山上,选择了不同于谷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逃避国家的统治。
作者指出,他讨论的对手是法国学者布罗代尔,因为在布罗代尔那里,文明与国家经常是被混在一起的,而作者则强调,在国家统治范围之外,有着同样的文明。
作者詹姆士•斯科特是美国人类学界研究农民问题的领军人物,其《农民的道义经济》一书出版以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其《弱者的武器》和《国家的视角》都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现在是耶鲁大学的政治学和人类学斯特林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其主持的“农业研究”是一个跨国的高水平博士后研修项目,至今已经延续了近20年。
【推荐】
这部著作可能是迄今为止詹姆士·斯科特最重要的著作。它具有深入的洞察力、创造性和同情心。很少有学者具有更敏锐的能力可以洞察那些没有历史、居于在完全不同的地点,并采用完全不同的实践和形式的人群的能动性。事实上,这已经使他非常接近于无政府主义的理想,也就是人们不仅可以逃避国家 ,而且可以避免国家形式本身。
—杜赞奇 (Prasenjit Duara)
这是一个出色的研究,富有人文和文化的洞察力,这部著作将改变读者对人类历史,以及对他们自身的思考方式。这是我所阅读过的社会历史和政治理论中最具吸引力和激动人心的著作。
—罗伯特·郝夫纳 (Robert Hefner)
2022年4月5日 已读
文化、权力与国家 豆瓣
8.4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赞奇 译者: 王福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8
《文化、权力与国家》是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这一点和作者第二本书《从国族中拯救历史》(中译本即出)的结构形态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关注的主题却在继续延伸: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从上面来的“攻击”,是第二本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他的著述里贯穿了一种方法论:在考虑话语—主体—制度这三者对历史的建构时应该加入许多外来事物和偶然因素,因为参与主体和主体性构成的不仅有话语,还有外来事物;而由主体构建的制度还应包括制度本身的逻辑和偶然性。因此,所谓“拯救历史”其实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带有实体的目的。作者认为当民族国家成为现代性之下的历史主体时,其它历史就没有了,因为写历史的不同方法带有不同的目的性——以民族国家为对象的历史自然会排除掉其他可能的历史。所以,他从民族国家中要拯救的不是某种实体,而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表明,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许多种历史,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杜赞奇这样的研究者来讲,他最关注的就是在民族国家之外的历史是如何被压下去的,乡村仍然是他的立场。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告别贫困 豆瓣
作者: 左才 / 曾庆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0
本书综合运用社会调查数据和访谈数据,从制度视角出发剖析了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精准识贫、产业帮扶、社会保障等政策,以及联结式帮扶、驻村工作队、扶贫动员等制度,总结出中国在贫困治理中取得成绩的主要制度基础:顶层设计与高位推动;合力聚能与多维联结;因地制宜与创变调适。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提出将这些制度常态化的思路,以巩固脱贫成果。
全书研究方法多元,引用案例鲜活,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与丰富的理论价值,是一部有温度有态度的学术专著。本书不仅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干部阅读,也适合关心中国扶贫事业的大众读者。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呼兰河传 豆瓣
9.4 (33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7
萧红研究会特别推荐阅读版本
采用1941年上海杂志公司(桂林)初版文字
原汁原味保留文中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不尽一致的个别字词习惯用法,可读到更为纯正的萧红文字
收录茅盾论《呼兰河传》及骆宾基《呼兰河传》后记
原创木刻版画,还原精彩故事情节,插图珍藏版
《呼兰河传》是萧红代表名作,1941年由桂林上海杂志公司初版。备受鲁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评价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追忆家乡各色人物和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萧红笔下与祖父的情感,“后花园”里的有趣回忆都让读者为之动容。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为未删减点赞
孤独的歌声 豆瓣
作者: [日本] 天童荒太 译者: 赵建勋 群众出版社 2005 - 5
隆司的母亲是第三者,不顾情人的反对生下了隆司。她盼望儿子的出生能唤起那个有妇之夫的同情,背叛家族与她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但她的愿望非但没有实现,还给儿子今后的生活罩上了阴影。隆司新婚的妻子得知隆司的身世之后,迫于外界的压力,不顾隆司的苦苦哀求,断然离开了他。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心理上的压力而自杀了。从此隆司变得神情恍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先后因禁并虐杀了数名少女,女警察朝山风希的邻居女孩也在失踪之列。不久前那个女孩向风希暗示如果出了什么事一定去找她。一个便利店抢劫案偶然使得警方注意到当时正在购物的隆司。风希化装深夜来到隆司经常出没的便利店,被隆司当作猎物“接”回了家。
这部小说为日本推理小说悬念大奖优秀奖获奖作品。作者独具匠心地使用两个第一人称与一个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构思非常巧妙也非常严谨。“我”是一个深夜在24小时便利店打工,醉心于音乐创作的男青年,“俺”是一个年轻的女刑警,“他”是一个连续绑架杀害了很多年轻的单身女人的杀了狂。“俺”本来是负责侦破发生在便利店的抢劫案的,但友人的失踪使“俺”执拗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本不属于“俺”职权范围的连续绑架杀人案上来,并最终抓住了“他”这个杀人狂。在侦破抢劫案和连续绑架杀人案的过程中,男青年“我”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他”为什么疯狂地绑架杀害了那么多年轻的单身女人?“俺”为什么那么坚决地要破这个案子,“我”介入破案过程是偶然的吗?必须通读完这本小说,才会找到答案。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古董局中局2 豆瓣
6.9 (99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9
《清明上河图》自张择端献给宋徽宗后,辗转数十手,经历了元世祖、文宗、徽宗、明世宗、穆宗、神宗、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最终由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东北,13个皇帝曾将它视作珍宝,更吸引了近千年来无数胆大妄为的江洋大盗,拼上身家性命,要将它占为己有。它四度被收入皇宫,又四度被盗出宫,直到……
许愿从来没有想过,像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居然会和《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国宝扯上关系,但是有一天……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看到拓碑这段,老徐 为什么拓碑的地方突然鼻头一酸
别睡,这里有蛇 豆瓣
Don't Sleep, There Are Snakes
7.4 (8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埃弗里特 译者: 潘丽君 新世界出版社 2019 - 3
1977年,丹尼尔·埃弗里特携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来到亚马孙丛林中皮拉罕人的部落,他想要传教,改变皮拉罕人的宗教信仰。但他发现皮拉罕语违背了所有现存的语言理论,并反映出一种远离当代认识的生活方式。例如皮拉罕人没有记数系统,没有统一的颜色的称谓,没有战争和个人财产的概念,没有过去与未来,完全活在当下。埃弗里特开始痴迷于他们的语言、文化,并沉溺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他最终失去了传教的信念。
这本书是埃弗里特30多年客旅丛林的生活记录。在这30多年里,埃弗里特的妻儿差一点因疟疾病死他乡,埃弗里特也曾因触犯皮拉罕人的自由而被群起攻之,但更多的是,埃弗里特分享了他与皮拉罕人共处时的种种幸福的点滴:打鱼、捕猎、修房子、教他们算数和制造独木舟……
埃弗里特以放弃现代文明生活的代价换来书中与皮拉罕人一起生活的奇闻轶事。同时,这本书也是对现代语言和文化的和探索。皮拉罕人让埃弗里特反思现代文明,并试图让我们思考,除了我们理解的生活方式外,人生还会有怎样的可能。
2021年6月11日 已读
疾病的隐喻 豆瓣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8.2 (102 个评分) 作者: 苏珊·桑塔格 译者: 程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2021年2月2日 已读 打开才发现原来之前读过第二篇论文。
尸鬼4 豆瓣
屍鬼(四)
作者: [日本] 小野不由美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6
《尸鬼4》内容简介:
一部充满惊悚与绝望的乡村死亡笔记!
故事的舞台是人口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落——外场村。
村子只有一条国道可以与外部相连。
这是一个被枞树环绕的村落,枞树是用来制成死者礼器的木材,绵延无际的枞树林是死者的国度,被死亡包围的就是外场村。
外场村人口约三千多人,小小的村落保留著不少传统习俗,时值炎夏七月,已经凌晨三时了,这晚村民举行“送虫祭”驱虫,亦己进入尾声,村民正聚集在祠堂闲聊,突然,强光一照,村民看到有三辆车子驶入村来,才一进入便停下来,没多久就沿著原路离开,深宵时份的三辆车,敲响了外场村死亡的钟声 ……
今年的暑天特别热,外场村的怪事亦特别多,首先是前村长兼正之家卖出后重建了一座古式的建筑物,可是落成后迟迟未有人搬入,大家都在猜度谁是新主人;然后又有不明来历的车子闯入;跟著,村里的祠堂、地藏石像、坟冢等无故被大肆破坏;八月上旬,终於传来三名老人的死亡讯息,山中部落出现了三具腐屍,屍块散落一地,现场更有不少野狗的屍骸,场面骇人,犹如受到猛兽袭击般;村庄里唯一的医生尾崎敏夫虽然觉得这起事件充满了疑点,但是并没有把这作为特殊死亡处理,而是对外公布成普通死亡。
可是那以后,村庄里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奇死去……不少村民纷纷搬离,唯独是兼正之家终於来了新的主人。外场村一场巨变来临,死亡阴影包围著村子,究竟是传染病,复仇者还是恶灵所致。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尸鬼3 豆瓣
屍鬼(三)
作者: [日本] 小野不由美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6
《尸鬼3》内容简介:
一部充满惊悚与绝望的乡村死亡笔记!
故事的舞台是人口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落——外场村。
村子只有一条国道可以与外部相连。
这是一个被枞树环绕的村落,枞树是用来制成死者礼器的木材,绵延无际的枞树林是死者的国度,被死亡包围的就是外场村。
外场村人口约三千多人,小小的村落保留著不少传统习俗,时值炎夏七月,已经凌晨三时了,这晚村民举行“送虫祭”驱虫,亦己进入尾声,村民正聚集在祠堂闲聊,突然,强光一照,村民看到有三辆车子驶入村来,才一进入便停下来,没多久就沿著原路离开,深宵时份的三辆车,敲响了外场村死亡的钟声 ……
今年的暑天特别热,外场村的怪事亦特别多,首先是前村长兼正之家卖出后重建了一座古式的建筑物,可是落成后迟迟未有人搬入,大家都在猜度谁是新主人;然后又有不明来历的车子闯入;跟著,村里的祠堂、地藏石像、坟冢等无故被大肆破坏;八月上旬,终於传来三名老人的死亡讯息,山中部落出现了三具腐屍,屍块散落一地,现场更有不少野狗的屍骸,场面骇人,犹如受到猛兽袭击般;村庄里唯一的医生尾崎敏夫虽然觉得这起事件充满了疑点,但是并没有把这作为特殊死亡处理,而是对外公布成普通死亡。
可是那以后,村庄里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奇死去……不少村民纷纷搬离,唯独是兼正之家终於来了新的主人。外场村一场巨变来临,死亡阴影包围著村子,究竟是传染病,复仇者还是恶灵所致。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尸鬼2 豆瓣
屍鬼(二)
作者: [日本] 小野不由美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6
《尸鬼2》内容简介:
一部充满惊悚与绝望的乡村死亡笔记!
故事的舞台是人口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落——外场村。
村子只有一条国道可以与外部相连。
这是一个被枞树环绕的村落,枞树是用来制成死者礼器的木材,绵延无际的枞树林是死者的国度,被死亡包围的就是外场村。
外场村人口约三千多人,小小的村落保留著不少传统习俗,时值炎夏七月,已经凌晨三时了,这晚村民举行“送虫祭”驱虫,亦己进入尾声,村民正聚集在祠堂闲聊,突然,强光一照,村民看到有三辆车子驶入村来,才一进入便停下来,没多久就沿著原路离开,深宵时份的三辆车,敲响了外场村死亡的钟声 ……
今年的暑天特别热,外场村的怪事亦特别多,首先是前村长兼正之家卖出后重建了一座古式的建筑物,可是落成后迟迟未有人搬入,大家都在猜度谁是新主人;然后又有不明来历的车子闯入;跟著,村里的祠堂、地藏石像、坟冢等无故被大肆破坏;八月上旬,终於传来三名老人的死亡讯息,山中部落出现了三具腐屍,屍块散落一地,现场更有不少野狗的屍骸,场面骇人,犹如受到猛兽袭击般;村庄里唯一的医生尾崎敏夫虽然觉得这起事件充满了疑点,但是并没有把这作为特殊死亡处理,而是对外公布成普通死亡。
可是那以后,村庄里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奇死去……不少村民纷纷搬离,唯独是兼正之家终於来了新的主人。外场村一场巨变来临,死亡阴影包围著村子,究竟是传染病,复仇者还是恶灵所致。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尸鬼1 豆瓣
屍鬼(一)
作者: [日本] 小野不由美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6
《尸鬼1》内容简介:
一部充满惊悚与绝望的乡村死亡笔记!
故事的舞台是人口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落——外场村。
村子只有一条国道可以与外部相连。
这是一个被枞树环绕的村落,枞树是用来制成死者礼器的木材,绵延无际的枞树林是死者的国度,被死亡包围的就是外场村。
外场村人口约三千多人,小小的村落保留著不少传统习俗,时值炎夏七月,已经凌晨三时了,这晚村民举行“送虫祭”驱虫,亦己进入尾声,村民正聚集在祠堂闲聊,突然,强光一照,村民看到有三辆车子驶入村来,才一进入便停下来,没多久就沿著原路离开,深宵时份的三辆车,敲响了外场村死亡的钟声 ……
今年的暑天特别热,外场村的怪事亦特别多,首先是前村长兼正之家卖出后重建了一座古式的建筑物,可是落成后迟迟未有人搬入,大家都在猜度谁是新主人;然后又有不明来历的车子闯入;跟著,村里的祠堂、地藏石像、坟冢等无故被大肆破坏;八月上旬,终於传来三名老人的死亡讯息,山中部落出现了三具腐屍,屍块散落一地,现场更有不少野狗的屍骸,场面骇人,犹如受到猛兽袭击般;村庄里唯一的医生尾崎敏夫虽然觉得这起事件充满了疑点,但是并没有把这作为特殊死亡处理,而是对外公布成普通死亡。
可是那以后,村庄里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奇死去……不少村民纷纷搬离,唯独是兼正之家终於来了新的主人。外场村一场巨变来临,死亡阴影包围著村子,究竟是传染病,复仇者还是恶灵所致?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原来写的书评和标注为什么全部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