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豆瓣
所属 作品: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8.5 (1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2
本书收入余华在《读书》杂志专栏连载的十多篇阅读随笔,以小说家、读者的双重身份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独特解读,精心研究它们的叙事、技巧、激情,既痴迷、激越,又保持冷静的思索。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让我独自一个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比我老的老头 豆瓣
所属 作品: 比我老的老头
8.7 (6 个评分) 作者: 黄永玉 / none 作家出版社 2005 - 8
《比我老的老头》一书出版后广受读者追捧,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此次增订珍藏版,补收入了黄永玉刚完成的新作《为什么老头儿号啕大哭?》和一篇回忆聂绀弩先生的长文,并特邀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为书中所写人物绘制肖像插图。
在这本具有黄氏独特风格的书中,黄永玉先生用风趣且另类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他相识的那些“比他老的老头”:钱钟书、沈从文、李可染、聂绀弩、张乐平、林风眠、张伯驹、许麟庐、廖冰兄、黄苗子、郑可、陆志庠、余所亚……通过这些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们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与这些艺术大师的相遇、相识、相知中,最值得细细品味的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此书制作印刷精美,是高档礼品书,且具收藏价值。
尼罗河上的惨案 豆瓣
Death on the Nile 所属 作品: 尼罗河谋杀案
8.8 (17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宫英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5
林内特·里奇维被一颗子弹打穿了头颅,尼罗河之旅的宁静也因此被打破。这位年轻,美丽,时尚——拥有一切的女孩,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赫尔克里·波洛的耳边回响着早先一位旅伴的话语:“我真想用我那把亲爱的小手枪顶着她的头,扣动扳机。”然而在这异国他乡的场景中,一切并不像表面显示的那样平静……
梁实秋雅舍小品 豆瓣
所属 作品: 雅舍小品
作者: 梁实秋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 1
《雅舍小品》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奇迹,梁实秋似乎跳出了时代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性,专心致志地描写人性。这些小品中自然流露着梁实秋的爱憎感情,也有形象的比喻,但是这种感情与想象力是受理性控制的,而且理性的因素还给文章增加了一种哲理内涵。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对这个题目的爱憎,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使这种文体介于纯美的艺术品与逻辑论证的论文之间。
《雅舍小品》精心辑录了其部分优秀作品。
克兰福德镇 豆瓣
所属 作品: 克兰福镇
作者: 盖斯凯尔夫人 著 / 徐新;顾明栋 译 译者: 徐新 / 顾明栋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
《克兰福德镇》是盖斯凯尔夫人的第二部小说。作者以其细腻而独特的风格,别具匠心地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清奇古貌的世界——克兰福德,成为十九世纪初叶英国一般偏僻、闭塞、守旧、落后的乡村小镇的典型。她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记录了将木未木的英格兰封建女性末裔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小镇的风俗人情和道德风尚。
《克兰福德镇,是十九世纪初,英格兰一个乡村小镇,居住着一群名门处女和古老家族的遗孀。这些女士们驾到虽已式微,却一味崇尚不合适宜的贵族遗风。小镇看上去月圆人和,犹如世外桃源,然而由于时代风雨来袭,往日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漏洞,从而就产生了一串奇妙的故事。
小说刻画了一系列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有善良柔弱、多愁善感的马蒂小姐;性格外露,喜欢自我表现的波尔小姐;保守迂腐、顽固不化的贾米森太太;自命不凡,喜欢出人头地的詹肯斯小姐;为人随和、豁达大度的格伦米尔太太;忠厚老实、品德高尚的女仆玛莎;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布朗上尉;吃苦耐劳,心地善良的杰西小姐;阿谀奉承、攀附上流的贝克小姐;秉性顽皮、风趣幽默的彼得先生,……这一个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使读者读后犹如见其人,闻其声,触之可及,呼之欲出。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善用对比、衬托等手法。使人物性格特征逾显突出,既注意描写同类人的共同特点,但更着力刻画各个人物的个性实质富有立体感。这样的艺术手法显然有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此外,本书富含讽刺但也不是那种锋芒毕露、尖锐无情的冷嘲,而是一种不无含蓄的喜剧性带笑的讽刺,以此来否定那些阻碍社会进步、束缚人思想、失去了历史存在权力的东西。本书中,有对顽固守旧、陈腐习俗的讽刺;有对封建等级观念、愚昧无知、自命不凡的讽刺;有对故作斯文、崇尚虚荣、攀附上流的讽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没有明显分界,而是相融合得非常巧妙,用很平常的话,很琐碎的事表现了人物的守旧意识。
小说寄寓着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以幽默风趣为艺术特色,是杰出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一部传世名作。
丁尼生诗选 豆瓣
所属 作品: 丁尼生诗选
作者: [英国]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译者: 黄杲炘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 1
    本书收录是英国维多亚时代的著名诗人丁尼生的诗歌。要丁尼生的诗歌很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他的诗音韵很美――在整部英国诗史上能在音韵方面超过他的没有几个人――但是他的音韵是为他的内容服务的,随着不同的内容而有不同的美。他的诗路广,诗艺精,值得发掘之处很多。
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8.4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译者: 方平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 4
1889年,白朗宁在威尼斯逝世前不久,把一个镶嵌细工的木盒交托给他的儿子,里面珍藏着他和妻子间的全部书信。1898年,两位诗人间的情书公开发表,即两卷本《白朗宁——巴莱特书信集》,这洋洋一百万字以上的来自现实生活的“情书文学”在世上绝少出现,它情深意真,诗趣盎然,受到读者的喜爱,短短十四年间再印六次。
十四行诗的故乡在意大利,它原是配合曲调的一种意大利民歌体,后来才演变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以莎士比亚成就最高,英国文学史上每一时期的重要诗人如弥尔顿、雪莱、拜伦、济慈都曾写过十四行诗。
《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白朗宁夫人的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相互媲美。
这部感人的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其美丽动人,甚至超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
白朗宁夫人最初开始写这十四行组诗,大概是在她答应了白朗宁的求婚以后那一段时期。直到他们婚后住到了比萨,白朗宁才读到这本诗集。他不敢把这文学上的无价之宝留给他一个人享受。1850年白朗宁夫人出版了一卷诗集,把这组十四行诗也收进在内,共四十四首,还取了一个总名,叫做《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用以掩饰作者身分,因白朗宁夫人不愿意把个人情诗发表。
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析 豆瓣
作者: 王晓英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 1
有人说21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可见当今世界女性文学的蓬勃生机、辉煌成就和发展势态。女性作家们活跃于文学舞台,从浅表的意义上来说给这个长久以来由男权话语统治的人类精神园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果实、更加真切的情感;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说促进了人类两性间的相互认识理解与和谐共存,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尽管朝向理想的文明世界仍然十分遥远,但通过女性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地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女作家的地位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似乎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为此,我们选编了这部《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析》,希望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西方女性文学及其发展的窗口。
道连·格雷的画像 豆瓣
所属 作品: 道林·格雷的画像
9.1 (37 个评分) 作者: 王尔德 译者: 黄源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反映现实的唯美主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人公道连一步步走向堕落,并沦为杀人犯,在他自身的容貌上并没有得到反映,他依然像以往那么年轻英雄。但作为艺术作品的画像,却记录他的种种劣迹,画像中的他变得难看和衰老了,说明只有艺术才能反映人的个性和思想的变化,而现实现实是做不到的。
道连·格雷本是个单纯的少年,在他的生活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人:画家霍尔华德和朋友亨利勋爵。霍尔华德为艺术而生活,他在道连身上所投注的感情,转化为了他艺术的灵感,尤其表现在创作道连·格雷的画像上,使这幅画作成了他绘画生涯中难得的精品。画像是他艺术和情感的结晶,给他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他造成了不少痛苦。所以他时刻关心道连,生怕他过多地受到亨利勋爵的不良影响。也正是他所作的这幅画像,引出了一连串问题,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而玩世不恭的亨利勋爵,是道连的“精神导师”,一个享乐主义者,有着一整套似是而非的个人主义理论,用雄辩的口才和充满智慧的警语包装起来,轻而易举地使人接受。他谆谆教导道连要充分享受生活,趁年轻的时候及时行乐,不要抵制诱惑,相反要随心所欲,去实现自已的每个幻想。道连是他的个人主义理论的试验品,所以他要时刻跟踪他,观察这种试验的效果。他之所以接近道连,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那就是道连身上有着他所珍视而又缺乏的东西:青春。道连在亨利的“教导”下,个性由单纯变为世故,灵魂由纯洁转为污秽,最后走向自身的毁灭。道连、霍尔华德和亨利三个人物,通过性格上的互补和依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了小说结构内在的黏合剂。 本书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小说,要充分地挖掘综,对读者来说是一个挑战,正是因为如此,它也就更富有吸引力。
红字 豆瓣
所属 作品: 红字
7.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纳撒尼尔·霍桑 译者: 胡允桓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红字》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工程浩大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该文库由200种图书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文学的最高同成就。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从文库中挑出一批最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
邮差 豆瓣
所属 作品: 邮差
6.9 (14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 译者: 李红琴 重庆出版社 2007 - 10
这是一个悲喜交杂的故事。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不朽诗句的力量与热情,激荡出一场深刻感人的往年情意。马里奥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同,他不愿走上渔夫生涯,而是选择在美丽黑岛上当一名邮差。这坐小岛紧挨大陆边,虽然居民不少,但马里奥邮政服务的对象却只有一个人,也就是岛上唯一识字的居民,在岛上过着流放生涯的智利诗人——马勃罗·聂鲁达。
在一封封信件的收送往返间,邮差与诗人间的友谊日渐滋长,当马里奥爱上了岛上一位年轻艳丽的酒馆女侍时,他便央求诗人指点他写诗以追求他的梦中情人。不旋踵间,在生动譬喻、情谊交织的相互唱答中,岛上的空气也随之炙烈、浓郁了起来……
死屋手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死屋手记
9.4 (7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曾宪溥 / 王健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本书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花间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花间集
作者: 赵崇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后蜀时赵崇祚编的一部词集,它收录了晚唐止代时期温诞筠、皇琢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孙光宪、魏承斑、尹鹗、毛熙震、李洵等十八家词,共词,共五丰首,分为十卷。这是现存最早的词总庥。所收词的内容多为女子生活,表达男女相思之情。五代时期,中原动荡戎马倥偬,天下岌岌,笔观难安。西蜀、南唐因地处编僻,君苫尚可苟且偷安,寄情声色。《花间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集中之词多为冶游享乐之作,风格以婉丽柔靡为主,语多浓艳。风格香艳的“花间词派”即由此形成。在词的发展上,这些作品居于一定的枢纽地位,是汉魏乐府的蜕变和唐诗流派的发展,并直接成为宋词的先导。
朗读者 豆瓣
所属 作品: 朗读者
8.4 (5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06 - 1
“朗读者”是一个叫做米歇尔·白格的少年。白格在他十五岁的那一年,巧遇并结识了三十六岁的妇女汉娜。汉娜足可以做他的母亲,可他们却成了秘密情人。然而,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在纳粹时期,竟然是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女看守。汉娜一直对白格隐瞒着自己的经历并在关键时刻失踪了。当白格作为法律系大学生参与法庭实习的时候,审判的战犯之一就是汉娜。而白格发现自己居然还深深地爱着汉娜。
星河 豆瓣
所属 作品: 星河
作者: 琼瑶 花城出版社 1996 - 2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一种难言的怆恻跟随著这些句子掩上心头,心虹回首来时路,内心顿感茫然——感情与哀愁永远是并存的吗?锹君璞带著小蕾搬进了霜园旁的农庄,他怀念旧妻美茹,却又惊鸿沈溺在哀愁星河中的心虹,他真想伸出手,拨开黑云,承接住这颗独力穿越广漠穹苍的流星。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6 接连的几日里,山居中一切如
匆匆.太匆匆-琼瑶39全集 豆瓣
作者: 琼瑶 长江文艺 2007 - 7
“我不敢怨恨上帝,不敢怨恨命运,只是不懂,真的不懂,为何如匆匆地带去了我的驼驼。”这是韩青和驼驼真实而凄凉的爱情故事,年轻的生命;许以生生世世相守的爱恋;单纯不曲折的故事,却如此结局,怎不令人扼腕?令人叹息?也许把握现有的,珍惜身边的一切,人生可以不怨恨、不后悔。
鬼丈夫 豆瓣
所属 作品: 鬼丈夫
作者: 琼瑶 花城出版社 1996 - 1
生于死相隔的爱情究竟如何深刻?“捧灵牌成亲”的痴情,“鬼丈夫”的无奈,至今吟唱琼瑶的《鬼丈夫》里那一首《鸳鸯锦》,仍然会为那不为生死所动的爱情感动。《鬼丈夫》献给天下所有相信爱情的人,期待有爱的你再细细品味琼瑶的这一首生死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