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译者的电子工具 豆瓣
作者: 奥斯特米勒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 9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突飞猛进的增长和跨文化交流的需要,使翻译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严重,传统的手工翻译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翻译需求。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本书作者给出了他的答案:使用电子翻译工具。全书对翻译相关软件产品、信息资源和联机翻译服务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和介绍,详细解释了怎样把它们恰当地应用到翻译过程中去,是翻译学习者和从业者不可多得的好书。
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 豆瓣
作者: 崔启亮 / 胡一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2
《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对翻译和本地化的产品进行分析和信息转换的技术。《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介绍翻译与本地化工程的基础知识,根据翻译和本地化项目的业务特征,详细论述软件、联机帮助、文档、多媒体等典型业务的本地化工程技术,介绍本地化工程管理与过程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从事翻译和本地化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处理翻译和本地化复杂项目的实践经验。
本地化与翻译导论 豆瓣
作者: 杨颖波//王华伟//崔启亮|主编 北京大学 2011 - 2
《本地化与翻译导论》共分为四个部分,系统综述了本地化行业的所有相关知识,包括本地化、国际化、全球化、外包以及本地化在中国的发展。本地化专业知识针对本地化的几个主要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方便从事相关工作的本地化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地化实务指南主要从实际进行本地化工作的角度诠释如何展开具体的操作。第四部分:本地化行业纵论,从业人员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本地化行业。
電腦輔助翻譯-MT&TM. 豆瓣
作者: 史宗玲 書林-本版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機器翻譯與翻譯記憶這兩個概念。開宗明義先簡介目前的翻譯市場、機器翻譯的適用範圍,以及外語教師如何運用機器翻譯的相關工具來輔助翻譯教學。接下來說明如何以人工編輯的各項技巧,輔佐機器翻譯系統的不足,讓機器翻譯的功能發揮到極限。本書不僅解說詳細,另附有習題,可以讓讀者在閱讀之後,立即有練習的機會,兼具理論與實務。第一章
機器翻譯教材與課程活動設計。包括:今日翻譯市場窺探、技術類文本與機器翻譯、以日常生活文本為教材、課程活動設計。第二章
語域相關之後機器翻譯編輯訓練包括:語域相關之後編輯訓練、MT系統無法適當處理的句型結構與英文詞類、語域相關之後機器翻譯編輯策略,以及習題練習。第三章
語篇相關之後機器翻譯編輯訓練包括:語篇的定義、語篇相關之後機器翻譯編輯訓練的優點、技術類文本常見之語篇型式、語篇編輯策略,以及習題練習。第四章
前機器翻譯編輯訓練包括:何謂控制語言、介紹「語言模糊現象」、前機器翻譯釐清與簡化編輯策略,以及習題練習。第五章
翻譯記憶系統之訓練包括:翻譯記憶基本概念、系統與現代翻譯工業、系統之應用與訓練,以及習題練習。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包括:教學的潛在問題與解決方式、機器輔助翻譯教學的新觀念,以及未來的展望。附錄一 文獻回顧與機器輔助翻譯教學之優點
附錄二 機器翻譯相關術語、功能與歷史
附錄三 重要MT網站介紹
附錄四 參考解答
附錄五 參考文獻
人生五大问题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生五大问题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莫罗阿 译者: 傅 雷 三联书店 1986
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智慧和丰美的文采。作为西方作家,作者对人生病态所开药方未必都能使我们折服,但是他主张为人注重情操,强调积极面对人生,而又不尚空论,不说假话...显然是值得提供给关心人生问题的读者思索和咀嚼的。
2019年1月31日 已读
这五大问题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一直问下去。作者的回答当然有社会局限性,但是批判性的阅读不正在于此吗。
傅雷 法国 翻译 随笔
After Babel 豆瓣
所属 作品: 巴别塔之后
作者: George Stein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5
'Translation has long needed a champion, and at last in George Steiner it has found a scholar who is a match for the task.' Sunday Times First published in 1975, After Babel constituted the first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ocesses of translation 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n mapping out its own field, it quickly established itself as both controversial and seminal, and gave rise to a considerable, and still-growing, body of secondary literature. Even today, with its status as a modern classic beyond question, many of the books insights remain provocative and challenging. For the second edition of After Babel, George Steiner entirely revised the text, added new and expanded notes, provided a substantially updated bibliography (including much Russian and Eastern European material), and wrote a new preface setting the book in the present context of hermeneutics, poe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Steiner's subject is extravagantly rich and he ponders it on the most generous scale...his language and his ideas display even-handedness, seriousness without heaviness, learning without pedantry, and sober charm.' New Yorker.
If This Be Treason 豆瓣
作者: Rabassa, Gregory W W Norton & Co Inc 2006 - 9
A Los Angeles Times Favorite Book of the Year for 2005.
Gregory Rabassa's influence as a translator is tremendous. His translations of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and Julio Cortázar's Hopscotch have helped make these some of the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respected works in world literature. (García Márquez was known to say tha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One Hundred Years was better than the Spanish original.) In If This Be Treason: Translation and Its Dyscontents , Rabassa offers a cool-headed and humorous defense of translation, laying out his views on the translator's art. Anecdotal and always illuminating, Rabassa traces his career from a boyhood on a New Hampshire farm, his school days "collecting" languages, the two and a half years he spent overseas during WWII, and his South American travels, until one day "I signed a contract to do my first translation of a long work [Cortázar's Hopscotch ] for a commercial publisher." Additionally, Rabassa offers us his "rap sheet," a consideration of the various authors and the over 40 works he has translated. This long-awaited memoir is a joy to read, an instrumental guide to translating, and a look at the life of one of its great practitioners.
英汉翻译技能指引 豆瓣
作者: 刘宓庆 中国对外 2006 - 7
《英汉翻译技能指引》:不管你喜不喜欢,中国的理论——哲学的、史学的、文学的、心理学的、地质学的、社会学的,当然还有翻译学的——必将伴随地球在太空旋转的轰隆呼啸,伴随被启明星唤醒的东方大地的搏动,伴随旭日普照下亚洲腹地的蒸腾,风行于世;中国的理论已经从1500年以来的沉睡中苏醒,我敢断言,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理论的发展,就算美国、日本和西方其他角落里所有的“屠龙卫士”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一窝自不量力的蚍蜉,妄图撼动拨地而起的参天大树。
翻译美学导论 豆瓣
作者: 刘宓庆 中国对外 2005 - 8
本书揭示了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中国译学的特殊意义,是刘宓庆教授十五年来对译学研究的成果。他以现代美学的基本原理透视了翻译的运作机制,并建构现代翻译美学的基本框架。书中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及对策,对翻译实践深具指导价值。这部新作是我国第三部翻译美学专著,比起前两部来,又有很大的突破,作者不再简单地罗列评价一些文学翻译作品的美学因素,也不大量阐述美学理论。而是“力求从比较美学的角度,立足于本国古今文论、诗论、曲论、画论中的美学原理,力求将此书写成一部论述文学翻译比较美学而不是评述翻译优劣的书”。
刘宓庆翻译散论 豆瓣
作者: 刘宓庆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本书突出表现在1.意义观的大改进(1)强调动态的意义观;(2)强调交流中的意义把握;(3)强调传播效果;2.形式观的新发展:提出“还形式以生命”,提倡形式的功能观;3.对策论核心思想的推进: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论,从重视“对应”到重视“代偿”。本书收集了作者各个时期有关对英语翻译工作的体会、收获等方面的文章33篇。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 豆瓣
作者: 刘宓庆 对外翻译 2006 - 4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内容包括汉英对比研究方法论与翻译问题;汉英语法特征比较;汉英主语的差异及转换问题;汉英短语比较等。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的理论:哲学的、史学的、文学的、心理学的、地质学的、社会学的,当然还有翻译学的:必将伴随地球在太空中旋转的轰隆呼啸,伴随被启明星唤醒的东方大地的搏动,伴随旭日普照下亚洲腹地的蒸腾,风行于世;中国的理论经从公元1500年以来的沉睡中苏醒,我敢断言,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理论的发展,就算美国、日本和西方其他角落里所有的“屠龙卫士”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一窝自不量力的蚍蜉,妄图撼动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
——摘自:《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十一《四十学术人生》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豆瓣
作者: Fin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preting--What Do We Know and How? (1994 John Benjamins Pub Co 1997 - 6
This volume on current trends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overs such topics as: neurolinguistic aspect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ing as communic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search and training; and 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英汉视译 豆瓣
作者: 秦亚青 / 何群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 3
《英汉视译》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选修课教材。视译应用范围广泛,常被视为同声传译的一种特殊形式,也被当作同传训练的一种基本方法。《英汉视译》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传授视译技巧的专业教材,既有对视译原理、原则和基本要求的详细阐述,也有对视译中常用翻译技巧的实例讲解,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适用于专业教学和自主训练。主要特点如下:
教学设计循序渐进:从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具体方法入手,由易到难讲授和训练各项视译技巧,并重点训练长句、难句的视译,为同传打下坚实基础;
训练素材真实广泛:选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能源、环境、体育等国内外会议常见专题内容,视译译文真实再现译员现场表现;
技巧讲解注重实效:每单元突出一个重点,介绍不同句型在视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对实用句型进行讲解,以大量实例进行示范;
视译练习丰富多样:各单元课堂实战练习与课后自主训练相辅相成,有助于学习者一步步巩固视译技巧,提高实战能力。所有练习均配有参考译文,方便学习者比较和提高。
《英汉视译》共15个单元,每周两学时课使用一个学期。每单元又分为技巧讲解、语段视译、实战练习和自主训练四个部分。技巧讲解部分从视译的原理和原则开始,逐步讲学生引入学习视译和同传的轨道,使学生明白视译和同传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的。语段视译配有笔译和视译两种译文,并就二者的不同之处做了详细的点评,有助于学生逐步克服多年养成的笔译习惯。实战练习的材料大多来自国际会议上的发言稿和公众人物的讲演词,并在篇章后配有难句分析,有效指导视译实践。最后的自主训练更是提供了配合单元主题的充足的课后练习篇章,这一部分的参考译文可在书后的附录中找到,方便自测自学。
中式英语之鉴 豆瓣 Goodreads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8.5 (30 个评分) 作者: Joan Pinkham / 姜桂华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 5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指定参考用书:中式英语之鉴》十分系统地探讨了中式英语这一非常普遍的现象。作者把这些加以归类,然后提供大量的该类别中式英语实例,并逐一修改,同时还扼要地加以分析。每一章后面还附有练习,并提供参考答案。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广大汉译英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豆瓣
作者: 张培基 译者: 张培基 注解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 5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汉英对照)》精选中国现代散文名篇五十二篇,原著均出自“五四”以来一些名家之手。书中各篇均为汉英对照,并附详细注释及对原作者的一些必要的简介。对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语言难点、翻译方法、历史背景等,编译者也作了一些分析讲解。
本书可供国内外汉英文学翻译研究者、大学翻译教师、大学高年级学生、文学翻译爱好者以及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参考阅读。
In Other Words 豆瓣
所属 作品: In Other Words
作者: Mona Baker Routledge 1992 - 8
This bestselling Coursebook addresses the need for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 in translation studies by drawing on key areas in modern linguistic theory and relating them systematically to a number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The strategies are identified by an examination of authentic examples of translated texts in a variety of languages. No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or foreign languages is assumed. Each chapter begins with an explanation of the key linguistic concepts referred to and ends with a series of practical exercises. By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ook provides a sound basis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