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想念你 豆瓣
8.6 (59 个评分) 李健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23日 出版发行: 中乾龙德
最癫狂的年代,最清醒的坚持,最真实的情感!李健——拥有逆流之美的优秀唱作才子,2007中国原创乐坛最温暖男声,绝不庸常的作品,绝不媚俗的声音:“异乡人”,唱出漂泊的心,守望美丽的梦;“风吹麦浪”,荡涤尘世烦嚣,怀恋单纯美好:“想念你”,金牌制作人张亚东亲力制作,弦乐铺陈真挚父子情怀,真实、温暖、感动人心;“松花江”,对母亲河的歌唱,对生命记忆的回望……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时至今日的华语乐坛上演着太多的极端。传播越来越快捷,资讯越来越发达,很多人一夜成“星”,然而星光熠熠的代价往往是每颗“星”一闪而过。
R&B、“中国风”火了,几乎所有歌手都争先恐后地R&B、“中国风”,然而跟风的代价通常是每首歌乏善可陈。造绯闻抑或是做音乐,抄袭抑或是原创,谁还在坚持着纯粹的音乐梦想?谁还在变幻莫测的音乐江湖义无反顾地走着自己的路?从水木年华时期名噪一时的音乐王子,到单飞之后蜚声乐坛的实力唱将,李健很简单,他只做自己的音乐,在浑沌的音乐江湖,怀揣着对音乐的虔诚,执着地走向最初的梦想……
07年李健将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主打歌《想念你》源自父亲去世后忧伤的怀念。其中非常感人的一段是:“看夕阳徘徊在天地,迟迟不愿落下山,天空和大地,这一切让他留恋,你终究还是要离去,来不及说一句,一阵风掠过,放开还有温度的手。”渐渐的听下去,一生挚爱的亲人将要离别时绝望的伤感慢慢浸透听者的心灵……
学术涂鸦 豆瓣
作者: [英] 奥登 著 / 亓兵 图 译者: 桑克 古吴轩出版社 2005 - 1
奥登(W.H.Auden,1907—1973),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关他的杰出成就,布罗茨基、希尼、沃尔科特等数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都有过长达数万字的论述,并已成为经典。近十年来,奥登的诗歌作品与学术批评,不仅对中文诗歌的书写者,而且对知识分子,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研究他的文字更是层出不穷。   由于奥登诗歌的精深和广博,翻译难度较大,穆旦、卞之琳、王佐良、杨宪益等大家都有精彩的散译,但到目前为主,奥登的诗集和其他著作在国内还没有正式出版过。这是一个耀眼的空白。本书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奥登诗歌集。   《学术涂鸦》是奥登晚年的一本关于名人的幽默讽刺诗集,属于轻体诗。轻体诗是英诗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体类型,近年开始被中国诗歌界和批评界所关注。   《学术涂鸦》,奥登从1952年开始书写,1970年完成,次年出版。诗集里写了很多名人,如但丁、布莱克、歌德、勃朗宁、布里奇斯、格雷维尔、哈代、赫伯特、马拉美、弥尔顿、蒲柏、瓦雷里、王尔德、叶芝、艾略特等。此外来写了一些作家、政客、女王、音乐家、医生、哲学家、主教等,涉及对象,均是世界级的著名人物。   智慧、幽默和诗意结合,奥登的《学术涂鸦》,不仅韵脚严谨,而且修辞手法也多种多样,双关语尤其多,很多隐含的意思需要阅读的时候用心体会。领会妙处,不仅需要阅读者的语言修养、诗歌修养,也需要某种悟性。
英诗的境界 豆瓣
所属 作品: 英诗的境界
8.4 (5 个评分) 作者: 王佐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 6
所谓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英国诗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个集子所谈到的作品里有多种表现的,但并非全貌。有不少重要诗人——例如乔叟、莎士比亚、特莱顿、彭斯和当代的泰特·休斯、东尼·哈里逊等——没有包括在内,包括了的也未必涉及其最重要的作品,这是因为本书并非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若干则读诗随笔,每则也只谈一二点笔者确有所感的,不求全面,写法也是看人看诗而有不同。
英国文学名篇选注 豆瓣
所属 作品: 英国文学名篇选注
作者: 王佐良 / 李赋宁 商务印书馆 2003 - 11
此书是在我馆1962-1965年出版的《英美文学活叶文选》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成,其中精选十六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起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派文学为止的英国文学名家五十二人的名篇,此外还收了一组英格兰和苏格兰民谣。作品种类包括民谣、诗、诗剧、英文《圣经》、随笔小品、文论、游记、传记、历史、小说、剧本等。这些篇章绝大多数是有定评的名文,在选文比例上对较近的时期略有侧重。在注释方面,对中国学生有特别困难的地方,注意从详。
此书可供大学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和学过英语而喜爱研究英国文学的青年同志研读。
玛丽·巴顿 豆瓣
作者: [英]盖斯凯尔夫人 译者: 荀枚 / 佘贵棠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 - 4
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英国棉纺中心曼彻斯特。那时正值英国经济萧条时期,棉布滞销,工厂停产,大批工人失业。棉纺厂老工人约翰·巴顿为工厂老板辛勤劳动了一生,仍在贫困线上挣扎。儿子因生活条件恶劣,被猩红热夺去了生命;妻子因其妹妹被有钱人诱拐沦为妓女而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在一次临产时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唯一的女儿玛丽·巴顿被迫进时装店铺当学徒。约翰·巴顿在生活的打击下,逐步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他积极参加工人的请愿和罢工斗争,成为宪章派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被工人们推选为代表,到伦敦向国会请愿,结果遭到英国议会的否决,请愿失败,约翰落得被解雇的厄运。这时,工人们在工会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以卡森父子为首的厂主们拒不接受工人的起码要求,最后,约翰满怀仇恨杀死了厂主的儿子哈利·卡森。约翰的女儿玛丽·巴顿美丽聪颖,但幼稚天真,爱慕虚荣。她认为自己长得美丽,幻想着日后做大户人家的阔太太。面对技术熟练的机工杰姆·威尔逊的求婚,她无情地拒绝了,却爱上了资本家的儿子哈利 ·卡森。当她知道小卡森并不想和她结婚,只图占有她的美色时,她如梦初醒,悔恨不忆,最后她真正爱上了爱怜着她的杰姆。因小卡森突然死亡,杰姆被当作情杀的凶手遭到逮捕。玛丽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历尽艰辛,终于在审判席上,以有力的反证洗剧了杰姆的嫌疑。最后,约翰主动自首,向老板悔罪,老卡森宽恕了约翰。待到夜尽天明,约翰闭目去世。杰姆与玛丽结婚,一起出国到加拿大。
访苏归来 豆瓣
所属 作品: 访苏归来
9.7 (6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李玉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我国十年浩劫结束,苏联解体之后,本书所涉及问题的是是非,早已十分明了,再谈文中这些批评、见解如何正确和基于善意,而攻击他的那些观点又如何荒谬和偏执,今天看来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我们固然佩服纪德的先见之明:早在半个世纪前,他就看出苏维埃政权要解体的种种征兆,并且提出了忠告。我们固然也钦佩纪德坚持正义的勇气:在世界范围左翼思想成为主流思潮的红色30年代,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题,站出来讲真话,触怒当时以苏联为核心的进步力量。对与错,从来就不能以一个政党、一条路线或一种思潮来划分,这一点早已被历史屡屡证明了。今天读《访苏归来》,最发人深省的,还是纪德这次面对大是大非急转弯的思想轨迹和心理历程。我们在敬佩之余,要看一看一代知识分子的佼佼者,如何不避艰难,走了这样一段历程。
赤都心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赤都心史
作者: 瞿秋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上个世纪2O年代初至3O年代中,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在这样的忧患年月里,东西方各国的正直的知识分于都不约而同地把日光投向“社会主义实验场”--苏联。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又是多么的不同啊!五四青年翟秋白希望用“俄式革命”救治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同是东方作家,泰戈尔却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法国的两位大作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者纪德与罗曼・罗兰几乎在同一时期访问了苏联。结果,前者是痛苦的失望,后者...
玫瑰人生 (200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a Môme
8.1 (275 个评分) 导演: 奥利维埃·达昂 演员: 玛丽昂·歌迪亚 / 西尔维·泰斯蒂
其它标题: 라 비 앙 로즈 / エディット・ピアフ~愛の讃歌~
  有着“小麻雀”之称的法国国宝级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玛丽昂•歌迪亚饰),她有着传奇的一生。皮雅芙的童年颠沛流离,先是被母亲抛弃,然后被父亲送到妓院由祖母抚养,随后在父亲从军队退役后,又被强行带走随马戏团演出生活。再之后皮雅芙跟随父亲卖艺为生,街头初啼并到成为一名酒吧卖唱的少女。   正式登台的皮雅芙顺利成为一名歌喉迷人的明星,演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然而她的情感却一再受挫,尤其是和拳击手马塞尔(让-皮埃尔·马丁斯饰)的情感经历。她的晚年每况愈下,最后死于肝癌。
尼罗河上的惨案 豆瓣
Death on the Nile 所属 作品: 尼罗河谋杀案
8.8 (17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宫英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5
林内特·里奇维被一颗子弹打穿了头颅,尼罗河之旅的宁静也因此被打破。这位年轻,美丽,时尚——拥有一切的女孩,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赫尔克里·波洛的耳边回响着早先一位旅伴的话语:“我真想用我那把亲爱的小手枪顶着她的头,扣动扳机。”然而在这异国他乡的场景中,一切并不像表面显示的那样平静……
克兰福德镇 豆瓣
所属 作品: 克兰福镇
作者: 盖斯凯尔夫人 著 / 徐新;顾明栋 译 译者: 徐新 / 顾明栋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
《克兰福德镇》是盖斯凯尔夫人的第二部小说。作者以其细腻而独特的风格,别具匠心地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清奇古貌的世界——克兰福德,成为十九世纪初叶英国一般偏僻、闭塞、守旧、落后的乡村小镇的典型。她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记录了将木未木的英格兰封建女性末裔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小镇的风俗人情和道德风尚。
《克兰福德镇,是十九世纪初,英格兰一个乡村小镇,居住着一群名门处女和古老家族的遗孀。这些女士们驾到虽已式微,却一味崇尚不合适宜的贵族遗风。小镇看上去月圆人和,犹如世外桃源,然而由于时代风雨来袭,往日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漏洞,从而就产生了一串奇妙的故事。
小说刻画了一系列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有善良柔弱、多愁善感的马蒂小姐;性格外露,喜欢自我表现的波尔小姐;保守迂腐、顽固不化的贾米森太太;自命不凡,喜欢出人头地的詹肯斯小姐;为人随和、豁达大度的格伦米尔太太;忠厚老实、品德高尚的女仆玛莎;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布朗上尉;吃苦耐劳,心地善良的杰西小姐;阿谀奉承、攀附上流的贝克小姐;秉性顽皮、风趣幽默的彼得先生,……这一个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使读者读后犹如见其人,闻其声,触之可及,呼之欲出。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善用对比、衬托等手法。使人物性格特征逾显突出,既注意描写同类人的共同特点,但更着力刻画各个人物的个性实质富有立体感。这样的艺术手法显然有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此外,本书富含讽刺但也不是那种锋芒毕露、尖锐无情的冷嘲,而是一种不无含蓄的喜剧性带笑的讽刺,以此来否定那些阻碍社会进步、束缚人思想、失去了历史存在权力的东西。本书中,有对顽固守旧、陈腐习俗的讽刺;有对封建等级观念、愚昧无知、自命不凡的讽刺;有对故作斯文、崇尚虚荣、攀附上流的讽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没有明显分界,而是相融合得非常巧妙,用很平常的话,很琐碎的事表现了人物的守旧意识。
小说寄寓着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以幽默风趣为艺术特色,是杰出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一部传世名作。
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8.4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译者: 方平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 4
1889年,白朗宁在威尼斯逝世前不久,把一个镶嵌细工的木盒交托给他的儿子,里面珍藏着他和妻子间的全部书信。1898年,两位诗人间的情书公开发表,即两卷本《白朗宁——巴莱特书信集》,这洋洋一百万字以上的来自现实生活的“情书文学”在世上绝少出现,它情深意真,诗趣盎然,受到读者的喜爱,短短十四年间再印六次。
十四行诗的故乡在意大利,它原是配合曲调的一种意大利民歌体,后来才演变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以莎士比亚成就最高,英国文学史上每一时期的重要诗人如弥尔顿、雪莱、拜伦、济慈都曾写过十四行诗。
《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白朗宁夫人的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相互媲美。
这部感人的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其美丽动人,甚至超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
白朗宁夫人最初开始写这十四行组诗,大概是在她答应了白朗宁的求婚以后那一段时期。直到他们婚后住到了比萨,白朗宁才读到这本诗集。他不敢把这文学上的无价之宝留给他一个人享受。1850年白朗宁夫人出版了一卷诗集,把这组十四行诗也收进在内,共四十四首,还取了一个总名,叫做《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用以掩饰作者身分,因白朗宁夫人不愿意把个人情诗发表。
弗兰肯斯坦 豆瓣
所属 作品: 弗兰肯斯坦
作者: [英] 玛丽·雪莱 译者: 陈渊 / 何建义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 3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本书揭示了作者的哲学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岐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而干出种种坏事,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r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洗衣船 豆瓣
作者: H.荷西修士 译者: 何迟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 - 5
本书是一部漂没了近两百年的神奇读物,它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有资料表晨,旧金山几乎所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传奇的故事,它减轻了人们负担、馈赠人们以智慧,照亮了人们的前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超趣了生活,接近了神性,激发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析 豆瓣
作者: 王晓英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 1
有人说21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可见当今世界女性文学的蓬勃生机、辉煌成就和发展势态。女性作家们活跃于文学舞台,从浅表的意义上来说给这个长久以来由男权话语统治的人类精神园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果实、更加真切的情感;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说促进了人类两性间的相互认识理解与和谐共存,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尽管朝向理想的文明世界仍然十分遥远,但通过女性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地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女作家的地位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似乎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为此,我们选编了这部《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析》,希望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西方女性文学及其发展的窗口。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豆瓣
Hitchcock/Truffaut 所属 作品: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8.9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 译者: 郑克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录。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俄罗斯书简 豆瓣
所属 作品: 俄罗斯书简
作者: [印度]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译者: 董友忱 / 白开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3
泰戈尔在苏联短短两周的访问,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这让他又惊讶,又欢喜。他看到苏联各阶层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建设新生活的高涨热情,看到了苏联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新型的民族关系,看到了苏联在惠及广大民众的普及教育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都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向往的东西”,他怎能不满怀喜悦、欢欣鼓舞呢?他还十分赞赏苏维埃政权把人民群众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因为“俄国革命者在十年内就把千百万人从愚昧和耻辱的社会底层拯救出来,并且不仅教他们读书识字,而且还教育他们尊重自己的人格”。他在第七封信中写道:“不管别的国家的宗教人士怎样谴责他们,反正我是不会谴责他们的。无神论要比宗教迷信好得多!”旗帜鲜明地站在苏联的一边。
克兰弗德 第一季 (2007) 豆瓣
Cranford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克兰弗德
9.1 (41 个评分) 导演: 西蒙·柯蒂斯 演员: 朱迪·丹奇 / 迈克尔·刚本
故事发生在一八四二年六月的克兰福德镇,杰奇小姐(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正在为了迎接她的新住客——故友的女儿玛丽(Lisa Dillon 饰)而进行着紧张而又精心的准备,对于这个墨守成规的小镇来说,没有什么消息能比一个陌生人即将到来更能让人们兴奋的了,“万事通”波洛小姐(伊梅尔达·斯汤顿 Imelda Staunton 饰)也是其中的一员。
布朗上校(吉姆·卡特 Jim Carter 饰)的大女儿杰西(茱莉亚·萨瓦哈 Julia Sawalha 饰)因为不愿意丢下孤苦伶仃的父亲而拒绝了多桩婚事,热情的玛丽决定帮一帮这位善良的姑娘。与此同时,“大龄剩女”卡罗琳(Selina Griffiths 饰)遇见了令她心动的哈里森医生(西蒙·伍兹 Simon Woods 饰),主动出击的她能够获得美满的爱情吗?
重返十七岁 (2009)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17 Again
6.9 (425 个评分) 导演: 布尔·斯蒂尔斯 演员: 扎克·埃夫隆 / 莱斯利·曼恩
其它标题: 17 Again / 重返17岁
17岁的迈克(扎克·埃夫隆 Zac Efron 饰)是校园风云人物,在一次关键性的篮球冠军赛上,他决定放弃前途,向怀有身孕的女友斯佳丽求婚。20年后,人到中年的迈克(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 饰)生活事业两失意,妻子斯佳丽(莱斯利·曼恩 Leslie Mann 饰)决定与迈克分居,一双儿女也对他形同路人,迈克只好搬入科技新贵的朋友奈德(托马斯·列侬 Thomas Lennon 饰)家暂住。迈克追忆自己本来可有的锦绣前程,却在重返高中校园过程中遇到一位神秘的清洁工,让他突然重返17岁。迈克决定与奈德假扮父子,重入高中,相信这是上天给他第二次机会让他做出正确决定,却发现自己的女儿玛吉(米歇尔·崔切伯格Michelle Trachtenberg 饰)与儿子亚历克斯(斯特林·克耐特Sterling Knight 饰)在学校问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