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notlink - 标记
希尔伯特 豆瓣
Hilbert
作者: [美] 康斯坦丝·瑞德 译者: 袁向东 / 李文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8
如果20世纪有哪位数学家的生涯堪称他那个时代的数学史,那只能是希尔伯特。对于那些在二战之前和期间走火入魔般聚集在格丁根跟随他学习的年轻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来说,希尔伯特就是数学的化身。他在1900年为新世纪提出的极为高瞻远瞩的23个问题,描绘了大部分未来数学的蓝图,是至今任何领域都无人能够重演的壮举。希尔伯特逝世后,《自然》杂志评论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数学家能说其工作与希尔伯特没有干系。”
2021年4月28日 想读
社会学的想象力 豆瓣 Goodreads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9.2 (68 个评分) 作者: [美] C.赖特·米尔斯 / 李钧鹏 闻翔 主编 译者: 李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要把握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有特定的心智品质,而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没有能力以特别的方式应对自己的私人困扰,以控制通常隐伏其后的那些结构转型。 他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我的主张是,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都越来越期待具备这种心智品质,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2021年4月15日 想读
OKR工作法 豆瓣
Radical Focus: Achieving Your Most Important Goals with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7.0 (21 个评分) 作者: 克里斯蒂娜•沃特克 (Christina Wodtke) 译者: 明道团队 中信出版社 2017 - 9
《OKR工作法》讲述了一种风靡硅谷科技企业的全新工作模式。
如何激励不同的团队一起工作,全力以赴去实现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
硅谷的两个年轻人汉娜和杰克,像很多人一样,在萌生了一个创意后,就走上创业之路。但是,很快他们发现好的想法远远不够,必须还有一套适合的管理方法确保梦想能实现。为了让创业团队生存下来,汉娜和杰克遭受了内心的苦苦挣扎和煎熬。他们患上“新奇事物综合症”,什么都想做,导致无法聚焦,同时需要不停地处理沟通问题。
本书从这个险象环生的创业故事讲起,围绕一家创业公司的试错、困惑、决断和成长的全过程说明了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原则。
OKR起源于与英特尔,后来谷歌、领英、Zynga(社交游戏巨头)、General Assembly(硅谷知名创业教育公司)使用它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
O表示目标(Objective),KR表示关键结果(Key Results),目标就是指你想做什么事情(比如上线一款游戏),关键结果就是指如何确认你做到了那件事(比如一天2.5万个下载量,5万美元收入)。
本书的第二部分,本书的作者、领英资深产品经理克里斯蒂娜•沃特克总结了她在领英、Zynga以及许多硅谷大红大紫的公司中学到的管理经验,详细阐述了OKR的基本框架,目标制定方法,从组织层面的落地方法,以及产品团队完成目标的时间规划,执行OKR的过程中的常见错误等。
2021年4月9日 想读
重来 豆瓣
Rework
8.4 (60 个评分) 作者: [美] 贾森·弗里德 / [丹]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 译者: 李瑜偲 中信出版社 2010 - 10
大多数的企业管理的书籍都会告诉你:制定商业计划、分析竞争形势、寻找投资人等等。如果你要找的是那样的书,那么把这本书放回书架吧。
这本书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经商成功之道。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计划实际上百害而无一益,为什么你不需要外界投资人,为什么将竞争视而不见反倒会发展得更好。事实是你所需要的比你想象的少得多。你不必成为工作狂,你不必大量招兵买马,你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案头工作和会议上,你甚至不必拥有一间办公室。所有这些都仅仅是借口!
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和崇尚简约的方式,《重来》是每一个梦想着拥有自己的事业的人的完美指南。不管是作为中坚力量的企业家、小企业主,还是深陷令人不快的工作中的职场中人、被炒鱿鱼的受害者,抑或是想要“脱贫”的艺术家,都能在这一页页中找到弥足珍贵的指引。
2021年4月2日 想读
非暴力沟通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8.1 (223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歇尔·卢森堡 译者: 阮胤华 华夏出版社 2009 - 1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2021年4月1日 想读
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 豆瓣
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 An Essay on Method
作者: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译者: 朱泱 商务印书馆 2015 - 7
本书是米塞斯最后一本论著。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经济学是一门以人类行为作为基础的科学。米塞斯认为,自从他的《人类行为》出版以后,经济学家和科学家都误解了他提出的经济学是科学的主张,因为他们把经济学视为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认为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仍然更多地植根于哲学,而不是实际的科学。在本书中,米塞斯认为,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人类行为是生活的自然秩序,恰恰是人类行为决定了市场和资本决策。米塞斯认为,这些联系可以在科学上加以证明,他由此而断定,既然经济学的基础是人类行为,经济学本身无疑就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学说。本书一向被誉为米塞斯最富于激情的著作,综合阐述了他此前著述中所有相关的主题。
2021年3月19日 想读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豆瓣
ネットワークはなぜつながるのか 第2版
8.5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户根勤 译者: 周自恒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 1
本书以探索之旅的形式,从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开始,一路追踪了到显示出网页内容为止的整个过程,以图配文,讲解了网络的全貌,并重点介绍了实际的网络设备和软件是如何工作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网络的本质意义,理解实际的设备和软件,进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同时,专设了“网络术语其实很简单”专栏,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一些网络术语的词源,颇为生动有趣。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计算机、网络爱好者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2021年3月16日 想读
面向对象是怎样工作的(第2版) 豆瓣
作者: [日]平泽章 译者: 侯振龙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 7
本书以图配文的形式,直观易懂地详细介绍了面向对象的全貌及其中包含的各项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编程、框架、设计模式、UML、建模、面向对象设计和敏捷开发等。对于各项技术是如何使用的(How),书中只进行最小限度的说明,而重点介绍这些技术究竟是什么样的(What)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些技术(Why)。另外,书中设有“编程往事”专栏,介绍了作者年轻时的一些经历;还设有“对象的另一面”专栏,以与正文不同的视角讲解面向对象这一概念普及的背景和原因,通俗有趣。
2021年3月16日 想读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豆瓣
作者: Jesse James Garrett New Riders 2010
From the moment it was published almost ten years ago,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became a vital reference for web and interaction designers the world over, and has come to define the core principles of the practice. Now, in this updated, expanded, and full-color new edition, Jesse James Garrett has refined his thinking about the Web, going beyond the desktop to include information that also applies to the sudden proliferation of mobil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Successful interaction design requires more than just creating clean code and sharp graphics. You must also fulfill your strategic objectives while meeting the needs of your users. Even the best content and the most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won't help you balance those goals without a cohesive, consistent user experience to support it. With so many issues involved--usability, brand identity,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nteraction design-- creating the user experience can be overwhelmingly complex. This new edition of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cuts through that complexity with clear explanations and vivid illustrations that focus on ideas rather than tools or techniques. Garrett gives readers the big picture of user experience development, from strategy and requirements to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and visual design.
2021年3月16日 想读
软件需求(第3版) 豆瓣
作者: Karl Wiegers / Joy Beatty 译者: 李忠利 / 李淳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 2
编辑推荐
STC(美国技术通信学会)卓越奖获得者,国际业务分析师协会CBA兼执行VP推荐。敏捷开发和大数据时代的软件需求百科全书!一流业务分析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产品负责人,创业CEO,商业顾问/咨询的权威工具和参考书。
特色:这本经典名著经过需求领域两大领军人物的联袂打造,得以全面升级和扩展,包含更多、更新的主题、实例和洞见。通过本书介绍的需求工程最佳实践、工具和技术,读者可以提升需求引导、捕获、开发、管理和分析能力,并把这些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技巧运用到工作当中,在尽可能减少成本、增强维护性和避免返工的同时,交付定位更准确、质量更优良的软件产品/服务。
特色主题:
准确锁定关键的利益干系人并与他们展开合作
聚焦于业务目标,对需求进行引导和分析
需求的文档、优先级排定、验证和重用
原型和创建需求的可视化模型
管理变更申请、范围蔓延和需求风险
理解和明确指定客户质量需求
针对数据需求和报表类需求提供指导
第3版特色:
包含全新的实例、实践与技术,体现需求领域的最新进展
凝聚需求领域两大领军人物多年的心血,素材来自培训课程、演讲和工作坊,有实操性
循序渐进,阐述如何将有效需求实践应用于敏捷项目和其他各种特殊项目,比如业务流程自动化、软件包方案、外包、增强型、替换型和嵌入式系统等项目
重点聚焦于业务分析师的角色和成功业务分析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适合业务分析师、开发人员、项目经理和其他软件项目干系人阅读和参考
2021年3月8日 想读
Scrum精髓 豆瓣
Essential Scrum
作者: Kenneth Rubin 译者: 姜信宝 / 米全喜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 6
短短几年时间,Scrum跃升为敏捷首选方法,在全球各地得以普遍应用。针对如何用好、用巧这个看似简单的框架,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脉络阐述和提炼出Scrum的精髓。全书共4部分23章,阐述了七大核心概念:Scrum框架,敏捷原则,冲刺,需求和用户故事,产品列表,估算与速率,技术债;三大角色:产品负责人,ScrumMaster,开发团队以及Scrum团队构成:Scrum规划原则及四大规划活动:多层级规划、产品组合规划、产品规划和长期规划;冲刺四大活动:规划、执行、评审和回顾。
本书取自作者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员工个体和管理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导入Scrum,在动态的商业环境中以积极心态拥抱变化,做出优秀、卓越的产品,走上创业、守业、常青基业的成功之路。
2021年3月8日 想读
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 豆瓣
作者: 顾振宇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 11
传统设计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意味着设计师具备一种由内而外的设计思维方式,首先发现一种有用性,并确定内容或功能(机能),然后设计相适应的交互界面和形式。而对于信息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多地采用一种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即先确定输入输出方式和用户使用的行为,设想未来的生活方式,然后考虑内部系统实现,甚至很多设计创意是从已有交互方式出发,寻找相匹配的功能和内容,就像将Kinect移用在其他场合,如用于测量视力、试衣间或外科手术台前。
交互和形式层面存在更多的共性,不同的产品界面之间存在可借鉴性,或者说可比性,这造成了不同产品之间用户期望的相互影响。一个新手机的使用经历可能会改变对一个车载系统的体验,反之亦然。这就要求交互设计师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产品的交互形式。交互设计总是存在一些永恒的话题:系统是否“清晰地表达了它的使用方法”,效率如何,视听觉美感,触觉的舒适性,新的用户行为的文化适应性等,在本书的后续章节我们会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2021年3月8日 想读
策略产品经理:模型与方法论 豆瓣
作者: 青十五 2020 - 9
这是一部从数学、经济学、人工智能3个角度讲解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的著作。
作者对自己多年的策略产品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D创了函数方法论和经济学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在大量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本书对这两大方法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且重点讲解了策略产品经理应该掌握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核心知识。
更重要的是,本书还传递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产品思想:所有的产品策略问题都可以用模型来解读。模型能帮助我们快速揭开问题背后隐藏的本质,从而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围绕搜索、推荐、广告、定价、匹配调度等各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总结了大量策略产品模型。
全书一共12章,分为3篇。
概览篇(第1~2章):深度剖析策略产品经理的本质、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且明确给出必须具备的能力项,以帮助读者对策略产品经理形成整体认知。
方法篇(第3~8章):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首先详细剖析策略产品经理两个常用的方法论——函数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并配有大量案例与解决方案;然后沿着函数方法论的脉络,介绍策略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等前沿技术,并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实际工作内容给出相应的落地指导。
能力篇(第9~12章):专门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实际工作进行指导。首先针对策略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项进行深度讲解;然后针对不同背景的人转型策略产品经理给出有效转型途径;最后针对策略团队的组建给出指导建议。
2021年3月8日 想读
第三种黑猩猩 豆瓣
The Third Chimpanzee
8.1 (19 个评分) 作者: (美)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王道还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人不同于禽兽,毋庸置疑;人是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亦毋庸置疑。
根据现代遗传学研究,我们与另外两种黑猩猩的基因组,有98%是相同的。若有从外太空来的动物学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人归类成“第三种黑猩猩”。我们对人类并不陌生,但是,人类是怎样演化成今天的模样的?人之所以为人,又是哪些关键因素的杰作?
对于人类的兴亡史,我会分成五个部分讨论。第一部涵盖几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直到一万年前农业兴起前夕打住。第二部则讨论人类生命循环中的变化,那些变化与骨架的变化一样,对语言和艺术的发展,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在聚焦于我们文化表现的生物基础之后,第三部接着讨论那些我们认为使“人异乎禽兽”的文化特征。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语言、艺术、农业这些引以为豪的文明标识。不过,使“人异乎禽兽”的文化特征,也包括我总结为人类自然史记录上的污点,例如吸毒。
除了吸毒,我们的阴暗特征中,还有两个可能引领我们走上毁灭的道路。第四部讨论其中的一个:我们仇杀外族的潜能。另一个人类的阴暗特征是:对环境日渐加速地破坏。这个行为其实也有不折不扣的动物原型,不幸的是,许多人仍然怀抱卢梭式的幻想,以为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新鲜事。在第五部,我会细说人类经营环境失当的历史,以戳穿那个幻象。
人类从动物界兴起,同时,我们自毁的能力也加速成长。我们面临的问题,的确发轫于动物根源。那些问题跟随着我们,与逐渐增长的力量和人口一起成长,现在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得厉害。
要不是我感到迫切的危机,是不会写这本书的;如果我相信我们毁灭的命运已经注定,也不会写这本书。其实,我们缺的就是必要的政治意志。我在本书追溯人类的物种史,就是为了协助凝聚那个意志。
2021年3月6日 想读
宇宙的结构 豆瓣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作者: [美] 布赖恩·格林 译者: 刘茗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
如果说《宇宙的琴弦》是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框架下具体地介绍弦理论及其物理学结果。那么《宇宙的结构》则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讨论时空和宇宙的物理学。《宇宙的结构》第一部分从“实在性”讨论时空,特别是量子时空;第二部分讲时间的方向性,从经典与量子的角度讨论时间箭头:第三部分讲时空和宇宙学,涉及了一些新内容,比如暴胀宇宙和相关的宇宙学问题;第四部分讲大统一的起源,即从弦和膜的观点来讨论宇宙学问题;第五部分讲实在与幻想,谈一些新实验(比如引力波和基本粒子的新实验),也谈时空旅行和时间机器,还展望了弦理论的未来。
2021年3月1日 想读
宇宙的琴弦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赖恩·格林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
布莱恩•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格林竭尽所能,运用许多的例子和类比,将极其复杂的理论用简洁而优美语言展示在读者面前,让普通人也能读懂。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2021年3月1日 想读
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 豆瓣
作者: Roger R·Hock Prentice Hall 2008 - 4
This unique book closes the gap between psychology textbooks and the research that made them possible by offering a first hand glimpse into 40 of the most famou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field, and subsequent studies that expanded upon each study's influence. Readers are able to grasp the process and excitement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s they experience an insider's look at the studies that continue today to be cited most frequently, stirred up the most controversy when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sparked the most subsequent related research, opened new fields of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changed most dramatically our knowledge of human behavior.
2021年2月26日 想读
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 豆瓣
User Stories Applied: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作者: Mike Cohn 译者: 石永超 / 张博超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 4
《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详细介绍了用户故事与敏捷开发方法的结合,诠释了用户故事的重要价值,用户故事的实践过程,良好用户故事编写准则,如何搜集和整理用户故事,如何排列用户故事的优先级,进而澄清真正适合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功能需求。
《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需求分析师和管理者,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年2月23日 想读
知识分子的鸦片 豆瓣 Goodreads
L'Opium des intellectuels
8.3 (2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雷蒙·阿隆 译者: 吕一民 / 顾杭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单,而且更空虚。——亨利•基辛格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20世纪最有开创性的书之一,是对研究知识分子的“虚妄”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本书出了要让知识分子们回归平凡务实的正道,也希望能让他们免于在智识方面的混乱不清,正是这种混乱不清造成了许多智识上的“怪胎”。——罗杰•金巴尔"
2021年2月21日 想读
奥斯维辛 豆瓣
Auschwitz: A New History
9.5 (64 个评分) 作者: [英] 劳伦斯·里斯 译者: 刘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进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2021年2月1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