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人的问题 豆瓣
Mortal Questions
作者: [美国] 托马斯·内格尔 译者: 万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7
《人的问题》探讨人生的意义、本质和价值。作者从对待死亡、性行为、社会不平等、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引申出有关人格同一性、意识、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贯串全书的中心,乃是个体的人生观及其与各种非个人的实在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突破了哲学内部的界线,从伦理学延伸到形而上学。同样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发了论述心的哲学、论荒诞、论道德运气的文章。
作者的论述清晰明了,体现了分析哲学的特有风格。
寻找家园 豆瓣
9.3 (54 个评分) 作者: 高尔泰 花城出版社 2004 - 11
我的故乡高淳,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与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省交界的寺主, 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是茅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的衔接处,山高林茂,俗称“山乡”;西部为丹阳湖、石臼湖、小南湖三湖所环绕,溪河交错,苇岸无穷,俗称“圩乡”。最早的县治固城始建于公元前五四一年,比楚威王筑石头城置金陵邑(前三三三年)还早二百来年,可称古邑。
到我出生的时候,固城早已荒废,县治淳溪镇也是一个仅数千户人家的小镇。镇上只有一条三米多宽、青石板铺面的弯曲小街,俗称老街。……
金球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颜强 凤凰出版社 2009 - 8
《金球:颜强眼中的英超帝国》将英国足球作为一个窗口,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多面的英国世界,包括体育、文化、商业、社会等,尤其突出在1992年英超创立之后,职业足球急剧商业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冲突。金钱大鳄的资本运作,球队兴衰的风云变幻,明星球员的转会风波,作者通过与各俱乐部高层的直接对谈,获得了关于真相的第一手资料。在《金球:颜强眼中的英超帝国》中,将为读者披露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与内幕。
天生我才-鲁尼自传 豆瓣
作者: 韦恩·鲁尼 译者: 咏鹏 译林出版社 2007
他出身贫寒,如今身价不菲已成“金童”他少年莽撞,我行我素,却让整个欧洲为之震颤他就是韦恩·鲁尼,英格兰队的“头号天才”2002年9月6日,年仅17岁317天的鲁尼成为英格兰国家队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者2007年欧洲冠军联赛,鲁尼伤愈复出,愈战愈勇,重现神童本色鲁尼自传独家授权中文版这是一个神奇小子的奇妙成长历程!随书超值附赠鲁尼22周岁生日纪念册·全彩限量版韦恩·鲁尼,被称为将主掌英格兰队未来的领军人物短短18年所攀上的高度,已经是绝大多数人毕生追求的顶峰我爱踢球,但和其他每个人一样,我讨厌输球,喜欢赢球。如果有什么时候赛果不理想而我却满不在乎,人们才应该为我担心。   ——韦恩·鲁尼我们拥有这个国家30年来最优秀的年轻球员。   ——阿莱克斯·弗格森爵士他是一个能教人异常兴奋的天才,总是表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成熟与冷静。   ——贝利自从贝利出现在1958年世界杯上以后,我不记得还有谁有过这种闪亮登场。   ——斯文-格兰·埃里克森韦恩·鲁尼是个非凡的天才。他将能够像伟大的博比·查尔顿一样帮助英格兰队赢得世界杯。   ——迭戈·马拉多纳鲁尼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之一,这一点毫无疑问。   ——罗纳尔迪尼奥一旦我开始踢球,那么我就是为足球而活。所有的努力和牺牲。能走到今天并非运气使然,我配得上它。我不会低头,永远不会。无论比赛还剩几分钟,无论多么艰难的状况,我总是认为我会进球。我从13岁以来一直非常非常迷恋的女孩,就是科琳。当我不能比赛时,他们把我捧得像救世主一样,似乎我一旦回归就会创造奇迹。如果我的表现不能如他们预期般出色,他们又会开始对我口诛笔伐。我知道我总会竭尽全力,无论环境怎样。……是的,做韦恩·鲁尼实在是有趣。年仅20岁,韦恩·鲁尼就已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了。作为在英国被谈论得最多的球员,他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对于自己在默西塞德郡艰苦的成长过程,鲁尼怀有怎样的记忆?早年他是受谁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突如其来的名利双收是否改变了他的生活与情感?2004年夏,弗格森和曼联将他招至麾下,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不可逆转的变化?他还饶有兴趣地讲述了2004年欧洲杯自己如何代表英格兰队大放异彩以及同未婚妻科琳·麦克洛林之间的恋爱风波。关于2006年世界杯,鲁尼的回忆面面俱到:从突如其来的骨折打击到分秒必争地恢复,从小组赛的煎熬到四分之一决赛的踩踏事件……英格兰队中发生的一切都将在你面前真实再现。从科洛克斯泰斯的陋巷到德国世界杯球场,这是一个神奇小子的奇妙成长方程。
马桥词典 豆瓣
8.3 (29 个评分) 作者: 韩少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疯癫与文明 豆瓣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5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隐藏在理性的语言背后的这种对峙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遵循理性的纵向发展历程,而是试图追溯那种使欧洲文化与此同时算做欧洲文化的东西相对照的不变分界,并用其自身的错乱来确定其范围,那么这种研究会把我们引向何处呢?我们所进往返领域既不是认识史,又不是历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论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逻辑,因为只有在这种区分之外因果才有价值和意义。无疑,在这个领域中受到质疑的一种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领域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但是,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的转变,却由一个没有意象、没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中完成的。这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作为一种无声的机制,一种不加评注的行动,一种当下的知识,提示了一个庞大静止的结构。这个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
屠宰场之舞 豆瓣
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
7.7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曾筱光 新星出版社 2006 - 9
马修为了调查一桩案子到拳击场,在观众席他注意到一名带小孩儿的男人,那个男人不经意用手抚摸男孩儿头发的动作,轰开了马修的记忆:他在盘录像带上看到一男一女残忍性虐杀一个男孩的全部过程。随着马修的追索,两桩案子竟然交集在一起。
“每天报上写的那些犯罪事件,让人很容易就下结论说,人性的丑恶正在空前急遽地恶化,世界末日来了,我们都要下地狱去了。当我看到这本书上的记载,几世纪以前的男男女女也是为了几个钱或者为了爱情自相残杀,我可以告诉自己,其实我们并没有百年的更糟,我们和以前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