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记
三十岁的女人 豆瓣
作者: 林真理子 译者: 周龙梅 2006 - 1
三十三岁、风姿绰约的白领奈央子是公司里女孩子和小伙子们崇拜的对象。而奈央子自己却对未来的爱情与幸福充满不安。作品描写了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面临公司破产和职员被裁员、解雇的危机,上班一族们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和心理。
主人公奈央子在等待理想中的男人出现之前,不断与几个不同类型的男人交往,并安慰自己,等到真爱的人出现后再付出百分之百;成熟的女人需要偶尔有男人来与她交合身体,向她喁喁细语。后来,当邂逅真正喜欢的有妇之夫泽木时,又觉得相识恨晚,但伴随这场婚外恋而来的是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纠纷袭扰……
这是一本职业女性的恋爱圣经,一本令人感动的书,狂销133万册,同名电视剧轰动东瀛。 作者林真理子林真理子是个多产作家,有日本当代恋爱小说女王之称。她以其近似男性作家辛辣豪放的笔触和诙谐幽默的风格,淋漓尽致地剖析了当代人心灵深处的丑恶与隐秘,而这些又都是你我以及所有人不愿外露的真实心像。本书描绘了几个三十几岁的女白领的爱情、婚姻生活。虽然没有塑造完美理想的高大人物形象,包括主人公在内,几乎都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活灵活现,时而令人恨之入骨,时而又觉得可亲可爱,但读来却令人感叹! 那些想窥探和了解妻子、恋人、女友、女同事心中?秘的男士们也不妨好好读一读,一定会有所启迪的。通过这本书可以充分地领略“三十岁的女人”是多么渴求真正的爱情,为了维护爱情又是如何不辞辛苦不惜代价!
2023年8月25日 想读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 豆瓣
58-10. Надзорны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рокуратуры СССР по делам об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й агитации и пропаганде. Аннотированный каталог. Март 1953–1991
9.4 (10 个评分) 作者: (俄)埃德尔曼 译者: 方琼 / 唐福山 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1953—1991)(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做了努力,苏联反政府行动和镇压运动的历史,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全面的研究。如果说,一方面,在文献中对斯大林恐怖运动的原因、性质和实质进行了辩论,另一方面——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历史的实践和思想方面也非常明确的话,那么,像从前一样,在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关于赫鲁晓夫时代的“反苏维埃的表现”以及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人民谋反的一段空白。
2023年5月18日 想读
平家物语 豆瓣 谷歌图书
8.4 (9 个评分) 作者: [日] 佚名 译者: 郑清茂 译注 译林出版社 2017 - 2
古雅之风—武士之道—人情之美—译笔之精
六十万言足本,周作人未竟之业,终得全貌
四十载磨一剑,林文月撰文力荐,译文典范
《平家物语》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历史小说,塑造了许多广被传颂的武士典型。
在日本文学史上与《源氏物语》并列为二大物语经典,一文一武,菊花与剑,影响极为深远。书中叙述平安朝末期,平家与源氏逐鹿天下,享尽荣华之际,泰极否生,一门大小先后被歼灭的凄惋过程。揭示诸行无常,盛者必衰之理;业因果报,人情义理,尽在其中。而凝练雅致的文体布局下,人物之特出,情节之殊胜,贵族的风华行止,武士的贞亮死节,以及可歌可泣的女性轶事等,莫不感人肺腑。
NHK电视年度红白歌唱对抗,乃源自平家赤帜,源氏白旗。《平家物语》的人物、事迹,每在各种戏剧、谣曲、电影、电视中,衍绎不断。大导演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林正树等,皆据以拍成名片。日本有一珍贵兰花名敦盛草,即纪念十七岁阵亡的平敦盛。他自敌阵脱困跃入海中即可上船,因敌将一句“武士岂可背对敌人”,竟返身上岸应战,惨遭杀害。身上一枝名笛,乃天皇赐其祖父而传下者。临战前夕才吹了一优雅之曲,感动许多敌军。三百多年后,幸若舞《敦盛》是战国强人织田信长的最爱。本能寺之变,重兵围困下,传说信长引火挥刀高唱《敦盛》,自裁于烈焰中。类似凄绝动人故事甚多,流传不断,历久弥新,都是日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本书由深耕汉和文学六十年的郑清茂教授,依据经典“觉一本”,历时多年完成汉译,并详加注释。译本附有珍贵彩色绘卷及年表、系谱、地图等,实乃制作严谨的文学名著。
2023年4月11日 想读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下册)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译者: 中国摄影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0 - 8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下(最新修订版),ISBN:9787802363595,作者: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著,中国摄影出版社 译
2023年4月6日 想读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册) 豆瓣 Goodreads
9.1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译者: 中国摄影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0 - 8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最新修订版)(上册)》内容简介:一本经久实用的教材总是引导我们去把握摄影作品与影像之外的时空所形成的各种相互冲突和相互生成的关系,从而使得视觉的权力越来越具有主体性。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最新修订版)(上册)》实际而通俗的摄影入门书, 很好地解答了我对于摄影技术的疑惑,它会让你成为优秀的摄影匠,如果你继续深入阅读与实践,最终会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2023年4月6日 想读
精灵 豆瓣 豆瓣
Ariel: Poems of Sylvia Plath
8.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西尔维娅·普拉斯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3
【编辑推荐】
⭐普利策诗歌奖得主,“自白派”代表,天才诗人普拉斯传世绝唱
⭐以“爱”开启,以“春天”结束;以生之事实对抗生命之幽微
⭐《精灵》完整版55首全收录
⭐以休斯编辑本与普拉斯自选本两相映照。让诗作抛却一切争议,为自己发声。
【内容简介】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自白派”诗歌代表,首位死后获颁普利策奖的诗人。她擅于挖掘最深刻的内心世界,其作品中,生命亮光与阴影在此交错,生与死的议题在此争辩,浓烈的情感与严谨的诗风在此力求平衡。
《精灵》是普拉斯的最后遗作,风格独具,技巧纯熟,忧郁的气质和哀愁的情调弥漫其间。由陈黎与张芬龄翻译的完整版《精灵》所收诗作包括两部分:“普拉斯亲订本”四十一首与“休斯编辑本选入诗”十四首,另附普拉斯诗中译七首及为BBC 广播节目“普拉斯新诗作”所写文稿。力图全面呈现普拉斯关于生之欲望与死之艺术的绝唱。
【名人推荐】
在这些诗中……西尔维娅·普拉斯变成了她自己,变成了一种想象的、全新的、疯狂的、巧妙的创造。—— 罗伯特·洛威尔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歌已经成为传奇,既代表了我们现在情感生活的基调,又以其不可调和、尖锐的才华而独特……《精灵》是一种痛苦的胜利,证明了诗歌有能力赋予现实更持久的想象。——乔治·斯坦纳
2023年3月14日 想读 怎么就这么巧,刚看完《家书》雅众就出了这本。
要命还是要灵魂 豆瓣 Goodreads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9.2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法迪曼 / Anne Fadiman 译者: 汤丽明 / 刘建台 上海三联书店 2023 - 2 其它标题: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推荐阅读书目
东方苗族巫术与现代医学的角力,一部独特的在美苗族民族志
爱与信仰、高超的医学,都无法挽回黎亚的性命
当文化的藩篱成为冲突的起点
命与灵魂的二选一之外,是否有新的可能?
🎊🎊🎊🎊🎊
❊编辑推荐
“假如你看不清自己的文化里也有一套维护自身利益、感情和偏好的模式,如何奢望自己能好好和别人的文化打交道?”
“希望这本书的定位不是关于苗族的‘那一本书’,而是描写沟通与误解的众多书籍之一。”
◎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推荐阅读书目
本书1997年甫一出版即受到众多媒体好评,赢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美国沙龙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作为探讨医患关系与文化冲突的医学、人类学著作,被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列入推荐阅读书目。
◎促使美国医疗体系做出改变的真实案例
1982年10月24日,三个月大的苗族女童黎亚癫痫发作,被父母送进美国加州的默塞德医院就诊。黎亚到达医院时发作已经结束,由于语言障碍,医生无法从黎亚的父母处获知发生了什么事,进而导致误诊。后来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在之后的几年中,黎亚被频繁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一次严重的癫痫发作后,她被宣布脑死亡……
该案例引发了默塞德医院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突,受到广泛关注。后促使美国设立了巫医制度,有计划地将其导入医疗体系。
人人都爱黎亚,却都救不了黎亚。医生治病方式与家庭认知理念产生冲突时,怎么做才是好医生?怎么做才算好父母?医患冲突的根源,是医生的失职还是患者的不配合?是误会、意外还是认知的偏差?
◎一部改善医患冲突、文化误解的未来启示录
草药与手术刀、神话与科学、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时,语言、宗教和社会习俗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苗人以为西方医生“吃人脑”,医生以为苗人“吃胎盘”;苗人以为身体被切割会影响健康,所以手术于他们是禁忌,西方医生认为苗人手上戴的安魂绳环不卫生,会直接给他们剪断;西方医学要“命”,苗族文化要“灵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是否有达成和解的可能?
本书是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深度记录,处在文化的交界点,倾听双方的声音,深入理解双方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寻求文化沟通的破解之道。不仅对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还给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以启迪。
◎蒙太奇般穿插叙事,爬梳出苗族的特质
作者一方面用温情细腻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经过,另一方面以理性的语言、人类学的视角整体性地描述在美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记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穿插进行,内涵丰富、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他们在陌生的国度,无法找到文化认同,不能进行正常交流,不会西方人的“简单”日常操作,他们处处碰壁,无时无刻不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几乎没有人知道,苗人拥有丰富的历史、复杂的文化、有效率的社会体系,以及令人羡慕的家庭价值观”。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也是一部在美苗族的民族志,作者的思考充满了人道关怀,探讨了跨文化背景下沟通的新可能。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作者一方面以温情细腻的语言记述故事经过,另一方面以人类学的笔法理性地论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过往经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进行,如纪录片般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同时编织出一幅生动壮丽的群像。
⭐️媒体推荐
2019年,被Slate评为过去25年最伟大的50部非虚构作品之一。
本书深入探索两种不同文化共存时所引发的不安,引人入胜又启迪人心……法迪曼的书很了不起的一点,是她能平衡而细腻的呈现出这些不同的文化及其分歧的观点,而她的公平不是冷酷、毫无同情,而是温暖、相知相惜的,她看见了,也拥抱每一事件的两方面……不同凡响、非正式的文化人类学,让人大开眼界,可读性强,魅力十足。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以诗歌般的优雅、悬疑而惊心的笔法所呈现的一部既深入且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类学调查。
——《新闻日报》(Newsday)
这本精美的书讲述了一个沉痛的悲剧……它既没有英雄也没有反派,但是它有着丰富而无辜的痛苦,以及确切的寓意……这是一本悲伤但优秀的书。
——《纽约时报》
法迪曼以高超的叙事技巧,描绘出西方医学和苗族文化的冲突世界。
——《纽约客》
法迪曼高敏感风格的报道,等于是在一条巨大的文化鸿沟上探索。
──《时人杂志》(People Magazine)
法迪曼给我们一个叙事式的故事,却和任何惊悚故事一样令人注目,故事中出现大量人物,人人都爱上黎亚。本书热情的倡议,呼吁我们的医界大老要考虑到移民父母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观点。这本令人惊讶的书不但帮助我们认识其他文化,也更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最深层的对于神祕的身、心、灵的关系的信念,也会因之改变。
──《Elle杂志》
✨名人推荐
这本书不但医界、文化人类学家、新闻记者要看,任何对如何在越来越小的世界沟通有兴趣的人都要读一读。法迪曼对于一心一意要自己解决问题的苗族人能感同身受,对尽责的医生、社工和政府官员,她也具有同理心,这使得她的故事既丰富又充满人性的光辉。有时候是多种文化和谐共存,互相体谅,有时是生死交关,不论是在战时或是在急诊室里。但是不论场景为何,法迪曼的报导严密,文字则是让人读来欣喜。从开始到最后,其成就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迈克尔·贝鲁贝(Michael Bérubé),医学研究学者、文学家
在1982年黎亚癫痫发作后,黎亚家人一心信赖将她送进默塞德医院时,每个人都失控了。法迪曼在黎亚何以毁于西方医学的问题上,以优美而痛心的文笔勾画出这令人信服的故事。
──史蒂夫·温伯格(Steve Weinberg),知名作家、文学教授
本书改变了医生看待自己与病患的方式,作者赞扬人类互动的复杂与特性,这帮助了医疗实务的建立,并同时指出应该修正的方向,也让读者在这个文化错置的悲剧、医疗的局限与自认高明的善意中,无比心碎。
──佩里·克拉斯(Perri Klass),权威医师、获奖作家
很少有像本书这样让我列为必读的非文学读物,本书探讨的主题包含了文化、移民、医药以及越战,并以如此近乎完美的写作技巧呈现出来。我读完既悲伤且深受启发。
──林内亚·兰农(Linnea Lannon),资深主编
法迪曼是个高手。她的报道极具启示性,她的写作风格优雅,她的故事扣人心弦。本书是一部让人难忘的非虚构作品。
──戴维·麦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资深调查记者、获奖作家
任何曾经思考过美国医学现况的人,都会深感震撼。但是绝不止如此……在法迪曼笔下,书中的人物也尽显其人性,以及脆弱与高贵的一面。
──舍温·B. 努兰(Sherwin B. Nuland),知名医师、获奖作家
这是安妮·法迪曼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好书,将难民父母为保护重病女儿的大爱、努力维系古老文化传统,以及社工人员和医院科技官僚的傲慢,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阿尔·圣托利(Al Santoli),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高级官员、亚洲政策顾问
法迪曼这个记录苗族家庭与美国医护体系的故事,直指出许多我们这号称世界最佳医护体系的薄弱之处。
──朱迪安·比格比(JudyAnn Bigby),美国麻省卫生与福利厅长,权威医师
法迪曼以一种小说家的优雅来说故事,她扮演了文化中介的角色,深入了解那些互不了解的人,观察出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有哪些事或哪些话语可以做到或说的,故事就可能有不同的结局。
──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资深记者、知名作家
一本独特的美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之作。
──路易丝·斯坦曼(Louise Steinman),知名作家
发自理性和感性的力作。我禁不住一口气看完,然后再看一遍,又再一次思索其中深意。本书是一场医学悲剧的研究之作。
──戴维·H. 马克(David H. Mark),知名医师、《美国医学学会期刊》主编
本书是法迪曼的大作,费时九年才完成,写的是加州默塞德郡一个病重女孩的故事……发生在黎黎亚身上的故事既给人启发,也让人深思。
──克里斯廷·范奥托普(Kristin Van Ogtrop),时尚生活杂志资深编辑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我并没有计划要买的书,八个小时以后,我只有在结账时才暂停埋首其间,我开车回家,待我阖上安妮·法迪曼的《黎亚的故事》,我开始打电话给各位朋友……这是一本重要的书。
──万达·A. 亚当斯(Wanda A. Adams),知名作家
🏆获奖记录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沙龙图书奖等
2023年1月6日 想读
沧桑刺桐 豆瓣
作者: 傅宗文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 9
本书分八章介绍了泉州的历史,包括天公分付水生涯、苍官影里三州路、每岁造舟通异域、满市珠玑醉歌舞、刺桐花谢刺桐城等。
2023年1月4日 想读
光明之城 豆瓣
作者: [意] 雅各·德安科纳 译者: 杨民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 11
《光明之城》一书,是最近发现并整理出版的。全书洋洋30余万言,记述的是一位意大
利犹太商人雅各由海道前往“光明之城”亦即泉州经商的经过和见闻,时间是1271―1272年
。书中的描述,涉及泉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之丰富,远非同时代其他西方作者旅行
记所能及。如果此书内容真实,必将有助于泉州历史以及宋远史乃至中国海外交通史的研究
。此书经整理、翻译出版后,立即在欧美汉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学术界对此书的兴
趣,亦已开始。
2023年1月2日 想读
刺桐杂识 豆瓣
作者: 王连茂 海洋 2018 - 9
本书为泉州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先生多年来在地方史、家族家谱与移民、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研究的部分文章选编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册,5个部分,分别为“地方史论”“口述史笔录”“家族、家谱与移民”“传统与变迁”“综述 序文 讲座”共44篇文章。可供历史研究人员以及对泉州历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2023年1月2日 想读
泉州宗教石刻 豆瓣
作者: 吴文良 / 吴幼雄 科学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汇集泉州地方遗存古代宗教建筑和坟墓的石刻遗物,分别属于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以及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信仰,以文物照片、拓本、文字说明、资料辑录、考证、专题论述及古阿拉伯文字的释译,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宗教、艺术、中外交通、中外古文字和宋元以来外国人在泉州一带的活动提供了极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泉州作为古代东方最大商港的特殊风采。
2023年1月2日 想读
长刀之夜 豆瓣
作者: [美]本杰明·卡特·赫特 译者: 舒云亮 2022 - 10
※ 献给所有为自由、人权、民主、和平与宽容而战的人
※ 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纳粹德国研究专家力作
※ 《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年度最佳书籍
在希特勒全面掌权之前,魏玛共和国并不像普遍认为的那样羸弱和落后。事实上,在各个领域——经济、工业、科学、艺术、文学——魏玛共和国几乎都是领先于欧洲各国的。那么,一个如此兴盛的民主国家,为何会突然间演变成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极权主义国家?
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纳粹德国研究专家本杰明·卡特·赫特借助各种难得一见的书信、日记、报告等资料,对德国宪法体制的终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对民主制度崩解的记述和反思,提请对当下世界政治局势的关怀。
每一个年代,根据我们的观察方法和经验,我们都看到了不同的过去。一个时代会看到另一个时代未曾注意到的事情。这就是历史经常被重写和必须被重写的原因之一。——本杰明·卡特·赫特
2022年12月16日 想读
希特勒的末日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Hitler
作者: [英]H.R.特雷弗-罗珀 译者: 石雨晴 2022 - 8
暴君之死的最可信和最权威记述
详细记录: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凄惨败亡的?
————————————
H•R•特雷弗-罗珀,二战前是英国牛津大学的青年历史讲师。二战期间,罗珀在英国的秘密情报部门服役,专门负责侦听、截取纳粹反间谍机关发出的无线电密报。
二战后,罗珀受到英国情报部门的委托,赶赴柏林调查希特勒死亡的真相。因为当时谣言四起,说希特勒还活着,并且已经逃往西方,这无疑给西方盟国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尽快查明真相,罗珀化名奥顿,以英军少校的身份出现在柏林。
在1945年的9、10月间,罗珀走访、讯问了不少当事人,主要包括那些在帝国末日来临之际,和希特勒一起在地堡中生活过的人们,诸如政治家、军人、秘书以及勤杂人员各色人等。他们之中不乏关键证人,像帝国青年团首领阿图尔•阿克斯曼,以及希特勒的司机肯普卡。阿克斯曼在希特勒死后曾进入自杀现场,他和肯普卡均参与了焚烧希特勒尸体的行动。
1945年11月1日,罗珀在柏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公布了他的调查结果。1947年3月,罗珀出版了《希特勒的末日》一书,详细记录了希特勒生命中的最后10天及其自杀身亡的历史。在书中,罗珀为广大读者勾勒了一幅希特勒末日的完整图景。其中,有两条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政治、军事形势的快速变化,另一条是希特勒本人对此做出的近乎于歇斯底里的反应,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快速、起伏地向前跃进着、发展着,指向的终点就是第三帝国的覆灭和希特勒的自杀身亡。
————————————
编辑推荐:
1.撰写《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夏伊勒曾说过,所有撰写希特勒最后生涯的著作,都绕不开这本书。本书不仅资料翔实谨严,对第三帝国各色人物的评价,也俱是真知灼见。
2.罗珀的叙事、结论是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的,无疑具有很强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加之希特勒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轰动效应,再者作者著书立说时,布局安排合理,情节推进流畅,文字表达清楚,因此,该书一经面世,就大受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2022年11月3日 想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豆瓣
作者: [俄]契诃夫 译者: 李辉凡 / 李丝雨 天地出版社 2022 - 10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精选多篇契诃夫的佳作,如《变色龙》《套中人》《一个官员之死》《醋栗》等。作者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截取真实片段,描写平凡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从琐事中揭露社会问题,追求生活真理。作品朴素、自然,从小人物的遭遇中展现社会的黑暗面,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022年10月17日 想读
焦点不太准 豆瓣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张炽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焦点不太准》由《焦点不太准》、《卡帕之路》两部分组成。《焦点不太准》是卡帕的二战回忆录,再现了他随盟军出生入死,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历程。文字幽默、痛快。收入卡帕二战中所拍照片百余幅。《卡帕之路》记录了卡帕四海为家的一生。精选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等各个时期的摄影作品。
2022年10月10日 想读
苏州古典园林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刘敦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11
《苏州古典园林》(精装)是研究苏州园林的经典作品,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分总论和实例两部分。其中总论部分介绍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实例部分共介绍15个园林实例。包含黑白照片约500张,墨线图300幅,文字约5万字。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野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东南最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疆园。由于苏州具有经济、文化、自然等优越条件,因而园林得以发展。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至全国解放后,始广为维修,累代名园遂双双复重丽。《苏州古典园林》(精装)适用于建筑、园林、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员。
2022年10月5日 想读
始于极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Goodreads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
8.9 (33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译者: 曹逸冰 新星出版社 2022 - 9 其它标题: Letters Between Chizuko Ueno and Ryomi Suzuki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

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 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

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铃木凉美的文字,一面极其冷静地自我分析,一面又混杂着活生生的真心话,隐现着无法否定的感情。——作家岛本理生

上野千鹤子解体了铃木凉美,也使得她得以摆脱母亲和男人的手,开始作为一个人生存。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向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女性伸出的双手。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小说家花房观音

从头到尾,我就像被钝器击中了一般。仿佛有人揪着我的衣领说,“喂!别给我装作没看见!”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女性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亚马逊读者

我深感女人生存如何艰难。即便如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身为女人果然还是一种福音。——国际政治学家三浦瑠丽
2022年9月21日 想读
万历十五年 Goodreads 豆瓣
8.9 (50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2022年4月28日 想读
叫魂 豆瓣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4 (194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6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2022年4月2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