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hei - 标记
子恺漫画全集 豆瓣
作者: 丰子恺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 - 5
此画集乃丰子恺先生于抗战期间绘制于黔中。时战火频仍,神州板荡,子恺先生蛰居山林,以画笔为椽,描摹刻写当时衆生情状,而成六集,曰《古诗新画》《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共收录漫画四百二十四幅。寥寥数笔,却传神生动。昔杜甫以诗为史,子恺先生此篇,亦可谓一时之画史!
2020年10月6日 已读 「三杯兩盞,斜柳一彎,數筆寥寥,意趣橫生。此豐子愷之畫也。」流暢之筆觸使描摹之意頓起,雋永之意味惹人動情。
漫畫
刺客列传 豆瓣
8.5 (40 个评分) 作者: 郑问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5
当之无愧的国漫宗师 水墨神技震撼日本漫坛
郑问成名作 简体中文版正式引进
司马迁《史记》忠实而石破天惊的改编
春秋战国那些慷慨悲歌的血性
弹剑而行的潇洒
曹沫 豫让 专诸 聂政 荆轲
*****
特别收录郑问早期三部短篇作品
随书附赠8开珍藏初版海报
🖌️ 编辑推荐
⚔️ 500幅彩绘,1500小时心血之作,手绘跨越2000年的山河岁月
郑问,生于 1958 年,著名漫画家。1990年在日本发表作品即造成轰动。《朝日新闻》称赞他是漫画界二十年内无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异才”,日本漫画界誉其为“亚洲至宝”。《刺客列传》有如一颗爆发的超新星,成为郑问提笔为刀的立名之作。
漫画《刺客列传》的故事脱胎于司马迁的《史记》,郑问集合了春秋战国时期,曹沫、豫让、专诸、聂政和荆轲五位刺客,将他们的英雄史诗改编成漫画。
尽管对这些故事烂熟于心,但两千多年的岁月多少模糊了现今读者的想象力。郑问则以漫画的形式,重新演绎原著中的一切。
一千五百小时,大大小小五百余幅彩绘,郑问倾注了他最为澎湃的心血。他直言:“若说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么《刺客列传》则是我用‘心’来画的作品。”
就这样,原本只能想象的“易水送别”“荆轲刺秦”名场面,在《刺客列传》中被尽情挥洒、水墨淋漓地画出。司马迁以文字定型了“刺客”二字的精气神,两千年后则要倚靠郑问,以笔作骨,以墨作血,赋予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以面相。
《刺客列传》的首次简体中文版发行特别收录了《最后的决斗》《剑仙传奇》《刽子手》三篇郑问早期短篇作品,均取材于民间故事。这三篇漫画标志着郑问及台湾漫画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开始。
⚔️ 以彩色国画入漫画,前无古人的突破性尝试,开创中国漫画新可能
在《刺客列传》中,郑问突破性地以传统的中国水墨+彩墨技巧入画,“以中国技法来表现中国人的故事”,赋予了这些古老的故事和人物以鲜活的面容和表情。
在那个没有电脑辅助的年代,全书大小五百余幅水墨彩绘,全由郑问运用传统国画工具毛笔,于宣纸上一幅幅勾勒、上色,一笔出错即前功尽弃:手中的画笔就犹如刺客手中的剑,不允许最微小的差池和错误。
这种前无古人的创作方法,让我们的传统国画,在漫画这一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塑性。他坚定地相信:“不久的将来,水墨将成为中国连环漫画的主流之一。”
⚔️ 郑问的笔与刺客的剑,刻画出人世间最热血的澎湃
《刺客列传》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文本,《史记》列传第二十六卷,寥寥五千字,司马迁不仅写活了五位春秋战国时代的刺客,并在属于正史的严肃叙事里,“立一家之言”,为这些本应藉藉无名的暗杀者和反叛者开辟了一个独立篇章,试图厘清从曹沫到荆轲的历史传承脉络。
五名刺客,五个平凡人,五种匹夫之勇,五名“士为知己者死”的独行者;五种以一己之力,试图撬动不可撼动的历史的孤勇。
郑问以自身的胸怀,将司马迁在《史记》中现今看来晦涩的文言叙述,以不协调的张力,给予这些故事新时代共鸣。
《刺客列传》的每篇传奇结束后附《史记》中的原文,参照古今别有一番情趣的同时,更令我们赞叹郑问究竟是如何把寥寥千字演绎得如此生动。
⚔️ 典藏级装帧,赋予经典最完美的呈现
多年以后,我们再次荣幸地将郑问介绍给大陆读者。外封收束内敛,内封狂放外露,只为唤醒你心中的“刺客”。
经过多次选纸与印刷的打样实验,使最终的实体书能够再现水墨的浸润感,无论是细腻的笔触,亦或大面积的晕染,力求精准还原。
此外,《刺客列传》的首次简体中文版发行将随书附赠典藏版海报,尺寸为 8 开。海报图样选自 80 年代首次出版时的图书封面,在内文中并无出处,以此纪念宗师曾经的光荣岁月。
🖌️ 内容简介
《刺客列传》是对司马迁《史记》同名篇章一次忠实的、石破天惊的漫画改编,是郑问漫画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
郑问以泼洒自如、淋漓尽致的中国传统水墨风格入画,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一群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刺客:曹沫、豫让、专诸、聂政、荆轲。
🖌️ 名人与媒体推荐
“他所有创作出来的故事,是非常庞大的世界观,非常深邃美丽……华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师。”
——五月天乐团主唱 阿信
“无数石火电光积累的巨大美感正面袭来。亲眼见到的感觉是极为震撼的!……或许就是《一代宗师》所说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音乐唱作人 陈珊妮
“当年《刺客列传》出来的时候,真的可以讲——石破天惊。……第一个当然就是它的画风、彩绘,讲一个中国的历史故事,不管是人物塑造的那种气派,已经有水墨的润法,整个讲故事的那种节奏、感觉,都是前所未见的。”
——马利
“他把我们所熟悉的这一些刺客——什么叫做千军万马?——其实就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一片红布、一个将军、一些人隐隐约约在这里头。……我们会讲相片里有一些决定性的瞬间,我们会讲电影经典画面,同样的,漫画也会有经典画面。这是郑问把台湾的漫画开始带到另外一种高度——啊,原来可以做成这个样子的状态!”
——大辣文化出版董事长 黄健和
“书页中那些历史诗篇,肌肉虯结的英雄,东方线条的面容,雷电般的效果线,水墨泼洒出的空间异景,彷来自遥远虚幻之地,但是又毫不留情地纠结住我们的心灵。那是一个我们幻想,期待中的美好中国。”
—— 影评人 但唐谟
2020年10月4日 已读 高估了,但仍是滿意的。鄭問畫技一流,台詞設計可以改進,尤其每篇前的敘述還是文言為上;最失望之處乃豫讓毀面之不見,言設計形象即為毀容鋪墊故,實不然也。
漫畫
尤利西斯 豆瓣
Ulysses
9.4 (23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金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 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本书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2020年10月4日 已读 奇書要看翻譯。金先生譯本據說註釋少,部分專業名詞好像也不是大陸常見的譯名(比如莉莉絲),但對於有基督教背景的人來說還是好讀的。瘋狂的寫作形式讓漫畫家自愧不如,玩梗之最高境界意識流的教科書某種意義上的「私小說」《絕望先生》的同類傑作。
是的,當你是愛爾蘭人當你生在1900年代當你是耶穌會成員是神秘學通曉者是共濟會會員是愛爾蘭革命鬥士是布魯姆是斯蒂汾當你是喬伊斯本人的時候這本書才真正有它的魅力。這就是閱讀的樂趣。
*版 kindle 意識流 文學
漫画之王 豆瓣
The Art of Charlie Chan Hock Chye
9.1 (14 个评分) 作者: [新加坡] 刘敬贤 译者: 黄天怡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 3
★2017年获美国“漫画界奥斯卡”艾斯纳奖(Eisner Award)的三大奖项(“最佳作家∕画家”、“最佳出版设计”及“最佳美国版国际漫画[亚洲]”)
★2016年获新加坡图书奖
★《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出版者周刊》等媒体年度好书
★入围第45届安古兰漫画节
这 是我们所期待的那类虚构作品,作者创造出一个世界,仿佛在玩上帝的游戏,却又基于真实的历史,以日常的情感和普通人的际遇打动人。《漫画之王》一经出版便大放异彩,不仅在新加坡跨文类赢得英文小说大奖,还纵横国际漫画大奖,赢得世界各大媒体的好评如潮。
作为一本极具讽刺性的图像小说,新加坡的重大历史事件被漫画家陈福财一一进行艺术重构,他别出心裁地糅合了各种漫画元素将新加坡历史进行了超现实主义的呈现,以《超级铁人》致敬《铁臂阿童木》,以《蟑螂侠》戏拟漫威的《蜘蛛侠》、DC的《蝙蝠侠》,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新加坡和漫画书自身进程的历史课。
此书既是图像小说,也是艺术作品,同是还是叙事散文,它打破了文学体裁的极限,绘画风格和表达方式都变化多样,“画中画、戏中戏”的结构极富有创造力,是融合人物故事、历史、流行文化和绘画风格为一体的图像小说。这部杰作“可以从一百万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它是漫画作为媒介的一场狂欢,是一堂大师级的技巧课,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是一部成长小说”。
2020年10月2日 已读 戲說新加坡歷史,有著厚厚的註釋是可以有這個資格的。作者的確是個漫畫迷,照片、畫中畫、抽屜分鏡⋯⋯但漫畫之王其實不是漫畫之王,陳福財被手冢精彩的動態領進漫畫的世界,最終卻沒能畫他最初想畫的東西。時代的湧流賦予他新的自由的夢想,他何時是漫畫之王?唯有那年八月的夢。
歷史 漫畫
西方文学通识 豆瓣
作者: 王立新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 1
这本小书是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了解西方文学知识所编写的一个读本。西方文学源远流长,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本书没有按照一般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以年代顺序结构全书的通常做法,而是将整个内容分成了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集中介绍西方文学的主要思潮(第一章);第二部分分别介绍各种主要体裁在不同时代所取得的重要实绩(第二至第六章);第三部分则选取了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10位作家加以比较详细的论述(第七章)。因此,在各部分的内容上,彼此有互照映和重叠之处,但有详细的不同,以期收到各单元部分的知识相对完整、但又能较为全面了解整个西方文学的效果。以这样的结构方式介绍西方文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本书只是作了一步初步的尝试;另外,内容的深浅和行文的风格如何适应非中文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还是个需要继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Othello 豆瓣
作者: William Shakespeare (Author) / E. A. J. Honigmann (Editor) Arden Shakespeare 2001 - 2
In a period of ten years, Shakespeare wrote a series of tragedies that established him, by universal consent, in the front rank of the world?s dramatists. Critics have praised either Hamlet or King Lear as the greatest of these; Ernst Honigmann, in the most significant edition of the play for a generation, asks: why not Othello? The third of the mature tragedies, it contains, as Honigmann persuasively demonstrates, perhaps the best plot, two of Shakespeare?s most original characters, the most powerful scene in any of the plays and poetry second to none. Honigmann?s cogent and closely argued introduction outlines the reasons both for a reluctance to recognize the greatness of Othello and for the case against the play. This edition sheds new light on the text of the play as we have come to know it, and on our knowledge of its early history. Honigmann examines the major critical issues, the play in perform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it and seeing it. He also explores topics such as its date, sources and the conundrum of ?double time?. 'Honigmann's extensive knowledge illuminates this play at every turn, making this the best edition of Othello now available.' Brian Vickers, Review of English Studies
天路历程 豆瓣
The Pilgrim's Progress
作者: [英] 约翰·班扬 译者: 西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5
★ 被称为西方最伟大的三部宗教题材文学名著之一,与但丁的《神曲》、斯宾塞的《仙后》并列为世界文学中三大讽喻体作品。
★ 被奉为“人生追寻的指南”,“心路历程的向导”。
-
《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为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
此次出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采用了著名翻译家西海先生的译本,译文平实准确,再现了约翰•班扬朴素晓畅的行文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版的《天路历程(插图珍藏本》选用了乔治•黑德、弗雷德里克•黑德和路易斯•黑德(George ,Frederick & Louis Rhead)三兄弟的插图作品百余幅,画笔细腻,生动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场景。
精神明亮的人 豆瓣
7.0 (27 个评分) 作者: 王开岭 书海出版社 2009 - 1
本书收入王开岭最具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在思想界,他被誉为新生代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他被视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其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类文选、年度排行榜、大(中)学语文读本和(中)高考试题中,被很多校园师生公荐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2020年8月30日 已读 沒想到我隨意翻同學王開嶺一本書感受和豆瓣各位差不多。也是要求書目。
作業 文學
谈美 谈美书简(作家经典文库) 豆瓣
作者: 朱光潜 作家出版社 2018 - 9
本书收录《谈美》和《谈美书简》全部篇目。
《谈美》是朱光潜美学重要著作,在这里,他从十五个方面着手,将自己在美学乃至人生经验方面的研究心得介绍给青年朋友,让他们逐步培养起美感的经验和态度,进而推广到人生世相方面,使之成为脱离世俗、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形象思维、文学创作及人性论等一系列问题,是学习美学与文艺创作的重要参考书籍。
2020年8月28日 已读 後半。所謂「帶著鐐銬跳舞」。
作業 哲學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豆瓣
6.5 (29 个评分) 作者: 熊培云 新星出版社 2015 - 1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2020年8月28日 已读 觀點隨時間遷移,卻不小心進了一個文集的話,請標註每一篇的發表時間吧;事例太少,不得不反覆使用的話,請先去演說吧!光看新編序,十六歲的少年誤入了現代「邪道」的故事呈現眼前,哭笑不得。
作業 雜文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Lewis Carroll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8 - 4
在线阅读本书
《Alice 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仙境历险记)》讲述了:This selection of Carroll's works include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nd its sequel,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both containing the famous illustrations by Sir John Tenniel. No greater books for children have ever been written. The simple language, dreamlike atmosphere, and fantastical characters are as appealing to young readers today as ever they were.
Meanwhile, however, these apparently simple stories have become recognised as adult masterpieces, and extraordinary experiments, years ahead of their time, in Modernism and Surrealism. Through wordplay, parody and 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puzzles, Carroll engenders a variety of sub-texts, teasing, ominous or melancholy. For all the surface playfulness there is meaning everywhere. The author reveals himself in glimpses.
中国在梁庄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7 (38 个评分) 作者: 梁鸿 理想国丨台海出版社 2016 - 11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中国在梁庄》,经过五个月的调查采访,还原了梁庄近四十年来的变迁史,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他们面对的现实困境: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记录了中国的转型之痛、乡村之伤。
看不见的城市 豆瓣 Goodreads
Le città invisibili
9.2 (36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张密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认为他“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出来的一个梦想。”
2020年8月9日 已读 第一次讀導言和附錄比正文長的「小說」。意象、意象,還有間或閃出的哲思。
*版 kindle 哲學 文學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8.7 (263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20年8月6日 已读 「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於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我的心淚流滿面,假如在幾年前遇見德米安,我的額頭上也有著該隱的印記。說一旦知覺閃光,人便成其為人,可我卻沒有獨自發現那位阿布拉克薩斯,只能退回了蛋殼之中,是否要為世俗所擊敗了呢?
*版 kindle 哲學 文學
人间草木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 4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集,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一切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2020年8月5日 已读 突然間讀非虛構的文學也津津有味起來,十分有意思。從教室書櫃裡捎出來這本放了一學期未拆封的書來看,倒也不是沒有點罪惡感哈。想吃菌子。
假焉 文學
孽子 豆瓣
9.3 (267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孽子》,以同性恋为题材,全书共分为四章,依次是“放逐”、“在我们的王国里”、“安乐乡”、“那些青春鸟的行旅”,描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为家庭所弃、为社会所遗的“孽子”。白先勇题记:“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其中父子冲突的主题,亦令人印象深刻。
球状闪电 Goodreads 豆瓣
球状闪电
8.4 (412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6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极武器!
当被禁锢在终极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地下2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6
村上纪实重磅推出
村上春树转型力作
本欲寻求救赎的信徒何以行至此处
迫近地铁沙林事件制造者的内心阴翳
-
《地下2》是继《地下》之后,村上春树的第二部纪实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
寻求疗愈的他们为何制造了“地铁沙林”这一毫无救赎可言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他们为何难以在现世中正常生活?他们追求的梦想国到底在哪里?
直面奥姆信徒进行的彻底访谈,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间的不设防对话实录,揭示现代社会包裹下的内心阴暗的一面。
本书是《地下》的续集,同样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
-
强大的观察力……生动地记录下了暴力与恐怖。
——《柯科斯评论》
通过村上春树敏感却毫不留情的质问,我们意识到原来奥姆真理教的信徒就像他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在这个世上是随波逐流的。
——《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