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
特拉法尔加战役 豆瓣 Goodreads
The Campaign of Trafalgar
作者: [英] 朱利安·S. 科贝特 译者: 陈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1805年10月21日,作为拿破仑与英国之间一系列博弈的结果,由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外的海面相遇。激烈的战斗了持续5小时,法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而英军主帅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 这场海战被视为海军史上最为著名、最为辉煌的胜利。
《特拉法尔加战役》是一部关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全景战史。作者科贝特兼具海军历史学家与海军战略学家的双重身份,他的著作将细节的把握与精密的思考相联系,通过对这场著名海上战役的通贯叙述,呈现出拿破仑战争时代庞大纷繁的政治军事史图景,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关于海军战略原则的种种思绪。
科贝特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大量档案文件(政府档案及海军部档案)及参与战斗的舰艇日记、航海日志、将领的书信等一手材料,再加上对当时战略环境、英法两国的斗争、海军将领们的行动的描述,还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过程,并对海军战略和战术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自1910年首次出版后,该书多次再版,至今仍被公认为对这场海上战役最为精良的研究作品。
深蓝帝国 : 英国海军的兴衰 豆瓣
Empire of the Deep: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Navy
作者: [英]本·威尔逊 (Ben Wilson) 译者: 沈祥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9 - 10
本书获誉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Bestselling book of Sunday Times )
英国亚马逊·英国海军全史畅销书(The bestselling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avy)
Wilson enviably combines a gift for rattling narrative with the lucid expositions of shifting laws, ideas and arguments.
-Boyd Tonkin, THE INDEPENDENT
威尔逊的笔力令人艳羡,他能笔调迅捷地穿梭于权威论述、观念和论据,既引人入胜又纲举目张。
——博伊德•托金,《独立报》
Empire of the Deep by Ben Wilson is an engaging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avy from King Alfred to the Thames pageant at last year's Diamond Jubilee.
-CHOICE MAGAZINE
本•威尔逊的《深蓝帝国》书写了从阿尔弗雷德国王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引人入胜的故事。
——《选择杂志》
Wonderfully stirring. The tale Wilson has to tell is so exciting, and the bravura with which he recounts it is so infectious, that his case becomes irresistible.
-David McKie, THE GUARDIAN
文气激荡,摄人心魄。此书所述之史激情满溢,威尔逊讲史感染力十足,他的著作有一股无可阻挡的魅力。
——大卫•麦凯,《卫报》
Wilson has a flair amounting almost to genius.
-Hilary Spurling, THE OBSERVER
威尔逊有着天才般卓绝的洞察力。
——希拉里•斯伯林,《观察家报》
Wilson’s ability to tackle great issues…with such assurance and perception suggests that he is a rising star.
- Max Hastings, SUNDAY TIMES
威尔逊讲述大事件的能力……既严谨信实又精辟洞达,他是冉冉上升的新星。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长久以来,英国只是处于欧洲边缘的三流海洋国家,其岛屿四周的海面上全无法纪可言,各种灾厄接踵而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岛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屡次战胜来自四面八方的海上威胁。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英国稳坐海洋霸主之位,成为统治世界海洋的强大贸易帝国。最终,它在20世纪丧失这一霸权,其海洋帝国的史诗画上了句点。
《深蓝帝国》讲述了从阿尔弗雷德大帝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的英国海军全史,同时,它也是一部英国文化史和帝国史。
从胜利到僵局 豆瓣
作者: [英]C.J.迪克(C.J.Dick) 译者: 郭伟猛 台海出版社 2019 - 10
1944年夏天,欧洲的战争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西方盟国和苏联都拥有主动权和力量,能够对德国发动战略进攻。军事分析家C.J.迪克撰写了两卷关于西线与东线作战的研究报告,他对两条战线上的指挥官的优缺点,特别是*级指挥官的判断、选择和妥协,进行了罕见的深刻洞察。同时,他也厘清了军事教条的缺陷、后勤物流,尤其是联合战争的性质,对领导层和行动施加的限制。
《从胜利到僵局》聚焦于西线,特别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军队在法国和低地国家的行动。迪克的整个视角在于战役法,它将个人的战术战斗与更广泛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他*关心的是盟军指挥官对军、集团军和战区进攻行动的控制。
迪克的分析表明,盟军司令部的思想受到了限制,这种思想根植于小规模战争和*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而由此产生的缓慢进攻,因盟军思想和利益的分歧,变得更加复杂。结果,盟军的进攻势头减弱,成为消耗战,错失了本可能大大提前的胜利,与苏联在东线的努力形成鲜明对比。
六舰 豆瓣 Goodreads
Six Frigates : The Epic Histo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S. Navy
作者: [美]伊恩·托尔 译者: 何文忠 / 吕望洋 2019 - 6
谁能想到美国海军的建立是被北非海盗逼出来的,只是为了不再交赎金!美国宪法墨迹未干,建立常备军事力量的提议就摆到美国新政府的面前,建国元勋们——杰弗逊、麦迪逊、汉密尔顿和亚当斯——争论甚是激烈。建立军队是否会导致集权?建立保护美国免受海盗侵扰的海军是否会抽空国库,引发其他国家的敌意?毕竟单单大英帝国已经有数百艘强大的战舰。而没有了法国舰队的保护,美国商船经常遭受北非海盗的袭击、绑架和勒索。
1794年,美国国会不得已通过法案组建海军并订造六艘军舰,1797年建成下水。从建造六艘战舰正式成军,到1799年在美法准战争中初露身手,到1804年在的黎波里与北非海盗国家的惊险战斗,到1812年战争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在美国海军羽翼渐丰的过程中,在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的交锋与合作中,独立的美国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
以美国国父般的洞察和《怒海争锋》式的文笔,伊恩•托尔讲述了波澜壮阔的美国海军早期历史,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还原出从总统到水兵的鲜活形象,以及从议会辩论到海上鏖战的精彩过程。这是一个讲述忍耐、勇气、政治博弈、技术革新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是一支海军从无到有、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故事,读后能获得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启发。
-------
欧洲大国的舰队随意出入你的港口,扣押你的商船;你的海军甚至不敌非洲海盗,遭到他们的肆意敲诈——这不是别的国家,正是刚刚建立的美国。谁能想到,今天的海上霸主,也曾有如此不堪的过往?从不愿承担经费放弃海军,到为抗击海盗被迫设立海军,到击败海上霸主英国海军,赢得“第2次独立战争”,这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
在错综复杂、强权林立的国际环境中,一个新兴国家如何巩固独立地位,并快速成长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本书以海军的创立与军事决策为线索,深入展现建国不久的美国内政外交的演变过程。这不仅是海军创建的过程,亦是一个国家如何不畏强权、自立自强的史诗。
关于美国海军史绝好的非虚构作者。本书内容基于大量史料,可靠地描绘出风帆时代海上战争的真实状态和美国早期政治中的生动场景。从美国国父、外交使节到普通士兵,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叙事如小说般精彩曲折、引人入胜,而其情节和对话皆有出处,如纪录片般真实可信。
200年后,中国正在走向海上强国的路上,被外界视为既有海权格局的挑战者。美国海军逐渐崛起的故事,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镜鉴和启发。
荣获《纽约时报》编辑选择奖、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Samuel Eliot Morison Award for Naval Literature)和威廉•E. 科尔比奖(William E. Colby Military Writers Award),国外长期畅销。
亚历山大继业者战争 豆瓣
作者: (英) 鲍勃·本尼特 (Bob Bennet) 译者: 张晓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公元前32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这位世界征服者的骤然离世,使亚欧大陆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亚历山大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其麾下部将开始为王座的归属展开殊死搏斗,昙花一现的庞大帝国很快分裂。这些曾跟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的骁勇战将,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拉开了“希腊化时代”的序幕。佩尔狄卡斯、克拉特鲁斯、安提帕特、波利伯孔、卡山德、安提柯、欧迈尼斯、塞琉古、托勒密、利西马科斯、德米特里乌斯等人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在刀光剑影中争夺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他们当中的佼佼者,还凭借军事实力割据一方,建立了家族世袭的王国。从克拉农战役到加邦战役,从萨拉米斯战役到伊普苏斯战役,继业者们在帝国的辽阔疆域内鏖战数十年,众多民族与部落卷入其中,形成一幅宏大而瑰丽的战争画卷。
本书上卷主题为“将领与战役”,作者以继业者战争的重要人物为主线,勾勒出这一动荡时代的轮廓,其中既展示了英雄们的命运浮沉,又叙述了各大阵营的兴衰,还介绍了各个继业者王朝的建立过程;下卷主题为“军队、战术与战斗”,聚焦于希腊化世界的战争艺术,呈现出沙场征战的细节。此外,作者绘制了12幅战场部署图,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当时的重大战役。
文艺复兴时期的战争艺术 豆瓣
作者: (英) 史蒂芬·特恩布尔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本书讨论了从君士坦丁堡陷落到三十年战争爆发之间,也就是1453—1618年间的战争形式变化。在这近两个世纪里,欧洲爆发了仿佛无休止的一系列战争,西班牙、法国、英国、奥斯曼帝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等轮番登场,在硝烟中见证了火药武器的大发展、防御工事的新变化、步兵轮射体系的诞生、炮兵等新兵种的崛起、旧骑士向新骑兵的转换……在这场漫长的军事改革中,作者对次第爆发的大小战役进行了细致梳理,进而对这一过渡时期的军事技术与理论展开深入研究。
英法争霸的序幕 豆瓣
作者: (英) 詹姆斯·福克纳 译者: 无性大象 2019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为决定由谁来继承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从1701年持续到1714年,战场从西欧蔓延到公海和美洲大陆。
在这部逻辑清晰、笔触犀利的著作中,作者描述和分析了战争期间各国复杂的政治策略和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中还包括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东方、瑞典和俄罗斯在北方构成的威胁。战场并不局限于欧洲,还有美洲和公海。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法国、西班牙、英国、荷兰、奥地利和葡萄牙是主要参战国,还有萨伏伊、普鲁士、汉诺威和丹麦也被拖进了战争漩涡。
这场战争以法国王子稳坐马德里王位而告终,古老的西班牙帝国遭到列强瓜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战前处于难以撼动的统治地位的法国在战后被压制了将近90年,欧洲从而形成了权力均势,直到军事天才拿破仑皇帝横空出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 豆瓣
作者: 〔日〕黑泽文贵 译者: 刘天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1
一战是世界上的首次总体战,它对日本军政史的影响却被严重低估。被称为“一战世代”的日本陆军军官群体,正是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要担纲者。他们在“大正民主时期”的灵活性,反而导致陆军在20世纪30年代严重干政。黑泽文贵打破了陆军与“大正民主”对立的刻板印象,以两次世界大战间日本内外体制的变动为主线,勾勒了日本陆军走向战争的全过程。
野战团 豆瓣
作者: [英]亚历克斯·克肖(Alex Kershaw) 译者: 林立群 重庆出版社 2014 - 6
《野战团》将二战美军步兵的作战过程栩栩如生而又扣人心弦地记录下来。该书记录了1943年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到1945年4月29日达豪集中营解放期间,美国最精锐的步兵第45师第157团的真实战史。从西西里岛的海滩登陆到山岭险峻的意大利和法国解放,从德国纽伦堡的冬季血战到达豪集中营解放。由斯帕克斯中校带领的野战团不畏牺牲、奋勇杀敌,依靠他们的顽强意志获得了最终胜利。
《野战团》共分7大部分,第1部分,黑色风暴;第2部分,意大利;第3部分,安齐奥;第4部分,法兰西;第5部分,德国;第6部分,黑暗之心;第7部分,最后的战役。
疾風勁草 豆瓣
作者: 胡為真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2020 - 11
1949年秋冬到1950年初,國共雙方在中國西南進行在大陸上最後的作戰,多年來外界對於當時國軍胡宗南部所扮演的角色卻常有不同看法。本書根據《胡宗南先生日記》,配合兩岸政府出版品和當時相關人士的回憶錄或傳記等一手資料再作回顧,以明真相。
二战巅峰对决 豆瓣
作者: 斯蒂文·J.扎洛加 译者: 高旭 2021 - 2
《二战巅峰对决:德国步兵VS美国步兵》选取了1944年6—12月间,发生在欧洲战场上的三场小规模战役,对参加战斗的美国陆军部队和德国陆军部队分别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首先介绍了战役背景及参战部队的组建和编制情况,然后简要解读了美德两国陆军步兵的作战定位、征兵与训练体系、战斗意志培养与后勤供应体系、领导和通信体系,以及武器装备和战术指挥体系,接着聚焦于发生在蒙特布尔、沙恩霍斯特防线和克林凯尔特森林的战斗,详尽叙述了战事进程和双方步兵的对战情况,*后对战役结果和双方步兵的战斗力对比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书凭借客观的史料、缜密犀利的评论以及精美绝伦的原创彩绘插画,展现出可读性、观赏性和资料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军事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