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艾希曼 (2007) 豆瓣
Eichmann
7.1 (9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扬 演员: 托马斯·克莱舒曼 / 特洛伊·格雷提
其它标题: Eichmann
艾希曼(托马斯·克莱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饰)出生在德国一个平凡的家庭之中,因为样貌的原因,艾希曼小时候常常被耻笑为犹太人,因此他对犹太人这一种族有着别样的厌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希曼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后者将重要的犹太人迁移计划交给了艾希曼负责。在1937到1942年间,大部分的犹太人运送和屠杀计划都是经由艾希曼的双手制定和实施的。
二战结束之后,纳粹的落败让艾希曼开始了他漫长的逃亡生活,然而在1961年,艾希曼还是被情报部门的摩萨德发现了下落,艾希曼遭到了秘密逮捕。由于这场逮捕并没有法律支持,在国际上引起了争议,造成了外交纠纷。
屌丝女士 第一季 (2011) 豆瓣 TMDB
Knallerfrauen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屌丝女士
7.9 (262 个评分) 导演: Marco Musienko 演员: 玛蒂娜·希尔 / Claus Dieter Clausnitzer
德国搞笑微电《屌丝女士 KnallerFrauen》是德国SAT.1电视台每个星期五晚上11点15分播放的一部喜剧小品。由曾六次获得德国喜剧奖的女演员玛蒂娜·希尔(Martina Hill)扮演“炸弹妞,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单身女性,有时是女朋友,有时是行人或是OL,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女性,只不过她们对待人和对事的反应与表现都非常特别。她们为了达到目而采用的荒诞手段,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无厘头是本剧的看点,动作表演及其神经质。6位剧中配角,两个是男性分别扮演女主老公和女主的男朋友。两个是女性扮演好朋友及同事。还有两个常任女主的父母的老人,本剧较重口味,未成年人不建议观看,但是并无露点等不和谐内容出现剧中。
布达佩斯大饭店 (2014) TMDB 豆瓣 I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9.0 (2419 个评分) 导演: 韦斯·安德森 演员: 拉尔夫·费因斯 / 托尼·雷沃罗利
其它标题: Grand Budapest Hotel /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故事要从一位无名作家(裘德·洛 Jude Law 饰)说起,为了专心创作,他来到了名为“布达佩斯”的饭店,在这里,作家遇见了饭店的主人穆斯塔法(F·莫里·亚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 饰),穆斯塔法邀请作家共进晚餐,席间,他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饱经风雨的大饭店的前世今生。
饭店曾经的主人名叫古斯塔沃(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而年轻的穆斯塔法(托尼·雷沃罗利 Tony Revolori 饰)在当时不过是追随着他的一介小小门童。古斯塔沃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在他的经营和组织之下,布达佩斯大饭店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度假胜地。古斯塔沃和年迈的D夫人(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饰)情投意合,D夫人去世后,在遗嘱中将一副价值连城的名画留给了古斯塔沃,这一举动惹恼了她的儿子迪米特里(阿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布达佩斯大饭店和古斯塔沃的厄运就此拉开了帷幕。
1864年普丹战争 (2014) 豆瓣
9.5 (8 个评分) 导演: 奥勒·博内代尔 演员: 皮鲁·埃斯贝克 / 莎拉-索菲·波斯妮娜
1864年丹麦在普丹战争中战败,失去了40%的领土和38.5%的人口;这是丹麦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1864年也成为了丹麦历史的关键转折。
2017年6月27日 看过
也算是普丹战争这个小战争题材的唯一大制作了。除了神棍的神秘主义其他还不错
2017年6月29日 评论 1864 人物志 - 简单科普一下剧中出现的真实历史人物,帮助大家理解剧情。 丹麦篇 首先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Christian Ⅸ),他和丹麦上一任国王,奥尔登堡王朝末代国王弗雷德里希七世勉强算个远亲(他是格吕克斯堡家族的,是奥尔登堡家族的分支),反而他老婆是弗雷德里希七世的表妹,靠了老婆的关系才得以继承王位。从此丹麦开启了格吕克斯堡王朝的统治至今。 出于对普鲁士的了解,克里斯蒂安很清楚和普鲁士开战没胜算,从一开始他就不想得罪普鲁士人。但是在蒙拉德一干人的压力下他还是签署了将石勒苏益格正式并入丹麦的文件,给普鲁士开战的借口。 战后确实如片中演的一样,克里斯蒂安在战后向普鲁士提出加入德意志邦联但是被俾斯麦拒绝。不过这件事是背着丹麦政府做的,要是被丹麦老百姓知道国王带头“卖国”,可不是什么好事。至今丹麦王室仍然对克里斯蒂安九世和普鲁士的秘密谈判比较忌讳。 第二个自然就是丹麦首相蒙拉德(Ditlev Gothard Monrad)了,他是这场战争丹麦方面的实际最高指挥。 蒙拉德的种种作死行为片中已经描述挺详细了。此外战争期间他除了首相一职还曾兼任过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俨然一副准独裁者的姿态。(对比后世的兴登堡、东条,是不是很眼熟?) 战败之后蒙拉德自然是在丹麦混不下去了,自我放逐般逃到了新西兰。有意思的是他在新西兰的住所靠近北帕默斯顿市(Palmerston North),正是调停普丹战争的英国首相巴麦尊勋爵(Lord Palmerston)的封号,不知道他每天面对这个名字有何想法。 第三位是经常跟在蒙拉德身边那个“吴克”(只是半个脑门光亮),他是当时的丹麦陆军部长卡尔·隆德拜上将(Christen Carl Lundbye)。他有个弟弟约翰·托马斯·隆德拜(Johan Thomas Lundbye)是丹麦著名的画家,可惜1848年参加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就是主角兄弟父亲受伤那次)阵亡了。他的另一个弟弟伊曼纽尔·隆德拜(Emanuel Andreas Lundbye)也参加了普丹战争,并在惨烈的迪伯尔(Dybbøl)战役幸存了下来。战后作为军事主官自然也是饱受国内舆论指责。其实隆德拜很弱势,大部分的时候他的决策都是受到蒙拉德的干预的。而且丹麦和普鲁士的决定了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挽回败局,说穿了就是个背锅侠。他曾经试图出书为自己辩解但是仍然得不到舆论的原谅,直到1873年病死。 第四位是德·梅扎(Christian de Meza)中将,当时石勒苏益格前线丹麦军的总指挥。他是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的英雄。但这次面对装备人数都大大超过自己的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德·梅扎知道自己没胜算。在米桑德战役(Mysunde,就是第四集腓特烈·卡尔亲王那次失败的前哨战)暂时打掉了普军的锐气后,德·梅扎违抗军令放弃了“丹麦边墙”防线,一路撤到迪伯尔(Dybbøl)。他的思路也好理解:跟普军硬抗不行,得打持久战消耗战。颇有常公“空间换时间”的味道。然而在一片民族狂热的丹麦政界,这毫无疑问是怯战行为。于是德·梅扎被撤职,瞬间从英雄成了狗熊。他于战后不久病死。 此外还有一位一闪而过的历史人物,那就是我们熟悉的“童话大王”安徒生。当时安徒生已经是丹麦著名的文豪。出于“爱国主义”,安徒生充当了丹麦政府的御用文人。并且他利用自己与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私人友谊,尽其所能在英国媒体发表文章,争取英国舆论的支持。不过在国家利益面前,英国政府当然不会为此所动。安徒生也只能看着祖国一步步走向失败。 普鲁士篇 威廉一世、俾斯麦、老毛奇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在此不在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普军高级指挥官中戏份最多的腓特烈·卡尔亲王(Prince Friedrich Carl Nicolaus)。这位亲王是威廉一世的侄子,其父卡尔亲王是腓特烈·威廉三世(就是拿破仑时代被拿破仑打到几乎亡国的那位普王)的第三子。和同时代清国的奕经,奕山两位皇侄比起来,这位普鲁士皇侄和王室的亲缘关系更加亲近,却比两位腐败的清国皇侄有才干的多。他很喜欢穿着一身血红色的骠骑兵军服作战,因此有传闻他的军服是用战场上伤亡将士的鲜血染红的,也因此有人称他为“血亲王”(注意看每集片尾演员表,腓特烈·卡尔被写作Den Røde Prins,丹麦语“红色亲王”)腓特烈·卡尔参加了整个德国统一战争的所有重大军事行动,因此有人在罗恩、俾斯麦、毛奇这“德意志统一三杰”之外把他也算上,称他是“第四杰”。 至于被腓特烈·卡尔亲王取代的弗兰格尔老元帅,这位元帅早在1813年就已经是中校了,参加过莱比锡会战。普丹战争爆发时他已经80岁了,人已经老糊涂,下命令也是颠三倒四。因此腓特烈·卡尔亲王一直对他不满,两位高级将领的关系闹得很僵。最后毛奇出面协调,弗兰格尔保留总司令的头衔,但是实际军务由腓特烈·卡尔亲王指挥。这是因为亲王太年轻,需要老元帅的威信来镇住其他军师一级的老将。等决定性的迪伯尔战役结束,丹麦败局已定,老元帅就带着一堆手下人打来的荣誉安心退休养老去了。弗兰格尔元帅很长寿,一直活到1877年,看到了第二帝国的建立,享年93岁。 在腓特烈·卡尔亲王身边出镜率非常高的两位将军,不带眼镜那位是埃德温·冯·曼托菲尔将军,他后来也升到了德国元帅。他和二战大名鼎鼎的坦克战专家哈索·冯·曼托菲尔上将不是直系亲属,两人是曼托菲尔家族的两个分支(比西奥多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之间的关系还远)片中字幕说哈索是他的子孙,这是不对的。普丹战争时,这位未来的曼托菲尔元帅担任的是腓特烈·卡尔亲王的参谋长。战争结束后他顺理成章地担任了石勒苏益格的军事总督。 另一位戴眼镜的将军,看起来像个参谋的,其实是普军主力旅第26步兵旅的少将旅长冯·戈本(August Karl von Goeben),日后一战那艘卖给土耳其的传奇军舰戈本号就是以他命名的。因为普丹战争的军功,戈本在之后的战争中一直官运亨通,在普法战争时成为了上将军长,而他的上司正是普丹战争的老熟人曼托菲尔将军。值得一提的是戈本离任26旅后,继任的旅长是个“军二代”——弗兰格尔老元帅的侄子卡尔·弗兰格尔。 英国篇 英国方面其实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欧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这位老佛爷大家都很熟悉,也不多提了。 要说一下的是她身边的那位时任英国首相亨利·约翰·坦普尔(Henry John Temple),中国人更熟悉他的封号“巴麦尊子爵”(3rd Viscount Palmerston,也有翻译成帕默斯顿的。他已经是家族的第三代了)。巴麦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任外交大臣,一手策划了整个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任内政大臣,借口亚罗号事件煽动对中国用兵。在欧洲外交界他也是有名的老狐狸,普丹战争爆发前,巴麦尊基于英国舆论同情小国的趋势,宣称尊重丹麦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并不打算给丹麦任何实质性的援助,不仅如此他还给拿破仑三世压力,不准法国支援丹麦(实际上就是变相扶植普鲁士坐大以制约法国)。但同时又对普奥联盟保持警惕,不准奥地利海军(普鲁士没有海军,对丹麦的海上作战由奥地利海军负责,其中一只舰队的司令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特格特霍夫上将)取道英吉利海峡到北海参战(等于增加了奥地利海军的航程,削弱了奥海军的战斗力),同时不准奥地利海军进入波罗的海。之后普丹在伦敦谈判,丹麦方面还不甘心,不肯妥协停战。巴麦尊一方面要求普鲁士尊重丹麦独立,一方面又私下表示不会和普鲁士开战,实际上就是让普鲁士安心进攻把丹麦打服了为止。而同样是外交老手的俾斯麦心领神会,在阿尔斯岛战役打垮丹麦剩余部队后及时收手,表示没有吞并丹麦的意图,让巴麦尊做个顺水人情,说服丹麦接受了投降并割让石勒苏益格的结果。
丹麦 剧情 历史 史诗 德国
我们要出海 (2012) 豆瓣
Wir wollten aufs Meer
导演: Toke Constantin Hebbeln 演员: 奥古斯特·迪赫 / 亚历山大·费林
其它标题: Wir wollten aufs Meer / Niemandsland
Ein überzeugender wie großformatiger Ost-West-Stoff, der die großen Themenkomplexe Stasi-, Republikflucht und Loyalität unter Freunden in einer packenden Liebesgeschichte erzählt.
2016年2月21日 看过
科伦坡飞回上海的航班上看的。东航选片的人品味有点独特啊。另:每次在银幕上见到史塔西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Stasi 东德 剧情 历史 德国
地雷区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Under sandet
8.5 (233 个评分) 导演: 马丁·赞里维特 演员: 罗兰·默勒 /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
其它标题: Under sandet / 十个拆弹的少年(港)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大批被捕的德国士兵成为了俘虏。战争期间,德军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而其中一些被俘虏的年轻德国士兵,则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
在丹麦军官卡尔(罗兰德·莫尔 Roland Møller 饰)的带领下,那些尚且只是孩子的俘虏们开始了排雷行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
飞行员之眼:香港 (2013) 豆瓣
PilotsEYE.tv: Hong Kong
导演: 托马斯·艾格纳 演员: 乔·莫泽 / 亚历山大·克拉特
其它标题: PilotsEYE.tv: Hong Kong
本集《飞行员之眼·香港》跟随德国货运航空(AeroLogic)波音-777F货机的机组成员,踏上从德国莱比锡,途径欧洲、里海、中东、亚洲到达中国香港的512号班机。拍摄了全程驾驶舱内机组成员的工作、在香港的短暂停留以及路途中地面的风景。在班机即将降落在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前,飞机还收到了香港的台风警报。
《飞行员之眼》是德国HDC公司制作的航空类纪实系列节目。每一集的拍摄均与航空公司合作,全程跟随一架商业航班机组成员的长途往返飞行。记录飞行员的驾驶舱内外工作、航空管制频率的通话,以及沿途的风景。本系列为观众——尤其是民航爱好者带来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击沉俾斯麦号! (1960) 豆瓣
Sink the Bismarck!
导演: 刘易斯·吉尔伯特 演员: 肯尼思·莫尔 / 达娜·温特
其它标题: Sink the Bismarck! / 沉船记
改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历史的海战电影,描写英国海军苦苦追击着名的德国战舰“卑斯麦号"。导演刘易斯.吉尔伯特以颇具风格的纪录手法来处理这一场海上追逐战,在精彩的特技协助之下,两军对阵的场面激动人心,在英国出品的战争片中属上乘之作。肯尼思.莫尔、达纳.温特、凯尔.斯特帕尼克等一群英国演员表现称职。
2017年9月23日 看过
居然忘了标记这部,十几年前第一次上verycd下的片子。唯一一部关于莱茵演习及丹麦海峡战役的影视作品,胡德的炮塔装填镜头都是在前卫号上拍摄的(再晚几年估计要上鸭华拍摄啦)
1960 二战 军事 动作 历史
阴谋 (200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Conspiracy
8.1 (38 个评分) 导演: 弗兰克·皮尔森 演员: 肯尼思·布拉纳 / 斯坦利·图齐
其它标题: 컨스피러시 / Conspiracy
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军参战令希特勒一统世界的狂梦破碎。1942年1月20日一场秘密会议,全世界人类的生活就此改变。这场会议中的一份文件,隐藏了多少秘密,犹太人是生是死,答案只有秘密对话里的发言者知道。
海蒂和爷爷 (201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Heidi
8.7 (817 个评分) 导演: 阿兰·葛斯彭纳 演员: 阿努克·斯特芬 / 布鲁诺·冈茨
其它标题: Heidi / 飘零燕(港)
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被姨母迪特(安娜·希恩斯 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的祖父(布鲁诺·甘茨 饰)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先是感动了固执的祖父,又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饰)的友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 饰)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父亲(马克西姆·梅米特 饰)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当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适应泽塞曼家的新生活吗?远在天边的祖父和彼得还能再见吗?克拉拉的腿还有好起来的希望吗?
从海底出击 (1981)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Das Boot
9.1 (157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夫冈·彼得森 演员: 尤尔根·普罗奇诺 / 赫贝特·格勒内梅厄
其它标题: 특전 U보트 / U・ボート
  二次大战期间,德军一艘U型潜艇奉命出击,完成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从海底出击》片长超过三个小时,而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分钟里,时间几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国潜艇的封闭空间里面,满脸油污、胡子拉茬的德国海军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长篇幅之中并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节起伏,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柏林空运 (2005) 豆瓣
Die Luftbrücke - Nur der Himmel war frei
导演: Dror Zahavi 演员: Heino Ferch / Bettina Zimmermann
其它标题: Die Luftbrücke - Nur der Himmel war frei / 柏林1948
zz 1948年6月,为了解决“柏林危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空军投入所有能够使用的飞机实施空中补给,搭建一条通往西柏林的“空中走廊”。当美国空军第1批C-47型运输机满载着生活必需品飞抵西柏林,一场被视为世界航空史上空前壮举的大规模空运行动——“柏林空运”由此揭开了序幕。
1948年10月,美、英两国建立联合空中补给工作小组,由美国空军中将威廉·特纳负责统一指挥。然而特纳手头仅有美、英、法三国的军用运输机,每天只能空运750吨物资,这远不能满足西柏林居民生存的需要,经过努力,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都纷纷派出运输机和机组人员参与柏林空运。随着投入空运的飞机、新建的机场以及运输强度的不断提升,每天的空运量也在不断地增加:1500吨、2000吨、4000吨、5000吨……直到1949年4月16日这天,西柏林上空异常繁忙,联合空中补给工作小组指挥下的所有运输机倾巢出动,当天的空运量一举突破了12840吨,创下了柏林空运的历史纪录而永载史册!
转自 弘艺影片介绍
音乐启动和解 豆瓣
Knowledge is the beginning
导演: Paul Smaczny 演员: Daniel Barenboim / Edward Said
其它标题: Knowledge is the beginning
1999年,著名的东方学学者萨伊德和指挥大师巴伦伯伊姆共同创立了《东西合集交响乐团》,来自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年轻音乐家联袂演出贝多芬作品,来自当今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双方首次在音乐中和谐交流。该团成功首演后,一直活跃于世界各地,给悲观的人们带来一丝希望。
该片跟随乐团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地区巡演的过程,展现了来自敌对地区的音乐学子们的内心世界和音乐才能,并和乐团的灵魂人物——指挥大师巴伦伯伊姆有深入的交流。
德国著名音乐纪录片导演Paul Smaczny在2006年完成了这部广受关注的影片,当年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纪录片。
该片在2009年5月9日首映于上海新天地国际影城,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用眼倾听——古典音乐纪录片展映”活动,导演本人亲临现场。
高德堡变奏曲 (2008) 豆瓣
Body Remix/Goldberg Variations
导演: Marie Chouinard 演员: Coreography and Artistic Direction
其它标题: Body Remix/Goldberg Variations / 身体重组
Cognoscente of the extraordinary, Marie Chouinard shares her reflections on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elusive Other and the flagrance of Beauty in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 Subtle and extravagant, sumptuous and wild, the movements plumb the insoluble mystery of the body, of living
希望与反抗 (2005)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8.4 (41 个评分) 导演: 马克·罗特蒙德 演员: 尤莉亚·延奇 / 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
其它标题: 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 索菲·绍尔:最后的日子
1943年2月,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呈现出胶着态势。在慕尼黑,地下反战组织白玫瑰的成员们正在加紧印发传单,其中索菲(Julia Jentsch 饰)与汉斯姐弟两人为响应不久前女学生们的行动,计划将传单散发到大学校园内,两人冒着极大风险进入学校,在散发完毕时不幸被捕。盖世太保摩尔负责审讯索菲,姐弟俩按照事先商定的串词,拒绝承认自己与反战传单有关,并几乎可以无罪释放,但纳粹的搜查发现了新的线索,形势急转直下,索菲开始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以掩护同伴们,经过反复的交锋,摩尔开始对这位坚定的女青年产生了些许理解和同情,但等待索菲的,终究是一场封闭的不公平审判……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获2005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多项褒奖。
德累斯顿大轰炸 (2006) 豆瓣
Dresden
导演: 罗兰德·苏索·里希特 演员: 费莉西塔斯·沃尔 / 约翰·莱特
其它标题: Dresden / 德勒斯登大战:烽火儿女情
1945年,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肆虐中,安娜和罗勃在德勒斯登相遇。一个是德国医院院长的掌上明珠,在家人以及未婚夫的呵护下成长,有着救助身旁所有人的一颗善良的心。另一个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机师,在一次任务失败中坠毁德勒斯登。安娜救了他的性命,安娜善良温暖的心也打动了他。就这样慢慢地,两颗心越来越靠近…
在此时,发现了罗勃真实身分的安娜,是要选择罗勃,还是要接受未婚夫的求婚?
见证 (1988) 豆瓣
Testimony
导演: Tony Palmer 演员: Ben Kingsley / Sherry Baines
其它标题: Testimony / 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
本片主要的底本资源采自所罗门·伏尔科夫那本争议颇大的“肖斯塔科维奇口述自传”《见证》(
),全片以作曲家独白形式展开,契合原书的“口述”特征。电影脚本编写相当出彩,导演帕尔默也参与了脚本写作,伏尔科夫担任顾问。影片将俄罗斯二十世纪的悲剧历史和作曲家的创作心路交织在一起,大量运用象征性的影像,音乐运用和剪辑流畅,加深了影像的冲击力。影片主线围绕作曲家和斯大林展开,较有争议的段落是作曲家与独裁者在临终时的对话场景,展现了所谓历史正义和个人良知的冲突。全片长达2小时40分钟。
最后一艘潜艇 (1990) 豆瓣
Das letzte U-Boot
导演: 弗朗克·贝尔 演员: 乌尔里希·穆埃 Ulrich Mühe / 小林薰
其它标题: Das letzte U-Boot / U-234死亡使命
二战末期,日本和德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做最后挣扎,一艘有着特殊使命的潜艇从德军占领的挪威出发。潜艇上有着制造核武器用的设计图和重要材料铀-27,随行的还有两位日本技术军官。潜艇在海上遇到美英舰艇围攻,更要命的是当航行到一半时,希特勒的死讯和德国投降的消息先后传到艇上,潜艇的舰长和船员应何去何从......
二战海战题材经典电视电影。德国导演弗朗克·贝尔(Frank Beyer)作品。1945年苏军进逼柏林之际,载有原子弹制造材料铀和设计图的德军U潜艇从德占挪威港口出发,开始其以日本为目的地、预期两个月的航程……其间,由于使命在挪威时即已泄露,U潜艇先后遭遇英、美海军驱逐舰袭击和威胁,同时希特勒死讯和纳粹德国投降的消息也先后传来……面对参加过“七月阴谋”的空军将军、效忠纳粹的军法官、尽忠职守的两位日本海军中校和技术官,厌战却负责的大尉艇长将作何决断?……
末日旅程,内外交困,风云突变,进退两难。
乌尔里奇·穆赫(Ulrich Mühe)、小林薰、大桥吾郎、曼弗雷德·扎帕卡(Manfred Zapatka)、马提亚·哈贝克(Matthias Habich)等主演。
外交秘闻 (2014) 豆瓣
Diplomatie
6.4 (10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演员: 安德烈·杜索里埃 / 尼尔斯·阿贺斯图普
其它标题: Diplomatie / Diplomacy
电影改编自法国剧作家西里·贾里(Cyril Gely),2011年大获成功的同名舞台剧。故事主要发生在1944年8月24日夜晚,巴黎里沃利街上的(Rue de Rivoli)莫里斯酒店(Hotel Meurice)里。这座建于18世纪的酒店历史丰富,据说拿破仑的情妇还踏上过隐秘的后楼梯。当时,酒店则是肖尔铁茨的指挥部。
盟军于1944年6月登陆诺曼底后,正步步向巴黎进发,希特勒下达了焚毁巴黎的命令,偌灵则要极力劝服负责执行这一命令,已经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和塞纳河大桥上布置好了炸药的肖尔铁茨,放弃焚烧,保住巴黎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和无辜居民。
这幕经典的政治大戏几乎全是两个角色的对手戏,一边是资深外交官偌灵,另一边则是既希望忠实履行军人天职,又不希望背负摧毁巴黎恶名的肖尔铁茨。两位主演尼尔斯·阿莱斯楚普(《预言者》《我心遗忘的节奏》)以及安德烈·杜索里埃(《巴黎香颂》《漫长的婚约》)的表演,收获国外影评人赞誉。跌宕起伏与唇枪舌剑,展示出有的时候,历史的转折就握在几个关键人物的手中。
历史上,偌灵与肖尔铁茨并没有如此戏剧化的“巴黎一夜”,而是在盟军开进巴黎之前,进行了多次会面,偌灵最终劝服了肖尔铁茨,放弃焚毁巴黎的计划。
埃姆登的人马 (2012) 豆瓣
Die Männer der Emden
导演: Berengar Pfahl 演员: 西贝尔·凯基莉 / 肯·杜肯
其它标题: Die Männer der Emden / Odyssey of Heroes
When their ship is sunk in the first world war, in the Indian ocean, 50 men have to cross infinite stretches of sea and desert, avoid enemies, find allies and finally make it home to Germany. A breathtaking real-live odys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