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帝国骑士(第4卷) 豆瓣
作者: 汪冰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4 - 3
《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第四卷为全书收尾之卷,讲述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位钻石骑士勋章获得者的传奇经历:二战期间创下121架夜战击坠世界纪录、被敌友双方尊为“里希特霍芬式的传奇人物”的夜战飞行员施瑙费尔少校;既被称为“二战期间击沉击伤敌方战舰最多的军人”,又被后人视作“U艇艇长高估战果的最典型代表”的布兰迪海军中校;两次大战期间均获最高战功勋章,既有“死忠纳粹的魔鬼将军”之称,同时又是作风彪悍的防御名将的舍尔纳元帅;二战期间凭借出色的战功,三年内从中校营长跃升为装甲兵将军和装甲集团军指挥官,被李德·哈特称为“卓越的装甲兵领袖”、“机动与突袭艺术的大师”的曼陀菲尔;不到36岁就成为德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将,二战期间先后负伤14次,因其惊人的勇敢而被称作“疯子托尔斯多夫”的托尔斯多夫中将;二战期间先后随第20摩托化步兵师,第10、第4和第7装甲师东征西伐,因屡立战功获颁钻石骑士勋章,左腿被截肢后仍然坚持指挥作战的牙医博士毛斯中将;先后担任第4装甲师师长、第39装甲军和“大德意志”装甲军军长、第2集团军和“东普鲁士”集团军指挥官,二战欧洲战场停火的当日被邓尼茨授予最后一枚钻石骑士勋章,拒绝搭乘飞机撤离,坚持与官兵们一起步入苏军战俘营的装甲战术家绍肯。
Battle of Britain 1940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Douglas C. Dildy / Graham Turner Osprey Publishing 2018 - 1
The Battle of Britain wa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where the "Few" of the Royal Air Force took on the might of the German Luftwaffe. At stake was not just air superiority over the British Isles--a German victory would enable Hitler's plan to invade and conquer the last Allied country left fighting.
While most narratives of the battle focus on the brave pilots of Fighter Command, this book tell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rman strategists as they attempted to clear the skies over Britain. Explaining Hermann Göring's plans, the Luftwaffe's capabilities in 1940, the RAF's defenses, and how the fierce aerial battles over south-east England were fought, this fully illustrated fresh study is based on original documents and new analysis by an expert on the campaign.
德意志皇帝列传 豆瓣
Die deutschen Kaiser
作者: 阿·米尔 译者: 李世隆 东方出版社 1995 - 2
德国重新统一,是20世纪90年代轰动世界的大事件。人们对德国的兴趣,对德意志民族的兴趣更为浓厚。《德意志皇帝列传》是一部能满足人们了解德意志民族愿望的有价值的历史书籍。作者以生动的文笔描述了在德意志民族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25位皇帝。对他们的丰功伟业、腐朽失败以及在历史上创造的辉煌与引发的战争,作者都有评说。同时《德意志皇帝列传》还给我们了解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战争论 豆瓣
作者: (德)克劳塞维茨 译者: 钮先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土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图说历史-党卫军“警卫旗队”师战史图集 豆瓣
作者: 雷霆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 8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前身诞生
第二章 检阅
第三章 训练
第四章 初战波兰
第五章 西线号角
第六章 巴尔干战役
第七章 入侵苏联
第八章 哈尔科夫
第九章 库尔斯克
第十章 从意大利再到东线
第十一章 血战诺曼底
第十二章 阿登反击战
第十三章 走向末日
附 录
第十四章 党卫军迷彩制服
快乐的科学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黄明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Panzer Colors I 豆瓣
作者: Bruce Culver / Bill Murphy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1976 - 6
An illustrated reference that covers individual vehicle markings and unit insignia. It covers the history and variety of national, divisional and unit insignia, vehicle numbers and licence plates, personal insignia, victory markings and more. It has been researched with the help of veterans.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豆瓣 Goodreads
9.2 (8 个评分) 作者: 朱维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 11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Operation Barbarossa 1941 (3)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作者: Robert Kirchubel / Peter Dennis Osprey Publishing 2007 - 8
Osprey's third and final volume in the Barbarossa trilogy, this title completes the account of the strategic intricacies of the German campaign against Russia. Detailing the final Nazi push for Moscow, Robert Kirchubel examines the causes behind the German failure, including the inability to re-supply troops or provide reserves, and the lack of decent German winter uniforms and transport.

Full-color artwork, maps and bird's-eye views illustrate the campaign in detail, revealing how the Red Army capitalized on every German weakness in spite of its own flaws.
攻击高度4000米 豆瓣
作者: [德] 卡尤思·贝克尔 空军司令部军训部 1980
本书作者卡尤思·贝克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直在德军情报部门工作。本书是作者根据大量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档案资料和许多参战者的回忆写成的。书中着眼于事实,比较详细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德国空军在几个主要战场上的战例,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帮助了解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史,不失为一本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资料。
被遗忘的士兵 豆瓣
Le Soldat Oublie
8.9 (7 个评分) 作者: [法] 盖伊·萨杰 译者: 杨华钢 新华出版社 2009 - 1
《被遗忘的士兵》以流畅的第一人称文笔,讲述了作者在这3年人类历史空前残酷屠戮中的个人见闻,文字描述生动、翔实,深刻刻画了作者的感受和经历。该书内容极其朴实而又深具震撼力,作者的回忆跨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对此类风格书籍的拘囿和辖制,深刻反映了普通个体生命在人类历史残酷舞台上的无足轻重。该书于1967年在美国首次发行,2005年再版。
邓尼茨元帅战争回忆录 豆瓣
作者: 邓尼茨 译者: 王星昌 解放军出版社 2005 - 3
本书原名《十年与二十天》,作者卡尔·邓尼茨(1981.9.16-1980.12.24)是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军事家,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奠基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
1935年任纳粹德国新建第一支潜艇支队的司令。1936年任潜艇部队指挥官(1939年9月19日起改称潜艇部队司令)。1943年任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1945年4月,受命德国北部地区总司令。同年5月1日,按希特勒遗嘱任帝国国家元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5月23日,被英军逮捕。1946年9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本书于1958年出版,邓尼茨书中回顾和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德国的海军战略,详述了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在世界各大洋运用“狼群战术”实施潜艇战的各阶段战况,分析了德国潜艇部队在同英、自己地希特勒死后,以蒂国国爱元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的身份组织政府,指挥东线德军抵御苏军,策是西线德军向英、美当局实行局部投降等方面的详情细节。
邓尼茨的这部回忆录,对研究纳粹德国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史,具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
作者在书中,对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军队以及作者自身的战争罪和地,做了不少开脱、吹嘘甚至美化,反映了作者顽固的纳粹主义立场。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分析鉴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褪去了。但战争留下的惊悚与阴影却力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回顾这场战争,除了战役与屠戮,还有一些重要人物,邓尼茨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书中回顾了法西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发展建立和采用"海狼"战术,袭击同盟国运输船队的作战历史。翻看着一幕幕拂去历史尘迹的场景,50多年前的腥风血雨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陷入对历史、人性的反思之中。
毕生的事业(上下) 豆瓣
Дело всей жизни
作者: [苏]亚.米.华西列夫斯基 译者: 柯雄 三联书店 1977 - 7
作者在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解放顿巴斯、克里米亚、白俄罗斯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战役中负责主持军事部署,在东普鲁士历次战役和在远东粉碎日军的各次战役中亲自指挥作战。书中叙述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卫国战争时期为主,对以上历次重要战役的组织、准备和实施、指挥以及战时苏军大本营的战略考虑等活动均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因此本书对苏陆军的发展和作者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指挥和参与的一些战役,提供了不少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纳粹将领的自述 豆瓣
The Fatal Decisions
作者: 维尔纳·克莱佩【德】 / 京特·布鲁门提特【德】 译者: 申庚 商务印书馆 1982 - 2
In the body of literature on WWII, THE FATAL DECISIONS stands alone. The work has its origins in interviews with German officers conducted in the years 1946-48; not easily accomplished, for at the time, interviewees were technically under arrest. Eventually, critiques of the gathered material were written by (among others) Generals Von Rundstedt and Speidel.
Continuing research eventually led to this book, first published in 1956. For accuracy's sake, the seven generals and as many of their staff members as could be located were interviewed. Little new was learned from them on the reasons for German battles lost (Britain, El Alamein, Stalingrad, Moscow, Normandy, Ardennes), as military defeat can usually be attributed to trying to accomplish too much with not enough resources and men.
Of greatest value here are insights glean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German high command, its functioning and the sometimes od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in that Nazi inner circle. (摘自Amazon)
莫斯科会战 豆瓣
作者: 朱可夫 等 译者: 余力 军事译文出版社 1986 - 7
本书由莫斯科会战的参加者——党政军负责人、各军兵种将领和民间各方面代表回忆写成。它生动地再现了苏军统帅部和各方面军在莫斯科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中的活动,部队艰苦战斗的情景,以及莫斯科全民皆兵和苏联各地支援会战的情况。同时也描写了希特勒疯狂进攻莫斯科和最后败退的情形。这一会战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兵器,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供研究,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较多,篇幅较长,翻译时作了必要的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