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约克中士 (1941) 豆瓣
Sergeant York
导演: 霍华德·霍克斯 演员: 加里·库珀 / 沃尔特·布伦南
其它标题: Sergeant York / 神枪勇士
加里.库珀荣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代表作。他饰演一名来自田纳西州的农村子弟,个性纯朴,而且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被逼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他以宗教理由不肯杀人,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为美国的战争英雄。这是一部取材比较特别的战争片,导演霍华德.霍克斯藉着一个教徒对战争的态度来探讨战争的本质,主题发人深省,所以本片在二次世界大战刚发生的1941年推出首映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今天看来也依旧有它的思考性和娱乐性。
沙漠之狐 (1951) 豆瓣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8.0 (5 个评分) 导演: 亨利·哈撒韦 演员: 詹姆斯·梅森 / 塞德里克·哈德威克
其它标题: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 沙漠之狐隆美尔(港)
这是一部关于隆美尔传记电影,记录了他从非洲军团取得赫赫战功到负责欧洲防务包括参与刺杀希特勒直到最后自杀...
2010年1月25日 看过
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再就是一如既往的50年代电影装腔的感觉。梅森同学还是比较帅的,想起了他在西北偏北里的优雅反派
二战 战争 纳粹 美国电影
山本五十六 (1968) 豆瓣
連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6.8 (5 个评分) 导演: 丸山诚治 演员: 三船敏郎 / 加山雄三
其它标题: 連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 Rengô kantai shirei chôkan: Yamamoto Isoroku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成立同盟。山本五十六被任命为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并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接受命令对美、英、荷等国开战。1941后12月8日零时,山本五十六亲自下达了“1280”密码命令,并亲自率领部队偷袭美国珍珠港,从而对美军太平洋舰队造成重创,大胜而归。随后山本五十六建议与美国讲和,但意见未被采纳。在指挥中途岛战役时,由于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日本海军遭受惨重损失。形势陡然逆转,美军攻势如虹,日军兵败如山倒。瓜达康纳岛上有三万多名日本陆军,他们遭到了美军飞机的昼夜轰炸,陷于绝境。山本五十六派出舰队炮击美军基地,协助尚存的陆军安全撤退。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为了鼓动前线部队的士气,乘坐一架轰炸机到前线视察。没想到日军的密码被美军窃取,美军派出空军机队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击落,一代军人山本五十六就此碎尸于太平洋上空。
光荣岁月 (2006) 豆瓣
Indigènes
8.3 (24 个评分) 导演: 拉契得·波查拉 演员: 贾梅尔·杜布兹 / 萨米·纳塞利
其它标题: Indigènes / 荣耀日
1944年至1945二战期间,一群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教小伙子应召入伍,被编入法国军队,参加对德国的反击战。阿布戴卡德( 罗舍迪·泽姆 Roschdy Zem饰)因通过军事理论考试而被授予下士军衔,在上级命令下带领同乡的弟兄们编进严厉的马丁尼兹中士(伯纳德·布兰肯 Bernard Blancan 饰)的队伍中。在首次训练中,矮小伙萨义德(贾梅尔·杜布兹 Jamel Debbouze 饰)在应对中士投手雷的考察时险些酿成大祸,幸好中士出手敏捷,反应神速,才让这批新兵幸免于难。在战斗中,这些新兵表现神勇,特别是下士,中士对他另眼相看。午餐时,出于对非洲士兵的歧视,食品分配极为不公,为了各种族士兵权益,下士不惜以下犯上,贸然顶撞了中士,两人是否就此结下私人恩怨?非洲士兵们的命运又何去何从?
父辈的旗帜 (2006)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Flags of Our Fathers
7.5 (182 个评分)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演员: 瑞恩·菲利普 / 杰西·布拉德福特
其它标题: Flags of Our Fathers / 战火旗迹(港)
1945年2月,被喻为“太平洋的绞肉机”的硫磺岛战争结束。在战斗的第五天时,五名美军海军士兵、一名军医、一名随军记者一起“缔造”了一张英雄的照片,一张象征国家胜利的照片:他们将美国国旗插在了硫磺岛的制高点。当照片登上美国各大报纸头条的时候,当时的六名英雄中的三人甚至还不及知道自己成为英雄就英勇牺牲了。幸存下来的其余三人战后却对那场战争只字不提,仿佛他们未曾参与那场战争。
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成为英雄才走上战场,当他们看到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时,他们觉得生命的意义也在一点点流失……
帝国的毁灭 (200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Min reol TMDB
Der Untergang
8.8 (461 个评分) 导演: 奥利弗·希施比格尔 演员: 布鲁诺·冈茨 /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
其它标题: 다운폴 / ヒトラー ~最期の12日間~
  本片取材自约阿希姆·费斯特2002年的著作《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的私人秘书特劳德尔·荣格同年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荣格自从1942年被希特勒雇佣为秘书后,转眼到了1945年3月,苏联大军兵临城下,纳粹德国政府内人心惶惶。不但重要的亲信希姆莱和戈林相继叛离希特勒而去,而且军队人手不足,连平民和小孩都被迫送上战场,看不到希望的将军也整日借酒消愁...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苏联红军已经攻入柏林,希特勒和情妇爱娃也躲到了掩体下。爱娃知道自己是来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黄泉的,但她并不后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为妹夫求情遭拒绝后,她也和希特勒一起举办了最后一次的婚礼。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戈倍尔决心全家一起陪着元首殉葬。他共有7个孩子,他和妻子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帝国的天空生长,在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也一同自杀。令人不胜感慨。历史的真实通过镜头一幕幕重现。
诺曼底大风暴 (2004) 豆瓣
Ike: Countdown To D-Day
导演: 罗伯特·哈蒙 Robert Harmon 演员: 汤姆·塞立克 / 蒂莫西·博顿斯
其它标题: Ike: Countdown To D-Day / 艾帅与登陆日
本片记录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90天紧张的作战准备,同时描绘了点射的最高指挥官-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面对众多分歧、困难极大的情况下,如何排除各种不利因素,指挥若定,最终取得胜利的情节。这场战役也使他名扬四海,载入史册。
美国2004年罗伯特哈蒙执导的电视电影,老牌影星汤姆塞立克(《三个奶爸一个娃》)主演。他在片中表现不俗,影片并非以大场面的动作为追求,而是把镜头对准战役双方的指挥部,刻画人物细致,不失为二战电影嘉作。
2008年5月16日 看过
2008年5月28日 评论 艾克之于我 - 如果说诺曼底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演出,那么它的总导演必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演。人们津津乐道于D日当天那些传奇的英雄故事,却总是忽略了那些幕后英雄,那些幕后的故事。 应当感谢本片的导演,他以一种新的视角去观察这场60年前的经典战役,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在这部影片中,艾森豪威尔等历史人物上再是以往史诗片里那种神话了的形象。他们也是人,和普通的士兵、军官一样,是有血有肉,有各种欲望、私心与私生活的人。但是他们的责任,却是足以被神话了的。一个普通人担负起了上平常的任务,他就成为了一个上平常的人。如果成功,他就成了一位上朽的人。这也就是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区别。 毫无疑问,指挥三百多万大军攻向西欧,特别是在一天内指挥十几万大军攻上一段窄窄的海滩;同时要协调好陆海空三军特别是处于三军交汇处的海军陆战队、空降兵、海军航空兵的行动;以及打理好英美法加等多国部队的关系。这样的重任无论谁都上敢轻易接下,即使是总管全局、运筹帷幄的马歇尔,布鲁克。艾克在得到任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邱吉尔,要求得到英方的全力支持。在与邱吉尔一番交涉后,首相大人作出了让步,并郑重地告诫艾克:“将军,你现在所要求的权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亚历山大大帝没有,恺撒亦没有。” 获得上级的授权只是第一步,还需有下级的拥戴与朊从。对乱说话但有实力的巴顿,他有打有用:为了盟军团结将他冷藏,为了拓展登陆场由于被将他用于登陆后的行动;对酒后失言且能力平平的亨利·米勒中将(此公是艾森豪威尔在西点军校的室友),他铁面无私,硬是把米勒调回国内。赢得了他的参谋班子的集体信任。 此外,还有难缠的戴高乐,为了赢得他手下法军以及法国人民(别以为法国人民真的做好了欢迎老美)的支持,艾克作为最高统帅,上得上作出相当大的让步,为的,就是赢得这整场战役的胜利。 虽然说天时上如地利,地利上如人和。但是现代战争重视对人的生命的最大限度的保护。能少死人就尽量少死人。所以对天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吉利海峡的天气之差是出了名的。为了凑到一个好的时机,艾克和他的将军、参谋们把D日H时一再延后,当到了6月5日时,恶劣的天气再次降临。此时如果再延期,就要延后三个礼拜,那样希特勒发现盟军意图的几率又将高出许多。打,还是上打?这成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毕竟关乎十几万人的生命啊!当盟军首席气象官史塔格上校报告天气在6日将有短暂好转时,艾克当机立断:进攻!恶劣的天气影响了盟军,自然也迷惑了德军。于是就有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前些日子一直在忙双语晚会的事,忙里偷闲看了这部片子。心里感触颇深,联想到当时自己的situation。当时已是考试始过,晚会迫在眉睫然诸多节目八字未有一撇。双语前一日及当日,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多方关系千头万绪,需一条条理清、协调,正如艾克在D日前后的情形。所以有了经历再重看电影就有了上同体验。 当然,我自然是上敢以豪门名将自比的。艾克及其班子的伟绩,当是永载史册的,让我历数他们的名字,献以我最深的敬意。(使用的是他们的最高军衔)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盟军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 伯纳德 蒙哥马利(Bernard Montgomory)英国帝国元帅 诺曼底登陆地面部队总指挥 亚瑟 威廉 特德(Arthur William Tedder)英国皇家空军元帅 盟军欧洲远征军最高副司令兼战略空军总指挥 伯特伦 拉姆齐(Bertram Ramsay)英国皇家海军上将 诺曼底登陆行动海军总指挥。1945年因空难不幸殉职。 特拉福德 利—马洛里(Trafford Leigh-Mallory)英国皇家空军上将 诺曼底登陆行动战术空军总指挥。1944年11月在前往缅甸赴任途中因空难殉职。 奥马尔 布雷德利(Omar Bradley)美国陆军陆军五星上将 美第一集团军司令。 小乔治 史密斯 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美国陆军上将 美“第一集团军”司令。登陆后任美第三集团军司令。
战争 电影 美国 艾森豪威尔 诺曼底登陆
最后的铁甲列车 (2006) 豆瓣
Последний бронепоезд
导演: Zinovi Roizman 演员: Andrei Panin ... Lesorub / 安德烈·索可洛夫
其它标题: Последний бронепоезд / 限界战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俄开战,在战争的紧要关头,俄军接到斯大林的命令,要夺下得军占领的一座铁桥,为此俄军付出了惨烈的牺牲,最后获得了胜利。
众神与将军 (200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Gods and Generals
8.7 (12 个评分) 导演: 罗纳德·F·麦克斯维尔 演员: 罗伯特·杜瓦尔 / 杰夫·丹尼尔斯
其它标题: 戰役風雲 / 신의 영웅들
《众神与将军》作为《葛底士堡》的前传,几乎完全由《葛底士堡》原班人马演出,只不过扮演传奇李将军的演员已由马丁·辛改为另一奥斯卡级的老演员罗伯特杜瓦尔担任,而导演、摄影等幕后人员则基本不变。

影片讲述了南北战争中发生在葛底士堡战役前的四场重要战役。

第一场主要战斗发生在弗吉尼亚的马纳沙斯(Manassas),因而这场战斗经常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第一次马纳沙斯战役"(First Battle of Manassas)。从整个内战的尺度来衡量,双方似乎是在试探对方的实力,因此没有投入很多兵力。当时北军处于麦克道威尔将军的领导之下,而南军的李将军并没有实际指挥这场战斗,不过南军虽然看起来非常松散,但最后还是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因南军习惯以在战斗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河流和小溪来为战斗命名,所以这一战役被南军称为"第一次牛奔河战役"(First Battle of Bull Run),在通俗文学中也广为流传。

在马纳沙斯获胜之后,李将军决定向北挺进马里兰州(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北伐),不料作战计划落入了北军之手,双方在安蒂特姆(Antietam)附近的夏普斯堡(Sharpsburg)展开了激战。北军以三比一的优势兵力强攻李将军的部队,结果南军不得不败退。1862年9月17日的这场战斗是整个南北战争中单日伤亡最多的一天,共造成双方23582名士兵伤亡,而其中北军损失略多,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由于此战的失利,本来想浑水摸鱼的大不列颠推迟了对南方邦联政府的承认。同时,本次战役还有另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后果:林肯总统借此机会推出了《奴隶解放宣言》。

时间到了1862年11月,由于不满意北军总指挥麦克林纳的无能,林肯启用了伯恩塞得将军,后者发起了志在必得的冬季攻势,在弗雷德里克斯堡(Fredericksburg)这一战略要地与李将军的部队打了一场恶仗。在这场战斗中,北军士兵人数依然压倒南军,但由于指挥和联络非常混乱,虽然伯恩塞得对南军驻守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发起了多达14次的不间断猛攻,但仍然没有冲破南军阵线,最后只能无功而返。这场战斗可以说南军全面胜利,他们造成北军多达13000人的伤亡,而己方仅损失约5000左右。此役过后,北军士气急剧下降,而南军的士气则达到了顶点。

为了整顿士气,北军又换了约瑟夫·胡克将军作总指挥。1863年4月底到5月初,在115000对60000的优势兵力状况下,北军还是在钱瑟勒斯维尔(Chancellorsville)打了个大败仗,伤亡高达17000余人。本次战役一般被认为是李将军最伟大的胜利,但他这个胜利也来之不易,不仅南军也损失了约14000名士兵,而且还失去了绰号"石墙"的杰克逊将军。一部分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杰克逊将军的意外牺牲才是整个南北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2008年5月16日 看过
写实不煽情的影片,正宗的美国主旋律电影,比起《大转折》《莫斯科保卫战》就是气势上小一些,倒也不能怪人家,毕竟我们拍这种片的预算都是计划经济的嘛~~~跟美国人打仗一样,堆物资
众神与将军 南北战争 历史 史诗 战争
葛底斯堡 (199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Gettysburg
9.2 (15 个评分) 导演: 罗纳德·F·麦克斯维尔 演员: 马丁·辛 / 史蒂芬·朗
其它标题: Gettysburg / 盖茨堡之役
1863年7月1日,十五万名士兵在命运安排下,聚集在了葛底斯堡。他们各自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结果有三分之一的人倒在了寂静的麦田中。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制造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场就是历史上的葛底斯堡战役。
2009年12月14日 看过
你要想看一大制作就别来了,你要想看一剧情紧凑的就别见了。这是正宗的历史片,比咱们那什么一边倒的大决战客观多了
2003 南北战争 历史 历史战争片 史诗
光荣战役 (1989)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Glory
8.1 (41 个评分) 导演: 爱德华·兹威克 演员: 马修·布罗德里克 / 丹泽尔·华盛顿
其它标题: 光榮戰役 / 光榮
美国南北战争,白人军官罗伯特·古尔德萧(马修·布罗德里克 饰)在战斗中负伤,被一位名叫约翰·罗林斯(摩根·弗里曼 饰)的掘墓人发现送进了野战医院。在波士顿养病期间,罗伯特自愿接下了全部由黑人组成的“麻州第五十四兵团”指挥官的职务。然而面对种族歧视的严重偏见和白人同僚的冷嘲热讽,以及新兵瑞普(丹泽尔·华盛顿 饰)的种种质疑,他毅然将一群从南方黑奴制度中脱逃至北方的乌合之众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由他率领的黑人兵团“麻州第五十四兵团”,在南方的查尔斯顿港瓦格纳炮台争夺战中写下光辉的一页。然而罗伯特自己却在上战场攻坚时壮烈牺牲。
集结号 (200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集结号
7.6 (501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刚 演员: 张涵予 / 邓超
其它标题: Assembly / 集結號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 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军 饰)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廖凡 饰),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雪茫攻防战 (2002) 豆瓣
Nimed marmortahvlil
导演: Elmo Nüganen 演员: 普里特·沃伊马斯特 / 因德雷克·桑穆尔
其它标题: Nimed marmortahvlil / Names in Marble
Based on an acclaimed 1935 novel about the War of Liberation (1918-1920) that ensured Estonia's independence, the film tells about a group of young schoolboys heading to the front to fight the army of Soviet Russia.
Two brothers choose the opposite sides in a civil war of a small country. November 1918 the army of Soviet Union conquers Narva´s and Petser´s cities in spite of their peaceful announcements. Government of Estonia declares general mobilization. Ahas, son from a poor family, in his inner struggles, joins the troop of his classmates and heads for the front. Through battles and adventures Ahas and his companions grow up, but destiny has some bitter surprises to offer.
2008年6月10日 看过
爱沙尼亚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11年4月13日 评论 爱沙尼亚独立战争1917-1920 - 1917一1920年间爱沙尼亚人争取独立而引发的爱、赤俄、德之间的战争。俄国殖民控制下的爱沙尼亚于1917年11月28日宣告独立,赤俄红军前往企图重占该地,但德军于12月占领了爱沙尼亚(影片一开始的场景就是爱国青年们拔德军的旗帜)。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再次宣布独立。根据《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赤俄放弃爱沙尼亚。11月11日德国战败。11月22日,赤俄违反条约进攻爱沙尼亚军事重镇纳尔瓦,尚未撤离的德军在爱沙尼亚人的请求下与爱沙尼亚民兵联手阻击赤俄侵略军,然而德军急于归国,稍作抵抗便匆匆撤退。11月28日,赤俄军集中7000余人,22门大炮,111挺机枪,在装甲列车、装甲车和飞机以及赤俄海军“奥列格”号巡洋舰的掩护下猛攻纳尔瓦,次日纳尔瓦失守。12月18日又攻陷了东南重镇Tartu。到年底赤军已经占领了大片爱沙尼亚领土,距离首都塔林仅34公里。爱沙尼亚人民随即整编部队,调整战术。在英国舰队的支援下,于1919年1月24日把赤俄侵略军逐出爱沙尼亚。1920年2月2日,赤俄政府根据《Tartu和约》正式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赤俄为攻打爱沙尼亚先后投入了16万兵力,是爱沙尼亚军队力量最大时(74500,另有8000+的北欧志愿者部队)的两倍还多。然而由于其侵略的非正义性,最终惨遭失败。
2002 历史 战争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独立战争
热雪 (1972) 豆瓣
Горячий снег
导演: Gavriil Yegiazarov 演员: Georgi Zhzhyonov / Anatoli Kuznetsov
其它标题: Горячий снег / 斯大林格勒攻防战
根据苏联作家尤里·邦达列夫(Yuri Bondarev)的同名小说改编。
在小说和电影中,苏军军级指挥部的运筹帷幄与连排级反坦克炮兵的近距离作战并列穿插,是苏联六十年代后期战争文学中“全景写作”的体现。
小说与影片的焦点都集中于战争的代价:为阻止曼施泰因的坦克集群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突破,数个反坦克炮兵连必须被牺牲。影片开场时,反坦克炮连的官兵们在车站休息,即将向前线调防,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在指挥部的棋盘上注定......
红男爵 (200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er Rote Baron
7.8 (26 个评分) 导演: Nikolai Müllerschön 演员: 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 马克西姆·梅米特
其它标题: Der Rote Baron / The Red Baron
故事背景为一战时期的德国。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一名德国飞行员,他有着击落80架敌机的傲人战绩,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他的绰号叫“红男爵”。本片就是根据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改编而成。
曼弗雷德(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Matthias Schweighöfer 饰)出身名门,自小就憧憬着飞行。成为德国飞行员后,他凭着高超的技巧以及独特的作战风格赢得别人的尊重,包括被他击落的敌方飞行员。在一次战斗中,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王牌飞行员布朗,曼弗雷德在确认战果时发现布朗只是受了伤,于是将其救活。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名美丽的护士(琳娜·海蒂 Lena Headey 饰),并对她一见钟情。
1917年,曼弗雷德成为德国第一王牌飞行员,获得皇帝亲自颁授的最高勋章。后来,他将自己的战机涂装成了显眼的红色,率领11中队,在3000米高空中所向披靡,由此得名“红男爵”。此后的一次战斗,他被击中,导致头部中弹。不久德军上层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因而有意地对他进行保护,劝他退出前线不再飞行。热爱飞行的曼弗雷德并不服从命令,要坚持作战。终于,他迎来了飞行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出击……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2008) 豆瓣
Адмиралъ
7.2 (18 个评分) 导演: 安德列·克拉夫丘克 演员: 康斯坦丁·哈宾斯基 / 丽扎· 波亚尔斯卡娅
其它标题: Адмиралъ
高尔察克(康斯坦丁·哈宾斯基 Konstantin Khabensky 饰)是俄国海军上将,他有着卓越的将才,指挥战舰在一战中屡建战功,并受到亲王亲自授勋。年轻英俊,风华正茂,大好前途在他面前展开,爱情也自然如约到来,在一次酒会上,高尔察克遇见了美丽的安娜(Elizaveta Boyarskaya 饰),可惜她当时已嫁作人妇,但两个人难以掩饰彼此吸引,安娜不惜为他离开自己的丈夫。时局动荡,沙皇倒台,十月革命爆发,惯于忠诚的高尔察克在内战中执着尽力,也无法抵抗白色政权的瓦解,高尔察克遭到出卖,被苏维埃政权秘密处决,而安娜被苏维埃政府关押了37年,最终释放,她对高尔察克仍至死不渝。
炼狱 (199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Чистилище
8.7 (18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涅夫佐罗夫 演员: Alexandr Baranov / Viktor Stepanov
其它标题: Чистилище / Chistilische
剧情简介:
1995年格罗兹尼之战,激烈的巷战有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车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也惊叹"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俄罗斯人自己拍的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讲述了俄军一座野战医院惨遭车臣恐怖分子袭击的故事。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这里没有《Black Howk Down》里"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呛人的硝烟、无限的仇恨以及苦涩的胜利。老实说,如果本片有美国大片那样的资金撑腰,绝对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决不会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无闻。可现实就是现实,虽然是模糊的画面、单调的机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怜的特技,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们展现一场血淋淋、赤裸裸,充满死亡与歇斯底里的车臣战争。这里没有攻克冬宫一样豪迈的冲锋,却有坦克碾压着战友的尸体迂回前进;没有马恩列斯光辉思想的指导,却有两个专打男人下身的变态的匪帮女狙击手……本片颠覆了太多东西,又塑造了太多东西。
莉莉玛莲 (1981)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Lili Marleen
7.1 (42 个评分)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演员: 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 汉娜·许古拉
其它标题: Lili Marleen / 莉莉·玛莲
二战时期的瑞士苏黎世,德国歌女Willie(汉娜·许古拉 Hanna Schygulla饰)和犹太作曲家Robert Mendelsson (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Giancarlo Giannini 饰)相恋,而Robert的父亲Mendelsson则是一个帮助犹太人逃离德国的地下组织领导,他反对儿子和Willie的恋情,于是设下圈套让Willie留在了德国无法回到苏黎世,想借此来拆散二人。滞留德国的Willie只能靠唱歌维生,受到了许多德国人,甚至德国军官的喜爱。更得到了去电台录制音乐的机会,她唱的一首歌《Lili Marleen》更是让她成为了全德国士兵的梦中情人。这首歌曲陪伴着在前线的士兵们。而回到瑞士的Robert也没有放弃两人的爱情,他潜回德国和Willie相聚,不想却被纳粹所抓。而对Robert一往情深的Willie,又该如何利用她在德国的声望去拯救她的爱人呢?两人的爱情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2009年2月28日 看过
2009年2月28日 评论 一边看Lili Marleen,一边听Lili Marleen - 第一次知道Lili Marleen这个名词是from CCAV-6。当时央视做了一个一分钟的介绍小短片,在CCAV-6滚动介绍了一周。但是到最后我也没能看上这部片子。高一的时候开始哈德,收集了关于第三帝国的很多音乐。现在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四首:《Panzerlied》(装甲兵之歌,看过《坦克大战》的都有印象),《威塞尔之歌》(相当于纳粹党歌),《Erika》(节奏很鲜明),再就是这首《Lili Marleen》。 大学后总算有点空,所以下了Lili Marleen来欣赏。结果有些失望:一是因为是德语版、而且法斯宾德大导演很平实的叙事手法让我有些昏昏欲睡;二是因为字幕太次,演员已经说了好几句了才出现一两行。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到网上下了四个版本的《Lili Marleen》,然后一边看电影,一边用较低的声音播放着Lili Marleen,在情节有起伏时关掉。这样一来,总算支持着我看完了Lili Marleen。 应该说这部片子的内涵有点难懂。维莉只是一个歌女,她并不懂什么政治、战争、宣传。她的思想相当单纯,单纯的只剩下唱歌和罗伯特。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罗伯特,希望能与他在一起。但是命运就是这样无常,甜蜜的日子终究短暂,两人在战争中被迫分离。身处于不同的阵营中却又默默地相互支持。罗伯特为了见维莉被捕,维莉偷来了屠杀胶卷换取了罗伯特的自由;维莉因为歌曲“动摇军心”被逮捕,罗伯特不顾一切的冲进广播室,向德军士兵广播“莉莉玛莲”已死的消息,迫使希特勒当局作出让步。然而,这对经历了巨大磨难的恋人最终没能在一起。罗伯特结了婚,维莉在见到罗伯特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情景后黯然离去。这是一个爱情悲剧。法斯宾德好像是要表达一种命运无常的感慨,体现出对二战时期饱受战争之苦的平民们的人文关怀。但是,法斯宾德又透露出一丝希望:有Lili Marleen这样的歌能够跨越种族、国界和仇恨,震颤每一个战火中的人的心弦。表明人类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东西是相通的,那就是人性。尽管维莉的钢琴伴奏师施特纳是被自己的《Lili Marleen》害死的,可是在他临死前,他笑了,既是笑自己的愚蠢、也是对自己的作品能够如此广泛流传的一丝得意的笑。 还有一些幕后的故事想谈谈:首先,《Lili Marleen》的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历史上的维莉原型名叫拉拉·安德森(Lale Andersen ),是一个德国歌女。她于1939年首次演唱了该曲,大受欢迎。但此曲唤起了德军士兵的思乡情绪,遭到了纳粹官方的厌恶。再加上拉拉和一些瑞士的犹太裔艺术家有来往,更加遭到了纳粹的仇视。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就是片中的汉斯·亨克尔接电话时看的那张大照片)亲自下令禁播此曲。拉拉被捕,试图自杀未遂。1942年纳粹又允许她演出,但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其中之一就是不许唱《莉莉玛莲》。与片中两人最后别离的结局不同,战后的1949年,她和一位叫阿图尔·布尔(Artur Beul)的瑞士作曲家结婚(此人应该就是罗伯特的原型)。1972年她死于心脏病
德国电影 战争 法斯宾德 爱情
施陶芬贝格 (2004) 豆瓣
Stauffenberg
6.8 (12 个评分) 导演: 乔·拜尔 演员: 塞巴斯蒂安·科赫 / 乌尔里希·图库尔
其它标题: Stauffenberg / 瓦尔基里行动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部分德国军官亦对希特勒(乌多·申克 Udo Schenk 饰)的残酷暴政感到不满,他们希望能够除掉纳粹党,同盟军和解。然而希特勒生性谨慎多疑,其行踪更是飘忽不定让人捉摸不透,之前的诸次暗杀计划均以失败告终。
唯一有希望接近希特勒的,是一位名叫史道芬贝格(赛巴斯汀‧柯赫 Sebastian Koch 饰)的年轻军官,他战功赫赫,深得独裁者的赏识和信赖。和副官赫福特中尉(哈代·克鲁格 Hardy Krüger Jr. 饰)一起,史道芬贝格带着装填着炸药的行李箱踏上了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旅途。炸药虽然成功引爆,史道芬贝格亦顺利逃脱,但遗憾的是,希特勒并未丧命,这次暗杀计划的策划者们将要面对的命运,只有死亡。
亮剑 (2005)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亮剑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亮剑
8.8 (369 个评分) 导演: 张前 / 陈健 演员: 李幼斌 / 何政军
在李云龙独特的战术指挥下,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全军覆灭。接着李云龙会同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闯进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守备部队的全体军官都在这次袭击中丧生。李云龙和楚云飞在晋西北因此名声大噪,李楚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年冬天,弹尽粮绝的独立团在野狼峪伏击日军用冷兵器全歼日军两个中队,此战之惨烈竟惊动了最高统帅部的蒋委员长,也引起了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