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爱乐乐团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拉特尔: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豆瓣 Spotify
9.6 (9 个评分) Krystian Zimerman / Simon Rattl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齐默尔曼最新推出的这张《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一个录音。齐默尔曼与勒图继两人与柏林爱乐乐团的精彩现场演出大获好评后,在此联手在录音室里录制了这部精彩的布拉姆斯钢琴作品。我们回头看看齐默尔曼之前推出过的唱片肖邦的作品占据了很大的数量,而对于他本人来讲演奏肖邦无疑是最得心应手,对于布拉姆斯得作品齐默尔曼则较少涉猎,而他在DG公司也只是和伯恩斯坦合作录制过一次《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不过这个录音距今已经有很多年,想必齐默尔曼《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研究才决定录下这个曲目。从这个曲目中我们一如以往地感受到齐默尔曼琴声中的贵气,对复杂的乐句处理轻松自如精湛的技巧可见一班,当然勒图带领下的柏林爱乐也功不可没,无论低回委婉的柔板或是气势磅礴的高潮,都能与钢琴结合得紧密和谐。可以说是一张当代大师擦出火花之力作。 (引用verycd文字)
富特文格勒: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第39交响曲 豆瓣
Wilhelm Furtwängler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Orchestra
发布日期 1998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Magic Master
实际为Oswald Kabasta1944年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2010年6月25日 听过
2010年12月24日 评论 据说这不是富特的 -  历史录音的神秘感对听众永远富有诱惑力。当一个40年代的《新世界交响曲》录音从档案中被整理出来,很多人认为这是1941年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实况,富特文格勒在战争期间安排演出这个作品,是为了用“敌人”的音乐来刺激他的纳粹上司。瑞典一家唱片公司1981年出版了这个录音的LP,有三位音乐学者和一位富特文格勒的乐手证明是这是真正的富氏演奏。但是后来的研究结论是,这个版本是德国指挥家卡巴斯塔(Oswald Kabasta 1896-1946)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在1944年7月音乐会的录音。通过炽热的旋律,Oswald Kabasta把《新世界交响曲》变成一个因他自己内心的痛苦而绝望的呐喊——他对自己在战争时期扮演的角色而发狂,1946年自杀身亡。
BPO Dvořák Kabasta Magic.Master Mozart
弗里乔伊:贝多芬第三、五、七、八交响曲 豆瓣
Ferenc Fricsay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G
2010年6月28日 听过
从意气风发到垂死之人,四首交响曲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弗里乔伊的心路历程。这里的贝五是我听过的最富寓情感的命运,这里的英雄就是弗里乔伊自己,那个与病魔不屈斗争的人
2010年12月14日 评论 比“悲怆”更悲怆的命运 - 和很多人一样,我第一次知道弗里乔伊这个名字是源自那张“第一个立体声贝九”(也有说是DG的第一个立体声录音或者柏林爱乐乐团的第一个立体声录音)。这个贝九与我听过的其他弗里乔伊早期的录音一样,表现了弗里乔伊一贯的有力和激情,费舍尔-迪斯考的男中音也表现的很不错。虽然它的名气更多地是因为那个“第一个立体声”,但是从音乐本身来说这其实一个相当不错的录音。 这一张合辑的贝三和贝八都是弗氏50年代初的单声道录音,和第一贝九的风格相去不远。但是最吸引我的,也是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动因却是这里的贝五。 这里的贝五恐怕是我听过的最压抑的贝五,我也听过卡拉扬,小克莱伯,富特文格勒等人的多个贝五版本。但是没有哪个版本的命运动机“梆梆梆梆”会像弗里乔伊的贝五那样,不是排山倒海的气势,而是一种恐怖、绝望的压抑从四周涌上你的身体。即使后段的大调旋律也是那么的无力和渺小,与其说这一段是命运交响曲,倒不如说是悲怆交响曲。整个第一乐章就是一个人类无力的被命运之神蹂躏的过程。听完第一乐章后我看了一下手册,原来这是弗氏1961年的录音,众所周知弗里乔伊1963年因白血病去世。大概50年代末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绝症,风格也变得日趋沉稳和伤感。1961年差不多是他在舞台上活动的最后一年,之后他就只能专心养病,直至去世。这个贝五的开头正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有谁能比一个横遭噩运的人更深刻地理解命运的动机呢?也就是这一刻起,我对弗里乔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第二和第三乐章,悲凉的情绪一直贯穿始终。其中第三乐章颇有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末乐章(或者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那种心如止水的死亡宁静。第四乐章作为贝多芬的本意大概是要做人生的强者,“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是弗里乔伊的表达更像是“在烈火中永生”的情境,哪怕明天就要死去,今天也要把自己的生命燃烧的更旺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反正自己要死了,就把生命彻底的挥霍一把,即使是夕阳也要在天边留下最绚烂的晚霞。 在这之后我才知道了弗里乔伊那个著名的“最撕心裂肺的柴六”(orfeo公司的),虽然也让人倍感悲凉,但是却总不如这一版命运给我的触动更深,大概是命运听的多了而悲怆相对较少的缘故吧。我个人认为这一版贝五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贝五。
BPO Beethoven DG Fricsay symphony
马勒:全集特选 豆瓣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0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2010年7月7日为马勒诞生150週年纪念,DG特地发行此限量套装来纪念这位大师。
尽管是挂DG名号,但这套马勒全集拥有了环球体系的外援,除了DG外,Decca、 Philips都提供历年的马勒名盘。
乐迷最感兴趣的应该是,DG这套全集里,10首交响曲和《大地之歌》各由哪些名演获选,答案也揭晓了。第一号是库贝力克版(DG,1967)、第二号是梅塔版(Decca,1975)、第三号是海汀克版(Philips,1966)、第四号是布列兹(DG,1998)、第五号是伯恩斯坦(DG,1987)、第六号是阿巴多(DG,2004)、第七号是辛纳波里(DG,1992)、第八号是索尔蒂(Decca,1971)、第九号是卡拉扬(DG,1982)、第十号是夏伊(Decca,1986)、《大地之歌》是朱里尼(DG,1984)。
其中,朱里尼的《大地之歌》绝版多年,这套全集像及时雨一样。此外,克雷莫在DG的4D系列中录制的马勒钢琴四重奏,也已经绝版多年,这次的再版,令人期待。
柏林爱乐的故事 自由管弦乐共和国写真实录) 豆瓣
未知艺术家
介质为1DVD!

柏林爱乐的历史始自1882年,从彪罗开始,尼基什、富特文格勒、卡拉扬、阿巴多、西蒙·拉特尔,这些指挥界的泰斗与大师带领柏林爱乐横跨三个世纪,不断走向成功,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本片真实记录了伟大的柏林爱乐创建至今的整个历史过程,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瓦砾中,德军5月6日投降后的20天,柏林爱乐就奇迹般地推出了战后的首场演出,令世界惊愕。从柏林墙的高筑至1989年的轰然倒塌,柏林爱乐经历和见证了欧洲历史的巨变。任凭世事风云变幻,他们的音乐却从未消失,辉煌的“柏林之声”永远回荡在世界的上空。

柏林爱乐的成功具有强大的持久性,这得益于乐团独特的管理方式。富特文格勒曾经把柏林爱乐称作“自由管弦共和国”,的确,他们一直是一个强有力的自治团体,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聘任和解体雇自己的领导者。这种来自乐团全体成员的自主性一直延续至今,即使是像卡拉扬这样个性化极强的人都无法对其有所改变。

本片具有极强的史料性与文献性,讲述了许多古典音乐幕后的故事,其中大量的珍贵镜头构成了难得的音乐瞬间,值得每一位爱乐者观赏和收藏。
阿巴多: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豆瓣
8.4 (5 个评分)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Claudio Abba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3月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意大利指挥家 Claudio Abbado 指挥柏林爱乐演奏勃拉姆斯交响曲及其它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字录音,音质优秀,1992 年发行套装。早些时候 DG 曾发行过四张单独唱片。
弗里乔伊: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李斯特《前奏曲》 豆瓣
9.4 (7 个评分) 费伦茨·弗里乔伊 Ferenc Fricsay /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Orchester
发布日期 2001年7月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详细内容: ANTONIN DVORAK(1841-1904)1-4.Symphonie No.9 e-moll op.95>>Aus der Neuen WeltBEDRICH SMETANA(1824-1884)5.Die Moldau [11'01]FRANZ LISZT(1811-1886)6.Les Préludes [16'43]广告语: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斯美塔纳:伏尔塔瓦河-旋子“我的祖国”;李斯特:前奏曲;弗利查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 3 & 4 豆瓣
8.8 (8 个评分)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发布日期 1997年8月1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本唱片是门交第三/四的名盘,企鹅评价三星,为卡爷指挥亲兵BPO于1971年与1973年在柏林耶稣基督大教堂的录音。正处于巅峰期的卡大师与BPO为我们奉献了一次教科书般的演绎:BPO豪壮又不失柔情的音色充满画面感与生命的气息,如丝绒般绵密细致的弦乐与黄金般熠熠生辉的铜管乐无一将卡式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听出耳油的同时又有叹而观止之感,实乃各位爱乐人士居家旅行休闲放松之必备唱片。
本唱片的补白曲为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同样是一个经典的录音。卡大师棒下BPO无比细腻与理性的演绎令听者仿佛有带咸味的海风轻抚脸颊之感,除此之外还有圣咏般洒下的阳光与海鸥们快乐的歌声,世间的烦恼瞬间飞到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对自然力量的感恩。
克路易坦/柏林爱乐乐团: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欧版) / 克鲁依坦/柏林爱乐乐团: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欧版) 豆瓣
ANDRE CLUYTENS /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Berli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9月7日 出版发行: EMI
Disc: 1
1 1.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2 2.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3 3.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4 4. 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
5 1. Allegro con brio
6 2. Larghetto
7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Trio
8 4. Finale (Allegro molto - Poco andante - Presto)
9 Ouverture, Op. 43
Disc: 2
1 1.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2 2. Larghetto
3 3. Scherzo (Allegro) & Trio
4 4. Allegro molto
5 1. Adagio - Allegro molto
6 2. Adagio
7 3. Menuetto (Allegro vivace)
8 4. Allegro ma non troppo
9 Ouverture, Op. 84
Disc: 3
1 1. Allegrto con brio
2 2. Andante con moto
3 3. Allegro
4 4. Allegro - Presto
5 1. Poco sostenuto - Vivace
6 2. Allegretto
7 3. Presto - Assai meno presto - Presto
8 4. Allegro con brio
Disc: 4
1 1. Allegro non troppo - Eveil d'impressions agréables en arrivant à la campagne
2 2. Andante molto mosso - Scène au bord du ruisseau
3 3. Allegro - Réunion joyeuse de paysans
4 4. Allegro - Orage - Tempête
5 5. Allegretto - Chant des bergers. Sentiments joyeux et reconnaissants après l'orage
6 1. 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7 2. Allegro scherzando
8 3. Tempo di menuetto
9 4. Allegro vivace
Disc: 5
1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2. Molto vivace
3 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4 4. Presto - Allegro
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 / 拉特尔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豆瓣
8.0 (5 个评分) Simon Rattle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9月7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The name of Simon Rattle had not be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orks of Johannes Brahms so it was even more rewarding when his first Brahms recording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Ein deutsches Requiem", won critical accolades and both Grammy and Classic FM/Gramophone awards. Now Sir Simon and the Orchestra have committed to disc the complete Brahms symphonies, recorded in concert at Berlin’s Philharmonie in the autumn of 2008. In the words of Die Zeit, "Simon Rattle has finally dared to tackle Brahms with th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e combines Furtwängler’s monumentality with Karajan’s beautiful sound."
The Brahms symphonies concerts drew praise from the German critics: "The fourth symphony was an ecstatic apotheosis of what current orchestral playing, quick reactions and scarcely sketched annotations can get out of this work which has long since become a classic. Especially the Passacaglia finale was a finely-dosed wonder of sound refinement and harmonic finesse. Rattle appears to have finally conquered his difficult Berliners."--Die Welt.